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運河構想和什一稅問題

按照上輩子地理課上的記憶,馬林記得,魯爾區煤礦分佈範圍是非常大的。雖然主要礦區集中在魯爾區南半部地區,也就是現在馬克伯國佔據的魯爾河以北的地區。但是,其他地區,煤礦也不少。

比如魯爾河南邊,大概波鴻附近的河段的南邊,就有一批煤礦。另外,萊茵河靠近魯爾河這一段的河西,也有幾個煤礦。而利珀河之北的部分地區,貌似也有一些煤礦。

所以,趁着大號春光,馬林帶上幾個心腹和大羣的衛士,騎着馬,跑到利珀河北邊,去找煤礦去了。

另外,馬林還有一個很宏偉的想法,就是想在利珀河和埃姆斯河之間,開鑿一條運河,以方便煤炭和其他貨物的運輸。

現在,在佔有了明斯特主教國之後,埃姆斯河基本成了馬林控制下領土的內河。而利珀河則是明斯特主教國的南部邊境。

如果能開鑿一條從利珀河到埃姆斯河的運河,那麼,魯爾區的煤炭,就可以直接順着運河,從利珀河進入埃姆斯河,然後一路直達埃姆斯河的入海口——埃姆登。

阿達的蒸汽機已經發明出來了,未來肯定要進入蒸汽機時代的。那麼,煤炭的運輸,也會成爲重中之重。

如果走萊茵河路線,先出海,然後在運到東弗里斯蘭沿海的話,運輸安全得不到保障。畢竟,從魯爾區把煤炭運出萊茵河抵達海上,就要經過三四個諸侯國,不但容易被人課稅,還容易被人封鎖運輸路線,非常危險。

而如果開闢一條從利珀河到埃姆斯河的運河,那麼,全程運輸,都是在自己國內,那樣一來,煤炭運輸,就不需要被別人收稅,也不會有人來攔截了。

不但如此,除了煤炭,其他貨物的運輸,也會大大地得到便利。畢竟,這年頭,水運要比陸地運輸方便多了,成本也更低,運貨量也更大。

在後世,多特蒙德爲了經濟的發展,就曾特地開鑿過一條長達266公里的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從多特蒙德一直抵達埃姆斯河中下游港口梅彭。

但是,實際上,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是19世紀末修的一條運河,以通航千噸以上的大貨輪爲目標。所以,自然是把運河一直修到了梅彭。

而實際上,若是從這個時代考慮,如果只需要跑一兩百噸的內河船隻,根本不需要把運河修到梅彭,直接在明斯特城附近和埃姆斯河連通起來就可以。而埃姆斯河河口以上可通航的距離,正好是116公里的樣子,離明斯特正好不遠。

所以,馬林的打算是,從利珀河,開鑿一條經過明斯特城,連接埃姆斯河可通航部分的運河,總長不需要達到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那樣的266公里,只要60多公里就差不多了。

而且,一旦開通了這條運河,明斯特城立即會從一個內陸城市,一躍成爲航運便利,可直通埃姆登的水陸交通城市,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同時,因爲埃姆斯河和萊茵河通過這條運河打通了,明斯特主教國內,沿着運河和埃姆斯河下游地區的沿河地帶的經濟,都會因爲水陸交通的便利,跟着被帶動起來。

馬林和施瓦茨等人沿着利珀河看了看,沒有看到所謂的煤礦,倒是看到了平坦的地勢,看上去很適合開鑿運河。難怪後世德國人在此,開鑿了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和中德運河等運河,方便了國內的貨運。

不過,馬林知道,以他目前的財力水平和技術水平,只能開鑿一條削弱版本的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通航船隻,也被馬林定爲200噸級左右,而不是後世多特蒙德-埃姆斯運河和中德運河規定的1350噸級。畢竟,現在開鑿運河,沒有機械幫忙,只能靠人工挖,挖一條60多公里的運河,已經是很吃力的了,更別說幾百公里長的運河了。

