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鬼與成醜

騰衝位於永昌西南部,距離二百餘公里,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衝。由於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正統年間建造此城,景泰年間又予加固,城牆全系巨石,周匝七裡三分,至高兩丈五,城樓高四丈有奇,被稱爲“極邊第一城”。

吳三省所部有兩千餘人,但近一半是李定國大營兵將的妻子家眷,作出殘軍未整,猛山克族人馬不習戰陣的判斷,也不足爲奇。高文貴所部有三千餘人,經磨盤山戰役後退至此處,他根據騰衝城的堅固程度作出自認爲最穩妥的建議,當然也無可厚非。

只是——朱永興既不想與來犯清軍堂堂正正,陣而後戰;也不想死守孤城,自陷被動。守騰衝,卻不戰於騰衝。朱永興每日有空便冥思苦想古往今來的戰例,對着旅遊地圖謀劃運籌,已經初步制定出了這樣的計劃。

當然,這是紙上談兵,朱永興對此也心懷忐忑,需要高文貴、吳三省、吳子聖這些老將的指正和建議。在總兵力上,南明軍隊並不佔優,且分屬各部,若是不能意見統一,齊心協力,朱永興寧肯不打這一仗。

至於清軍能不能來,朱永興心中只有五分把握。希望自己折騰得夠兇,靶子夠大,宗室之名夠威脅;也希望清軍狂妄輕敵,張勇貪功心切。

從整體形勢來分析,朱永興覺得帶領猛山克族急走安南並不是上策,他擔心在安南遭到滇桂兩省清軍的聯合進攻。而在滇西攪上一把,使南明軍隊有所振作,兵勢有所增強,則可能牽制住滇省清軍,使他在安南高平只需要面對廣西方面的壓力。

實在是有些迫切地想得到一場對清軍的勝利啊!儘管兵力還嫌不足。對此,朱永興既有些無奈於現實情況,又有些期待與所謂古之名將的對陣。但現在還不是向高文貴和吳三省合盤托出計劃的時候,他還需要一些情報證實,還需要南明殘軍休整得更好一些,還需要猛山克族儘快熟悉作戰地區的地形地勢。

……

昆明城西北角的五華山,永曆的宮殿,雖然還沒有經過吳三桂的大規模擴建,但南明軍隊主動撤出,未經戰火,建築依然華麗而壯觀。在後花園內,把泉水引進園子裡的水渠,宛若一條流動的碧帶,水流兩邊建有樓臺,凌空而建的橋樑象彩虹連接起兩岸的建築。

然而,此時大煞風景的是,吳三鬼、洪成醜兩個大漢奸,正在這如畫美景中,在碧水旁的亭中密議。

此次清廷用兵雲貴,雖說是三路進軍,但三鬼親自指揮的一路軍卻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向雲南推進時,三鬼一路領先,承受了主要戰場的作戰任務,同李定國的精銳展開激戰,衝鋒陷陣,獨得頭功。朝廷給賞,自然不在話下。可水漲船高,吳三桂的慾望也隨着時間在不斷膨脹,正做着繼承明代沐氏家族世鎮雲南的地位。

“經略,邊外之地路途艱險,瘴氣難防,滿洲兵將又不適應此地氣候,寧南靖寇大將軍羅託、安遠靖寇大將軍多尼、徵南將軍趙布泰等都希望早日班師回京休息,朝廷亦有意調回甘陝之兵,倘滇事反覆,所關匪小也!”吳三桂愁眉不展的說道。

年交半百的吳三桂有一副五官端正的面龐,膚色白淨,眉宇間英姿勃發,一雙微陷的眼睛閃爍着睿智的光芒,只有那綹略顯花白的鬍髯和眼角的皺紋表明他已到天命之年,但威嚴英武的氣慨尚在。如果要在他的面部找什麼缺陷的話,那就是他的鼻樑上橫留着一條紅色的傷疤。

