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 出路

bookmark

“凌〖書〗記,會議除了研究二季度經濟發展走勢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具體議題?”

陳英祿很隨意的一句話卻讓凌正躍沉思良久,好一陣之後才緩緩道:“琵琶溪科技長廊建設項目和德國巴斯夫中石化通城MP四一體化項目都要議一議,另外,把張宏偉的省長助理問題也一併討論了吧。”

解英祿吃了一驚,他沒有想到凌正躍會主動提及張宏偉的省長助理問題。

雖說原來在黨代會之並的常委會上討論過這個事情,但是卻被擱置了放在黨代會之後來研究。

常委會研究事宜都是有一定的定製,常委們可冉就研究議題提出來,但是是否列入常委會研究議題卻必須要由〖書〗記來確定,這也是作爲班長的權力。

趙國棟沒有主動提出要研究張宏偉省長助理的事宜時,凌正躍卻主動要過問這件事情,這也發出了一個奇怪的信號,難道說凌正躍要主動向趙國棟示好換取對方在通城項目上的讓步?這好像不太符合凌正躍的作風,而趙國棟也不是那種在這些問題上可以做交易的人才對,但凌正躍這樣提出來,自然也就有其目的意義纔對。

“好,那我就把議題送到各常委們手中去嘍?”陳英祿也不多問,點點頭,平靜的道。

“送吧,二季度全省各地市發展情況和一些重要經濟指標都要送到常委們手中,另外也把其他兄弟省市的情況整理出來做一個對比,讓大家一目瞭然,要讓大家感覺到緊迫性和壓力。”凌正躍沉聲道:“不要躺在功勞薄上妄自尊大,謙虛使人進步,驕傲讓人落後這句話永不過時。”

陳英祿默默點頭,這話還是有些針對性,看來自己先前的猜測還是有些偏差,凌正躍和趙國棟之間看來還得要在通城和琵琶溪科技長廊問題上鬥一番嘴”或許兩人都已經做好了妥協準備,但是卻要這個會議上闡明各自的觀點。

想到這兒陳英祿內心也不禁微微冷笑,看來觀點之爭從一開始就要貫穿始終,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似乎聽起來有些無奈”但是人的見識經歷都各不相同,在世界觀和人生觀賞一樣有些或大或小的差異,在具體問題的看待上就更不可避免的存在歧義了,那麼發生鬥爭就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怎麼來引導這種爭鬥,讓鬥爭化爲良性競爭,讓鬥爭競爭都在可控範圍之內,這纔是王道。

現在就要看凌正躍的駕駐掌控力以及領導藝術能否與趙國棟性格上的桀驁不馴以及不屈不撓的一面達成一個完美妥協狀存了。

陳英祿發現自己真的很有點期待這一次常委會了。

……………………………………

趙國棟默默走在田頭”盛夏時節,稻田裡溼氣升騰,人行其間,味道不一般。

千州市委〖書〗記卓寧和市長鐵英緊隨其後,趙省長專門要到這水。上來看一看,看來也是擔心今年安原天氣有些異常,伏旱對於千州這種丘陵地區影響更大,加上千州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這靠天吃飯的地方一旦天老爺不長眼,那這些地方的農民就得面臨巨大的收成壓力。

“老卓,老鐵,千州情況不容樂觀啊。”趙國棟取下頭頂上的草帽子隨手扇乎起來,“這紅巖渠只能管得到這一片,水量也有限,但是地勢在高一些的那邊”就不行了吧?是旱地吧,收成能不能保證?”

千州是趙國棟最爲陌生的地方之一,王甫美雖然在千州當了幾年市委〖書〗記,但是趙國棟也只是去過寥寥一兩回,而且也多半是在千州市區”真正千州下轄的八縣一區裡,除了千州市區所在的千山區外,其他各縣他都沒有真正去過”頂多也就走路過而已。

緊鄰懷慶市青坪縣的黃壟縣算是千州市八縣一區中條件中上的區縣了,安黔鐵路路過這裡”而安矜高速也在建設之中,但是由於從千州到蛉省之間地形崎嶇破碎,安矜鐵路建設工程雖然投入遠遠超出了最初預算,但是依然在建設工期上延後了一年多,算得上是一條huā血本的道路了,而安矜高速在設計時就是問題不斷,幾易其稿,所以雖然安黔高速公路很早就提出來了,但是真正投入建設也是前年纔開始真正動工,估計要這條高速公路建成,至少也是兩三年後的事了。

“趙省長,這邊主要還是靠天吃飯,黃壟縣水田也就只有緊鄰紅巖渠這一片狹長地帶,其他都主要是旱地,土豆。玉,米、紅薯是主要作物,但是即便是旱地遇上天老爺作怪,一樣也是無法保證,除了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外,地形上的客觀限制也是一個主要原因,所以現在黃壟也在積極探索耐旱作物的套種,我們現在在一些縣份上推廣油葵種植,從去年情況來看,效果相當好。”卓寧緊跟着趙國棟的步伐。

這樣的暑天,趙國棟能帶着一幫子人在田間地頭一走就是一個多小時,省政府秘書長梅久榮直接告饒在陰涼處等着了,卓寧和鐵英一幫人都有些吃不消,只不過看到趙國棟健步如飛,他們倆也只有帶着市裡邊一幫人跟上。

