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送別

奶奶的歷史,奶奶的離世,在友康心裡佔有重要地位。

他也是後來才知道奶奶身世的,那次兩個姑姑都來看望奶奶,沒有注意到,他喝了酒在牀上躺着休息,是無意中聽到的。

後來追問父母親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後來他拜年去姑姑家,在酒桌上跟表哥們說了這事,表哥沒有一個相信的,他告訴表哥們,如果不信,可以去問我姑姑。

這才半信半疑。大家對這位老人的評價都是非常的滿意,甚至說起話來,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奶奶生前勞力非常好,朱友康記得,十幾歲的時候,他在放學路上,見奶奶揹着一大包茬子回家,想替她揹回去,奶奶放下後,他連提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奶奶哈哈哈的笑他不是男子漢,他自己得臉都紅了,覺得自己很沒用。

麥收秋收之後,到房頂曬糧食,因爲爺爺身體差,爺爺上不了房,都是奶奶一個人,把一布袋一袋的糧食扛到房頂上晾曬。

等晾曬好了,她仍然一個人一袋一袋地又扛下來。

有時候朱友康的父親和大伯要幫忙,她都會拒絕,還開玩笑說,他們都是毛孩子,不經用。

聽父母親說,自己和大伯家的堂妹友金大小差不多,小時候,奶奶總是同事抱着兩個娃,左手一個,右手一個,鄉親們都誇她真是一個好婆婆。

爺爺走得早,她還很年輕,有人說,爺爺走了以後,看她怎麼帶着不是自己生的五個孩子,可怎麼過呀,是不是會另找婆家。

但是,她守寡將近40年,硬是把這個家折騰起來了,眼看着五個孩子,一個個長大成人。

她又爲三個兒子張羅了婚事,還嫁走了兩個閨女。

她從一個逃難的落難女,變成了朱家的功臣和頂樑柱,在朱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她一生積德行善,無疾而終。