雖然說,隋煬帝修建的京杭大運河長達1700公里以上,但是,隋煬帝那是動用了舉國之力,使用了兩三百萬民夫,才挖成了這世界第一長的運河。馬林國內總人口也才幾十萬,哪有實力挖太長的運河?一條60多公里的運河,已經達到極限了呢。

對於沒能在利珀河北找到煤礦,馬林並不氣餒。因爲馬林記得,這邊的煤礦,到了21世紀初,還在開採。那就證明,利珀河北邊的煤礦,是地下礦,比較難以發現。因爲如果是露天礦的話,早就被開採完了。比如魯爾河附近的地區,露天礦多些,但開採也最早。不管多大的礦,開採幾百年下來,加上歐洲採礦機械先進,也差不多開採乾淨了。因此,馬林前世看過的一張煤礦分佈圖上,那些個主要分佈在魯爾區南部的廢棄礦井,纔是馬林着重開採的對象。因爲,那些礦井開採早,證明其發現容易,煤礦埋藏淺,開採難度也低。而後世發現的那些個煤礦,多半是埋藏深,難以開採的。不然,早就被發現了。就像塔拉的鉛鋅礦,如果不是埋藏在50米厚的土層下面,也不會等到1970年才被發現。

因爲沒有發現煤礦,馬林和施瓦茨等人,沒精打采地策馬返回了。沿途中,田野裡禾苗都出土了,遠遠望去,像是一地的韭菜……

“這裡的土地真肥沃啊,到了秋天,不知道打多少糧食呢!”馬林感慨道。

“呵呵,可惜啊,這些土地都是明斯特教會的。收穫的糧食,主要歸入教會糧倉,有的還要算成什一稅上繳……”施瓦茨忽然插了一句。

“什一稅……”忽然,馬林愣住了,趕緊勒住馬停了下來,害得後面的騎士差點撞上來。好在馬林這些護衛騎士們騎術高明,紛紛勒住馬,避免了“撞車”。

“怎麼了,少爺?”施瓦茨奇怪地問道。

馬林想了想,嘆了口氣道:

“施瓦茨,我想我們有麻煩了……”

“麻煩?什麼麻煩?”施瓦茨不解。

“什一稅啊……”馬林嘆了口氣,滿是惆悵。

“什一稅怎麼了?”施瓦茨沒反應過來。

“怎麼了?明斯特的教會和咱們不是一條心啊。想瞞報什一稅,在明斯特行不通啊!”馬林終於是把內心的擔憂說了出來。

施瓦茨想了想,臉色也變了……

爲什麼?因爲馬林掌握着先進的農業技術,主要是肥料。所以,東弗里斯蘭的糧食產量,不是其他國家可以比擬的。

但是,爲了防止這個秘密泄露,馬林早就控制了東弗里斯蘭的教會。即便是新徵服的奧爾登堡伯國和石勒蘇益格公國的教會,也被馬林用手段控制住了。

這樣一來,馬林糧食高產的秘密,就被瞞報了。而教會徵收什一稅時,依然按照從前的徵收量,而不是使用了肥料後高產情況下的十分之一的量。

東弗里斯蘭伯國、奧爾登堡伯國和石勒蘇益格公國的教會,之所以比較好控制,是因爲它們都是世俗國家,教會勢力都被壓制了,只要馬林威逼利誘,他們就不得不和諸侯合作。

但明斯特主教國不同啊,馬林雖然得到了它的世俗治權,但明斯特主教國國內的教會勢力太過強大了。加上宗教權馬林暫時無法干涉,而且現任主教康拉德還和馬林有仇怨。

這樣一來,等到秋收的時候,教會徵收什一稅,肯定不會幫助馬林瞞報。若是馬林在明斯特主教國內使用了新的農業技術,造成糧食產量暴增。馬林幾乎可以肯定,康拉德主教派去田頭等着徵收什一稅的教士,肯定會把這個秘密彙報上去。而康拉德這個和馬林註定不和的主教,也肯定會把這個秘密傳播開去。

