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下新聞》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二八月間人們總是被老天戲耍得很無奈,不知道應該多穿還是少穿。

走在街上的行人有穿夾襖大氅的,也有穿單衣輕紗的。不少娘子們衣裙輕便,或拽着小孩子,或者懷中抱着布匹,三五成羣地在街上穿梭。

這些日子發生了不少事兒。

傅漸終於發明了“油墨”。達到了楊悅所說的標準,這種“油墨”即物美又價廉,非常符合蠟刻油印的要求。爲此楊悅大大的爲傅漸慶祝了一番。

油墨的配方卻立時被楊悅高度重視,列爲一級機密。只除了傅漸、楊悅、李愔再沒有人知道它的配方。

李愔見識過楊悅的商業頭腦,以爲她要將蠟刻油印技術封鎖,成爲“天下印書行”的獨家之秘。

沒想到楊悅卻大義凜然地說:“這種推進社會前進的科技發明怎麼能封鎖?”不但不封鎖,而且還熱情的向大家介紹如何使用。

正當李愔與尉遲洪道大爲讚歎她果真是“爲人類的發展作貢獻”時。

楊悅卻嘿嘿一笑:“雖然爲人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不過順便賺點錢也是應當的。”

李愔與尉遲洪道同聲奇道:“怎麼賺錢?”

“咱們不專利油印技術,但專利‘油墨’。不將技術推廣出來,誰來買咱的油墨?”楊悅一臉奸商地笑。

令李愔與尉遲洪道目瞪口呆。

因而天下印書行,在不久的將來多了一門業務,便是製造“油墨”,進行專賣。不過這是後話,現在“蠟刻油印”還沒有普及。

《天下詩刊》第一版終於正式發行。採用了兩種方式印刷,一種是“雕版”,天下詩社選出的“好詩”由這種方式印刷;另一種是“油印”,“灌水版”由該種方式印刷。

一時間,關於“天下詩社”的談論又達到了一個高潮。人們的紛紛議論又傳遍了街頭巷尾。

“真是奇妙,一張紙上能印下這麼多字…..是一種新印刷技術,叫什麼蠟刻油印……”

“天下詩社果真不限止女人加入,看,第一版便是一個女子作的詩……”

“聽說這封面上的畫也是這個叫‘武二孃’的畫的……”

“這個叫‘富公子’的詩也不錯啊,他可是詩社的主編……”

“哈哈,這種詩也好意思發出來,灌水版真是灌水啊,趕明我也寫幾首…..”

“聽說‘天下詩刊’這幾個字是當今聖上的墨寶。”

…….

李世民的書案上也放着一本《天下詩刊》,“天下詩刊”幾個字的確如傳聞所說,是李世民親筆所題,因而免費奉上一份詩刊理所當然。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不青梅嗅’。果真不錯,武二孃是個女子,真是不能讓人小看……”李世民不住點着頭,對侍立一旁的楊師道說道。

楊師道是楊豫之的父親,現世有名的宮庭詩人。向來宮中宴飲少不了他的傑作。

楊師道見李世民誇讚詩刊,也笑着說道:“聽說‘天下詩社’的‘總裁’長安公子也是詩中高手。”

楊師道雖然不認識楊悅,但對跟自己兒子常在一起混的人還是知道。更何況自從兒子與長安公子一起混之後,多多少少也算務了點正業。楊豫之雖然沒有寫詩,但也畢竟是天下詩社的人。這讓這個老才子也算是找回點面子。

“長安公子是什麼人?怎麼沒見他的詩作?”

“聖上原來不知,這個長安公子如今在京城可算得上名人。聽說他還曾跟玄奘法師比鬥佛法。連玄奘法師都被他問難住。”

“玄奘法師會被他問難住?看來這長安公子有點道行,是什麼來歷?”

“聖上一定想不到,長安公子不過是個弱冠少年。”

李世民聽了笑道:“朕到是有些不信,一個弱冠少年會辯得過玄奘法師。玄奘法師名震五天竺,曲女城大法會,十八國無人能論難。一個弱冠少年會有這等本事,莫不是民間以訛傳訛。”

“這個——仔細情況臣也不清楚。不過長安公子到也不是簡單人物。能寫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這種詩句的人,應當不虛傳言。”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好氣魄!只是怎麼就這一句?”

