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心如死灰的多爾袞

北京城,皇宮金鑾殿。

自多爾袞醒後,滿清的文武百官便要求見多爾袞,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便直接趁機讓多爾袞在金鑾殿會見百官,事實上,在當前明軍即將兵臨城下的這樣一種情況下,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也坐不住了,或者說整個大清沒有誰還能坐得住。

多爾袞同意了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小皇帝的請求,在皇宮金鑾殿召見文武百官,商議國事。

多爾袞第一件事便是和百官述說了自己寫信與大明皇帝求和的事情。

對此,不管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沉默住了,一時之間整個金鑾殿都靜了下來,大家心照不宣的停止了商議,等待大明皇帝的決定傳來。

一個時辰多後,一名正白旗將領在孝莊皇太后和順治皇帝的宣召下快步走進大殿。

“啓稟皇上,太后,攝政王,使者帶回了大明皇帝的回話,大明拒絕投降,大明皇帝更是直言,大清只有一條路,那便是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這名正白旗將領單膝跪在地上,將多爾袞親筆寫的那封求和信呈在手上,未有任何拆封過的痕跡表明,大明皇帝連求和信都懶得看,拒絕求和的決定是何等的堅定。

這下,整個金鑾殿都炸鍋了。

大明皇帝拒絕求和,這不是表明根本不打算給大清活路嗎?

滿人憤怒了,大聲叫囂還有一戰之力,要再次發兵與明軍決戰,大部分漢人官員也同樣叫囂再與大明決戰,倒是蒙古人全部沉默,目光閃爍,什麼也沒有表態,但他們的想法也不難猜得出來。

幕簾後面的孝莊皇太后忍不住看向蒙古科爾沁部的代表她的親哥哥吳克善。

可惜,吳克善發現之後,雖然有些不忍,但還是轉過了頭去,再一次表明蒙古的態度,隱意識就是覺得,滿人這一次必敗無疑,而且連遼東祖地都保不住,沒有任何翻身的餘地了,蒙古爲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不能再繼續做滿人的鐵桿盟友了。

多爾袞冷心的看着金鑾殿上的一衆文武百官們。

說到底,還是滿人子弟最可信,蒙古人看樣子已經對大清離心離德了,連大玉兒的面子也不顧了,足以說明一切,至於那些同樣叫囂得厲害的漢人,他們的心思多爾袞更是一清二楚。

這些漢人官員大多是士族豪強的子弟,代表着士族豪強的利益,大明明顯打壓士族豪強,況且他們已經幫助大清對抗大明這麼久了,事也做了,錢也出了,在大明眼裡,他們這些人就是漢奸的代表,大清若是真敗了,他們沒有半點好果子吃,巴不得大清爲了保護他們繼續和大明大戰。

多爾袞也不服輸,也想帶着八旗和大明繼續大戰,可是大清近兩百萬大軍都在明軍的北伐之下敗了,如今八旗子弟還能戰的不到三萬,漢旗軍不到十萬,也就是說不算上蒙古人的話,大清只還有十三萬大清能夠拿得出手,就這點實力,出去跟明軍碰撞,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死路一條。那些漢人士族豪強們或許沒有了退路,不得已孤注一擲,還想和大明進行一次決戰,可是他多爾袞不能那樣做,他必須要爲滿人留下一點最後的火種,否則失去了所有青壯的族人只有滅族一條路可走了!

多爾袞看着金鑾殿的虛空,眼中有着無限的迷茫。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

自十二歲第一次跟父汗出征蒙古至十四歲,兩年間,做爲父汗最喜愛的兒子,父汗到什麼地方他便在什麼地方,父汗親自叫他讀書寫字,兵書謀略,多少兄弟愛慕不來。

十四歲那年,父汗兵敗寧遠城下,重傷而死了。有傳言,父汗臨死前親口將汗位傳給了他,詔書就在父汗的大妃他的額娘手中,可是還沒等他看到詔書,額娘便被皇太極聯合代善等四人逼死了,皇太極登上汗位。

皇太極是他敬重的八哥,若是沒有額娘被逼死的一幕,他就算相信父汗的詔書一事,但心裡也不會在意是自己坐上汗位還是八哥坐上汗位,若八哥坐上汗位,他相信八哥的才能,會盡力輔佐八哥,不會有二心,他心誠如此,可惜沒有看見,八哥等人千不該萬不該沒有等到他表態便直接逼死了他的額娘。

他真的不在乎什麼汗位,可是額娘卻因此死了,從那以後他便恨上了皇太極,不過他很清楚自己太弱小了,無法與已經登上汗位的皇太極對抗,他能做的只有立下大量的戰功,取得皇太極的信任,進而司機報仇,奪回本該屬於他的汗位。

自此,十六歲他第一次帶兵出征蒙古,獲大捷,以戰功獲封固山貝勒。

今後十數年,他年年征戰,不斷出征,立下海量戰功,終於在他二十四歲的那年,因再破蒙古,招降蒙古察哈爾的林丹汗子孫額哲,替大清徹底收服蒙古各部,受封睿親王,手掌兩旗兵力,間接控制四期兵力,自此,他開始有了與皇太極抗衡的資本。

