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節 中國的納斯達克

bookmark

趙國棟很希望能夠在京城多呆幾天,但是他也知道這不現實,無論安都產權交易所的命運如何,他也不可能一直呆在京裡。

好在三天時間裡一系列的拜會和彙報工作獲得的效果不錯,證監會在星期一向彭副總理的彙報並沒有能夠取得證監會方面預期的效果,彭進國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謹慎,尤其是這涉及到兩大職能部門,還涉及到安原省地方利益,證監會提出的安都產權交易所暫停營業沒有獲得彭進國的支持,但是彭進國也同意將這個問題提交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儘快確定安都產權交易所的存留。

事實上這個結果已經變相的爲安都產權交易所開了一道綠燈,至少在第二週前三天的交易裡隨着十二家新的企業上櫃交易,安都產權交易所的開戶數迅速突破四十萬,幾乎是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在暴增,而交易金額也迅速攀升到四億元以上,估計按照目前的交易量,要不到月底可能就會突破五億元,而這樣蓬勃發展的櫃上產權交易也使得安都產權交易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幾乎所有的財經類報刊雜誌都在評價安都產權交易所踏出這突破性的一步會帶來什麼,也有人在探討原本確定在深交所的創業板會不會轉移到安都,與安都產權交易所的非上市公司產權交易實現無縫銜接,當非上市交易公司通過產權實現融資並且發展到一定地步,其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企業經營更加成熟和規範之後,那完全就可以考慮進入創業板上市,這看起來相當完美。

當然也免不了有人要跳出來指責抨擊安都產權交易所掛羊頭賣狗肉,以產權交易之名遮掩非法證券交易,批評證監會沒有能果斷介入對這個不倫不類的產權交易所採取措施,工信部和證監會也免不了就要站出來或解釋或暗示,總之輿論界裡顯得有些混亂。

輿論界的風風雨雨對於安都產權交易所的繼續運營沒有產生太大影響,只要不是代表官方的媒體表態,這一切都不算啥,對於安原來說更重要的是時間,時間拖得越長,進入櫃上交易的企業就會越多,而安都產權交易所影響力就更大,誰要想關閉它,那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正是出於這種心態安原方面從一開始就是擺出了以退爲進的戰略,同意接受證監會調查和監管,也服從證監會提出各方面要求積極配合,但是這一點好像未能滿足證監會方面的胃口,所以關於安都產權交易所的爭執還會持續下去,但無論怎樣,只要它依然不屈不撓的屹立在那裡,這就是安原的勝利。

“結果?結果你們不是已經看到了麼?安都產權交易所還在繼續營業交易,這就是結果,雖然不是最終結果,但是我想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包括證監會,適應現實,迴歸主題纔是正經,沒有必要在那裡不依不饒。”

趙國棟顯得很輕鬆,剛剛從機場回到辦公室,楊勁光、楊少鵬、張宏偉就已經到了辦公室,看樣子他們也是對安都產權交易所的命運無比關切。

“省長,你的意思是安都產權交易所會保持目前這種態勢一直下去?”楊勁光有些不敢置信,先前證監會那邊傳來的消息很不利,證監會態度很強硬,堅決要求關閉交易所,而且一些財經媒體上尤其是網絡媒體上也逗留露出了這種意思,這讓他們也相當緊張。

“我的看法,運營和交易模式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化,畢竟目前這種運作很成熟也很符合交易雙方的利益,但是在主導監管方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趙國棟還是很謹慎。

“您是說證監會會接手監管職能?”楊少鵬插話道,這段時間楊少鵬也相當活躍,和楊勁光、張宏偉、許喬幾人走得挺近乎。

“光明正大的接手恐怕不會,這樣就意味着證監會承認了安交所是證券交易形式存在了,我估計他們和工信部會達成妥協以一種改革開放中新生事物試點的變通方式來承認安交所的的出現,這已經是我們能夠取得的最好結果了。”趙國棟笑了起來,“我本人對這個結果非常滿意,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存在,也是最完美結局。”

“這很正常,本來也就是改革開放摸索階段,容許新生事物存在也在情理之中。”楊少鵬附和着道。

“但這種局面始終是非常態的,如果可以,我寧肯選擇儘早結束這種所謂摸索試點,獲得正式的身份,而不必像這種黑市夫人一樣偷偷摸摸沒有正式身份,中國要逐漸進入法治社會,隨着這個時間推移,那種打擦邊球,玩邊緣戰略,走‘試點摸索’策略,都不再是正道,在法律規範範圍內運作纔是王道。”

張宏偉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也讓趙國棟心中微微一動。

在很多人都還沉醉於通過非正規手段,包括所謂的利用社會影響和大局觀這一類的政治手段來獲得利益時,張宏偉卻看到了這些手段帶來的弊病,中國要發展,原來改革開放初期那種摸着石頭過河,挑戰既有政策法律的手段已經不合適了,一切更應當在法律許可範圍之內進行,當然中央也應該認真研究社會變化發展帶來的法律制度上的更新變更問題,但是在法律沒有變化之前,那便需要嚴格的遵循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