可惜楊師道也只知道這樣一句,因爲下半首詩楊悅根本沒有“寫”。

楊悅不知道自己一心想讓“武二孃”出名,卻沒想到因爲楊豫之的老子,反讓李世民更注意到她。

詩社的人都起了一個“筆名”,因而“武二孃”是“武照”只有詩社內部的編輯知道。

楊悅這些日子有些忙,一會兒在蜀王府西苑,一會兒在衛公府,一會兒又在天下印書行,一會兒又在武府。結果“文刊”的事兒,反而一直沒有時間落實。

直到《天下詩刊》發行,楊悅才抽出時間着手成立“文刊”編輯部。

在討論會上她將“新聞”的概念提出。沒想到大家卻對她這種“八卦文章”紛紛搖頭。

只有蘇味道感點興趣:“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街聞里巷中的傳奇,大家津津樂道。如果出這樣的‘新聞報紙’,一定會大受歡迎。”很有八卦男的潛質。

“街頭巷尾的事兒,不是東家長便是西家短,哪值得印成書……”

“有什麼不可以,我見許多和尚作法會,還先寫些趣聞來講……”

“嗯,西市有不少‘說話’的人,很多人都喜歡聽……”

……

民間的“說話”,是唐初類似於後代的說書、彈唱,有說有唱。不只在長安城有,當時許多大城市象洛陽、揚州、成都等地都有。“長安公子”先前名聲雀起,其中有不少這些人的功勞。甚至有些佛教徒爲了招徠聽衆,也講唱些佛經故事,藉此宣揚佛法,由此而產生了一種新藝術形式——“變文”。“說話”與“變文”便是唐傳奇的前身。

楊悅見自己所說的“新聞”,被大家理解成“傳奇”,也只好心中苦笑。實在是遠在初唐,“傳奇”這個文學體裁都還沒有定名,“新聞”這個詞更是有點太前衛。

裴炎原來以爲楊悅要辦的“文刊”是“文以載道”,寫一些有內容的文章,見她說的“新聞”不過些里巷之事兒,暗自搖頭,說道:“魏晉以來,的確出現不少寫神靈鬼怪的志怪,後來也有不少人寫軼事兒的,公子所說的‘新聞’,似與這些類似。只是偏於下層民俗……”

裴炎是很客氣的說法,富嘉謨則乾脆說道:“咱們是詩社,哪能出這種低俗的東西……”

“低俗?”楊悅對這種說法苦笑不得,如果報紙屬於低俗的東西?那後世豈不是到處都是低俗,所有的人都在看低俗的東西?

這纔想到讀書人對於民間“說話”這種東西很看不起。楊悅想了想,微微一笑:“即有‘陽春白雪’,當也有‘下里巴人’。我等有詩刊給‘陽春白雪’看,但也不代表不可以出個‘文刊’,給下里巴人聽。”

“公子所說極是,不過還從來沒有讀書人想要做這些事兒。”王勮聽了楊悅所說,有點心動。

尉遲洪道早已唯楊悅馬頭是瞻,對於楊悅先前所說的“要爲人類的發展做貢獻”,便是要創文刊,怎會反對文刊成立。見王勮說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兒,更合心意,立時響應道:“正是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我們纔要做。這叫做‘創新’!”

楊悅見尉遲洪道能講出這麼有道理的話,心中大樂,說道:“不錯。前人沒做過的事兒,我們正要開創一下。更何況‘下里巴人’的東西不一定不能登大雅之堂。比如《詩經》中的許多詩歌都是來自民間,並非讀書人所做,但到了後來,不也成了經典?”

《詩經》是古代讀書人必須的儒家經典,其中國風便是樂官到各地“採風”收集而來。見楊悅如此一說,的確大有道理,已有不少人點頭。

蘇味道拍手稱讚:“公子所說極是。”

楊悅當日在花魁大賽見識過蘇味道的“八卦”本質,對來自各地的花魁如數家珍,各種小道消息極靈通。看他如此支持,不由有點懷疑他是否想要爲“羅素女”造名。

不過,這些只是楊悅的猜度,她自己一心想借“八卦”報,爲武照造勢,纔會有這種想法。實則是大大地冤枉了蘇味道一把。

富嘉謨仍然搖頭:“公子所說,聽上去極有道理。但是這些雜俗故事如何能與詩歌相提並論。詩是一種藝術,便是民間樂府詩也是民間的一種藝術,所以能登大雅之堂。那些個街頭巷尾的雜說怎麼能與之相比?”