朱友康從記事起,沒有見過奶奶吃過藥扎過針,輸過液。她總是勤勞地出現在田間地頭,房前屋後,房頂麥場。

從來沒有見過她悠閒的休息過一天。

朱友康參加工作之後,奶奶在80歲高齡的時候,仍然到扁鵲廟趕廟會,祭拜扁鵲,爲家庭祈求福祉。

她居然能夠和年輕人一樣,爬上海拔1000多米高的石腦峰。

山高坡陡,蜿蜒崎嶇,石階高聳,簡直就是一個奇蹟。足見奶奶的體質有多麼健壯,意志有多麼堅強,毅力有多麼頑強。

下山之後,她還不忘到石腦中學去看望她的孫子,並且把她衣兜裡的餅乾和燒餅丟給孫子吃。

友康堅持不要,奶奶臨走的時候硬是放在他牀上。

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講付出,不講獲得。

她哪怕是有一顆糖,一粒米,她也會毫無保留地給你你,而你必須接受,否則她會不高興。

反過來,如果是你給她東西,不管東西大小輕重,她一概不接受,請你收回。

特別是小時候的印象非常深刻,別人送給她的好吃的東西,她總是捨不得自己吃,每次都是把孫子孫女們叫到跟前,給他們分着吃。

遇上涼的油條什麼的,她就會在竈火裡生着火,給孫輩兒們烤成焦脆的熱油條,給他們吃,她總來不吃一口。

歷歷往事在朱友康腦海裡閃現,朱友康已經泣不成聲了。

天亮了,一天的忙碌又開始了。

幫忙的人,開始挨家挨戶找喪事上的炊具和餐具和用具。

凡是桌椅板凳,鍋碗瓢勺,條盤之類,統統搬騰到朱家。

等朱家人的親戚們到齊了,接近中午的時候,還要去九九八十一級臺階,上邊的廟裡燒一次全紙。

在燒全紙之前,要舉行儀式,將老人移至棺木。

先在棺木地下鋪上棉花和被褥,放上枕頭和腳踏,左右兩邊放上老人生前衣物和愛好的東西。

一切就緒之後,主事發話了,在給老人三硬幣的時候,是也不能叫別人的名字,都要默不作聲的去做。

凡是自家晚輩及近親,每人手裡都要攥住幾顆硬幣,在撒向棺木的時候,記住必須在手裡留下一顆,剩下全部散入棺木。從親疏關係,由近到遠,排序進行。

進行完之後,由兒子們檢查棺木,確定萬無一失後,開始蓋棺合木,入殮儀式結束。

這時候,男孝子在前,女孝子在後,一字排開,由朱家長者帶領,到八十一級臺階上面去報廟,燒全紙。

由於是白天,觀看的人,萬巷皆空,燒紙的隊伍,一直沿着整個大街,浩浩蕩蕩,佔了一道街還要拐彎兒。

鄉親們都感到十分震驚,一個逃難求生的女子,竟然能有這麼好的歸宿,簡直就是南丘村的奇蹟,甚至是蓬州縣的奇蹟。

觀看的人,無不讚嘆稱頌。

回到家的時候,這些炊具、餐具和用品已經差不多湊齊了。

大鍋上、小竈上、打雜的,大都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

儘管下着下着小雨,書堂家偌大的院子裡只顯得狹窄。

蒸匠們開始在壘砌好的大鍋臺裡熬菜、裝饅頭,櫥子門開始在建造的炒菜爐子上炒菜。

婦女們支起板凳,擺上案板,有摘菜切菜的,有洗刷海帶的,有切菜切肉的,還有把長長的粉條斷開的。

負責禮儀的擺起了賬桌,婦女們扯開了白布,做起了孝衣孝服。

屋子裡、院子裡、大街上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忙碌的身影。

按照南丘村風俗習慣,老人排三下葬,結果各種準備都提前做好了。

朱友康借來的400塊錢和大伯家裡拿來的400塊錢,都一塊交給了朱家主事總管,一切照單處理。

第三天是老人下葬的日子,天氣緩和了許多,雨也只是零零散散地飄落,靈棚前面的響器奏響了低迴的哀樂,人們浸沉在一片悲痛之中。

張美珠是第二天用買菜購物的馬車拉回來的,回來後,她交給了朱友康300塊錢,說是從他三哥那裡借來的。

她懷着身孕,朱友康給她辦了一個高一點的凳子,也坐在靈棚裡面,她的臉上寫上了悲痛。

因爲老人生前積德行善幾十年,她接濟過的人不計其數。

所以,前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

縣長馬振邦來了,藥材公司趙四經理來了,縣社車隊隊長馬大興來了,北丘村支書張樹寶來了,大隊會計馮社良來了,城關中學樑高山校長來了。

大批的善男信女們也都弔唁來了……

大隊支書梁鴻信作爲女婿,和磚瓦匠二女婿,都穿上了整身的孝衣,和同樣穿着全身孝衣的書堂、書旗兄弟,一直守在靈前迎接來。

老馮頭一連三天都在朱家幫忙,趙大錘由趙大友纏着也來到了現場給老人磕頭送別。

他們除了叩頭,還都爲老人送上了花圈和輓聯,以深深沉痛的方式向逝去的老人做最後的告別。

半拉眼、二蛋、山小、秋生、文明、二熊和滿倉,弔唁之後,都奔赴到各自崗位上忙去了。

在起靈之前,附近街道都擠滿了前來送別的人羣。人羣裡不斷髮出感嘆:

“你看看,你看看,這位老人的葬禮多麼隆重!真是少見!”

“知道嗎?折扣棺木是用整板梧桐木做成的,成本可高了,估計村裡沒有比這口棺木更好的!誰說不是親生的就不行了?你看看人家書堂和書旗,真是孝順的兒子。”

“還有倆閨女,聽說後來這些天都不敢離開老人一步,太細心了。沒見過這麼孝順的閨女!”

“哎呀,你可不知道嘞,可不是光兒女孝順,下邊的孫男嫡女們也都挺孝順哩!”

當朱家主事總管宣佈起靈時,半拉眼、二蛋、山小、文明、二熊和滿倉都衝在最前面。

他們前後同時擡起了棺木,成爲擡棺木的主力軍,其他羣衆自發地涌進靈棚,棺木四周水泄不通,棺木很快上了靈車。

由於張美珠懷有身孕,不能進墳,家裡婦女們攙扶着她,站在送別人羣的一邊,臉上佈滿了悲痛的淚水。

一路上足足有二里地長綿延的送殯隊伍,和路邊羣衆,迎着零星的小雨,在低迴悲痛的哀樂聲中,送別這位可敬可愛,可歌可泣的老人,向老人做最後的告別!

第一百九十章 報到第五十八章 探秘第三百一十章 醉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分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怪獸第一百八十八章 粉絲第七十二章 碰撞第十八章 上工第一百三十一章 煎熬第四百章 絕境第二百七十七章 錯亂第三十三章 脫離危險第四十五章 共商家是第三百四十六章 理順第一百零三章 遇狼第一百五十一章 歪想第三百四十八章 分層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三百七十七章 夜查第三百七十二章 說情第二百五十八章 倪端第一百三十五章 癲癇第一百二十三章 相思第四百零二章 紙條第七十一章 訓導第三百零七章 離奇第一百零六章 年底第一百三十四章 復活第一章 取名朱友康第一百五十一章 歪想第九十八章 聯歡第一百七十章 錯亂第二百一十五章 野遊第一百八十四章 喘息第三十九章 分別第一百三十二章 奔波第二百九十八章 遷建第七十六章 落榜第二百二十四章 砌牆第三章 焦急的等待第二百九十一章 逢生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夜查第三百七十二章 說情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計第三百四十一章 自破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攻第三十一章 劍緣第三百九十章 歪經第四十五章 共商家是第二百七十一章 菜根第二十九章 無奈又怎樣第三百六十四章 低潮第一百零九章 抓獲第二百七十六章 彌彰第四十七章 金榜題名第一百零八章 真相第五十八章 探秘第三章 焦急的等待第六十章 彙報第二百一十三章 機緣第六十五章 奇遇第三百零九章 應聘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飯第一百七十一章 披彩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海第三百五十一章 藏匿第三百八十章 多劫第二十三章 老馮頭第六十九章 移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癲癇第一百五十章 人影第二百三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二十一章 偶遇第六十八章 醉夜第二百九十五章 順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哭第二百五十二章 困境第一百五十七章 掌聲第二百一十三章 機緣第八十二章 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岔道第三百七十六章 膠着第二百四十一章 花媒第三百零八章 調解第八十一章 咋辦第二百六十四章 貓食第一百八十二章 疑心第六章 天生麗質第二百四十八章 變故第八十四章 復原第二百一十九章 巧合第二百九十章 濃濃第二百七十七章 錯亂第四百零八章 門道第一百零三章 遇狼第一百零一章 放假第九十六章 念頭第二百一十七章 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