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365便利

第424章 365便利

搞便利店這個想法其實是源於侯濤的建議,因爲雙匯、雨潤等以低溫肉製品爲主業的競爭對手,現在肉製品銷售渠道的爭奪已經白熱化,針對通路的渠道精耕、深度分銷已經密不透風,價格大戰更是此起彼伏,耗費了肉製品企業大部分的資源和精力。

於是,雙匯率先出手,計劃引入“冷鏈生產、冷鏈運輸、冷鏈銷售、連鎖經營”的肉類營銷模式,也就是在各地開雙匯的連鎖門店,專門銷售雙匯的各種肉製品,從而打開一條新路。

這種戰略創新,實際上繞開了現代零售終端的高昂營運成本,自己創造性地開設了一個嶄新的肉類製品銷售模式,不僅可以零距離的和消費者溝通、及時瞭解消費者的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企業的營銷成本,還以獨特的銷售形式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把競爭對手排除在自有渠道之外。

從1998年開始,雙匯把在全國建設2000家冷鮮肉專賣連鎖店作爲企業發展的重大戰略,並通過直營、合資、加盟等方式,在BJ、河南、四川、山東、湖北、湖南、河北和AH開設了第一批門店,對惠農和雨潤等競爭對手產生了一定衝擊,於是惠農和雨潤也開始制定相應的策略,至於春都等品牌,早已在競爭中落後,只能眼巴巴看着這些巨頭行動。

雙匯的門店最小面積要求是一百平米,門店裝修費和特許經營費也比較高,把許多想投資的人攔在了門外;雨潤針對這種情況拿出了全新的策略,的專賣店面積只需30~40平方米,門店裝修只需區區的5000元,特許品牌使用費也只有5000元,這樣只要投資5萬元就可以設立一家雨潤食品專賣店,這使加盟的速度遠遠超過雙匯,雖然他們開始的晚一些,但是現在門店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雙匯。

針對這種情況,食品事業部的負責人侯濤提出,惠農也要打造自己的專營店,但是惠農的情況和雙匯、雨潤又有不同,雙匯和雨潤都是以肉製品爲主,惠農的業務範圍則要寬泛許多,除了肉製品之外還有米麪糧油、牛奶、乳製品、飲料、方便麪、雞蛋、以及其它各種食品等等,這些產品都屬於日常必需品,完全可以放在一家店裡經營,所以其他事業部的負責人也要求加入。

最終討論的結果是乾脆成立一個連鎖便利店品牌算了,這樣就可以把惠農的大部分產品都囊括在內,然後再購買一些其它日常用品就行了,這門生意不僅能賺錢,還能爲惠農的產品開拓出一條全新的銷售渠道。

而且惠農現在也有這樣的能力,惠農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養殖場、工廠,而且倉儲物流體系也已經呈現雛形,完全可以方便快捷地將各種產品送到便利店裡面,同時此前接手正大的蓮花超市也給惠農帶來了一批專業人才,雖然超市和便利店還不太一樣,但這兩種行業也是有共通之處的,再讓獵頭招募一批專業的便利店人才,這個項目就可以開始啓動了。

團隊組建完成後先在全國主要城市進行了調研,然後把第一批便利店的選址定在了上海,因爲這裡是便利店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城市,開設便利店的條件相對成熟,在這裡開店要比其它地方方便許多。

王佳芬聽到這話眉頭忍不住皺了皺,“我們光明其實也有開設便利店的計劃,這一行業和乳業實在是太契合了,直接開設乳業直營店的話產品太過單薄,盈利的可能性不高,改成便利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但是我提了好幾次方案,都被他們給駁回去了,說什麼現在上海便利店競爭太激烈,並不是入場的好時候!”

“其實上海的便利店行業發展還沒有到達高峰期,根據國外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到達5000美元時,便利店便會迎來高速發展期,而人均GDP提升到10000美元的時候,纔會真正進入競爭激烈期,上海去年的人均GDP是2.5萬,纔剛剛超過三千美元,連高速發展期都沒到,還說什麼競爭激烈?”李耒聳聳肩,對上海國資委的眼光很是不屑。

實際上日後光明確實搞過自己的便利店品牌——光明便利,可惜因爲投入不夠,在上海站穩腳跟都比較困難,就更不用說和7—11、全家、羅森這些便利店巨頭競爭了,王佳芬的眼光不錯,能看到開設便利店的好處,但她始終沒辦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經營光明,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於是李耒舊話重提,“王總,雖然光明現在的情況還很不錯,但是他們這樣不停地掣肘,你也很難施展手腳,再過幾年光明的發展勢頭如果出現停滯,還得由您來背鍋,你這又是何苦呢?不如再考慮下我的建議,完達山始終虛位以待!”