“嗯,老卓,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很有必要,但是要注意幾個問題,一要尊重農民自己意願,二要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蒂效應,三要注意市場經濟規律,特別是那種一擁而上發展某項產業更需要注意,否則一旦市場出現波動,受傷害的還是農民,四是要鼓勵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產業,像油葵種植發展起來了,那麼油葵榨油以及綜合利用的企業有沒有?可不可以搞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儘可能的減少風險,這些問題一級黨委政府都要認真考慮。

趙國棟這幾天一直在千州調研,千州情況不容樂觀,實事求是的說無論是穆剛還是王甫美,都沒有能夠真正找準千州落後的癥結,或者說發現了問題,但是卻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千州經濟這幾年依然發展乏力,安弊鐵路的通車並沒有給這座城市帶來多大變化,準確的說千州市區給人的感覺依然是十年前的寧陵那種味道,就在寧陵農民人均收入已經逼近八千五百元時,千州千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卻不到三千元,只有寧陵三分之一,這樣懸殊的差距讓人觸目驚心。

千州是僅次於安都和南華的全省第三大人口大市,六百八十萬人。中,農村人口占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城鎮化比例很低,而大量的農村勞動人口缺乏必要技能,加上顧家戀家的習慣使然,沒有像南華那樣的外出務工習慣,大量農村勞動力都窩在家裡,導致千州農民工資性收入很低,這也是千州農民收入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千州市委市府也一直在艱難的尋找着爲農民增收的路子,對於千州市委市府來說,期望一下子能讓經濟發達起來有些不太現實,在農業上下功夫增收似乎還更靠譜一些,畢竟幾百萬農民,除非能夠讓這個地區的老百姓改變觀念走出去,否則要想在短時間內提高他們的收入,難度很高。

從開發種植經濟作物到發展養殖副業,從農產品加工到果蔬栽培,千州市委市府也是絞盡腦汁,但是收效不佳。

趙國棟在千州調研這幾天裡也是和卓寧、鐵英兩人探討過幾次,想要爲千州幾百萬農民尋找到一條致富的路子,但是始終未能如願。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也是一條路子,但是你全方位鋪開調整,那也就意味着調整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發展民營經濟,聽起來很動聽,但是千州歷來是一個較爲封閉的農業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氛圍和基礎都很薄弱;引進大項目?千州無論是道路交通條件還是基礎設施都屬於比較落後的地區,而且缺乏自然資源,人力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又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這些都限制了工業在這個地區的落戶生根,企業都是要講求盈利的,當慈善家沒有人願意來。

幾番探討下來,趙國棟和卓寧、鐵英還是基本上有了一個意向性的意見,那就是單單寄希望於那一條路子就要讓千州改變面貌不太現實,得多條腿走路。

農業結構調整要適度推進,改變目前靠天吃飯狀況:要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走出去打工,獲取工資性收入,同時市縣兩級要在省裡支持下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要在政策和項目上有意識向千州傾斜,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到千州落戶,吸收消化本地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工資收入;爭取部分大項目,確立工業支柱產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利用千州衆多土特產和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爲主的服務業。

這也是趙國棟帶來的省政府政研室一幫人和趙國棟、卓寧、鐵英一幫人一週以來反覆研討得出的結論”沒有多少新意,但是卻似乎是無可選擇的道路。

第81節 攻堅第90節 和諧第64節 工作與生活第100節 市與區第13節 翻雲覆雨間第99節 團拜第100節 擴張第6節 家國第105節 真正意義的成長第12節 難料第48節 逢源第5節 聯防第60節 被瞄上了第97節 當選第83節 皮與毛第80節 爭鋒第85節 樹欲靜第10節 亂雲飛渡第89節 突破第2節 同學第133節 矚目第103節 把柄第35節 交鋒前第41節 入局第39節 改變!第72節 小聚第11節 標杆第85節 登泰山而小天下第17節 聰慧精靈的達人戲如人生第32節 妖嬈第43節 人情第16節 標王會在即第121節 碰撞(2)第117節 衣錦還鄉第43節 微妙第46節 癩蛤蟆第63節 班主任老師和楚州人事第57節 走一算三第19節 外放第27節 小家第49節 世事難料第59節 推進第7節 敲打第9節 兄弟夥們第8節 錯綜第98節 語病第6節 突發事件第67節 滄浪之水第122節 新思路第6節 見微知着第84節 高招第64節 是不是同志第17節 光棍第117節 感慨,新起點第35節 契機第9節 大貴人第17節 掂量第9節 邀談第79節 入眼第60節 體系與角色(2)第26節 即興發揮第44節 惺惺相惜第25節 我要和你睡第7節 剜心第15節 負重第109節 要趟路第87節 風不止第86節 風采第88節 運作第45節 干戈第53節 瞄準第89節 風將起第25節 平手第67節 前戲第47節 發力第33節 潤物細無聲(2)第74節 各懷心思第91節 積蓄第43節 收回拳頭是爲了更好的打擊敵人第60節 微妙之局第132節 各有心思第4節 市委常委第79節 許喬第41節 無法停步第23節 百姓之福第48節 心太軟第101節 用人第67節 鬥第29節 敢於第95節 誤會第37節 猛虎擒狼第44節 結識第27節 這可能麼?第14節 板蕩第13節 鬥智鬥勇第32節 動(2)第41節 鼓氣第7節 刀鋒邊緣行走第72節 下屬的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