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來自大明的農業黑科技

馬林回到奧裡希的時候,瓦格納的第二軍團和尤爾根的哥薩克騎兵軍團,已經在押送着第一批匈牙利農民起義軍戰俘前往“銀礦之城”戈斯拉爾了。在那裡,爲匈牙利俘虜礦工們準備的龐大宿舍區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如今,離秋收還有兩個月,大部分農奴都很閒,正好徵發過來修建安置匈牙利農民戰俘全家的房屋。

歐洲這些農民真心不靠譜,他們把麥子種下地後,平時基本不管。然後,等到秋收時,纔會下地收購。而從春耕到秋收的額漫長的幾個月,農奴們都沒啥事幹。一般這個時候,莊園主們要麼徵發他們乾點別的。要麼,就是君主們趁機徵發百姓去打仗爭地盤……

馬林這個時候把農奴們徵召起來幹活,在這個年代也算稀鬆平常。唯一不同的就是,給馬林幹活,馬林會發糧食……

這可不算在平常莊園裡分配的口糧中,而是額外發給的糧食!被徵召的農奴們一開始還不樂意,因爲,幹這種重活,身體消耗大,吃得也多。若是無償徵召,農奴們就虧大了。

幸好,馬林額外發給糧食,而且管夠,讓他們開心無比。因爲,如果他們來工地吃飯,那麼,自己在家裡的那份口糧就可以省下。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多吃點。

當然,也就馬林能這麼壕。畢竟,北海國的糧食就是多!

……

就在馬林猶豫着要不要告訴凱撒真相,並取消其定期去書房參悟那8個漢字的要求的時候,忽然衛士來報——巴拿馬城又一艘貨船回來了。上面載滿了從華夏運回來的貨物,以及東番島總督孔泰的一封信……

馬林接過信件,拆封後發現都是漢字所寫——這也是爲了保密需要。

在信中,孔泰高興地告訴馬林——之前馬林吩咐他尋找的耬車,他終於派人在大明中原地區找到了!

耬車就是古代的條播機,西漢武帝的時候就由趙過發明出來。這東西有點像馬林之前看到的犁車,由三個犁鏵組成。但和之前普拉德發明的犁車不同,耬車三個犁鏵是並列的。而且,耬車上的犁頭很淺,用牛拉着在田裡行走時,只能開出很淺的溝,剛好夠播種的深度。

然後,三根犁鏵後面掛着的漏斗,就會通過空心管,往犁頭後面撒下種子。而後面的農夫,則可以趁機用腳將翻出的土踢回去,輕輕踩一踩,就算完事了。

因爲犁頭淺,牲口拉起來很輕鬆,因此,每天可以播種幾十畝……

“不是600多畝每天麼?”馬林有些疑惑。

這也是馬林沒見識,被後世的小說誤導了。事實上,耬車每天能播種的田畝數是一頃地,而不是什麼667畝。

這是常識問題,度娘百科上那個耬車介紹,肯定是個完全不懂農業的傻子寫的。一天播種667畝是啥概念?馬林記得,後世家裡手扶拖拉機驅動的播種機,每小時不過才能播種三四畝,一天也才幾十畝。

古代技術能超過拖拉機效率,一天600多畝?簡直扯淡!

實際情況是——耬車每天播種數量是一頃地。而在古代,一頃地是50畝。也就是說,耬車真正的效率是每天最多50畝。這還是漢朝的畝,比後世的畝要小。因此,耬車真正的效率,是每天最多四五十畝地。

當然,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因爲,人工播種的話,如果是人工挖坑,再埋種子,這種方式,每天能播種一兩畝地就不錯了。而撒播……隨便撒倒是快,可人工撒種子,肯定不均勻。有時候,幾粒種子湊到一起爭奪營養,然後大家都長不好……

看完孔泰的信中的介紹,馬林才釋然——這纔對嘛!說實話,前世看過那些小說裡說耬車每天播種667畝,馬林都嚇着了。畢竟,667畝可不是個小面積。他記得,上輩子他家那個小村子裡的土地,也就六七百畝地(不包括菜地)。耬車這麼牛筆,這是要一天播種一個村的農田的節奏?

而且,馬林上輩子家裡手扶拖拉機帶動的播種機,一天也就播種幾十畝地。耬車再牛比,也是牛馬拉的,不會強過拖拉機。因爲,拖拉機不用休息,牛馬卻需要。

因此,這會兒得到的耬車日播種最多四五十畝地,這纔是最像樣的數據。

不過,這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且,有了條播,麥田裡的麥子長得更有序,不會擠在一起搶奪營養,有助於提高產量。

當然,這隻適用於北方的旱地。南方人種植水稻,都是人工插秧的,不需要條播機。因爲,插秧的時候,就人工把秧苗調整成排成行了。而且,不用擔心有些種子因爲發育不良而沒長成。畢竟,在插秧時,肯定選擇長勢好的秧苗插地裡。不好的秧苗,就直接扔了……

只是,旱地不能這麼搞。因爲,秧苗是長在水田裡的,拔出來和插下去都比較容易。畢竟,田地都被水泡軟了。若是乾硬的旱地,隨便拔麥苗,估計會傷到麥苗根部的。

因此,北方旱地種麥子,只能條播。有時候,麥種會在一起生長,會出現幾株小麥長在一起的情況。

但是,這不要緊。因爲,華夏農民在播種到收貨這段時間內,會經常下田拔除雜草。如果遇到幾株小麥長在一起,還可以人工調整一下。或者,乾脆點,直接把長在一起的幾株小麥中長得最差的那一株當雜草給拔掉。這樣,就給長得好的麥子留下了足夠生長髮育的空間和肥料……