哎,和這樣的蟲豸一起怎麼能搞好光明呢?你還是來我們完達山吧,我肯定給你最大的支持。

“我對光明的未來有信心!”不出預料,王佳芬再次拒絕了李耒,雖然現如今光明有不少問題,但它依舊是全國排名最靠前的乳業公司之一,而且自從她執掌光明之後,光明便進入到發展快車道,現在已經在走上市流程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就能成功上市。

到那時候就可以從股市上募集資金了,或許可以逐步掙脫那些股東的掣肘,依靠這筆資金幫助光明補上短板,實現更塊地發展,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佳芬肯定不會跳槽去完達山,李耒開出來的條件雖然不錯,可她在光明幹了這麼多年,去完達山還得從頭開始,這個決定可不容易做出。

李耒也不着急,他知道王佳芬把希望都寄託到了上市上,然而就算上市,光明也依舊要受大股東的控制,王佳芬想要放開手腳幹也不容易,而且這次她能主動提起和大股東的矛盾,這已經是不小的進步了,今後繼續保持聯繫,遲早能把這位乳業鐵娘子挖過來當完達山的掌門人。

於是李耒轉換了話題,繼續和她聊起了便利店在上海的發展,1993年,第一家便利店“百式便利”登陸上海,開起了上海的便利店時代,此後三十年,便利店在上海飛速發展,最終全上海便利店的數量超過六千,平均三千多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爲上海人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

而這些便利店主要可以分爲兩類,第一類是以7—11、全家、羅森爲代表的日資品牌,然後是本土的好德、快客、可的、光明便利等品牌,以及大潤發旗下的喜士多和自主經營的夫妻便利店等等。

最早佈局上海的日資便利店是羅森,這家企業最早是創辦於美國俄亥俄的牛奶店,後來在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被日資企業大榮超市收購,然後三菱商社又成爲羅森的大股東,爲羅森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幫助這家企業在中國快速擴張發展。

1996年,大榮集團和上海華聯達成合作,開始在上海開辦羅森便利店,其中第一家店開在日本人聚集的古北新區,這家店直到李耒穿越的時候都還在,比普通商店更加乾淨整潔、貨物品種更多、而且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很快便贏得了上海人的喜愛,羅森便利店迅速在上海擴張開來。

看到羅森發展這麼好,許多本土企業也動心了,上海牛奶公司開辦了可的便利店、聯華超市組建聯華便利、梅林食品創辦梅林正廣、良友集團也搞了良友便利,這些企業利用自己的優勢也很快站穩了腳跟。

說到這兒王佳芬就更生氣了,梅林、良友這些企業都能搞便利店,光明也有自己的優勢,爲啥就不讓做?但她還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上海便利店發展地確實挺快,這才六年時間不到,便利店總數就超過了一千家,但能站穩腳跟的都是地頭蛇,惠農作爲外來戶想和他們競爭恐怕不容易吧?”

“生意就沒有好做的,不過我們既然來了,那肯定是有所準備的!”李耒顯得信心十足,這才哪兒到哪兒啊,全家、7-11、喜多士這些巨頭都還沒進來呢,上海便利店的競爭遠沒有到高峰期。

現如今這些做便利店的企業裡面,除了羅森有經驗之外,其它品牌也都是剛開始,大多數還都是依靠自己過去的經驗在做事,而李耒也有從其它連鎖便利店品牌挖來的精英和蓮花超市的人才,再加上他的眼光,擊敗其他競爭對手不難。

“你們惠農有牛奶、乳產品、火腿腸、方便麪、啤酒、飲料、各種食品、雞蛋、鮮肉.光靠自己的產品就能填滿三分之一便利店,做這一行確實比其它企業有優勢!”王佳芬也不得不承認,惠農做便利店比光明方便多了,這對光明而言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爲惠農的便利店一旦鋪開,就等於讓完達山有了在上海銷售的穩定渠道,必然會對光明產生衝擊。

回去後就找領導再談一次,爭取早點把光明的便利店項目也申請下來,不然光明面對完達山的進攻就只能防守了,王佳芬在心裡下定決心,但是一想到大股東的作風,她對這件事又沒多少信心了。

“對了,你們的店叫什麼名字?第一家店什麼時候開業?我去送個花籃?”王佳芬想用這樣的方式給大股東施加壓力。

“365便利店,名字很好理解,就是全年365天,不管是週末還是節假日都營業的意思!”李耒直接剽竊了後世一家連鎖便利店的名字,沒辦法,這名字取得實在是太好了,非常符合便利店的定位。

