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他們幾個隨着母親在羣裡轉了一圈,天也剛麻麻亮。這時候建國才仔細看了看新年第一天的小村莊,家家都貼了紅色的對聯,到處張燈結綵,再加上時不時傳來的鞭炮聲。整個小村都洋溢着喜慶,歡樂。拜年過後的第二件事自然是去村東北角的老石奶奶廟上供。
老石奶奶廟在建村的時候就存在,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也是這個村共同的信仰。傳聞早年間,有一個叫王紮實的農民,就住在現在的小村莊。在一個初冬的早上王紮實來着架車趕集上街,看到一個滿頭銀髮,穿的衣服單薄但乾淨的老太太坐在街邊,凍得瑟瑟發抖。王紮實看着老太太可憐,就讓老太太坐上架車,準備拉回家,給他做點吃的,穿一身棉服。老太太也不客氣,自己一擡腿就輕巧的跳上來架車。王紮實也不趕集了,扭頭朝家裡走去。路上只覺得架車越來越沉,心裡還想,這老太太看着瘦小,還挺重呢。
到了自己家,王紮實嘴裡喊着老太太到家了,下車吧。卻不見老太太迴應,扭頭一看,哪還有什麼老太太,只有一座老太太的石像在架車上。王紮實心裡一驚,知道這是遇見神仙了。慌忙找了左鄰右舍並據實述說。村民們一致覺得這是天上降下的神仙來保佑這個小村。於是集資建了廟,把石頭像給供奉了起來。由於也不知道這個神仙叫什麼名字,便呼作老石奶奶,廟自然也叫石奶廟。
石奶廟歷經幾次翻新,也由原先的一間小屋,變成了三間瓦房,每年初一十五,村民都會來這裡上供,祈禱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大年初一更是熱鬧非凡。
離石奶廟還有一段距離,建國他們就聽見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走進一看,石奶廟前的小廣場早就擠滿了上供的人,廣場上插着各種顏色的旗幟,加上穿着紅紅綠綠衣服的人,更是五顏六色。來上供的人,必須要有的幾樣東西,貢品,鞭炮,香,紙元寶,鞭炮。上供的順序是,先把貢品擺上,點燃香,然後燒紙元寶,磕頭。燒紙元寶的同時,要把鞭炮點燃。
而建國他們就是衝着鞭炮過去的,幫助這些上供的人點鞭炮,同時自己能拆下幾個自己玩。剛到廟前,建國他們幾個就一連接了好幾個人的鞭炮,每人手裡都拿着三四把,然後匆匆拆開幾個裝進自己口袋,拿了燃着的佛香等着裡面的人發出點炮的命令。
建國也不例外,早早的把鞭炮拆了掛在廟前的幾棵松樹前,看廟裡面鞭炮的主人點着紙元寶了,立馬用佛香點燃鞭炮,整個廣場都是鞭炮聲,不絕於耳,甚至有時候好幾掛鞭炮齊響。所有的小孩子,玩的不亦樂乎,整個一年也沒點過這麼多鞭炮。
拆下的鞭炮多了,建國他們又做起了定時炸彈。其實就是把拆散的單個爆竹放在地下,然後用點燃的佛香壓在炮捻子上,待佛香燃燒到炮捻子處自然也把爆竹給點着了。這個“定時炸彈”往往把前來上供的人嚇得大呼跳腳,卻找不到罪魁禍首。但是看到不遠處哈哈大笑的幾個頑童,也能猜出來是他們乾的。
廟前的熱鬧會持續兩三個小時,到九點來鍾,來上供進香的人才逐漸少了下來。幾個孩子見無炮可點了,口袋裡拆散的炮也見底了也逐漸的散去。因爲他們知道,家裡的父親們,今天都準備了統一的午飯,蒸碗頭。
建國也不例外,和弟弟一起朝家走去。剛進小院子,就聽到了廚房傳來了切菜的聲音。進去一看,果然是父親在準備蒸碗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