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馬林希望鑄造更多的銅幣,來應付國內的需要。因爲他把國內的農莊全面改革成了僱傭制度,農奴們成了領薪水的僱工,他們手裡的閒錢也就多了起來。只是,從半奴隸的身份被解放出來後,農民們還沒有培養出消費的習慣而已。等到他們消費習慣養成,北海國的商業貿易將會迎來爆炸式的發展,銅幣的需求也會變得極大。
這一點,上輩子的馬林有過親身的體會。改開40年,最初的20年,雖然經濟發展了,人們也漸漸有了錢,可大部分人過慣了勤儉節約的苦日子,有錢也不花,只會存銀行。直到進入21世紀,新一代的年輕人成長起來,大家纔開始越來越習慣了消費,甚至超前消費。然後,整個國家的市場都被刺激得開始騰飛。而貨幣的需求,也大大增加。還好有了電子支付手段,不然鈔票都會短缺。
同樣地,現在的北海國,在馬林進行了農莊改革,給農奴支付2芬尼每天的薪水後,北海國的農業莊園,實際上已經成了資本化的僱工農莊。下一步,就是馬林鼓勵這些有了錢的農民去鎮上消費採購了。
只不過,因爲目前北海國的農業高產的機密需要保密。所以,馬林暫時沒有取消農民們農奴的身份,一樣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不准他們離開家鄉。出遠門什麼的,需要官方通行證。但在他們的家鄉的城鎮範圍內,農民們的生存保障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比如,農民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法律的嚴格保護,貴族們不能在隨意處置農奴,需要經過法庭審判。同時,馬林已經在着手安排在每個鎮子上建立醫院,以保障人們的健康。
經過這些改革,北海國的民衆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而馬林在北海國的聲望,已經僅次於上帝和聖徒等宗教神祗了。當然,平時馬林也讓泰勒主教的徒子徒孫們幫忙洗腦民衆,爲霍夫曼家族唱讚歌,也是有很大貢獻的。特別是對新納入管轄的8個諸侯國,泰勒主教的忽悠派的徒子徒孫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很快安定了當地的民心。
當然了,這和馬林將新徵服地區的大小貴族統統都遷徙到不萊梅省的做法也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地區造反作亂,必定有頭領。而在這個年代,大小貴族們是天然的各地的頭領任務。把他們都遷徙集中,就很方便管制和鎮壓了。這和漢武帝將全國豪強都遷徙到茂陵的行爲如出一轍——各地豪強都被集中管制了,誰敢帶頭造反?
所以,馬林這一手模仿自漢朝的集中豪強貴族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地方上的安寧。
那些豪強,離開了老巢,就像平陽的老虎,淺灘的游龍,都抖不起來了,也就沒啥威脅了。西漢王朝建立了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和平陵五大帝陵,聚集了天下豪富,既刺激了長安的商業繁榮,也給地方帶來了安寧。所以,西漢時期,地方豪強作亂基本是沒有的。都特麼被軟禁在五陵了,就在皇帝眼皮底下,誰敢作死?
倒是東漢,沒好好執行遷徙豪強至帝陵的政策,讓地方豪強發展起來,還修了堡塢這樣的類似城堡的防禦性建築,令豪強在各地紮根成長起來。然後,到了東漢末年,這些地方豪強趁着黃巾起義天下大亂的機會,趁機崛起,把天下打得稀巴爛。
若是東漢繼續執行西漢遷徙天下豪強至帝陵的政策,那些豪強都被集中管制了,誰敢在地方作威作福?不對,他們人都被遷徙了,肯定沒法在家鄉作威作福了,老百姓也不會受到欺壓了……也不會逼得老百姓發動黃巾起義……
馬林其實也很想模仿西漢的這個政策,但坑爹的是,歐洲基督教國家,皇帝是沒有陵墓的。國王們,也只是埋葬在首都大教堂的墓園裡,最多墓區高檔豪華點。難不成,你要遷徙天下豪強去首都大教堂居住?沒空間啊……
所以,馬林也只能依靠最初征服的機會,將被征服地區的貴族,一股腦兒塞到不萊梅省去。然後,安排北海國的官員和警察,接管新地區。同時,還安排泰勒主教的忽悠派弟子們去幫忙安撫民衆。
但是,這種辦法,也只能保證最初幾十年的安定。時間久了,各地還是會有新的豪強崛起的。所以,馬林一直在猶豫——是要學習西漢的遷徙豪強去帝陵的政策,還是加強司法建設?
