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結束後,就到了耬車的表演時間。耬車效率更高,一天能條播四五十畝地,效率高得一塌糊塗。然後,等春耕和播種結束了,4月份纔開始。而其他國家,春耕剛剛進行了一小部分呢。
看到全國上下有要歇下來的意思,馬林覺得有點浪費。忽然,他想起來——可以種草啊!
所謂的種草,不是指種植後世那種綠化用的草,而是種植牧草。主要是苜蓿草,還有就是黑麥草。
黑麥草不是黑麥,兩者是兩種東西。黑麥也叫黑小麥,是糧食作物。而黑麥草,卻是牧草,屬於另一種東西。
黑麥草最強大的地方,就是一年多生。也就是說,一年可以收割多次。當然,也可以直接放牧,讓牛羊在地上吃草。吃完後,趕往別的地方。個把月之後,黑麥草就又長出來了,能再度放牧。
所以,在後世那些牧場,一般都會使用黑麥草和苜蓿混播。比如澳洲,就普遍採用了苜蓿和黑麥草混播的技術。
爲啥要和苜蓿混播呢?因爲,苜蓿是豆科作物,能固氮。種滿了苜蓿,可以肥地。而黑麥草,則是消耗地力的作物。單獨種植黑麥草,甚至需要施肥。
而將肥地的苜蓿和黑麥草混播,這樣,就能利用苜蓿的固氮肥地的功效,同時“包養”黑麥草。這樣,就不需要對牧草地進行施肥了。而且,苜蓿本身就是頂級的優質牧草。
……
只是,北海國的草地,目前長得多半是本土野草,畜牧效果並不好。牛羊吃了,很難長肥。
所以,馬林纔想出來——何不利用春耕的機會,儘可能將那些爲開墾成農田的土地,種上苜蓿和黑麥草?
苜蓿固氮肥地,黑麥草能給牲口提供多輪草料。只要搞好了牧草種植,以後北海國可以養更多的馬牛羊。
而且,這些專業的牧草,營養豐富,也可以拿來當飼料,代替糧食,用來養馬……
除此之外,馬林也打算進行輪作了。北海國土地足夠,但一個勁地在一塊地上種糧食,很耗費地力。雖然有三肥齊全的肥料技術,可終究沒有土地本身肥沃好。
馬林的打算,就是用耕地和草地進行輪作。他打算在耕地周圍開墾出同樣大甚至更大的草地,混播種植苜蓿和黑麥草。有苜蓿的固氮肥地功能,一兩年之後,草地就會變得肥沃。
而邊上的耕地,因爲消耗肥力,則變得貧瘠。但這不要緊。一兩年過後,耕地和草地進行交換。原本的草地種糧食,而原本的耕地則種植苜蓿和黑麥草。這樣,地力就得到了保持。
而且,種植了專業牧草的草地,也能讓農民大規模養馬牛羊。別的不說,光是耕地用的馬的飼料,就得到了充足的供應。
要知道,東歐蒙古馬雖然吃草多。但是,吃專業的有營養的牧草,和吃一般咋雜草是兩碼事。雜草吃多了,馬會長得瘦,沒勁。而天天吃牧草,則會膘肥體壯。農忙時,拉犁拉車也更有力氣。
……
於是,馬林就下令——春耕春種結束的農民們,繼續在農田邊上翻耕土地,用來種植專業的牧草。
爲什麼翻耕土地呢?因爲要弄死原先的雜草。如果把土翻耕起來,那些雜草的根部就會暴露在空氣中,忍受春寒。然後,活活凍死。
這年頭可沒有除草劑,想要解決那些雜草,只能這麼幹。等那些雜草凍死後,在進行苜蓿草和黑麥草的混播。這樣,就能順利地用專業的牧草取代原本的呃雜草了。
一聲令下,農民們就繼續動起來,在耕地邊上繼續耕地。
但地耕完後,馬林才發現一個無比尷尬的事情——他沒有足夠的牧草種子……
這個年代可不是後世畜牧業高度現代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歐洲人,根本不重視專業牧草的種植呢。也只有北海國,才培育了不少苜蓿,儲備有不少苜蓿種子。
可是,這點儲備,和偌大的北海國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要知道,北海國耕地就有1200萬畝。若是按照輪作制,就需要種植至少1200萬畝的牧草地。