“長伯,汝之心意吾明白。”洪承疇微微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兵部會商的意見是由多尼下固山額真宜爾德留鎮省會昆明,以長伯爲統帥,以漢軍和綠營兵爲主,會同固山額真卓羅帶領少數滿洲兵一道進軍緬甸捉拿僞帝永曆。”

“經略,此議不妥。”吳三桂急忙說道:“滇省人心未定,各路土司、僞營殘兵各私受僞札、僞印,歃血立盟,伺隙起釁。茲若一聞大兵西追,勢必共思狂逞,避實突虛,以復竄內地。彼時追剿大兵相隔已遠,不能回顧,而云南大兵又以駐紮省城,未能遠追,其禍非小。”

洪承疇淡淡一笑,說道:“吾已上疏朝廷,言云南地方蹂躪至極,兵火殘黎,朝不保夕。糧米騰貴,買備無出。土司繁多且反覆無定,惟利是趨,有如我兵不動,逆黨假永曆以號召內外諸蠻,餌以高爵重祿,一被煽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也。須先有先有內安之計,乃可爲外剿之圖。”

“經略大才,一語中的,朝廷必會採納。”吳三桂略微鬆了口氣,恭維了一句。

洪承疇頗有深意地看了吳三桂一眼,吳三桂的心思他豈不知道,乃是靜觀朝廷安排再作定奪之意。滿州兵將不習水土,早晚必走,這雲南之地,非倚重吳三桂的兵將不可。若是窮追猛打,一舉蕩平南明殘餘,吳三桂自然擔心清廷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暫且放過逃避入邊境土司,不過是爝火餘燼的南明殘軍,正是養賊自重之計。

“雖然不可大舉興兵,但僞留守岷世子入滇一事,長伯亦不可輕忽啊!”洪承疇微皺眉頭,語重心長地說道:“緬甸之永曆如冢中枯骨,倒不是非常重要,這個僞留守倒有些膽色,敢出緬入滇,大張王旗於騰越。有此寄託,各路土司、僞營殘兵,勢必爭相雲集,切不可令其坐大呀!”

“假言託命,垂死掙扎而已。”吳三桂對此似乎並不太在意,冷笑道:“不過兩千多不習戰陣之蠻兵,再加僞侯吳子聖殘破之兵兩千餘,心膽俱裂、亡命逃竄之輩,不足爲慮。吾已傳令永昌張勇,率軍急速進剿,旦夕可滅矣。”

…………

;

第227章 天下新佈局第1章 北愁南喜第134章 漢化土司第128章 盛儀,震懾第203章 總攻(三)第74章 貪心不足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48章 急轉直下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240章 一路見聞,騎兵改進第10章 大勝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43章 兵出大理,晉王退讓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132章 名人陰影第216章 水師大展開第92章 無題第55章 土官表忠誠第86章 輕視,放鬆第109章 官員任用第98章 有後之喜,酒後之語第15章 定情第15章 定情第59章 名將展威,以勢制敵第3章 安沛入甕第10章 大勝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37章 焚告上天穩軍心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7章 水西局勢第95章 請兵助戰第100章 再唔晉王第108章 各懷心思第30章 宗室入滇第35章 近代化,膠東穩固第126章 火力致勝,英國心思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211章 瓶頸的突破第50章 伏擊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章 無題第132章 攻伐安南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197章 先挫銳氣第159章 中華輝煌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33章 與敵一戰的想法第136章 緬甸“行宮”,決戰之前第150章 變革大潮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12章 女考生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125章 軍人婚配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95章 難以逾越第128章 拉英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273章 潰敗第39章 兵臨大理第86章 輕視,放鬆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後點透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章 陌生之地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207章 勝利,鄭家內亂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61章 縝密分析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65章 佈署第253章 雷霆之怒第3章 召見羣將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50章 南岸殲敵,三鬼決擇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222章 戰雲壓福州,救與不救?第241章 兵進湖南,建寧誥命第37章 龍尾關,獻策第174章 奇襲潮州第199章 接戰第127章 權臣,制裁和獎勵第72章 攻守結合第50章 低估與高估第72章 退第168章 多番的降將第55章 滇緬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