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能吃這一天起,吳家日子就好過了起來。
邱秋還擔心吳雨吃兩天會厭食,沒料到她是百吃不厭。
其實玉米和土豆都是很多孩子的摯愛。
嫩玉米香香糯糯的,吳雨啃起來就像小白兔啃的一般。
“大嫂,咱家這麼多玉米都可以吃嗎?”吳雨比較擔心邱秋會拿去賣錢。就像苕幹一樣,先做出來的時候自己特別想吃,可是大嫂和姐姐們都不讓吃,說要換錢。
“你能吃得完?”兩畝多地的玉米她還不夠貪心啊:“從秋天啃到明年春你都啃不完。”
“那我慢慢啃!”吳雨天真的喊道:“這樣我就不怕沒飯吃餓肚子了。”
可憐的娃啊,說起來好像是自己在虐待她。
“玉米和其他瓜果蔬菜一樣都是有時間的。再過十天左右相繼就老了,哪怕你牙尖嘴利也是嚼不動的。”就算嚼動了滿嘴都是粗顆粒吃起來也就不香了:“你想吃那就這幾天好好吃過夠吧。”
“大嫂,那多餘的呢,長老了的呢?”吳雨略感失望:“長老了的怎麼辦?”
扳回家晾乾磨成粉,像去年那樣吃。
嗯,這倒是一個發辦法。
其實邱秋很想賣嫩玉米棒的,無論這玩意兒需要力氣去挑。
最後給羅筐支了一個招,讓他挑到鎮上賣。
“羅大哥?”突然吳雨朝着邱秋身後喊。
羅筐回來了!
“賣掉了嗎?”邱秋很關心行情,粗糧賣四文錢一斤,這個玉米就賣四文錢一個,她還出了主意讓羅筐煮熟一些砍成小節送給那些人償。
“賣掉了,我挑了一百個去全都賣了!”羅筐很興奮:‘我尋思着將我地裡的全部賣完少說也能賺三兩銀子。”
這是在刺激自己啊!
要是那兩畝多地的玉米棒子賣掉至少有八兩銀子,可惜沒力氣去挑。
勞動力就是生產力,邱秋深有體會。
“你也別賣光了,記得留一些以後做種子。”邱秋想着要不明天讓吳霜背一些去鎮上。
後來一想,算了,那個鎮上也就只適應一家幹,多幾家就得成惡性競爭。
嫩玉棒子能賣錢的消息不脛而走,結果第二天村上十多戶人背的背背篼挎的挎籃子燈籠火把打着浩浩蕩蕩去趕集。
這哪是賣玉米棒子啊,純粹是去當棒槌!
邱秋有心勸兩句,又怕別人說她擋了衆人的財路。
“你保重!”看着羅筐興奮的挑着一滿滿一挑的玉米棒子走在最後面心裡爲他默哀了三秒鐘。
邱秋想着上輩子聽一個老太太說她一次賣菜,早上三四點鐘起牀去砍菜清洗,然後翻山越嶺挑了十多里路去鎮上,整整一個上午賣了兩毛錢,又爬坡上坎挑了回去。
這也將是鍾家山賣玉米棒子村民的真實寫照,猶以羅筐爲男主角更爲貼切。
吳霜看着他們去趕集也想要去的,但被大嫂攔住了,心裡多少還有些不太理解。
等到下午看着那些打道回府的人後就明白了大嫂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四文一個的玉米棒子今天在鎮上只賣兩文一個,價格降了一半不說貨還賣不出去。
捨得的人多多少少賣了幾個;捨不得的原封未動的挑了回來。
“羅筐最聰明!”許大說道:“這小子一到鎮上就坐了輛馬車往縣城裡跑了,估計這會兒都賣光了。”
往縣城跑啊!
真不愧是自己的徒弟——有錢途!
對啊,縣城那可是有市場的。
看着這一羣單打獨鬥的鄉鄰,邱秋突然間想組建一隻運輸隊了。
羅筐回來時等他的人都排成了兩排,那架式就差沒拍手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了。
“賣掉了,六文錢一個。”羅筐猶記當日邱秋賣苕幹從五十文一斤漲價六十文一斤的事,換了個地方漲兩文,馬車錢自然也就起來了:“我明天還要去賣。”
於是,村上的人紛紛表示都要去。
單打獨鬥一盤散沙,價格上也會自相殘殺。
“吳風家的說得很對,咱們不能這樣幹。”鍾叔站出來大聲說道:“沒得便宜讓人佔,現在大家夥兒都聽我的,各家各戶統計一下,看有多少玉米棒子可以賣,大家聚一起商量一下,一起挑到鎮上去,留一家在鎮上賣,餘下的就去縣城裡。馬車貴又坐不了這麼多人,就由羅筐帶着兩個人去,餘下的送到鎮上就行。”
鎮上賣才四文,誰都不願意。
“我可以在鎮上賣,只不過我家沒人挑去。”邱秋其實不嫌肉少的,蚊子也是肉只要能吃進嘴。
“吳風家的,我想了一下,你腦子靈活,不如這樣安排……”鍾叔說了他的想法:“你們說這樣行不行?”
“可以的,畢竟咱們可以賣玉米棒子還是靠了吳風家的提醒,她家沒勞動力我們大家夥兒都幫着挑一些。”許大舉雙手贊成:“一家幫忙挑十來個也就是一挑了。”
“對啊,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忙我幫了。”羅筐站出來大聲說道:“我寧願幫兩跑鎮上都行。”
一趟挑他自己的,一趟挑吳家的。
“羅筐可真積極!”
“那是,也不看看那是誰?”
……
人羣中就有小聲議論。
邱秋先還感嘆自己被人捧到新高度熱血沸騰表示願意爲共同富裕做點貢獻。
結果一陣冷風吹來徹底讓她清醒,從高處掉落在了地上。
她是凡人可不是神,人與人之間總會有那些不和諧的聲音,全當是風吹過吧
願意抱團取暖是好事,不願意也就不勉強了。
結果,人家是既要參與又要屁話多,她邱秋好人壞人都當了。
鍾家山各家各戶的大佬爺兒們都出動了,從起叫第一遍起家家戶戶都扳玉米棒子,然後拉着長長的隊伍挑去鎮上,再在鎮上僱了一輛馬車轟轟烈烈的向縣城出發。
因爲三奶奶家別說壯勞力了,就是壯女人都沒有,所以最後由她帶着石頭留在鎮上賣;而邱秋卻作爲女中豪傑的代表和羅筐許大一起去縣城。
“也不知道能不能賣掉!“
“能的,吳風家的去年賣苕幹從縣裡回來就發了財。”
“還別說,有她去了我就放心得很!”
“是呢,她做事妥貼!”
“這次要是真能賣掉,吳家種得最多肯定也能發一大筆了。”
尋常人家一年有個二兩銀子收入那就是富裕了,一想到邱秋有兩畝多地的玉米棒子大家都有點眼紅。
其實眼紅也是無用的,那可是吳風家的實打實的帶着三個小姑子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