今後數年,他征戰之餘,設計阿敏和莽古爾泰獲罪,阿敏被圈禁而死,莽古爾泰死後被削了王爵,大仇報了一半,而後他繼續跟皇太極爭鬥。

可惜,他終究還是太嫩了,最終鬥不過皇太極,於二十九歲那年被皇太極抓住了把柄,趁機問罪,削了親王爵和部分兵權,爲此,他一度消沉下去了一段時間,不過後來他又重新振作了起來。次年他便以再次大敗明軍,連立數次戰功功勳,迫使皇太極恢復了他的王爵和兵權,自此,他看到了皇太極並非不可戰勝,更加極力於跟皇太極對抗。

終於,在他三十一歲的那一年,皇太極死了,他終於死了,再也沒有人可以壓制得了他。

而後,他雖然沒有在皇太極死後第一時間登上皇位,只當了個攝政王,而讓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登上了皇位,但之後,隨着他漸漸大權在握,只要他想,他隨時可以廢了福臨登上皇位,不過他沒有那樣做,自己曾經受過的罪,他要讓皇太極的兒子也受一遍,讓皇太極的兒子替皇太極嚐嚐被死死壓住動彈不得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玉兒,這是一個他一定要得到的女人,也因爲她,他才一直沒有對福臨下狠手。

燕碭山之戰前,他也終於得到了這個女人,將這個女人狠狠的壓在身下,圓了他多年的一個夙願之一。

想到此,多爾袞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幕簾後面的大玉兒,又看了一眼她身邊的小福臨。

算了,事情便到此爲止吧。

原以爲自己帶領着八旗入關,短短時間內便席捲漢人的半壁江山,大清可以如同當年的蒙古人一樣,佔領漢人的全部錦繡江山。

可惜,前期的形勢是極好的,不說他自己,就連全天下人都以爲他真的能夠最終滅了大明佔有漢人全部錦繡江山,只不過,大明雖然只剩下半壁江山,還退到了江南,看似苟延殘喘,但卻也換了一個皇帝,自此,應龍軍橫空出世,大明就跟完全變了一個樣似的,從此一改原先屢戰屢敗的頹勢,變成了連戰連捷,就連大清也在徐州城第一次全方面敗給了大明。

時至今日,大明變化更大,一場北伐,不僅逼得他八戰八敗,只能退到北京城苟延殘喘,就連遼東祖地,此刻被大明一支渡海大軍佔了去,大清真的沒有任何抵抗大明的力量了,大清真的敗了,敗了個徹徹底底,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了。

想到當前的形勢,多爾袞心如死灰,絕望透頂。

好一會,多爾袞突然不發一言的走下臺階,朝金鑾殿外走去,留下被驚得目瞪口呆的一衆文武百官,太后和順治小皇帝等人,一個個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299章 福王敗亡的先兆第442章 關寧軍之殤(一)第424章 陳秀秀的婚事第639章 統一東亞(一)第15章 南下滄州第1038章 奧地利的崛起第218章 激戰薛城(二)第781章 攻入仰光第60章 山海關大戰第669章 殲滅沙俄大軍(一)第787章 統一四國(一)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74章 雷霆(下)第217章 激戰薛城(一)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950章 大明的應對第513章 攻入李家第230章 炮轟清軍大營(三)第530章 全民教育(二)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198章 多鐸的恐慌(二)第786章 暹羅國投降(二)第469章 多爾袞的無力第666章 哥薩克的悲劇(二)第643章 進兵西藏第256章 鋤奸(一)第57章 閻應元的機遇第169章 李自成敗入山中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295章 福王‘稱帝’第768章 圍殲暹羅大軍(一)第346章 登陸前的炮擊第493章 求和?第811章 大海戰陰雲(三)第375章 收復河南全境第401章 滅絕人性的張獻忠(二)第427章 陳鑫的堅持第354章 移民與漢化第92章 吐血三升(中)第201章 徐州第810章 大海戰陰雲(二)第701章 鏖戰(二)第101章 劉宗敏的火槍營第435章 陳秀秀和御妹第680章 庫爾要塞第418章 四川局勢定第329章 艱難選擇第877章 對印尼原住民的懲罰第640章 第六百三十七 東亞統一(二)第707章 滿人俘虜迴歸大清之路(二)第994章 查扣與驅逐(一)第502章 血洗蒙古草原(四)第34章 淮安大戰第698章 滿八旗的精髓第457章 尚可喜的驚恐第518章 中興五年第958章 孟加拉灣大海戰(六)第1054章 決戰巴格達(三)第653章 準格爾之戰(二)第834章 碾壓(二)第607章 出城決戰第599章 德川家崗之死第432章 追擊(三)第1075章 絕望的歐洲第856章 土著之亂的前奏第1047章 鰲拜的挫敗三第176章 決戰開啓前的平靜(一)第701章 鏖戰(二)第580章 朝鮮人的恐懼第217章 激戰薛城(一)第113章 龍旗飄揚第650章 紀鋒之怒第542章 反奴隸法出臺第165章 劉宗敏戰死(上)第488章 決戰燕碭山(五)第1042章 戰爭陰雲第622章 進攻四國島第652章 準格爾之戰(一)第9章 騙走追兵第585章 進攻漢城第233章 雨夜驚變(二)第506章 大軍凱旋第989章 拒絕第167章 劉宗敏戰死(下)第142章 應龍軍擴軍第600章 攻佔朝鮮全境第205章 濟寧城破(三)第723章 營救第809章 大海戰陰雲(一)第274章 對鄭芝龍的震懾(二)第1056章 輕易碾壓一第521章 轉變對待屬國的方式第418章 收復成都第191章 鄭森第315章 改革成功第215章 救援(一)第760章 緬甸軍潰敗第189章 騎兵對決(下)第942章 逃離南美洲第992章 英法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