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發力

bookmark

一時間趙國棟沉默不語,楊彪也是靜靜的捧着手中茶杯,抿着茶水不語,似乎在思索着什麼。

先前常委擴大會議上的一派風輕雲淡,蔡正陽的揮灑自如,陶和謙的談笑自若,張保國的言辭懇切,宋國樑的氣定神閒,甚至還有褚柳的含而不露,種種表情似乎一下子都變得模糊起來了。

政治這玩意兒,玩陰謀耍心計那都是等而下之,只有真正玩到了這個層面,光明磊落的陽謀,讓你即便是清清楚楚知曉,卻退無可退,讓無可讓,即便是圈套,是陷阱,是絆馬索,你都得大大方方趟過去,乖乖的入彀。

你能避而不談麼?你能顧左右而言他麼?三江地區原來並不是總理的考察點,惡劣的道路狀況本來就不適合領導人前往,但是卻被國務院辦公廳在最後時刻確定下來爲總理必看點,這其中有沒有貓膩不好說,但是趙國棟相信滇南這邊有些人必然是發揮了作用的。

看三江,那你滇南省委就要就三江的發展規劃提出一個哪怕是粗略的想法來,既要切實可行,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周密性,尤其是當下多家雜誌報刊都突然對怒江、瀾滄江開發可能面臨的環保生態問題突然感興趣起來,而總理又要考察三江地區,難免就境內外媒體要對總理髮難質疑,總理在對待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更會引人關注,也就是說將把總理推到一個風口浪尖之上。

一方是生態環保的道德制高點,一方是脫貧致富的發展要求,怎樣來回答和應對,都是一個不好掌握的難題,尤其是一些境外媒體本來就是抱着一種詭異的心態而來,挖空心思想要挑漏找茬,也許稍稍一點言語上的失誤就會被這些不懷好意之人無限放大,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而如果真正出現了這種現象,釀成這樣大風波的滇南省委又該如何自處?

“彪省長,看來在這個問題上省委意見沒有能夠統一啊。”趙國棟一邊啜着杯中熱茶,一邊不鹹不淡的來了一句。

“這也正常,各人站在不同角度,對事物認知理解程度深淺不一,尤其是像這樣一個專業性和政治性都很強的問題,這樣那樣的觀點都正常,只要大家不是抱着意氣用事,不是存着工作以外的心思,我想這都可以理解和接受。”楊彪瞥了趙國棟一眼,“但若是有人心懷別念,指望藉助這一次總理的視察來謀取什麼,那他們就要打錯算盤了。”

趙國棟輕輕笑了起來,這位楊彪副省長還真是有意思,說話口氣也挺大,不過趙國棟倒是挺欣賞對方這股子氣勢。

“說得好,彪省長,那咱們就一塊兒去三江吧,這路上六七個小時車程,足夠咱們倆好好聊一聊了,我想我們能夠找到一些共同語言,對於三江和德慶這樣的特殊地區發展,我覺得我們更應當傾聽能夠抱着客觀公正態度專家學者,包括國內外這方面有較深造詣的中立學者專家的意見,另外就是要當地普通羣衆的呼聲,他們纔是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人翁,而不是某些認爲可以代表民意的地方官員或者所謂以拯救全球爲己任環保人士‘義憤填膺’的‘慷慨陳詞’。”

楊彪眼睛一亮,難怪蔡書記說趙國棟這小子腦瓜子非同尋常的靈光,你們能擡出一些媒體觀點來,那麼我們也一樣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同的學術觀點爭論也好,羣衆和地方官員的意見不一也好,這樣都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更高層直接面對這樣尖銳的問題,有了這樣那樣的爭論,高層也就有了緩衝餘地,而且這樣帶來的影響力也可以爲滇南贏得更大的主動權,中央要在這個問題上更有發言權,那勢必對滇南基礎設施和脫貧致富這方面給予更有力的支持,而且是實實在在的支持。

這一招連消帶打,借力打力,而且一箭雙鵰,果然厲害。

陶和謙微微蹙着眉頭看着手中的報紙,對方的反擊來得很凌厲,雖然沒有什麼鋪天蓋地的質疑責難,但是越是這種平靜不波的言語似乎更能顯示出他們觀點態度的客觀公正,來自俄羅斯和香港的水利電力專家,態度溫和的環保自願者人士,境內外的一些自由撰稿人,都紛紛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這一手很厲害,沒有半點來自官方的意見,從表面上看都是站持公正立場上來看待怒江的開發,該不該開發?理由依據何在?如果需要開發,該怎麼開發?生態環保問題怎麼來解決?如何對怒江的開發進行一個系統的綜合的評估?怎樣來確保這個評估的公正公平客觀?這一連串問題提出來,一下子就沖淡了前一段時間來勢洶洶的開發主題。

陶和謙將身體靠在沙發上,有些疲倦的將報紙扔到了一邊,以手撫額,真有些累了,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情形的?陶和謙一直認爲自己有用不完的精力,再疲倦再勞累,洗個澡,睡一覺起來,又是精神百倍,即便是面對再大的壓力和困難,他也不懼。

但是想不起從什麼開始自己卻覺得就像是陷入了一張密織而富有彈性的網中間了,自己再也不能意氣風發揮斥方遒般的指點江山了,而對手雖然並沒有如此消彼長般的變得強勢起來,但是人心自知,那些個精靈乖覺的角色,哪個又會不明白其中的奧妙?一些工作也就變得阻力大起來,而有些安排下邊討價還價的現象也出現了。

