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事者不賠,遇上這種事只好自認倒黴!
邱秋出門看時,大戶人家還好,都在找工匠修房了。而街尾巷口那些小戶人家本就是靠着祖上的餘蔭纔有幾間屋子以保證不風餐露宿。
結果,一把火將這種餘蔭給燒光了。
殘垣斷壁四周都搭了不少棚子,苦哈哈的在自家的地盤上翻着東西,估計是想要找出金銀啊。
銀子是沒了,真金不怕火煉,不過,縱然沒有燒融化也不容易找到了吧。
“夫人,哪是找什麼金銀啊,我們那口子最近是氣瘋了呢,每天都要去翻去找,只說是看看。”一箇中年婦人認得邱秋:“看又得能出個什麼名堂?剛纔我問了,好些人家建房要人,讓他去謀個差事也不願意,唉,這日子過不下去了。”
要住沒住要吃沒吃,關鍵是建房還是一個大問題。
要是不去做差事哪來錢應對。
邱秋很想問朝廷沒有救災措施嗎?
算了,問這話就是打朝廷的臉。
正想着,突然看見一大羣人往東方跑。
“快點快點,寧王府施粥了,有吃的了。”一個又一個的聲音高喊着。
施粥!
對啊,這個時候大戶人家很多會做善事。
邱秋也隨了人一起去看。
在東大街的一塊空地上,寧王府搭起了一個大棚子,兩口鍋盛了八成的水,水還沒有開,但是,棚子前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了。
“大家不要爭不要搶,米還沒下鍋,要稍安勿躁,都會有的,都能吃到。”一個管事模樣的人說道:“王妃交待了,不能讓一個人餓肚子。”
“王妃真是菩薩心腸啊!”
“多謝王妃娘娘!”
“王妃娘娘心善!”
……
這次受災的人家一共有兩百多戶,除掉六十多戶大戶,小老百姓還是佔大頭。
這個時代沒有計劃生育,邱秋粗略的算了一下,一家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按十口算都是少的,也就是說,可能會有近兩千人口無家可歸無飯可食。
兩千人要等着這兩口鍋吃,估計前面吃的餓了後面的都沒有吃上,這兩口鍋得不停的煮才成了。
“是,夫人,老奴一定安排好。”霍媽是劉管事的老伴兒,得了邱秋的令連忙下去了。
“夫人,遇上您真是他們的福份。”朵兒感慨不已,連朝廷都不管的事,自己家夫人卻去做好事。
“我看他們挺可憐的,而且,我這樣做的話可以緩解一下寧王府那邊的壓力。”邱秋看寧王府施粥後也決定施粥:“做好事總得有人帶頭才行。”
寧王府在東大街,自己這東祠衚衕口,估計着陸續還會有大戶人家加入。
畢竟,這種事可以得到好名聲。
當然,邱秋施粥完全不是爲了名聲,是實打實的看這些災民可憐,這種時候施粥也算是雪中送碳吧。
邱秋想的是幸好這是六月裡,若要是冬天又冷又餓日子難過那才叫一個慘!
她都想過回頭等歐陽旭風下朝回來給他提一下,讓他上摺子一封去向皇上提一下這些人的安置情況吧。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結果,歐陽旭風搖了搖頭。
“這種事不能提。”歐陽旭風道:“孝武十二年,京城也發生過大火,當時的受災多達八百多戶人家,朝廷也沒個章程。你是不知道全大宇上下一年會遭多少這種災難,朝廷哪顧得過來。”
我去!
難道沒有一點應急的糧食和措施什麼的。
這哪是一個政治完善的國家啊。
“朝廷要管的災難肯定是成千上萬人的這種,像京城這次的火災,報到皇上手中的也只是受災的戶數,具體多少人要沒飯吃沒衣穿這些官員都不會提的。若是我上了摺子,不僅僅是越權更是得罪了他們。”歐陽旭風安慰着邱秋:“我沒有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之職,所以,很多事哪怕知道也不能提。”
這就是裝聾作啞了?
邱秋根本不贊同這種情況的。
可是,正如歐陽旭風所說如果上了摺子,得罪的人多了去了
說不定,皇帝也難爲情。
他的子民他都沒考慮到,你卻考慮得這麼周到,那乾脆這個皇位讓你做算了。
“真是在沒有天理了。”孽事的是太后的孃家,這些受災的不敢提賠的事;當官的爲了烏紗帽爲了和氣就合稀泥:“爲什麼受苦受難的總是老百姓啊。”
“阿秋,我知道你心善,那咱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只要我們不做壞事,於心安穩。”歐陽旭風道:“如果你願意再多增加兩個粥棚都行。”
施粥這種事沒必要多,因爲第二天第三天就又有太傅家和德妃娘陶家也加進來了。
初步看來,吃飯應該是沒有問題。
可是,這樣做也不是長久之事啊。
邱秋真是擔心不已。
事實證明,她的擔心不是多餘的。
第四天,下起了暴雨。
這下,棚子根本就住不住人了,渾身上下溼透了。
溼着也要吃飯,東祠衚衕口施粥棚前冒雨等吃飯。
“老天爺也真是會選日子。”邱秋看着傾盆大雨嘆息一聲:“這些災民沒衣服可換啊。”
朵兒不知道邱秋又要幹什麼,依言將府中上下共三十八人全都召集在了正廳。
三十八人包括了門房和趕馬的,邱秋一直覺得沒必要養閒人,什麼一個人身邊得兩個一等丫頭四個二等丫頭什麼的,在她府中完全就沒有這規矩,林林總總就這麼多人
“今天請了大家來,是有一件事拜託你們。”邱秋漢息一聲:“這暴雨都下了一天了,外面的災民們早就沒有乾的衣物換了。我想請大家將平日裡不穿的乾淨的衣服都捐出來,等雨停了咱們就讓人到東祠衚衕粥棚前來領。”
“是,夫人!”劉管事點了點頭:“夫人考慮得真周全。”
“我是苦過來的人,當年我窮的時候鄉鄰們都伸出手來幫我。”邱秋提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