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永寧首日

八月初八,永寧節,聖人、皇室宗親、權貴門閥、文武百官齊聚長安南郊圜丘,祭天酬神。

祭天之事幹系重大,忌諱甚多,若非夏太祖秦嚴一力擡高嫡妻的地位,即便是母儀天下的皇后也不能參加,更莫要說旁的女眷。好在定例已有,男人們去祭天,地位足夠的命婦們貴女們會被邀請入宮,由郭貴妃、李惠妃和劉華妃三位妃嬪設宴款待,等待着晚上的宮宴。身份不夠的命婦們就只能在宮門外候着,依着順序,朝太極殿的方向磕頭。

磕頭的想進宮,進宮得又分了三六九等,有在門外候着的,有在偏廳等着的,有在正殿站着的,還有端坐其中,言笑晏晏的。這樣強烈不對等的待遇,毫無疑問會刺激到人,讓他們渴望向上爬。

秦琬攙着母親,不肯假手於人。

十年流放,難產又折了幺兒的經歷,對沈曼的身子造成了難以言喻的創傷,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到了“虛不受補”的地步。好在她是武將之女,年輕的時候也好騎馬打獵,底子尚在,精心調養也堪堪好了些許。卻仍是禁不得風,禁不得吵,禁不得累,臉色還有些蠟黃,瞧上去懨懨得罷了。

代王府規矩森嚴,自然沒人敢打擾王妃清淨,到了宮中卻不那麼輕鬆自在。哪怕聖人深知長子的本事,若沒沈曼護持,多少個秦恪也死在流放之地了,又見沈曼病得這樣厲害,對長媳十分欣賞和體恤,給了她諸多特權和優待。饒是如此,也不能抹去秦琬的擔憂。幾乎是一大早上,她見着母親的第一刻,眼中的擔心就沒少過,更沒將目光從母親身上挪開分毫,唯恐沈曼支撐不住,當場昏倒。

沈曼知女兒一貫懂事,見她今兒如臨大敵的模樣,不由笑了起來,笑容過後,情緒又有些低落。

唉,總歸是她不中用,好容易熬得苦盡甘來,偏偏壞了身子。若是能給裹兒添個弟弟,平安撫養長大,此生也沒有遺憾了。

郭貴妃、李惠妃和劉華妃都只是從一品的四妃,雖說資格老又有兒女傍身,對着一衆正一品的,只需要對她們行半禮的王妃公主便有點底氣不足的感覺。以她們的身份,加上如今的尷尬局勢,自不會像從前穆皇后在的時候一樣,人人上着趕着趨奉,殿中歡聲笑語不斷。

三妃也知曉這一點,便將宴設在了御花園,短暫的聚會和賜宴過後,貴女命婦們可尋與自己關係好的人,三三兩兩說着小話,也少了好麻煩,省了秦琬不少心。只需沈曼熬過之前的廢話場合,晚上的宮宴再亮個相,就不會有太多問題。

心口大石落下,秦琬終於將注意力分向旁人。

她對旁人的視線向來敏感,打自己一入場,就感覺到了無數人打量的目光,惡意的、好奇的、鄙夷的、憐憫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秦琬懶得計較那些對她心懷惡意的貴女命婦,卻對別人的善意十分關注,她擡起頭,藉着與高盈打招呼的功夫,不着痕跡地看過去,就見一盛裝麗人目露悲憫,溫柔地看着自己,觀其裝束和年齡,竟是藍充儀。

面對藍充儀的憐憫,秦琬倒沒覺得受辱,只覺得奇怪。

按道理說,藍充儀因出身而不被上流社會接納,哪怕不憤世嫉俗,對這個圈子也多半有些看不慣。瞧見貴人落難,即便不開心,也不至於憐憫纔是。好歹也是在後宮摸爬滾六七年,破格做到九嬪之一的人,連這點眼力和掩飾的功夫都沒有?

