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況下,烏爾裡希公爵這個領主,也不能隨便抓捕治下的百姓。除非,那些人違法或者抗稅。而一般來說,這個年代被捕的農民,多半是因爲抗稅。畢竟,貴族窮,農奴們更窮。
當然,對於那些敢於造反的農民,貴族也是有權逮捕的。甚至,可以將他們吊死。但歐洲並沒有將全部起義者都殺死的先例。最多將領頭的一批人吊死或者燒死。至於跟着造反的大部分人,一般要麼不是被流放,要麼就是被罰很大一筆錢。至於沒收全部財產什麼的,那是基本操作。至於像白起那樣全部坑殺,是不大可能的。即使實在不擇手段的古代華夏,白起這樣的行爲也是受到譴責的。
更何況,基督教教義裡,寬恕就是重要的基本原則。但貴族們也有自己的辦法——我不能殺那些隨同造反的,但是,可以流放他們啊!
後世歐洲最爲殘暴的君主沙皇,就特別喜歡將反對者流放到寒冷無比的西伯利亞,讓他們處於被凍死的邊緣。後來的蘇聯,也繼承了這一政策,大批犯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甚至末代沙皇一家也在其中。
當然,還有英國人也是這麼做的。當年,英國人佔據了北美東海岸後,也把北美當成了流放地。最初移民北美的移民,就是由清教徒和流放犯組成的。因爲本身就是叛逆的後代,所以,後世老美人民性格很叛逆乖張……
但對於德意志諸侯而言,想要流放犯人,似乎不大可能。因爲,大家的地盤都很小,實在沒啥荒蕪之地可以流放犯人的了。甚至,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就是因爲地不夠分了,哪裡又有流放犯人的空間?而留在國內,又沒有多餘的土地分給他們……
所以,在馬林想要購買那些農民起義軍戰俘前,布賴施高的幾個領主其實很頭疼那些農民戰俘的處置問題。於是,他們就想要偷偷地把人賣給馬林。
但賣人是不合法的,傳出去會倒黴。好在馬林見識廣,立即想出了“代爲流放”的藉口,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而且,將那些反叛者流放到“毒蛇、毒蚊和猛獸橫行”的蠻荒大陸,也算對敢參加起義的農民的一種震懾。
按照此前農民暴動的規模,大概有8000壯年農民參加了暴動。若是調集軍隊將他們一網打盡,可以得到8000不到的戰俘。但馬林的胃口很大,而烏爾裡希公爵同樣不滿足就這麼點“商品”。
所以,馬林根據農民起義軍喜歡裹挾所過之處的農民一起的特點,幫烏爾裡希公爵制定了一套“禍水東引”外加“借刀殺人”的毒計。
所謂的禍水東引,就是利用封堵和驅趕的辦法,把農民起義軍驅趕往幕後策劃者想要他們去的地方。只要不是在自己的地盤內,隨他們怎麼禍害。
而“借刀殺人”就比較可怕了,這些農民起義軍可不是什麼懂得禮儀的紳士,而是四處劫掠的亂匪。一旦他們被驅趕到某些莊園,洗劫莊園的糧食和財富是基本操作。甚至,莊園的所有者也可能會被殺害。
一旦身爲莊園主的小貴族被殺害了,那麼,作爲諸侯國君主的烏爾裡希公爵,就有理由將這個莊園收歸己有。
如此一來,等農民起義平定後,烏爾裡希公爵完全可以憑藉收回死了主人的好多莊園,大發橫財。
而且,此前農民起義軍搶到的所有財物,也會被烏爾裡希公爵的軍隊繳獲。除了要分少部分給軍隊將士外,大部分也是歸烏爾裡希公爵所有的。
所以,這場農民起義,如果烏爾裡希公爵操作得好,完全可以大發一筆橫財。
烏爾裡希公爵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科勒給他講解後,激動得不能自已。
不過,他最終還是對如何讓農民起義軍按照他的設定去流竄沒啥信心。畢竟,你首先得擋得住農民起義軍的進攻。若是擋不住,農民軍想去哪就去哪,也許就專門禍害烏爾裡希自己的封地莊園了。一個不小心,這事就可能玩脫了,然後把自己坑死。
好在,科勒代表馬林表了態,表示願意派遣七千僱傭兵,以普通僱傭兵的身份入駐符騰堡公國。然後,在烏爾裡希公爵自家的封地的邊界地區修建防禦性的要塞,用來阻擋農民起義軍流竄入公爵自己的封地。當然,也要兼顧一下公爵的親信手下貴族們的利益。然後,至於其他貴族的利益,烏爾裡希公爵表示——我管他去死……
而且,那些和他不對路的貴族越倒黴,他才越開心呢。因爲,那些倒黴貴族損失的利益,最後多半歸他所有……
雙方達成協議後,科勒就馬不停蹄地往回趕了。
按照雙方達成的協議,科勒回去後,將會派遣7千精銳士兵過來,在烏爾裡希公爵封地的邊界地區修建類似貴族炮樓的那種碉堡,守衛公爵私人領地的安全。當然,也會有部分人幫忙守衛公爵近臣和支持公爵的貴族的封地。
同時,烏爾裡希公爵也會在境內自己組織麾下貴族聚集兵馬,按照計劃驅趕那些農民起義軍。使得農民起義軍按照他設定的路線流竄,並禍害那些和公爵不對路的貴族的領地……
到最後,結局就是——農民軍按照公爵預定的路線,禍害一遍沿途的小貴族和地主,但最後被烏爾裡希公爵“黑吃黑”。而馬林,則如願以償地得到幾萬到十幾萬人口,用於開發美洲殖民地。
按照馬林的預估,這次起義下來,他至少能夠得到大幾萬移民。有了這些人,他就不止是隻開發後世新澤西州那塊地了。他完全可以向西邊內陸擴張,也可以在別的沿海地區建立殖民點。
但出入防止殖民地被別人插手的考慮,馬林更傾向於將這幾萬到十幾萬移民安置在沿海一線,以達到徹底控制後世美國東部沿海的目的,不給別的國家見縫插針的機會。
但北美殖民地是如此地大,幾萬人根本翻不起什麼浪花來。於是,馬林下定決心——這次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從符騰堡公國弄走十幾萬人,哪怕是付出高昂的代價都行。
可他剛下完決心,就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貌似,他手裡錢不多了……
當然,這不是說馬林窮了。馬林很富,但多半財產都是以糧食和白酒等形式存在的。馬林很想把這些財物都賣掉,換成現錢。可是,歐洲金銀數量有限,每年還要花費大量錢財去採購印度香料,以及其他各類中東的貨物。所以,歐洲現在鬧錢荒啊。同樣地,馬林現在也鬧錢荒。
就像這次購買人口,馬林雖然只需支付一半不到的現金,其餘用糧食等貨物抵賬。可若是人口總數達到十幾萬的話,總交易額可能會達到一百幾十萬金幣。就算只有不到一半需要付現金,那也要大幾十萬金幣的現金啊……
說實在的,馬林倒也不是拿不出這麼多錢。而是,拿出這筆錢後,自己手裡就沒多少現錢了。北海大公國作爲一個200多萬人的大國,朝廷怎麼手裡沒錢?所以,馬林感到——真缺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