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想把一些精英女子培養成婦科醫生、護理、服裝設計師、藝術家和科研人員外,那些非精英的女子,馬林也會有一個安排,那就是——讓她們成爲售貨員!
售貨員這個職業,在後世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在這個年代,卻是一個技術工種!爲何?因爲售貨員需要一定的計算能力,起碼,賬不能算錯了。
這個能力,在後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年代,只要智力不是太差的,基本都能勝任。可在這個識字率極低的年代,卻是一個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種。因爲,絕大部分人都不識字,也不會計算。
好在,現在歐洲經濟落後,商業流通程度很低,需要的售貨員也少。可北海國因爲馬林的種種舉措,普通老百姓不但能吃飽,還有了一些閒錢。所以,商業流通比其他國家要發達點。雖然不是後世那種極度繁榮的流通,但是,起碼也能達到後世華夏改開前那種統銷統購的水準。也就是各個鎮子上,都有一些官方的商店,向老百姓出售油鹽醬醋和針線布匹等必須的商品。
因爲商店開到了鎮子上,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以前,往往很多必需品,需要到城市裡才能買得到。但歐洲地廣人稀,城市的密度很低,往往要走上百里纔能有一個城市。不像明朝那邊,幾十裡就有一個繁榮的城鎮。所以,這對老百姓而言,生活是很不便的。畢竟,如果步行的話,上百里可能要走一天多。
而如今,馬林把自己名下的“北海商會”的商店,開到了了各個鎮子上,而且統一調貨,品種齊全,就大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這種商店,很有後世華夏改開前國營商店的風格。當然,馬林三申五令,要求售貨員必須端正服務態度,不準惹惱客戶。
但現在,一個讓馬林很鬱悶的事情擺在眼前,那就是——商店急缺售貨員!
一個能認識字,而且能算賬的售貨員,在這個年代,一般是通過“七年學徒制”培養出來的。就像其他工匠那樣,那些不識字的少年先和老牌的售貨員或店家簽訂學徒合同,然後,七年時間內,無薪水幫店家幹活。而帶他的老牌售貨員或店家,則有義務在七年內,教會他分辨商品,以及算賬記賬。
事實上,這種簡單的算賬記賬,小學二三年級的數學水平就夠了。但是,爲了學到這一手,學徒需要爲師傅白打工七年……而七年時間,小學文化早就能學通學精了,還多一年時間……
但在這個年代,知識就是這麼值錢!想要學個簡單的算賬記賬,就要白打工7年!而且,這樣的機會還不多,需要去搶!
就像馬林手下第一個會算賬的科勒,當初就是纏着經常下鄉做生意的猶太行商,偷學了算賬,成爲這個年代的“人才”。要不然,以科勒單薄的身材,馬林都不一定肯要他當追隨者。
馬林舉辦的這個“織毛衣培訓班”,那些小女孩們,會被分派下來的修女們教導背單詞、背《聖經》,以及簡單的加減乘除的計算。如果表現不錯,但又不足以被挑選去女校進一步進修培養,那麼,就可以考慮送去北海商店去充當售貨員。
至於原本的男售貨員,馬林則會把他們調往倉儲、物流和搬運等部門。雖然更辛苦點,但馬林也沒辦法,北海國勞動力太少,男人去當清閒的售貨員,絕對是巨大的浪費。所以,男人要麼種地當兵,要麼成爲工匠。想坐在櫃檯後當輕鬆的售貨員?對不起,馬爺不答應……
像售貨員這種輕鬆的職業,應當是女人們乾的。這樣,就能解放出很多男勞力來,去幹很多女人幹不了的重活……
可以想象下,如果一個鎮上有幾十個售貨員的話,全北海國幾百個鎮子,全換成女人,就能解放出上萬甚至更多的男勞力出來。他們不管是做工匠也好,做物流搬運也罷,總好過在櫃檯後面混日子。畢竟,整個北海國現在也就三四十萬男丁,一下子騰出一兩萬男丁出來,能幹的事太多了。
馬林打算,把所有空出來的男售貨員,都培養成物流配送人員。他們都是會算賬記賬的“專業人才”,拿來組建成一個物流配送集團,再合適不過了。
加上,現在馬林正在北海國境內大力修建水泥板路。一旦交通全面鋪開,這些會算賬的前男售貨員,就能迅速利用發達的道路系統,很方便地將商品運往各個鄉鎮,方便人民的生活。
千萬別小看物流配送,在後世,因爲順豐等快遞公司的大量出現,人們購物不要太方便哦。別看馬芸那麼牛比,沒有強大的物流體系的支撐,所謂網購不過是笑話而已。
當然,馬林也沒指望北海國的老百姓能享受到後世網購那種快捷的物流體系。畢竟,社會經濟還沒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且,技術條件也做不到。
但是,將物流體系發展到改開前的那種國營商店體系,還是可以的。雖然沒有二十世紀的電報和電話那種很方便的通訊手段,但北海國本土本來就不大,不需要那麼先進的通訊手段。而且,北海國有發達的驛站系統,可以快速傳遞消息。等到驛站系統規模上來了,馬林還打算開設郵政系統,向平民開放。
這樣一來,加上四通八達的水泥板路,將各類商品運送到各個鄉鎮,那就簡單快捷了。
事實上,馬林覺得,後世那麼發達的快遞體系,其中電動三輪車的功勞絕對是非常大的。別看快件是汽車集中運輸的。但是,具體派發,絕對離不開電動三輪車。而外賣體系,也離不開電動自行車的支持。若是外賣小哥沒了電動自行車……雖然可以騎摩托,可那就不划算了。畢竟,油價那麼高……
所以,後世那發達的物流體系,在派發和送貨上門環節,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的普及,絕對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以現在的技術,電動車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力蹬踩的二輪自行車和人力三輪車,卻是可以搞出來的。
自行車不用講,方便了人們出行。一旦水泥板路在全國普及開來,騎自行車往來於各地之間就很方便了。
而人力三輪車,對於少量貨物的運輸,也非常重要。比如你要送幾箱貨物去幾十裡地外的小鎮,若是動用四輪馬車,很不划算。畢竟,馬車一動,挽馬就要加餐。而馬匹一天消耗的糧食,是四五個人份的,成本很高。
若是有了人力三輪車,在中短距離的少量貨物運輸上,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而且,消耗也低。畢竟,人就算蹬三輪,最多多吃一兩碗飯,比養馬拉車划算多了。當然,若是長途量大的運輸,還是要用到四輪馬車的。而鄉鎮內部和鄉鎮之間的短距離少量貨物的運輸,人力三輪車會有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馬林清楚地記得,在電動三輪車出現之前,那些擺攤趕集的小商販,基本人手一輛人力三輪車。而且,在出租車普及前,縣城裡也有非常多的人力三輪車拉客。
所以,馬林下達了研發人力三輪車的命令。只要研發成功,就能對社會商品的流通產生很大的促進。而解下這個任務的,並非機械部門,而是那些鐘錶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