她不知曉“前世”之事,自然不懂藍充儀對莫鸞的痛恨,想到代王妃換了人做之後,代王平安回來了不說,嫡出的女兒也有了,越發覺得莫鸞可惡。雖說她不記得沈曼前世嫁給了什麼人,卻也清楚,憑這位王妃在流放之地十年苦熬,將夫婿女兒照顧得妥妥貼貼的剛強,日子怎麼也不可能過得差,更不至於蒼老衰敗至這個模樣。

因一己之私,直接改寫了兩個無辜又美好的女人得命運,害得陸夫人憂鬱而死,沈曼元氣大損,壽元未必長久……何其可恨,何其可恥!

щщщ ¸T Tκan ¸℃o 藍充儀是個感情十分純粹激烈的人,哪怕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內心也有一團火焰在燃燒。明明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可她眼裡就是揉不得沙子,一想到聖人厚賞莫鸞的嫡長子,越發不滿,免不得厭惡地看了不遠處與魏王妃交談的莫鸞一眼。

今天之前,秦琬未曾見過藍充儀,卻從藍充儀不提攜恩主巨平侯府的舉動中,大概明白這位寵妃的性子應當屬於比較烈,甚至比較單純的那種。若非如此,她不至於放着大好的後臺不要,生生將自己逼入了這種孤立無援的境地,以聖人的眼光和性情,也不至於真寵愛一個品行有瑕疵的女人。當然了,這些話不能對秦恪說,他因生母的遭遇對藍氏芥蒂很深,根本沒辦法消弭。

秦琬本就想看看藍充儀是什麼樣的人,好證明或更正自己的評價,偏生藍充儀又對她抱有善意和憐憫,這就讓秦琬更加好奇。她一直留心藍充儀的舉動,見着對方的眼神,下意識就想岔了。

憐憫自己和阿孃,厭惡莫鸞,不知是否順帶捎上了魏王妃……藍充儀是寵妃,比旁人早知曉什麼事情,實屬正常……

看樣子,魏王已求到聖人跟前,想爲蘇銳的嫡長子蘇彧聘她爲婦了。

不,僅僅是這樣,還不至於讓藍充儀如此。

那麼,魏王究竟做了什麼事,才得罪了這位聖人的寵妃?

秦琬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到答案,畢竟她的思路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哪怕瞎貓碰上了死耗子,也沒辦法再往深處琢磨了。

不過,託藍充儀的福,秦琬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阿孃,阿孃——”秦琬輕輕扯着沈曼的袖子,見沈曼側過頭來,才親暱地對母親咬耳朵,“你看那邊,與蘇家小娘子相比,安娘子的神韻竟更像魏王妃呢!若不是蘇家小娘子長得和莫夫人一模一樣,我定會認錯人!”

沈曼對女兒很沒辦法,又不好在公共場合發作,只得嗔道:“你又渾說!”

秦琬一貫是在“慈父嚴母”的環境下成長的,早知道母親對自己何等刀子嘴豆腐心,聞言便笑嘻嘻地說:“我知道這些話會對陸夫人清譽有損,這不是對阿孃說嘛!”

大抵在天下父母的心中,兒女都是一樣,永遠也長不大。沈曼縱知女兒做得有些不妥,也忍不住再看了魏王妃和安娘子幾眼,覺得秦琬說得很對,這才收回目光。秦琬則看了那邊好一會兒,眼中流露一絲興味。

衆所周知,魏王妃曾被生父的妻妾爭鬥所嚇,很長一段時間安靜得和玩偶似的,旁人問十句也不答一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就蘇銳能與妹妹說上幾句話。莫鸞嫁進蘇家後,費了好大的心力,終於讓小姑子多了些煙火氣,自己卻因操勞太過,月份又輕,壓根沒發現,硬是小產了。若非如此,蘇銳的嫡長子也不至於就比魏王世子大三歲。

按道理說,有這麼一層關係在,魏王妃和莫夫人的關係應當極爲親近纔是。事實也卻是如此,魏王妃淡淡得,不怎麼愛理人,也不怎麼愛說話,唯獨與嫂子能談上幾句。在外人看來,這無疑是親近的表現,秦琬卻發現,與莫鸞交談時,魏王妃的神情雖然柔和了下來,眼中也有了一絲溫情,骨子裡卻還是冷淡疏離的,對唯一的侄女更不用說,愛理不理。倒是安娘子接話之後,她看似冷淡,不經意間卻流淌着點點和煦,態度之和悅甚至勝過對自己的親女兒靈壽縣主。可見這兩人雖差着年齡,隔着輩分,卻頗爲投契。

魏王妃……有性格,有意思!

