第245章 天變

“孤看的不是於七,而是北地民情。”朱永興淡淡一笑,在茶碗蓋上輕敲了一下,說道:“由他舉義起事,可打的旗號是什麼?韃虜的暴虐統治,已經是民怨鬱積,和於七手下做的那些壞事,豈有可比之處?當然,咱們派出的人不僅要完善情報網絡,還要幫着於七管好手下。這件事情,孤會寫信給於七,敲打敲打他。”

“可派屬下前往山東,定不辱命。”顧應慧主動請纓,態度真誠。

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本不想再辛苦你,可你熟悉北地,確是理想人選。嗯,也好。你先好好休息幾天,待諸事準備停當,便去山東吧!”

“是,屬下隨時聽命。”

“去山東前會制定相關計劃,趁着今天這空兒,孤還要提醒你幾個注意事項。”朱永興笑着點了點頭,面色沉靜下來,斟酌着字眼說道:“聽於七派來人述說,於七等人有些盲目自大,以爲練過幾天把式,便能在戰場上輕易獲勝。你去之後要壓制或引導這種思想傾向,待我軍在南方騰出手來,能夠援助山東時,再豎旗舉義。嗯,你去了之後,一方面加強情報工作,一方面要聚草屯糧,以備我軍在山東的戰事所需。”

顧應慧一一記下,繼續凝神聽着。

“據山東的情報站報告,鋸齒牙山爲險要之地,居高臨下,可控膠東。”朱永興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可以此爲基,暗中屯聚糧草物資,構築工事。此次隨你前往山東的還有一些軍中骨幹,軍事上可以他們爲主,你從旁輔之。如果能收買爭取些清朝官員,打通一條至海上的運輸道路,一些槍枝彈藥也可供給於七。嗯,於七很有錢。你便對他說,花費記賬,待光復中原後,孤如數奉還。”

呵呵。葉虎和顧應慧都笑了起來。這岷殿下,還真是債多了不愁,現在不知欠了多少,還是一點也不在乎。

“另外——”朱永興笑了笑,臉色鄭重起來,囑咐道:“要特別注意安全,凡事儘量交代手下去辦,不要輕易涉險。那個李茂林,你也帶了去,再挑些好手。安全保衛工作不可輕忽。”

“殿下關懷,屬下銘記於心,永感大恩。”顧應慧很是感動,起身深躬。

渡海襲擊山東的想法,朱永興早已有之。但現在的形勢。他已經不滿足於襲擾,而是要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直搗中原,威脅京師。

而登陸作戰的時候,最大的問題就是本地的嚮導,以及當地的情報。有了於七所部,明軍便能瞭解山東清軍的兵力部署。知道地方守備和糧食存儲情況,也知道道路、地貌,登陸上去就不會是兩眼一抹黑。

派出嚮導接應登陸,還只是於七所部能起到的一個作用。有了他們這些本地人指引領路,安撫百姓,明軍登陸後的糧草收集工作就能夠很好解決。還有徵伕支前。沒有山東民衆的理解支持,登陸後的大軍只在運輸上便會有很大的困難。

正因爲如此,朱永興可以暫時容忍於七所部的某些劣跡,並把他與攻掠山東的關係重視起來。依靠目前的條件,展開大規模兩棲登陸在沒有接應的情況下面臨着很多困難。而於七所部便是解決這些困難的鑰匙上。

也因爲如此,朱永興便不想於七過早起事,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被清廷撲滅。況且,朱永興還有更深的計劃,那便是用山東兵征戰遼東,以後還要用遷山東人於遼東定居,以徹底穩固佔領。

南兵北戰,最大的困難便是氣候。甚至從來沒有見過冰雪,沒穿過棉衣的南方士兵,怎樣在冰天雪地中作戰,這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如果只挑選春夏那比較溫暖的時候用兵,征戰遼東的效果便將大打折扣。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倒讓滿人適應了明軍的戰法。

況且,沙俄這個大狗熊也不得不考慮。如果沙俄象支持挑唆蒙古部落那樣,轉而支持滿人……

“在南方,我軍穩紮穩打,儘量將北方清軍調動過來,然後水師盡出,橫斷長江,使敵匹馬難再返北。”朱永興目光咄咄,聲音也激昂起來,“打得越久,清廷越是勢弱。便只看其經濟手段,已然不足爲慮。圈地,嘿嘿,愚蠢至極。”