這樣一來,馬林保守了幾年的農業機密,就會傳播開去。而且,之前幾年瞞報什一稅的問題,也會浮出水面。

即使教皇是他岳父,但這種偷稅漏稅的行爲,也會引起公憤的。

有那麼一瞬間,馬林幾乎生出了使用“坎特雷拉”把康拉德主教毒死的衝動。但是,馬林忍了下來。要是康拉德主教死於“坎特雷拉”。只要一對比亞歷山大六世的死狀,以及馬林和現任教皇的親近關係,別人很容易聯想到亞歷山大六世的死因。因此,馬林壓制住了毒死康拉德主教的誘人想法。而且,現在明斯特主教國的主教任命權,還在科隆大主教手裡,不是自己推薦使用的主教,終究不會幫自己瞞報糧食產量的。

所以,馬林對於要不要在明斯特主教國使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開始舉棋不定了……

“要是什一稅的量能固定下來就好了……”這時,邊上的紹爾突然說道。

“什一稅固定下來……”馬林皺眉思考了一會兒後,豁然開朗了……

“對呀,我可以讓教廷把我國的什一稅的數量固定下來呀!”馬林猛地一拍腦袋。

要是別人,不一定有這個本事。但是,馬林是誰?他可是現任教皇的女婿啊。只要隨便再爲教廷立個功,讓他的教皇岳父,找個由頭,把東弗里斯蘭等馬林的領地上的什一稅的稅率定下來,還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到時候,教皇岳父完全可以把東弗里斯蘭和明斯特主教國的什一稅,尤其是糧食出產的什一稅,定爲15磅每畝,也就是90磅每英畝。

找個稅率,放到別的國家,絕對屬於高稅率了。因爲,其他國家,很多畝產都達不到150磅。使用每畝15磅的什一稅來徵收,絕對是徵收多了。

但是,馬林名下的莊園,現在畝產平均已經達到了500磅以上。這樣的情況下,固定爲15磅每畝的稅率,絕對是馬林賺大了。而且,只要馬林不公開自家的畝產量,這個稅率,絕對不會有人羨慕……

想明白這一點後,馬林決定,聯繫自己的教皇岳父,唱一出雙簧,然後,來個固定稅率。這樣,即使以後糧食高產的秘密泄露了,別人也無可奈何——教廷都給固定稅率了,咱不是偷稅漏稅啊……

思來想去之後,馬林決定——再增派3000僱傭兵去羅馬,使得其派在羅馬的軍隊,達到1萬人。而且,薪水由自己負擔。

如此巨大的貢獻,尤利烏斯二世完全可以列爲典型,然後公開表彰。最後,藉此由頭,趁機給自己定一個固定稅率。這樣,以後自己就不用按照真正的十分之一的標準繳納什一稅了。而且,是奉旨偷稅漏稅……

至於上哪兒去找3000人派去羅馬,馬林忽然想起了現在還沒遣散的那5800名明斯特的僱傭兵。

原本,馬林是打算把他們都送去愛爾蘭的。但是,現在拿來糊弄羅馬那邊,纔是最重要的。至於愛德華伯爵那邊,送2800人給他也是足夠了。

就這樣,馬林把原本打算送給愛德華伯爵的5800人,砍掉了3000人,縮減爲2800人的規模。然後,那被砍掉的3000人,則被馬林打算送去羅馬,幫忙守衛佛羅倫薩等城市。

這些德意志僱傭兵,馬林雖然看不上。但是,他們的戰鬥力,比之意大利僱傭兵,還是強上不少的。

到時候,再吩咐施塔德對他們再進行一些特訓,是他們的紀律變得好一些。這樣,也能拿來糊弄糊弄了。反正,守衛羅馬的主力是自己拿7千老兵。這3000僱傭兵,只不過打個輔助而已,還是可以勝任的。

