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節 天孚公司

bookmark

相較於在商場上的頻頻得手,趙國棟發現自己似乎在感情生活和仕途上的道路卻是崎嶇坎坷,孔月仍然拒絕和他和解,雖然他已經兩度利用大星期飛往重慶,但是並沒有起到多大效果,這讓煩悶之極,有時候甚至想要放棄這段感情,但是仔細掂量琢磨良久,最終還是無法做出決定。

他不知道孔月是怎麼看自己,事實上自己並沒有作出什麼出格的事情,爲什麼卻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或許是早就積鬱在孔月心中的疑惑和怨氣終於利用這樣一個看起來並不怎麼合適的機會爆發出來了。

女人是什麼?是老虎?趙國棟想起記憶中的那首歌,唐謹似乎已經成了自己感情生活中的魔障,總是在不經意間冒出頭來,而孔月現在似乎也有這種先兆。

趙國棟想起熊正林給自己的提醒,不過太過於沉緬於感情之中,或者說不要急於談婚論嫁,吃着碗裡望着鍋裡這種心態會讓人難以自拔。

趁着年輕還可以大有作爲的時候應該好好奮鬥一番,女人天生就是依附強者而生,優秀的女人本來就是一種稀缺資源,要想贏得她們的芳心,唯有展示自己的實力。^^^^

和自然界的動物們求偶時或展示力量強健或展示羽毛漂亮或展示聲音洪亮一樣,男人要想贏得女人尤其是優秀女人的青睞,一樣需要展示自我。事業有成似乎已經成了這個時代優秀男人地基本要素,有權,有錢,有閒。還要朋友衆多人脈寬泛,這樣的男人才能叫做鑽石男,趙國棟苦笑着回味,自己算什麼呢?

江口二建司已經正式改制,最終拿出的方案是96名職工各持股5000,20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雖然強烈反對並上訪至鎮政府和縣政府,但是鎮政府還是作出了一視同仁的決定,一樣只給予包括楊天培在內地所有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每人5000股股權的標準。

倒是政府持股的一百零三萬股立即就被推了出來對外公開出讓。但是二建司的老職工們都紛紛表示願意轉讓自己持有的股份使得鎮政府的吆喝聲一下子低了許多,連自己職工和管理人員都不願意持有的企業,對於外界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相較於縣上其他幾個集體企業,諸如城關鎮地利達機械廠、江口肉聯廠、江口運輸社、橋關鎮的橋關紙廠和食品廠、花蓮鎮的花蓮紙廠、永和鎮的鑄鐵管件廠,江廟鎮的二建司實在算不上是個惹眼的企業。

最終鎮黨委政府一幫人輪番登門給楊天培一幫人做工作,要求他帶頭購買這筆數額不小的股份,並表示可以讓鎮上合金會給予貸款扶持,這才讓做足戲的楊天培帶領一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買下一批。但是仍然留下了多達七十萬地股份無人接手,最後才由趙孚望和古志常委託楊天培出面買下這七十萬股二建司的股份,最終圓滿完成改制。

這樣一來江口二建司一百五十一萬股份中按照每股一元計算,楊天培持有三十萬。趙孚望持有五十萬,古志常持有十五萬,其他部分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持有包括他們本身擁有股份在內的十五萬,普通職工持有三十萬左右,徹底完成了集體企業向股份制企業的改造。

隨後大部分職工強烈要求退股,使得楊天培和趙孚望都以原價各自從這些急於套現地職工手中增購十萬左右,古志常增夠五萬。其他一些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也在楊天培的鼓動下回購普通職工股份。普通職工持有股份只剩下不足五萬。

最終股權結構固定下來,楊天培以自己名字中的天字和第一大股東名字中的孚字取名將江口二建司更名爲安都天孚建築公司。就此形成日後天孚集團的前身。

整個改制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好在安藍公路江口二建司承攬路段建設已經進入尾聲。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從發包公司那裡收回尾款,對天孚建築公司正常運作並沒有造成多大影響。

江口縣的集體企業改制進行得相當徹底,尤其是在茅道臨和樑建弘前期地充分準備下,絕大部分列入產權改制地企業都改制成功,一個比較典型的就是利達機械廠改制被十來個原來廠裡地技術人員和經營人員聯手貸款買下,趕走了原本在位的黨委書記和廠長,迅速就將企業從半死不活地狀態中拯救出來,僅僅兩個月時間就扭虧爲盈,引來一邊倒的讚譽聲。

而江口運輸社也被來自安都的一個私人老闆出價一百二十萬買下包括所有職工持股在內的所有股份,並立即注資全數更新車輛,向交通部門購買路線牌,迅速壟斷了從江口到安都和江口到平川乃至藍山的客運線路,一下子使得原本瀕臨倒閉的江口運輸社起死回生。

原本在江口運輸社上班的職工除了部分提前退休之外,其他在職職工個個都是喜笑顏開,拿《安都日報》記者採訪他們的話來說,累是累了點,但是值得,收入至少翻了一個滾兒,這對於長期只拿一點基本工資爲生的職工們來說實在太具有吸引力了。

當然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像橋關食品廠和江口肉聯廠便無人問津,本單位職工都不願意持股,而也沒有外來企業或者個人願意買下這兩家企業,包括原任廠長副廠長在內的管理人員都是毫無興趣,這兩家企業本來經營就難以爲繼,既無市場又無技術,經營人員也是人心渙散,根本無法支撐起企業,所以改制流產也就在意料之中。*****