張宏偉的話也讓楊勁光和楊少鵬二人琢磨良久,這番話趙國棟雖然沒有評點,但是毫無疑問很有些不走尋常路的味道,原本大家一致認爲採取這種方式獲得了變通式的解決方法無疑是最好不過的,但是張宏偉這番話卻讓前面的許多努力變了味一般。

張宏偉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自我解嘲的笑了一笑:“當然,就目前我們安原來說,能夠解決問題纔是擺在第一位的。”

當五一節來臨之時,對於安都產權交易所營運方式的意見終於姍姍來遲但是總算來了,爲期一年的試運行期,由證監會和工信部負責指導監管,毫無疑問在這一輪爭執中,證監會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佔據了上風,工信部淪爲了輔助監管部門,但是這也算是各有所獲,畢竟安都產權交易所已經具備了證券交易的本質,只不過在沒有取得上市公司股權交易的名義下,它還勉強可以打着產權交易的幌子,所以證監會負責監管也算是合情合理。

至於工信部,他們也能接受,至少安都產權交易所的建立是在他們一首支持下建立起來的,這已經給了國務院主要領導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這一次主導權之爭,工信部很大度的表現同樣也贏得了不少分,對於他們來說,這就足夠了,這本來就不是他們的活兒。

這一個一年期的試點運行處理決定幾乎就是一個特赦令,宣佈了安都產權交易所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在陽光下生存了,原本一直懸掛在頭頂那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於移開了。

一年以後,誰又能知道會是一個什麼樣?

很多人都清楚,當一年以後安都產權交易所上櫃掛牌交易的企業多達上百家遍及全國各省市的時候,當它每天的交易額高達十幾億甚至幾十億時,誰還能輕易敢說關閉它?

這一紙決定讓無數投資者和中小企業更是風起雲涌而至,更讓安都產權交易所如同蛟龍掙脫枷鎖上青雲,這也就意味着安都產權交易所坐實了中國的納斯達克之名。

同樣當這個非上市企業股權交易市場真正光明正大的浮出水面並可以自由的呼吸陽光時,也就不由得讓它產生了覬覦創業板市場的野心,既然可以作非上市企業股權交易,爲什麼不可以再進一步讓這些企業股權再上一個臺階成爲創業板的上市企業股票交易平臺呢?

對於安原省來說,如果能夠把創業板市場這一塊爭取到安都產權交易所來,那無疑就意味着安都產權交易所將成爲和滬交所、深交所三足鼎立的一極,將能夠輻射整個內陸地區,爲整個內陸地區服務,而安都成爲內陸金融中心將平添一枚超重量級的砝碼,對於安都市力推的以金融服務業爲核心動力拉動安都經濟重塑輝煌,對於安原省委想要實現的夢寐以求目標將會拉近許多。

第19節 發展觀第28節 風起雲涌的時代第32節 衝擊波(2)第13節 春酒(2)第3節 發展纔是硬道理第9節 突破第35節 見縫插針第20節 試金石第25節 亮點(1)第7節 剜心第2節 平臺第94節 煞手第123章 後記3第60節 體系與角色(2)第18節 關鍵第22節 紅色資本玩家第18節 動作第35節 初談第63節 牌(1)第67節 學會妥協第25節 常委第114節 放言第66節 淺草才能沒馬蹄第41節 餘波第17節 光棍第129節 退讓不得第78節 意第29節 現場直播第27節 陸蕊第32節 攻關第24節 位置第102節 成熟第35節 振聾發聵第49節 一劍能擋百萬兵第32節 哪路人馬第101節 團體第25節 嫌隙第40節 胃口第120節 市區利益第18節 細節第107節 不謀而合第47節 贈人玫瑰第46節 冥冥中自有定數第128節 往事如煙第5節 巴堅強第95節 怒髮衝冠(2)第83節 介入第121節 碰撞(2)第53節 在另一邊第89節 一言難盡第35節 密室私語第97節 角力(1)第28節 曙光第54節 圈子第69節 舊部(1)第107節 一朝風來千般變第11節 浮躁番外1第47節 下注第65節 誰與爭鋒第7節 有人有事就有矛盾第119節 曲線(3)第21節 膿瘡第100節 去留第28節 心驚第5節 十強縣第72節 風起雲涌第53節 盛會(1)第70節 造勢與妥協第29節 體系(3)第79節 另一個圈子第120節 碰撞(1)第97節 煩心事兒第65節 發展纔是硬道理(1)第53節 突發事件第31節 雞毛事兒第2節 平臺第27節 爭議第1節 上任第28節 麒麟觀第93節 戰場(1)第15節 稍安勿躁第93節 份量第6節 蛛絲馬跡第87節 求上進很正常第89節 突破第119節 空穴來風很厚顏的單章求票一回書友們請進第3節 大機遇第45節 烏鴉嘴第12節 鑰匙第103節 劫數第58節 省長助理第33節 經驗第37節 下沉第50節 有六十六節 盡歡而散第77節 破立第37節 難題第61節 不負一生弄潮頭第1節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