而這一點,這個年代的歐洲農民顯然沒意識到,也不懂。因此,歐洲小麥產量一直很低。而德意志北部地區,幸好是主要種植生命如野草般頑強的黑麥,不用擔心這些。不然,天知道能收穫多少……

就目前而言,北海國小麥種植,也主要靠撒播和穴播呢,很不效率,也不科學。因此,雖然有後世三肥齊全的肥料技術,但產量依然上不去,只有四五百磅。若是採用條播技術,估計產量還能漲一漲。當然,田間拔除雜草和拔掉互相競爭的麥株中最弱的那一個的做法,還需要華夏農民給予指點。這一點,就算馬林知道原理,可具體的,還得靠種田能手們教。畢竟,馬林可是統治者,比可能親自下田手把手教農奴幹活……

……

前兩張信紙主要介紹了耬車,根據孔泰所說,南方因爲種植水稻有插秧環節的原因,一直都用不上耬車。因此,孔泰的人還是派人去大明北方的中原地區,才找到耬車的。

只是,大明朝禁止番夷在大明內陸自由行走。因此,孔泰是花錢僱傭了大明本地人北上,才找到了耬車的。

而且,孔泰僱傭的還是大明朝的秀才。因爲,普通人根本沒權利在大明各地自由行走。只有秀才,纔有到全國各地自由“遊學”的特權。當然,僱傭秀才代價也不低。畢竟,人家可是有身份的人。至於舉人和進士什麼的,就別想了,人家已經是大明朝的官老爺了,都不缺錢。光是投獻土地的收益,就夠他們爽的飛起了。只有秀才階級,還沒資格當官,不少人手頭緊,才願意接受僱傭。從來只聽說過窮秀才,而沒聽說過窮舉人或者窮進士的……

不過,孔泰僱傭前往北方尋找耬車的秀才,在中原大荷蘭省不但找到了耬車,還發現了一種收割神器——麥釤……

據說,這種叫麥釤的收割神器,每天可以收割六七畝小麥。若是兩個男子配合,最高一天可以收割20畝小麥……

“尼瑪,這是什麼黑科技?”馬林大吃一驚。日收割20畝,簡直太嚇人了好不好?

要知道,人工收割麥子的話,一天也就能收割一畝多。比較熟練的高手,也就能收割2畝地的樣子。所以,每年秋收,爲了搶收麥子,馬林都會派軍隊幫忙。不然,若是拖太久,遇到下雨天,麥子就爛在地裡了。

而這種傳說中能日收割六七畝麥子,甚至兩人合作能日收割20畝地的“黑科技”,簡直把馬林驚呆了……

第111章 買馬第463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162章 大佬試吃第1664章 發展石油工業第795章 格德司公國的火槍手第1262章 倒黴的約翰尼第1155章 一招鮮,吃遍天第1019章 馬家堡第1605章 總參制度第1844章 畢杜思第299章 水泥?火山灰?第1701章 波斯炮軍第429章 戰場之外第1375章 聖誕節大營救第1624章 利誘第924章 同意鼓勵生育第400章 美人計第1544章 聯合聲明第39章 進攻耶弗爾的準備第1724章 近親聯姻的危害和保密第1642章 棚戶區改造和蜂窩煤推廣第133章 土地贖買和託管政策(上)第1689章 賣慘第1117章 都怪哥倫布第1621章 來自大明的農業黑科技第1525章 蓋還是塞?這是個難題……第1817章 愛德華遇刺?第497章 米克爾的建議第1578章 城中激戰(上)第1312章 孤注一擲第1088章 人口置換融合的建議第1423章 指東打西第561章 馬林的要求和建議第1219章 假裝死老公了第2016章 東歐大亂鬥第996章 漁村登陸第450章 約戰第1191章 大明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第1799章 明朝版拿破崙炮第1532章 脫水蔬菜的意義第622章 航海要喝二鍋頭第871章 招募正版哥薩克(上)第110章 東歐蒙古馬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1923章 庫頁島第1964章 獨家代理銷售權第854章 小學生爭奪戰第1483章 反間計第1711章 刺殺計劃第1998章 軍校的作用第168章 泄密和跑路第812章 塵埃落定第1286章 病房豔一譚第282章 都柏林攻防戰(上)第100章 夜襲第243章 舉兵南下第1262章 倒黴的約翰尼第494章 飛爪戰術第1015章 第二次大清洗第1763章 法軍撤離第1894章 十里紅妝第389章 新晉法國宮廷御廚第854章 小學生爭奪戰第415章 緊急軍情第1243章 禁止葡人朝貢第1627章 遷都第1582章 愛德華也撤了第565章 使勁釀酒,使勁養豬第758章 超級暴利的茶磚貿易第1941章 20節航速!第986章 西非黑犀牛的末日(上)第369章 陰魂不散的法國人第342章 約翰.卡伯特第705章 約法三章第958章 劍麻纖維第586章 建立都會區的想法第1911章 捷報第1431章 誤抓弗朗索瓦一世第1466章 二硫化碳和普魯士藍第245章 原來是仇家第1815章 石棉纖維水泥板第142章 妥協第1053章 擒賊擒王和輕鬆破關第301章 蠻荒恐怖日記第1682章 朱利亞諾第1417章 奴才要逆襲?第330章 用錢砸!第1332章 獨輪戰車第579章 印度賤民第1440章 香料羣島和利益交換第60章 大家一起找藉口第1211章 找到鉻鐵礦了第406章 原由第1163章 “一畝三分地”上試種紅薯第1823章 魯塞尼亞人第1146章 忌憚第1191章 大明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第425章 對峙和等待第187章 登基大典,萬人齊唱《The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