而且,守衛羅馬,對這個年代的大部分基督徒而言,絕對是無比光榮的事情。畢竟,現在可是教廷擁有無上權威的時期。守衛教廷所在的羅馬,絕對是很漲臉的事情。

就像後世大名鼎鼎的梵蒂岡教皇衛隊,那些個瑞士小夥子們,待遇很低,但依然有人願意。因爲,對於那些虔誠的教徒而言,守衛梵蒂岡,守衛教皇,是一件無比神聖的工作……

自己再給羅馬教廷送去三千兵馬,而且還是不用支付薪水的。那樣一來,尤利烏斯二世完全可以找到很好的藉口,給自己發個福利,固定一下什一稅的量。然後,自己就可以放心地偷稅漏稅,而不擔心被揭發出來了……

第2002章 佈局南非第1876章 質問第508章 獲得支持第603章 未來和法國必有一戰第1033章 和未來教皇結拜第212章 拉斯維加斯毛妹出山(下)第627章 馬林詞典第1384章 清算不萊梅第1864章 孫舉人的忽悠第1307章 “復活”前奏第1239章 蘿蔔和大白菜第18章 接應哥倫布的準備第1426章 進軍意大利第928章 家裡沒幾件瓷器,也好意思自稱貴族?第254章 利益高於仇怨第406章 原由第1360章 新手僱傭兵第659章 血戰(上)第419章 丹麥的大軍第1279章 決鬥書第291章 “一萬個英國女朋友”第24章 黑麥,黑啤?第836章 爭論獲勝第240章 意外的驚喜第1315章 聯軍隊伍再擴大第796章 紹爾的建議第759章 我要當土司第375章 重磅炸彈第790章 轉移注意力第868章 “小李飛刀”第1388章 昂貴的房產第1306章 第三軍團大清洗第1407章 未來教皇登門第201章 古巴島第1144章 還有藤甲?第486章 陛下,去打瑞士吧!第1444章 蘿蔔和羊奶製品第368章 糧食換船隻方案第1567章 雨天出城第526章 當衆羞辱第100章 夜襲第1943章 打擊過度第1504章 少主的質問第1703章 瘤牛和黃銅幣第239章 備戰第1453章 第一批退伍老兵第740章 利益交換第1367章 談妥條件第1493章 威廉王子第六章 你們打,我賣武器鎧甲第1633章 發現廷巴克圖貿易路線第1401章 玩親親第1107章 把酒當水喝第1095章 兄弟第327章 騎槍不如馬槊第158章 《水手優先法案》和組建航運公司第1794章 沙漠爭鋒第646章 亨利七世的謀劃第1819章 污衊安娜王后第1809章 大佬見大佬第1810章 嚇唬麥哲倫第903章 殖民基隆的準備第1100章 船隊準備出發第420章 陣前毒帥?第1751章 新舊軍隊的區別第1639章 打算搞毛紡工業?第1575章 當年恩怨第1581章 路易十二回國第550章 密信第1191章 大明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第315章 當豐收已成爲習慣第765章 遭遇倭寇第163章 搶奪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份額第701章 殺妻證“道”第938章 銅幣和零錢第797章 集體換人法第1532章 脫水蔬菜的意義第697章 把俘虜送去挖煤第1020章 太陽竈是法寶?第56章 阿尤恩磷礦第1102章 騙上賊船第1514章 符騰堡農民起義第1374章 瑞士僱傭兵戰俘第809章 正面交鋒(下)第284章 凱撒的侍從第584章 我的學生就可以勝任第1620章 一坑更比一坑深第345章 給航海熱降溫第1121章 《穿越者筆記》第1008章 倫敦亂(續)第770章 我給你們劃一道線第586章 建立都會區的想法第1547章 馬林的建議第301章 蠻荒恐怖日記第1792章 “發展十萬基督徒”第1908章 全都燒光第1511章 蜂窩煤第1758章 再度惡意傳播第887章 新式軍刀第1805章 貸款買船和海軍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