江口縣集體企業改制大部分獲得成功帶來的影響和衝擊力是巨大的,整個六月和七月間江口縣城裡人們討論得最多的都是改制,普通羣衆關心的自然是改制成爲所謂股份制或者私人老闆的企業後繼續在裡邊工作的人們收入狀況,但是讓他們欣喜的是幾乎所有改後的企業職工在收入上都沒有下降,部分企業還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這讓原本還持反對或者搖擺不定態度的輿論導向也一下子偏向了改制。

而政府部門更關心的則是資金回籠狀況和企業改制後的經營狀況,大筆資金的回籠很大程度的緩解了已經相當拮据的幾個鄉鎮政府,尤其是城關鎮,原本已經入不敷出的財政狀況一下子逆轉,利達機械廠和江口運輸社的出手爲鎮上一下子獲得了超過三百五十萬的純現金收入。

橋關鎮和花蓮鎮的紙廠也成功改制,雖然政府股權轉讓的價格上比不上城關鎮的兩家企業,但是也爲兩個鎮政府帶來了超過百萬的收入,這可是硬打硬的真金白銀,落入鎮財政所的腰包中,可以爲被捉衿見肘的鎮上領導們解決多少棘手事情了。

效益最好的永和鑄鐵管件廠雖然將部分股份量化釋放到企業職工中,但是鎮政府卻因爲鑄鐵管件廠效益一直十分良好而不願意出手所持股份。

江口縣委縣政府也沒有硬性規定必須要將轉讓政府所持集體股權,只是在文件中要求鄉鎮政府積極、主動、穩妥的完成集體資產產權的改革,完成角色轉變,這也爲永和鎮政府保留鑄鐵管件廠股權留了尾巴。

永和鑄鐵管件廠在當初看來沒有轉讓集體股權相當明智,但是兩三年後企業就陷入了困境,和普通職工一樣只持有少量股份的管理層很快就甩開了管件廠自己另起爐竈,而且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打倒一家輝煌另一家的轉變,永和鑄鐵管件廠走向衰敗也就成了必然。

轟轟烈烈的改制風潮不僅僅在江口一個縣,安都市同時選擇了兩縣一區進行改制試點,江口縣、梅縣以及另一個郊區----香海區都在這一次改制試點中名聲大噪,江口以質取勝,改制成功的集體企業基本上都走上了發展正軌,並迅速走上壯大之路。

而梅縣則改得徹底,所有改制企業中政府所控制的集體產權都全數轉讓,或者半買半送給管理層,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改制後企業與政府再無任何關係,但效果卻參差不齊。

香海那邊則顯得較爲特殊,政府爲了確保企業發展順利,積極引導企業管理層買下企業大部分股權,並主動爲這些管理層提供融資支持,這使得香海區的集體企業基本上都控制在原來的企業管理層手中並未落入外人手中,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因此得以延續並未受到太大影響,而改制後企業呈現出來的活力卻是有目共睹。

三個縣區的改制試點成功也爲寧法和蔡正陽準備在下一步繼續推進集體企業全面改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爲了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蔡正陽甚至親自帶領市政府政策調研室的一幫人下到三個縣區這些改制企業中,實地瞭解企業目前生產狀況以及職工思想狀況,瞭解出現的新問題,思考應對之策。

第97節 後時代隱現第90節 頂牛第48節 忠言第32節 衝擊波(2)第20節 試金石第8節 楔子第29節 平行線第84節 謀發展第9節 邀談第67節 學會妥協第4節 人淡如菊第7節 苦澀第13節 履任第93節 戰場(1)第95節 怒髮衝冠(2)第14節 韓冬第52節 魅力與靠近第94節 千絲萬縷第95節 人格魅力第70節 拿地第79節 許喬第98節 引起重視第78節 機關第68節 命運之珠第91節 舊部第12節 潛力股第34節 逼宮第4節 乍到第71節 結盟第37節 風起青萍之末第27節 抓賭(3)第73節 閃光第52節 還是要繼續第52節 交底第20節 試金石第45節 這記耳光不好抽第91節 抓住一切機會第34節 偶遇第100節 土地市場第24節 序列第34節 華麗轉身第108節 考察分析第45節 步步第17節 掂量第108節 導向第103節 跡象第101節 大家庭第67節 難局第87節 風不止第69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節 人生幾醉第80節 爭鋒第48節 泰然第16節 內憂第71節 舊部(3)第67節 劉家第30節 初吻第90節 打狗要看主人第52節 能耐第114節 銳意第59節 高看第83節 見縫插針第91節 積蓄第22節 進展第110節 夜談第72節 還看今朝(續)第20節 全方位出擊第11節 無眠第102節 難言第119節 曲線(3)第19節 新形勢、新角色第100節 盟軍在行動(1)第67節 潛在盟友第76節 威勢第80節 “亂命”第87節 漩渦起第21節 膿瘡第84節 同心協力第29節 安大女生第22節 進展第88節 內裡第24節 序列第38節 溫泉浴第1節 中山狼第88節 惑人的選擇第11節 分工第30節 潛規則飯局第9節 大舞臺第113節 出行第89節 軟肋第11節 標杆第75節 別樣心思各不同第102節 難言第93節 立信第38節 平靜進入第87節 隱憂第68節 枝芽第70節 運作第16節 同舟共濟?第30節 感情這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