此消彼長並非一定要顯現於表面上,隱藏在深處的東西纔是最讓人感到壓力的。

楊彪和趙國棟聯袂去了三江地區,名義上是去爲總理視察打前站,但是誰都能明白其中味道,這件事情走到現在這一步還真有點騎虎難下的地步了。

陶和謙甩了甩頭,想要振作一下精神,情況還不至於那麼糟糕,但是短短几個月時間就能掀起這樣大的波瀾,時移勢易,竟然就有這樣大的震盪,他能夠感受到這其中的變化。

“陶省長,李書記過來了。”秘書悄悄進來,輕聲道。

“讓他等着。”聽到秘書的話陶和謙就是一肚子火,沒好氣的道。

要求見面的是昭達地委書記李明山,準確的說是原昭達地委書記。偌大一個昭達地區,經濟發展連年靠後不說,地委裡邊也是接連不斷出問題,讓陶和謙都覺得灰頭土臉。

不是地委副秘書長離婚鬧得滿城風雨,就是地委組織副部長駕車酒後肇事鬧得沸沸揚揚,當事人屢次上訪省政府,要不就是下邊一個縣委書記被人捅出違規提拔幹部,結果把不具有一個公務員身份的人弄進了縣委當縣委辦副主任,被人捅到了《滇江晚報》上,結果紀委一查,是縣委書記小舅子的小舅子,一連串的醜聞弄得昭達地委形象大壞,才被褚柳抓住了這個機會大做文章,蔡正陽也態度異常堅決的支持褚柳的意見。

無奈之下,縱然李明山也是從陶和謙在昆州當市長時就跟着的老人,他也只能讓他走人。

民憤似火,燒不死你李明山,那就要燒死他陶和謙了。

李明山的確能力和魄力上有欠缺,說實話,他陶和謙也不是那種任人唯親的人,就算是這一次省委不調整他,他也會考慮讓李明山挪一挪位置。

一個地市州的書記對於李明山來說的確是爲難了一些,當初他擔任昭達地區行署專員時就有些勉爲其難,結果還順利接班當了地委書記,這麼些年沒出大問題連陶和謙都覺得幸運,但是至少有一點,李明山人品還是過得硬的,不是那種見錢眼開見利忘義的人,更不是那種得意忘形的白眼狼。

李明山被免職之後到現在都還沒有安排職務,想到這兒陶和謙就覺得有些頭疼,縱然李明山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問題,但都不是大問題,紀委認爲他應當承擔領導責任給個處分他陶和謙也沒有意見,但是這樣把李明山撂在一邊晾着,這就有些過分了。

估計也就這兩天紀委的處理就要下來了,而紀委處理下來之後,怎樣來安排李明山的位置又是一件頭疼的事情,想到又難免要和張保國和趙國棟打交道,陶和謙就覺得一陣煩躁,若是李騰在擔任這個省委組織部長那該多好,哪裡會有這樣多的煩心事兒,甚至這幾個月來的一切不順憋悶都將不可能發生。

想到這兒陶和謙心中悚然一驚,似乎這一切都是源於這個組織部長角色的變化,走了一個高永坤,來了一個趙國棟,似乎這滇南的天都變了,再也不復有往日那種從容不迫了。

這一切變化似乎都源於趙國棟的到來。

今天爭取爆發,兄弟們多給幾張月票刺激一下,讓老瑞也興奮一下吧!^_^(!)

第1節 不一般第4節 其樂融融第73節 準備攤牌第35節 起步第82節 軟硬兼施第39節 學會適應和忍受第38節 平靜進入第20節 花明第5節 鏖戰第6節 禍福第29節 偶遇第89節 軟肋第87節 得失與熔爐第90節 捭闔第52節 談話第72節 窮同學第80節 乘勢第84節 金蟬脫殼第88節 要穩一穩了第100節 土地市場第69節 老鬼第105節 高歌猛進第73節 風波驟起(1)第54節 忽悠或者打動第55節 招聘會第26節 嚼舌頭第28節 宏願第三十八節第89節 灼熱第44節 整編第100節 擴張第123章 後記3第73節 碰撞第10節 震盪第69節 舊部(1)第31節 市長之責第78節 巧遇故人第39節 對策第30節 初吻第14節 春酒(3)第35節 交鋒前第80節 掠過第68節 中國的納斯達克第34節 享受過程第24節 程序走完第10節 火藥桶第55節 盛會(3)第88節 運作第32節 諍言第53節 相知第64節 就任第23節 一時俊傑第26節 爭議第134節 弦第106節 展望,掌聲如潮第2節 家族(1)第72節 觀感第102節 難言第10節 火藥桶第77節 君子第41節 鼓氣第66節 相親第6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第26節 文城班子第82節 軟硬兼施39第91節 積蓄第47節 臂助第41節 機遇無處不在第95節 人格魅力第58節 羽翼(1)第67節 政治制高點第58節 無解第4節 不遭人嫉是庸才第75節 禍福難料第16節 駕馭第5節 掛職第63節 備戰第39節 崩塌第76節 暗鬥第33節 矛盾起第24節 怎一個亂字了得?第60節 新星第78節 迅雷第25節 嫌隙第2節 現實第91節 夾磨第6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第83節 大坑第91節 夾磨第9節 落足第83節 活膩味了第90節 政治成熟第64節 懷慶第9節 我不做交易!第100節 飛躍第94節 水到第92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第26節 羣體第56節 拼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