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妃聽說明夫人在郊外籌建廟宇大吃一驚。這廟宇一般是當地自然而然形成的,並不作爲產業支出的。大的寺廟是有大戶人家供養,卻從業沒有聽說過誰家大戶建廟宇。畢竟,花起銀子來如流水。
“姨母,建這個廟子確實是需要一大筆銀子。”寧王妃也不是外人,明夫人自然就將自己妝明月光的產業典當了八萬兩銀子的事告訴了她:“不過,按照阿秋的說法,我這八萬兩銀子還只是前期的花銷。真正要完善,估計得二十萬兩銀子,姨母,現在的我纔是真正的騎虎難下了。”
“我就沒想明白,你建廟宇做甚麼?”寧王妃皺眉道:“還有阿秋也是精明人,做生意可不能算計到廟子裡去。”
“姨母,您手上陌上公子的觀音大士雕像還在吧?”明夫人覺得是時候告訴寧王妃了。
“怎麼不在,我天天參拜呢,你瞧瞧你說的是什麼混話。”寧王妃瞪了她兩眼:“怎麼,陌上公子又有新作出來?”
她可是記得的,這是兒子求了來給自己的。據聞是陌上公子唯一現世民間的雕刻。
“嗯,這次不是一件,而是大量出來。”明夫人道:“姨母,您想象一下,若是上百件的佛像出現在我的雙重廟裡,該是怎麼樣的壯觀。”
“說得陌上公子是你家的一樣。”寧王妃沒好氣的回她一句,咦,不對,回過神一想:“是月光?”
“姨母,您真利害。”明夫人笑言:“一猜就中。”
“好啊,你個潑猴,連姨母都騙。”寧王妃這纔回過神,難怪當年沒要她的銀兩,還說有緣。自然是有緣啊,從小就看着他長大的姨祖母呢:“瞞得這麼密不透風的。”
“姨母,不是阿茹故意要瞞你,是月光那孩子不想讓人知道。”當下,明夫人就將明月光立志要做的事講了起來:“那些年,他就潛心的雕刻,從不管俗務,孩子也由阿英一人看管教導。哪知道造化弄人,阿英沒了,月光一夜白了頭,送阿英的靈柩回鄉就說要守墓,三年不歸家,姨母啊,您是不知道,我聽到這消息的時候心焦啊,我真怕他毀了。還是阿秋好,阿秋知道後讓我將他的工具材料全都送了去,三年的時間,他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雕,如今他那邊和府上的加起來有三百多尊佛像了。”
三百多尊,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景象?
“我尋思着,要救月光只有一條,就是完成他的心願,讓他能回來。”明夫人嘆口氣道:“阿秋聽了我的想法也很支持,如今的我,可真正是拼了命的在爲他好了。”
“阿茹啊,你也不容易。”寧王妃聽了這話點了點頭:“倒是月光那孩子,不聲不響的,沒料到會有這般大的造化。”
“就是感情上受到了折磨。”明夫人噓唏不已:“姨母,您是不知道,我現在都不該和他提再尋的事。”
“這事確實急不得。”人家夫妻情深呢,還不到三年你提什麼提:“你那一家子也真是夠亂。”
明夫人聽到這兒臉都紅了,姨母說的是實話,實話確實也有點傷人心。
“唉呀,聽你說家裡還有一百多尊我都想去看看了。”寧王妃突然感慨道。
“好啊,姨母,擇日不如撞日,現在就走吧。”明夫人盛情邀請。
聽聞寧王妃要外出,寧王知道原因後也要一起去。
“姨父,姨母,今天我家可是逢壁生輝了,您二老大駕光臨,這可是幾十年都未曾有過的殊榮。”明夫人興高采烈的說道。
“快帶我們去看看陌上公子的作品纔是真的。”寧王也是第一次聽說名人居然是自家後生。
明夫人還想請他們喝喝茶什麼的,最後這些禮節都省了,直接帶到了藏寶室。
“阿茹啊,你真是該打。”寧王妃一進門看見堂室佛光嘆息不已:“一個人藏着這些貴重物件慢慢欣賞都不顧及一下我們這些老年人。”
“姨爺,姨母,您們慢慢看吧。”明夫人感覺臉上很有光彩,這是自己家兒子的成就。
一尊尊佛像,一尊尊菩薩捱過兒看過去,全是栩栩如生,看得寧王妃欣喜不已。
“咦,好像還差一尊。”寧王妃是禮佛之人:“這孩子,怎麼沒有將彌勒佛雕刻出來呢?”
“有的,只不過前幾日阿秋來請走了。”明夫人自然不說是邱秋借的:“說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她想請了這尊佛回去好好修修行。”
“她還要怎麼修?”寧王妃道:“從一個鄉下村姑嫁給歐陽旭風,又遇上關心蓮這樣的義母;女兒還貴爲太子妃,我看她是修得足夠多的福了。”
“呵呵,是啊,就這次建寺廟的事,也是她替我出主意。”明夫人點了點頭:“比起阿秋,我差得實在是太遠了。”
人家做什麼都是掙,自己倒好,家宅內堂的事都沒有搞清楚。
不僅沒有了生意,還全部都典押了出去。
寧王慢慢看着佛像,聽着她們的談話也沒有發表言語。
心裡想的卻是,這個邱秋,前無古人,後恐怕也沒有來者了。
別的不說,頭上那位可是在惦記着呢。
別人不知道也就罷了,他可是清楚的知道太子蘇啓民打着陪太子妃養病的旗號在東海都幹了什麼事。這背後,要說沒有她的手筆纔怪。
皇上也是深深的知道這一點的,所以才放縱了太子和太子妃去幹。
因爲他知道,邱秋不會放任女兒不管。
但是,若以他的身份壓下來的話,少不得還讓她心裡不舒坦。
假裝不知,任由她去發揮,還不欠她人情。
這就是皇帝的主意。
所以說啊,人算不如天算,邱秋哪怕再會算,也沒有料到皇帝有後招。
別說皇帝了,就自己都覺得這個女人是一個商界奇才,世間少女的女人。
幹一行賺一行,但是人緣倒是很好聽的。
就說新近開起了典當行,明眼人都覺得和陳記槓上不太好做,偏偏,人家做得風聲水起,朝中文武大臣都在看這後浪推前浪,估計前浪要死在沙灘上了。
寧王也在暗中關注着這件事的發展。聽說新近準備在大宇鋪開全面開典當行,這還真是當鋪行業內人士的一次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