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桶石油終究是太少了,但也沒辦法,在目前沒有鑽探機械的情況下,想要產出更多的石油是很難的。
就目前而言,唯一能夠獲得大量石油的地方,大概就是阿塞拜疆的巴庫了。那裡的幾***,能夠年產幾百條船裝運的石油。算起來,怎麼着年產量也有千噸以上。
但巴庫位於中亞,離北海國太遠了。而且,陸上運輸極爲不便。因爲,這需要經過很多國家,容易被劫匪攔截掠奪。要是走海路的話,倒是安全。因爲,只需要經過波斯一國。阿塞拜疆地區自從薩法維帝國建立後,一直就屬於波斯。中間被土耳其搶走過一段時間,然後,到了19世紀,才被強大起來的俄羅斯給搶走。
也就是說,想要進口巴庫石油,現在只需找波斯薩法維帝國就行。
但問題是,從海路去波斯,需要繞道整個非洲,路途極爲遙遠。就算不遠萬里運回來,最多也就幾百上千噸的量。若是提煉成汽油、柴油什麼的,估計更少。
雖然多級分餾塔造不出來,但馬林也想到了一個土法分餾汽油和柴油的辦法——多步驟煉油法……
也就是循序漸進,在多個溫度下進行蒸餾和收集。如此,也能得到汽油和柴油,以及煤油。潤滑油也能提煉出來……
不過,這種方式,能源消耗很大,遠不如多級分餾塔一步到位的方法節省燃料。但馬林擁有魯爾區煤田,以後還會擁有英格蘭煤炭,倒也不擔心能源問題。
而最大的問題在於——馬林不會造汽油機……
眼看弄出了一桶汽油,要是馬林會造汽車或者摩托車,估計立刻就能上手了。不過,馬林不懂汽油機怎麼造啊……
馬林在中學物理課本上,倒是學過內燃機活塞運動的原理。可是,懂這個原理,和造出汽油機,完全是兩個概念。
別的不說,光是汽油機上的火花塞,就不是馬林能夠搞定的技術難題。而多缸汽油機的原理,馬林更是不懂。
所以,就算蒸餾出了汽油,煤油汽油機,也是白搭,只能將其用來當火攻用的“火油”。
不過,對於柴油機,馬林倒是有些經驗。爲啥?因爲馬林前世家裡有一輛二手的手扶拖拉機啊……
二手的手扶拖拉機,你說多破?維修什麼的,是常事。上輩子,馬林家的二手拖拉機用了十幾年,幾乎年年要大修。後來,馬林老爹都弄成了修手扶拖拉機的能手。而經常打下手的馬林,也基本弄清了手扶拖拉機的單缸柴油機的結構原理。
當然,想立即造出來,卻沒那麼容易。因爲,單缸柴油機裡的供油系統,以及傳動帶等後世不起眼的東西,在這個年代卻是比較高級的科技。
另外,就算把單缸柴油機弄出來了,也沒有柴油燒,這纔是最大的問題。所以,馬林現在纔會讓達芬奇專供蒸汽機。因爲,煤炭這玩意兒,開採簡單,獲取方便。
還有就是,單缸柴油機,就算仿製出來,不說沒柴油燒,其馬力也不足,最多驅動小船。至於幾百噸上千噸的大海船,是帶不動的。而且現在石油那麼稀少,就算弄出單槓柴油機,使用價值也不大。至於更高級的多缸柴油機,馬林又不懂結構原理,弄不出來……
……
但是,柴油機終究是要搞的。不過,馬林是打算等第一批中學生畢業,並進入大學後,自己親自和阿達教導他們機械製造。
等這些初中生上了大學,阿達差不多也能成爲蒸汽機制造的大拿了。到時候,阿達會負責教他們如何製造蒸汽機。而自己,則負責把單缸柴油機的結構教給他們。然後,讓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去仿製單缸柴油機。就算自己享受不到內燃機時代的福利,自己的兒子凱撒,也許能享受到。
不過,這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石油供應的問題……
柴油機制造出來,是要喝油的。一天沒油,柴油機就會成爲擺設。所以,必須得到穩定的石油供應先。
但是,以現在這個年代的鑽井水平……
……
“不對,好像有古法挖出幾百米的深井的!”馬林忽然想起了什麼。