但北海國的苜蓿種子加起來,也只夠播種100萬畝的,連需求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至於黑麥草種子,英格蘭那邊倒是不少。因爲,英格蘭養羊,主要就靠黑麥草。可馬林派人去收購,也只湊夠了夠種120萬畝的。畢竟,英格蘭那邊也只是野生黑麥草較多,並未刻意地種植和培養黑麥草,所以種子數量有限。
然後,馬林就尷尬了——國內翻耕了一千多萬畝的草地,結果,只有220萬畝的種子可提供……
無奈之下,馬林只好下令在那些缺種子的地上,撒播些糧食種子。本來,他想撒播黑麥種子的。不過,考慮到畜牧業的需要,在900多萬畝的草地上,馬林下令一半撒播黑麥種子,一半撒播燕麥種子。
黑麥種子這玩意,北海國太多了,倉庫裡全是。而燕麥種子,馬林特地派人去別的國家和地區收購了不少回來,用來撒播。
因爲是撒播,不是科學合理的條播。所以,馬林也壓根沒指望這些翻耕過的草地上能有多大產量。好在,不管是黑麥還是燕麥,生命力都很頑強。到時候,好歹也有些收穫的說……
反正,不管是這些粗放種植的黑麥還是燕麥,都是用來喂牲口的。能有產出最好,沒有的話,秸稈切碎了喂牲口也行……
但因爲今年的尷尬,馬林特別下令——組建北海國種子培育基地,開始大規模培育苜蓿和黑麥草的種子,以備來年所需。
以後,北海國將會使用專業的苜蓿和黑麥草混播的技術,逐步把北海國大部分荒草地都改造成牧草地。
這樣一來,農民們在種地的同時,還能兼着養不少馬牛羊。甚至,那些收割下來的牧草,還能用來餵豬。
用來養馬的話,配合青貯技術,可以把馬匹養得膘肥體壯。一旦發生戰爭,所有莊園都能牽出一批膘肥體壯的軍馬,用於戰爭。
而且,這些混播了苜蓿草和黑麥草的草地,還能和耕地互換,成爲地力肥沃的耕地。兩者兩三年一輪換,農業和畜牧業兩不誤。
甚至,有了足夠的牧草後,馬林打算以後在所有的莊園都強制要求飼養奶牛或者奶綿羊。這樣的話,每個農莊的孩子,都能喝上高營養的牛奶或者羊奶了……
到時,北海國就會像後世農牧業極爲發達的荷蘭一樣,因爲國民有充足的奶源,導致人人身高體壯。這樣,一旦發生戰爭,北海國也能拉出大批的身高體壯的士兵。若是拼刺刀,身高手長終究是有優勢的。後世的鬼子兵,軍事素養那麼好,拼刺技術也強,可遇到西北軍大刀隊,還是吃虧。無他,不是能力問題,是身高和臂長不夠的問題。技術再好,1米5幾的身高,在西北軍身高手長的壯漢面前,還是要吃虧。只有在互相射擊的時候,鬼子才佔盡上風……
就算是面對拼刺不是很專業的八路,鬼子也不佔上風。最多,他們能依靠厲害的技術給八路帶來很大的傷亡。可說到底,還是鬼子吃虧了。爲啥?人家訓練了多年的老兵,和八路隨便從鄉下招來的民兵,訓練成本壓根不一樣。就算傷亡同等,鬼子都吃了大虧。沒辦法,身高不夠,手臂太短,拼刺刀就是吃虧。就算技術好,人家靠着手長,也能和你拼個旗鼓相當。
所以,二戰後,鬼子才發狠,全民喝牛奶吃牛肉。導致21世紀的時候,鬼子身高和華夏人已經差不多了,甚至略有反超。
而在二戰的時候,根據身高,就能判斷鬼子來歷。比如,看到一羣身高比較高的鬼子,指揮官就可以斷定——這不是本土鬼子,可能是高麗二鬼子。而一羣身高1米5幾或1米6出頭的鬼子……嗯,本土鬼子,比較難搞……潘老師演的鬼子,雖然比較傻氣不符合事實,但那身高,卻沒說謊。甚至,潘老師身高在二戰時期鬼子裡,屬於非常標準的身高。不然,那會兒鬼子也不會被稱爲“小鬼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