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水利部

不管是爲名,還是真的要爲女人爭氣,抑或是奔着內宮嬪妃的位置來的,此次女科的錄取比例都高得嚇人。而不管你是否要做官,還是得個才女的名頭回家待嫁,朝廷都給予了封賞和恩賜。

賜女舉人出身,見官不拜,可與縣官分庭抗禮,家中免賦稅三年……雖無爵,但權利與民爵幾近相同。

朱永興算是想通了,既然在這個時代強令女子爲官很困難,那便先提倡,給予這些敢於吃螃蟹的女子很高的待遇,讓別人眼紅心熱,也就從另一方面促進了女子教育。而不管是系統的學堂式教育,還是請老師式的家庭教育,提高女子的文化水平,總是件於國於民有利的事情。

當然,也不是全部的考生都不願任職爲官,雖然少,但先建立一個獨立的女官系統,把框架支起來,也是一大進步。首先的改變便是建立女犯監獄,由任職的女官在社會上招募壯女、壯婦進行由上至下的管理;此外又任命武科女官成立女子警察學校,招收學員並加以培訓。這兩個部門都隸屬於刑部。

其次是建立女子師範教育,培養師資力量。本來朱永興登基之初便下旨豁除賤籍,一是彰顯新帝仁厚、庶民同樂,二也是想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但朝廷官員大多以“官吏守牧爲君子重器,乍然脫籍即能應試入廟堂,有傷物化文明觀瞻”加以反對,最後確定爲脫籍五年後方許讀書仕進。

而女官確定,從社會上招募的雖然沒有功名,便不屬官吏,卻也是吃皇糧的公務員。這樣一來,朱永興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那些出身不好的人也有空子可鑽。比如風塵女子,便有很多精通琴棋書畫,對她們來說,便是一個從良的機會。

忙碌了一番後,科舉大事已了。雖有諸多不足,但很多改革在這個時代也算是破天荒之舉了。八股雖未取消。但比重大大下降,朝廷體現的意思也很明顯,三年之後的大比估計改革得將更加徹底。“學以致用”,朝廷需要這樣的人才,這個趨勢很多人都看清了。

有些事情不用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只要去提倡,去鼓勵,既讓反對者沒有鬧的理由,又讓很多人心知肚明。主動去適應,去改變,這應該是很高明的政治手腕了。

相對於科舉的改革,國家政治結構也在作着一系列的調整,最主要的便是刑部和吏部的分權。說是分權,其實並不確切,應該算是權力的細分,也就是民政和司法審判的分離。縣官只管民政。不再過問審案,而由縣官之下另設由法官負責的法院進行審訊和判決。法官的職別雖在縣官之下,但任用卻直接歸屬刑部。

這是並不完善的司法獨立,但作爲走出行政和司法分離的第一步,倒也無可厚非。先框架,再修補裝飾,與蓋房子一樣。繁雜的事物要分解之後才讓人有去實現的信心。光嘆其難,不去做,那永遠也看不到成功。

就象治河,乍聽需十年之功,需億萬錢財。便嚇得退縮,以財政不敷爲藉口拖延,那什麼時候能夠成功?

而在此次科舉中脫穎而出的其實並不是什麼狀元、榜眼、探花,而是以水利專業晉階官身的陳潢。而彰顯朱永興的治河決心和信心的則是從工部獨立出來的水利部,尚書爲總理處的查如龍。以親信舊人擔任水利部尚書,也就是在歷史上向來被視爲油水豐厚的河督一職,不僅是朱永興的信任,更顯出了他對水利河務的重視。

陳潢則以主事職街成爲查如龍的第一幕僚,比狀元等三甲還更快地領到了實缺,算是平步青雲了。

“朝廷的錢糧確實緊張,朕從海關挪出二十萬兩銀子,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朱永興身爲皇帝,訴苦起來也不講究身份了,“你們呢,先在緊要處使用,朕會再想辦法挪措。”

查如龍用力點了點頭,說道:“請萬歲放心,臣定勤勉任事,不負萬歲厚恩。”

“治河這個事,不是勤勉就能辦好的。”朱永興沉吟了一下,說道:“這個水利部啊,功成了是利在千秋,能青史留名,可也是個不討好的差事。現在還看不出來,以後財政寬鬆了,每年治河的銀子便象流水似的不斷,豈會少了攻訐?朕爲什麼選你任這個尚書,一是信任,二是知道你有膽略,不畏讒憂疾。朕要的是能實心任事,任期長遠的能吏啊!”