好像,華夏川中,有一種挖掘深鹽井的技術,叫啥來着……
馬林陷入沉思,開始搜索記憶深處的那些碎片。終於,他找到了相關記憶——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手工挖掘出來的抽取鹽滷的深井,是川中遂寧大英縣的古代先民們使用大口徑的楠竹筒,先鑿大眼,後利用楠竹筒隔絕淡水滲入,再在楠竹筒裡,利用系在鑽桿頂端的鐵錐,深入楠竹筒底部。人在上面利用槓桿原理,腳踩着槓桿,讓繫好的的帶鐵錐的鑽桿一上一下地鑿擊底部泥土,直到井深達到一百多米,滲出高濃度的鹽滷爲止……
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爲方法很原始,鑿一口一百多米深的卓筒井,需要六七十天之久。不過,這已經是古代鑿井的最深記錄了。而且,這個技術,早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
也就是說,現在馬林派人去大明川中遂寧大英縣的話,是能夠找到挖掘卓筒井的匠人的。若是請那些匠人幫忙開鑿油田……
不過,歐洲好像沒有竹子,更沒有粗大的楠竹。所以,一整套的工具,還得從大明朝引進來。
但是,波蘭加利西亞地區不是自己的領土,在那兒開鑿卓筒井,指不定便宜了誰呢。而波斯北部的巴庫油田,也沒有自己的份兒……
“對了,好像臺島上有個叫‘出磺坑’的油氣田啊。貌似,這個油氣田很早就有油苗露出地表,據說還是華夏第一口現代油井來着……”
上輩子,馬林在天涯上曾看過灣灣人寫過的一片文章,吹噓臺島的出磺坑油田多麼有歷史,還是亞洲第一口現代油井。
後來,馬林查了下資料,發現果然如此。位於後龍溪畔的出磺坑,早在1817年就有人發現油苗。然後,在1861年,有個姓邱的人挖了一口3米多深的淺井,日產原油40千克……
而且,馬林還查過衛星地圖,發現這個出磺坑,位於苗栗縣後龍溪一個彎道的南岸河畔地區。
只是,這個油田雖然開發早,但產量真心不咋地。而且,這油井還便宜了鬼子,在日據時代,給鬼子提供了17萬噸原油。只不過,這些量還是太小。所以,鬼子纔去找老美進口。被斷了進口後,才冒險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當然,也虧得出磺坑油田產量小了。不然,鬼子也就不會去招惹老美了。而招惹了老美,自然加速了鬼子的敗亡……
一口3米多深的淺井日產原油40千克,若是馬林僱傭開鑿卓筒井的大師傅去鑿幾口甚至十幾口百米深的深井呢?估計產量會非常可觀吧……
馬林也不求出磺坑油田能產出多少石油,只要足夠維持柴油機的研發和測試就可以了。等到柴油機技術成熟了,再去開發大油田也不遲。到時候,可以使用柴油機帶動高錳鋼鑽頭,鑽探更深的油井,以提供更多的石油。更何況,馬林記憶中,還知道德克薩斯州休斯頓東部137公里的博蒙特市南部的一個叫“紡錘頂”的小高地上,能打出一個叫盧卡斯井的日產萬噸的自噴井。紡錘頂這個高地,據說有一股硫磺惡臭,是石油油苗外露的表現,比較好找。而且,這個地方離海邊也不遠。
只不過,紡錘頂的盧卡斯井深度有幾百米,中途還有堅固的岩層,是卓筒井這樣的老式井無法鑽透的。所以,這需要使用成熟的柴油機帶動堅固的鑽頭去鑽通它。而一旦鑽通了岩層,盧卡斯井每天自噴出萬噸的油量,將會讓馬林或馬林的兒子不再缺石油……
不過,盧卡斯井只是遠期的目標,馬林這輩子能不能看到都是個問題。但使用卓筒井開鑿出磺坑的油氣田,還是比較現實的。
想到這裡,馬林打開了自己鎖得很嚴密的秘密日記本,在日記本新的一頁上寫下了“卓筒井”、“出磺坑”的字樣。然後,再度把筆記本鎖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