有這麼一位不食人間煙火,地位卻穩如泰山的母親,魏王的嫡出子女也應當是清高驕傲的,如若不然,便是受其父影響了。

秦琬見過魏王一面,深知對方的可怕。她明白,像魏王這種出身和經歷的人,心思必定十分深沉。偏偏之前魏王太過低調,沒多少人瞭解他,哪怕從現在開始也略有些不足。雖說人人都有不同,要從魏王嫡出的兒女尤其是魏嗣王的身上瞧出魏王的一兩分做派,也不是難事。

說到魏嗣王……

沈曼見秦琬不是很安分,忍不住問:“你在找誰?”

“德平郡君。”

聽見女兒的回答,沈曼無奈嘆息,目光落到坐在郭貴妃旁邊的館陶公主身上,略略打量了這位驕傲的三公主幾眼,小聲說:“館陶哭過,心情正不好。”

秦琬聞言,眼睛一亮:“阿孃能確定麼?”“你這孩子,竟質疑起阿孃來!”

沈曼又好氣又好笑,“年紀輕一些的皇子皇女,阿孃不瞭解,還能不明白館陶不成?”

館陶公主爲找個兄弟做依仗,對代王熱絡過好一陣子呢!若不是礙着穆皇后,不敢成天上門,她連指腹爲婚的事情都做得出來!

第一百三十三章 陽奉陰違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十七章 所爲第三百六十六章 世家之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鎖定目標第四百四十章 以爲得計第四百五十八章 復仇之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應對之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凡夫俗子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現實第二百七十六章 逼上絕路第四百二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冰雪聰明第二十五章 變局第四百六十三章 何謂權貴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熙盛景第一百一十九章 初逛西市第三百五十九章 意義重大第六十六章 人心難測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二百零三章 懷獻太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胡人西席第四百八十章 巧撥千斤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三百七十七章 弘農官員第一百二十七章 倨傲非常第十六章 裴熙第二章 代王第兩百七十五章 兩家之變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熙盛景第一百八十章 特殊身份第十章 趙九第三百八十六章 戰前小事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報第四百七十七章 臣子難爲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六十二章 情理之間第三百三十三章 棋子命令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駙馬第三百六十四章 弊端初顯第三百六十八章 吾行吾道第三十八章 郡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遇人不淑第二十三章 湊巧第七十六章 善有善報第二百章 卑鄙無恥第二百三十章 兩位公主第六十五章 當機立斷第四百三十一章 直闖宮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積怨已久第四百二十五章 半渡而擊第四十八章 諸王爭雄第二百零一章 見微知著第四百二十一章 何患無辭第八十一章 趙王妻女第二百三十一章 遇人不淑第一百二十二章 隨口一諾第一章 無奈第三百二十三章 再失一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三百七十二章 新安之礦第四百六十八章 北庭都護第八十五章 盛氣凌人第三百四十章 不甘之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任人唯親第二百八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五十三章 春日雷霆第三百三十九章 先斷家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二百二十六章 恭王舊事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一百九十五章 媵妾盧氏第四百三十章 輕盜甲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舉子議政第七十七章 琴師臨歌第四百六十一章 恩師孽徒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二百七十七章 平步青雲第二百四十章 涼薄非常第二百三十二章 走投無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開誠佈公第二百二十八章 春熙盛景第一百九十七章 紀氏清露第四百三十九章 皇子之師第四百四十三章 同心協力第二百五十一章 儲君之議第三百五十一章 人心向背第二百七十一章 小人行徑第一百四十二章 樂平公主第二百九十章 風流韻事第二百四十四章 初次議政第二百九十二章 首輔心思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北諸藩第三百零九章 兩位公主第十四章 折衝第四百零七章 思慮甚遠第三百九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三百零一章 平地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