“萬歲聖諭,微臣銘記於心。”查如龍很是感動,這算是交心之語了,這份信重還能有什麼可說的。

“還有你,陳潢。”朱永興伸手指了指,說道:“莫要恃才傲物,理論是理論,是否可行,在何處何時可行,你要謹慎小心。既是分段治理,那便邊治河邊學習,邊學習邊長進。”

“萬歲聖言訓誡,微臣牢記於心。”

“源流並治,朕知道這是正法,但西北流域情勢複雜,也只能盡力而爲。”朱永興繼續說道:“朕會下旨給地方官,多植樹造林,減少河中泥沙,這非是一日之功啊。你們呢,還是先在黃河淮河下游緊要處着手,儘量減少水患,安民救民吧!”

“另外——”朱永興沉吟了一下,提筆刷刷寫了道旨意,用璽之後由女官轉遞給查如龍,“與地方官要同心協力,少了他們的配合,這勞力和材料便不順遂。但治河是以你爲主,如何治,地方官不能干預。若是意見相左,實在難以進行,你可出示這道密旨。嗯,水利部衙門暫設在清江,查、陳二位愛卿,你們在外,便要多多勞苦了。”

“臣定不負聖上諄諄教導之情,信任委託之恩。”查如龍和陳潢趕忙跪倒,雙手接過密旨。

“嗯,朕在京師,你們在外,要多寫書信聯繫,有什麼苦處也告訴朕,別悶在心裡。”朱永興擡了擡手,示意他們平身,“朕會盡量爲你們掃除障礙,解決困難。好了,你們且退下吧!”

……(未完待續。。)

第131章 東征救民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155章 廣州戰役(一)第125章 吏治,公學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199章 接戰第40章 兩隻重拳第85章 胎死的反叛,海戰大勝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10章 調整戰略,老友重逢第97章 試點,火槍部隊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16章 篡權之議第129章 限期的安南攻略第142章 會晉王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136章 夢珠的憧憬第4章 攻城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270章 操切之心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86章 復臺建議第23章 伏擊之地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246章 江浙內亂,朱三太子第120章 大勢,決擇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37章 緬局有變第110章 宗室臨陣第90章 俘虜處置第23章 暹羅國情第87章 接戰(二)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04章 報應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147章 隱晦密信,糾結於心第93章 三馬來會第97章 草創的軍情司第257章 會見十三勳,明末失政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49章 清軍的迂迴第25章 山東攻略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34章 盞達土司的難題第88章 截阻的佈署第59章 援軍?援軍?第54章 不能遺忘的犧牲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117章 籌劃反攻第151章 鼎革,隨想第5章 寨子第209章 欺瞞之罪,形勢之變第73章 人心散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91章 軍隊建設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170章 瞻前顧後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46章 暗室陰謀第84章 後中先,大海戰第138章 廣國公第122章 水利部第57章 接駕第106章 不負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殲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16章 不悅的提議第203章 總攻(三)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07章 擁立,會晤第204章 勝後的思考第198章 個個擊破的機會第22章 中南半島形勢第7章 藩屬國的新思考第43章 保寧第52章 蒼水脫險,修約之議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70章 三鬼選擇,鏡子製成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166章 無題第76章 海外蠶食,文武相制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195章 無題第109章 得失,海戰第245章 天變第99章 太子中毒,水西殲敵第83章 棄城之議第130章 人力優勢,有女舒心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179章 榮譽之爭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