思考了很多天後,馬林還是決定加強司法建設。因爲,強行遷徙豪強去一個地方,對地方上經濟的傷害太大了。豪強之所以是豪強,肯定掌控者地方經濟命脈。若是強行遷徙,固然讓豪強失去威脅,可對地方經濟也會形成傷害。所以,馬林決定加強法制建設,以監控地方豪強。
……
當然,在各地貴族被集中到不萊梅省的這幾十年內,北海國內部會太平無比。所以,馬林可以放心進行各種改革和建設。然後,北海國的經濟必然會爆發。即使20年內人們消費習慣還沒培養好,20年後,等新一代人成長起來,大家也會習慣花錢的。
到時候,北海國的國內市場,將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然後,人人有錢,市場貨物需求極大。而官方的稅收,也會盆滿鉢滿……
同樣地,屆時北海國對錢幣的需求,也會極其旺盛。不管是金幣、銀幣還是銅幣,需求量都會變得嚇人。
但現在,北海國對錢幣的需求還沒那麼大。因爲,北海國這一代的人,主要是佔據人口多數的農民,還沒有形成消費的習慣。同時,他們開始攢錢也沒幾年。就是你想讓他們消費,他們也未必捨得。
不過,到了20年後,下一代人成長起來,成爲社會主力的時候,這一代人攢了20年的錢,基本家家都有很多餘錢了。按照每天2芬尼的收入算,一年收入就是730芬尼,大約是12.16個金幣。但北海國農莊裡面食宿不要錢,他們只需要購買衣服和柴米油鹽等日雜。省一點的話,一年結餘七八個金幣都是可以的。20年後,就是一百幾十個金幣了。這可是一大筆錢了,可以買很多東西。到時候,他們的子女,就可以拿來揮霍消費了……
但首先,馬林要培養孩子們消費的習慣……
所以,馬林決定,在各地的工匠學校(實際就是普通學校,只是爲了打掩護,不讓貴族反感,才用這個名頭),開設連鎖經營的學校商店。
到時候,各種糖果、各種口味的餅乾、奶粉、炸薯條、香蕉幹、瓜子、花生、爆米花、蜜餞等零食,都會擺上學校商店的貨架。當然,等美洲那邊的辣椒種植和產量形成規模,馬林還會推出霸主級零食——辣條……
馬林打算用這些零食,培養孩子們花錢的“好習慣”。等他們長大了,錢幣在他們手裡就不會藏在家裡發黴了。而且,讀過書的人,往往不會虧待自己。因爲他們更自信,自認爲有知識有身份,自然捨不得虧待了自己,花錢也會更大方些。
還有就是,北海國讀書是不要錢的,孩子們只需要花錢買衣服和筆墨紙張。加上他們家裡都有錢了,只要哭一哭,鬧一鬧,還是能弄到點零花錢買辣條什麼的……
這還只是平民子弟的工匠學校,貴族子弟們讀的正式的學校,馬林都不用培養他們的消費習慣。只需要把學校商店開起來,把零食擺上貨架,就有的是人購買……
都不用20年,十幾年後,一幫吃零食長大的孩子,手裡有了錢,不愁他們不去逛商店消費。到時候,纔是北海國商業大爆發的時候……
也就是說,馬林開設學校商店,實際上就是在培養孩子們的消費習慣。當然,學校商店也是很賺錢的,這一點完全沒有異議。馬林雖然辦學校投入很多錢,但只要壟斷了學校的商店,還是能夠賺回本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