“至於開業的時間麼,現在還沒有確定,等確定了就第一時間給你打電話,到時候你可千萬別不來啊!”王佳芬想給大股東施加壓力,李耒也想在他們之間製造裂痕,雙方可謂是一拍即合。

持續了幾天的《財富》論壇終於結束,而李耒也開始了自己的正式工作,在便利店項目負責人郭俊斌的帶領下來到正在裝修中的上海第一家365便利店參觀檢查。

門頭的顏色採取了日後在山西等地非常流行的唐久便利的主色調,兩道綠色條紋中間夾一道橙色條紋,中間是365便利店的名字和標誌,整體看起來簡約、醒目,隔得老遠就能看見。

看到這兒李耒就忍不住想吐槽後世那些亂搞一氣的統一招牌整頓,各個商家爲了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視覺標識體系花了多大的力氣啊,用什麼顏色、什麼字體、什麼圖案,這都是出大錢請廣告公司專門製作的。

結果你倒好,一份文件就逼得人家把花大錢做的招牌改成了死氣沉沉的樣式,原先顧客隔得老遠光靠顏色就能認出這家店是幹啥的,紅色的是肯德基、麥當勞、綠色的是蘭州拉麪、紅綠橙條紋是7-11想消費就直接過去了,而改了以後還得認字,眼神不好的就錯過了,這不是耽誤生意嗎?

現如今店裡面已經裝修地差不多了,貨物樣品也擺放到位,整齊地貨架上擺着盼盼火腿腸、華豐方便麪、盼盼杏仁露等食物飲料,冰櫃裡是完達山的牛奶、冰激凌,糧油區是魯花花生油、香雪海面粉、稻花香大米、惠農牌雞蛋惠農自家的產品確實佔到了三分之一。

其他貨架上還有文具、作業本、日化用品、酒水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經常需要用到的產品,而在收銀臺後面,則是香菸貨架,這同樣是便利店必須的,不賣香菸的產品根本生存不下去。

收銀臺前方的貨架則擺着口香糖、糖果、打火機等產品,一來方便顧客取用,二來可以在合適的時候勸他們拿點省去找零的麻煩。

看了一圈兒李耒基本表示滿意,但還有一個問題,“店裡似乎少了一樣產品!”

還有一章,現在出門吃飯,估計十點左右發

(本章完)

第452章 對賭協議第277章 泰山產業研究院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267章 這人形象不好第259章 東方風來滿眼春第465章 開始了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2章 你還是太年輕啊第288章 降維打擊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243章 諸城第333章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362章 炸開喜馬拉雅山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154章 挖人挖到我這兒來了第107章 怎麼把他留下來第271章 緩釋肥的好處第466章 實地考察第56章 希望第60章 BOT模式第315章 麥神歸位第381章 複合肥第452章 對賭協議第415章 想買飛機了第106章 體制內的好處第26章 三夏第61章 再回特區第321章 我又回來了第328章 傳說的開始第420章 資源共享第474章 談判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197章 儲備物資第265章 又一個人才納入麾下第192章 特區分廠第138章 養豬院士第332章 入股民生第411章 不錯的開始第342章 海南基地第197章 儲備物資第292章 中華鱉精第199章 聯營第106章 體制內的好處第256章 毛熊死了第297章 麪粉分類第211章 巨人起步第461章 輿論預熱第182章 洋廠長第112章 女婿登門第259章 東方風來滿眼春第268章 兒女雙全第427章 工作做在前面第274章 食品安全第415章 想買飛機了第478章 下一代們第299章 不可阻擋第222章 降價第363章 都是聰明人第134章 入股紙箱廠第153章 空手不好意思上門第49章 搶購第282章 意外收穫第127章 程序員史玉柱第4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11章 畫餅第391章 東南亞考察第179章 配角而已第314章 馬站第279章 中原盼盼隊第246章 入股魯花第289章 盛宴拉開序幕第59章 我想建個電站第191章 肯德基供應商第165章 希望成立第310章 標王第380章 收購化肥廠第471章 決戰時刻第444章 真實的競標第425章 杜老師第399章 貸款流程第139章 連送大禮第225章 砸錢第388章 未雨綢繆第92章 進京第434章 小準備第287章 瑞士布勒第9章 去撈錢第275章 開會第131章 好事兒來了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377章第144章 生意好做第349章 民生開業第176章 形象代言人第32章 四系配套法和育種壟斷(求收藏)第424章 365便利第40章 見報第133章 咱們的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