滿清大規模地圈地導致“近畿土地,皆爲八旗勳舊所圈,民無恆產,皆賴租種旗地爲生”。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生活悲慘。同時,這些滿洲王公貴族所圈之地是不納糧不交稅的,圈的越多,國家財政收入越少。特別是以土地稅賦爲主要收入的清廷,要支撐戰事,便只能繼續涸澤而漁,壓榨百姓。壓榨百姓,則民怨積鬱,一旦有渲泄之口,便會洶涌難擋。

“按照估算,清廷今年的錢糧收入已下降三成,課銀收入不過三百餘萬兩,俸餉軍費卻已過千萬。”葉虎列出數字,證實了朱永興的判斷。

“入不敷出,亡無日矣。”顧應慧在旁附和了一句。

“人心思明,民怨沸騰,要錢無錢,要糧無糧,韃虜憑什麼與孤王爭奪天下,憑什麼再逞淫威,憑什麼毀滅華夏傳承,憑什麼奴役我漢家百姓?”朱永興樂觀而堅定地做出了預言,“其勢已敗矣,孤確定無疑。”

………

吳應熊全家被營救,或者說是綁架出北京,作爲明廷、清廷,以及吳三桂三方,吳三桂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貴州處於內陸,路途不便,雖然他也派出了些耳目,但卻遠遠不及明廷,更沒有海路來得快捷方便。

清廷的一系列應急佈置展開後,貴州與湖南交界的重要關隘鎮遠、黃平等地的清軍加強了兵力,吳三桂便有了覺察。他雖然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也不會漠然視之,也做出了相應的佈署。

等到清廷的恭賀使者來到貴陽頒旨賜賞,吳三桂也從由陸路輾轉逃回來的原北京親信口中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其時他還不知道兒子脫了虎口,卻又落在了明軍手中,還欣喜不已,並大讚方光琛等人辦事得力。

可惜吳三桂的好心情沒有持續多久。明廷的邸報上便登出了吳應熊夫婦“毅然反正投誠”,並被岷殿下封官授爵的消息。這讓吳三桂的心瞬間由山頂跌入了深淵,目瞪口呆了大半天才緩醒過來。

“方光琛賣吾,方光琛賣吾。”吳三桂捶胸頓足。直嘆所用非人。然而他也很明白,人心、軍心正在變化,連方光琛這樣的心腹謀士都向明朝投誠,並把他的兒子作爲見面禮,剩下的人除了至親還有誰能相信?

吳三桂自痛悔嗟嘆,外面又傳來了喧囂之聲。原來是他的結髮妻子張氏得知兒子的消息,跑了來大哭大鬧,惹得吳三桂的幾個女婿也跑來相勸。吳三桂心亂如麻,亦不知如何是好,煩亂之下讓侍女趕快把她扶進後宅。張氏哭哭啼啼。被強行架走了。

“既登邸報,又不派人來遊說,不知岷藩是何用意?”郭仕圖有些納悶地低聲嘀咕道。

“還能有何用意?讓老夫受夾板氣,他好從中漁利。”吳三桂沒好氣地說道:“清廷是徹底不會相信孤王了,調兵防範。不正好讓明軍縱橫攻掠。等到掃除清軍,再收拾咱們,到時孤立無援,豈是他的對手?”

“父王,恕小婿直言。”胡國柱苦笑了一下,硬着頭皮說道:“就算是現在明軍來攻打咱們,那清廷就會援助嗎?”

吳三桂狠狠瞪了這個亂說實話的女婿一眼。轉頭不語。過了好半晌,又長嘆了一聲,說道:“明軍攻進湖南了吧?連老夫想取湘爲基、自重自雄亦做不到了啊!時機不再,時機不再了啊!”

不敢悍然取湖南,吳三桂是擔心在京師的兒子。本想着救回兒子再行動,沒想到又被破壞。現在攻掠湖南。不僅湖南清軍是敵人,明軍也不會坐視。想到周邊形勢越來越不利,自己卻只能困守在貴州這個地瘠民窮的破地方,吳三桂的心頭升起了深深的無力感。

“明軍三路合擊郴州,指日可下。”夏國相沉聲答道:“憑湖南清軍的實力。難以抵擋數萬明軍。湖北荊襄有十三家改編的明軍逞威,贛省已爲明軍佔據一半,江浙清軍最爲人多,亦被明軍水陸牽制,難以抽兵他調。若說是北兵南調,小婿不認爲那些旗奴家丁組成的軍隊,能在南地有所作爲,更不用說扭轉形勢,反敗爲勝了。”

“放着江南不攻,岷藩其志不小。”吳三桂幽幽地說道:“果然,江浙已成清軍坐困之地,贛、湘、楚則兵少將弱,難擋明軍攻掠。”

“各地民衆紛紛響應明軍,人心思,思漢哪!”胡國柱舌頭打了個絆,急中生智,把明改成了漢,以免再遭岳父白眼。

吳三桂默然無語。明軍屢屢得勝,武器裝備固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士氣、民心也很關鍵。本來已經有些消沉下去的抗清大潮再次風起雲涌,加上清廷的暴虐統治,民怨沸騰,終於因爲有人登高一呼,而應者雲集。在滇省,吳三桂便意識到了這一點,而明軍趁着清廷沿海遷界,順應民心地大舉東征,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內有漢家百姓擁護支持,外有西夷相助,本來互不統屬的各地抗清武裝也被統合起來而共同發力,烽火遍地,已成燎原之勢。而清廷窮於應付,東捂西蓋,疲於奔命。既想用綠旗漢軍以漢制漢,又提防猜疑,於糧餉、武器諸多控制,以致綠旗軍心不附,戰力渙散。

岷藩難制矣!吳三桂心中發出哀嘆,處於夾縫之間,明軍對他不聞不問,甚至還和他暗通款曲,走私貨物,但這只是暫時的隱忍。他也掙錢,他也擴充,但與明軍壯大的速度一比,簡直不好意思說。他的眼線送來的情報,都是明軍槍炮犀利,戰陣嚴整,攻城拔寨、勢不可擋,讓他的壓力越來越大。

難道只能雙手奉上自己的苦心經營,俯首稱臣?他奮鬥了大半生,以犧牲上千上萬人的代價,換取了一頂王冠,獲得一方土地。希圖永鎮,世享福貴。誰想到竟然落到這番境地。迷夢一個個被打碎,他將失去所得到的一切,兩手空空地俯首聽命。了此殘生。

不甘心哪!吳三桂揮手令旁人退下,他需要一個人呆着,他的憤激、不平和悲嘆……不想讓別人看見,看出他的迷茫和軟弱。

戰事一日不止,兵馬一日不寧,則清廷軍費益繁,愈難支撐。何況北兵南調,路途遙遠,糧餉耗費更巨。而我軍於內線運兵,佔一地則勢強一分。救一民則力勝一分,故愈戰愈強,愈強愈勝。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望吾皇明各軍將士克服困難,努力向前。奮勇作戰,以竟中興之全功……

諭令通過各種渠道傳達給各支明軍,並在邸報上全文登載,意味着大反攻的開始。戰事愈加激烈,各地明軍鼓勇奮戰,捷報頻傳。

荊襄地區。

討朔軍棄守鍾祥後,由東進逼夷陵。夔東根據地內的留守兵力乘香溪口阻擊戰之勝,也傾巢而出,與長江水師衝出三峽,攻破秭歸,由西迫近夷陵,一場大戰由此在水上、陸地激烈展開。

激戰一天。長江水師截斷鐵索,轟開“滾江龍”,燒燬木城,盡毀夷陵重建的江防工事;討朔軍於夷陵城東擊敗迎戰的清軍,火槍、火炮盡顯威力。隨後。水陸大軍合攻夷陵,炮火紛飛,槍聲不斷,明軍攻勢如潮,志在必克。

提督董學禮意識到生死成敗決於此戰,除了向武昌告急請速派援兵以外(就夷陵戰役而言,武昌清軍已入漢水反攻鍾祥,所以求緩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致力於加強防守。他責成部將分汛把守,自己坐鎮城內最高處調度指揮。爲了鼓舞士氣,他一面“大書賞罰之格,懸示城頭”,一面“以小刀自隨,指其地以告將士曰:“此本提督報國之所,不令諸君獨冒鋒刃也。”

但這負隅頑抗很快便被瓦解。長江水師以艦載長炮猛轟城池,炸塌城樓,董學禮帶着他的小刀“爲國盡忠”了。主將陣亡,夷陵城內的湖廣清軍陷入混亂,士氣一落千丈,南營遊擊王進忠、前營守備張所蘊開城投誠,重鎮夷陵爲明軍所克,三峽門戶由此而開。

江西。

滅朔軍第一師與留守撫州的徵朔軍第二師協力配合,一攻一守。魏君重率部攻入臨江府,連克新餘、袁州(現宜都),直逼萍鄉,盡顯明軍第一主力的強悍。贛西棚民起而響應,並攻破萬載、新昌(今宜豐)。

湖南。

徵朔軍由贛州出發,循着清軍撤退的路線,一路西進;殄朔軍第二師、第三師由韶關、賀州而出,兩路向北,攻入湖南。三支大軍於郴州以南的宜章會師,五萬大軍遂合擊郴州。

大軍壓境,炮轟、坑道齊用,郴州清軍勉力支撐,敗勢難挽。由贛州退入湖南的清軍本就戀土不願離鄉,見敗亡在即,羣起譁變,開城投誠。

郴州已下,明軍稍加整頓,挾大勝之威,繼續向北挺進,進迫湖南重鎮衡陽。

江淮。

翼國公馬自德率領不斷擴充的破朔軍以崇明島爲基地,越戰越勇,在楊彥迪所率艦隊的配合下,攻破通州(現南通),而後繼續沿江西進,進攻有“扼江海門戶”之稱的重鎮靖江。

江浙。

得到鄭家兵將補充的水師實力大漲,由靖海侯鄧耀率領,從舟山出發,直入三門灣,襲佔寧海縣,並向北攻擊,威脅寧波。待清軍集結反攻之時,從容遷民而去。

不過兩日,鄧耀又率部出現在金山,登岸奪取該地並威脅嘉興。如此飄忽來去,江浙廣闊的海岸線成了水師縱橫馳騁的戰場,江浙清軍處處設防,卻兵力不足;稍露破綻,又被明軍襲擊得手,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對江浙清軍形成牽制的不僅僅是明軍水師,還有控遏了分水關、仙霞關的閩省滅朔軍。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形勢,滅朔軍卻並不消極,不時做出擊之態,迫使衢州、麗水、溫州一線的清軍難以分兵他顧。

最有力的一次牽制則是魏王馬寶親率第二師由分水關北進,連克蒼南、平陽、瑞安,與鄧耀所率水師合擊溫州。雖然只是一次佯攻,卻震懾了江浙清軍,使他們意識到對閩省明軍的防線並不穩固,不得不增加兵力。這樣做的後果則是外強內弱,江浙腹地的防守變得很是空虛。

而腹地的空虛又使“土寇猖獗”,早爲情報局人員爭取,並領明朝敕封、受明朝委派官員領導的太湖水盜“赤腳張三”,趁機“嘯衆百艘”,打着大明太湖水師營的旗號出沒於太湖之濱蘇、常、湖三州,襲殺清兵和官吏,一時勢盛。

……

第230章 暗戰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3章 綜合實力第16章 柔情蜜意第140章 工部主事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1章 死地則戰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3章 召見羣將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62章 亂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38章 突破方向第95章 難以逾越第58章 少年夢,新錢,質變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33章 立威第138章 廣國公第44章 清軍名將張勇第138章 反撲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86章 疍家女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4章 東逃,後路第92章 無題第130章 聚而殲之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66章 非戰之困難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24章 窖金,廣西變局第8章 依城挫敵第79章 三鬼之憂,皮熊籌謀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58章 明智,千秋節第248章 下臺階,謀劃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49章 烽火燎原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24章 隻手欲擎天第37章 緬局有變第52章 血戰廝殺第77章 意外之功第14章 篡改聖旨?第251章 晉封鄭王,三桂投誠第188章 大調整第22章 響應配合第255章 荊嶽對峙第56章 拒詔第43章 鞏昌王的選擇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65章 佈署第85章 無題第20章 急躁,伏擊第10章 慷慨陳詞第42章 忠心迎駕無功回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5章 滇緬戰事第262章 遼東攻略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49章 再戰新會(二)第200章 佔優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44章 率軍南下,元江臨戰第37章 緬局有變第40章 兩奸計議第3章 絕死一擊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224章 討朔軍成,攻克福州第128章 扶弱擊強第25章 山東攻略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145章 妥協第230章 暗戰第80章 特殊人才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50章 伏擊第19章 景東會師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3章 元江籌謀與少保勸諫第7章 歡歌暢飲第109章 百無禁忌第47章 齊集元江第82章 勝利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