楊悅見富嘉謨立時將詩的高雅性講出來,不由暗自點頭,想了想說道:“這些雜說新聞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樂趣,或者傳播一些道理,不也是好事兒一橦。何況如果千年之後,有人要研究我大唐歷史,或者從中可以看到些民俗文化,也不是全無用處……”

說到此,便是裴炎也連連點頭起來:“太史公寫《史記》,三皇五帝便是從傳說而來,那些事情本來沒有記載,只是人們口口相傳。可見如果能將里巷之事記錄下來,的確也很有歷史價值。”

楊悅接着說道:“正是這個道理。史官記錄的只是聖上的起居,還有大的歷史政事兒。而民間的各種風俗,誰會來記。比如洪道發明了‘饅頭’,我敢說史官一定不屑於記載。如果後人研究‘饅頭’的歷史時,一定不會知道在大唐貞觀十八年,有個叫尉遲洪道的天才少年發明了這種東西……”

“哈哈哈”,大家一陣鬨笑,然而楊悅說的雖是笑話,卻也不無道理。尤其是尉遲洪道早已嚷嚷着:“對。我舉雙手贊成,成立‘文刊’。”

富嘉謨微微搖頭不服,但也無話可說。

楊悅知道不可能讓所有人同意自己,便笑道:“咱們主要精力當然還是以《詩刊》爲主,《文刊》不過是順便而爲。還可以介紹些詩人的生平經歷,讓大家對才子有所瞭解。我看還是十分有必要……”

楊悅說到這兒,連富嘉謨也無話可說了。

李愔見楊悅的文刊與當年的“文學館”品評時政,參謀論事,大不相同,也省了許多心事。原本便支持楊悅的文刊,此時更是沒有二話。立時拍板定下了此事兒。

楊悅本來打算讓裴炎來主持“文刊”,但見裴炎對“新聞”不感興趣,恰好蘇味道毛遂自薦,便讓蘇味道任了“文刊編輯部”主編。再由他去招攬幾個“同道”,這樣文刊編輯部便正式成立了。

“文刊”起了個名字,叫做《天下新聞》。原本有人建議一月一刊。但楊悅認爲即然是新聞,便是最新發生的事兒,如果一月一刊,新聞也變成了舊聞。因而堅持《天下新聞》可以每期少印點版面,但至少也要幾天一刊。

依楊悅的意思本來是要一天一刊,但考慮到起初大家的接受能力與編輯能力,只好作罷。唐代沒七天一週之說,卻有十天一假之期,便定爲十天出一刊。不採用“書本”形式,只用散開的半張皮紙,不進行任何裝訂。採用油印方式。定價“一文錢一張”。

見文刊的事兒終於定下來。楊悅心中十分興奮。似是已經看到武照揚名長安,被招入大內的場面便在眼前……

————

楊悅往蜀王府的馬廄一邊走一邊不由地哼起小曲。雖然沒有詞,但調子卻是“長城外,古道邊……”

“等一下。”

楊悅沒有注意到,李愔不知什麼時候跟在她身後。見她卻牽馬,忙喝住她。

自從那日在灞水邊上,楊悅“勸”李愔與蜀王妃“敦倫”之事後,兩個人雖然當面沒什麼,但私下裡已很少接觸。更確切地說是楊悅一直避開與李愔單獨相處,連早上的溜馬她也不去了。

“有事兒?”楊悅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邊兒說一邊兒已將“月光”牽了出來。

李愔似笑非笑地看着楊悅牽馬出來,突然說道:“你怕我?”

“我怕你做什麼?”楊悅莫名其妙地白他一眼。

“那你爲什麼老躲着我?”

“我躲你幹嘛?我什麼時候躲你了?”

“你沒躲我,爲什麼不敢跟我單獨在一起。”

“笑話,現在不是單獨在一起麼?”

“那你跟我來。”李愔說着已去拉楊悅的手。

楊悅躲開他,已翻身上馬:“不去,我還有事兒。”

“我找你也是有事兒。”

“有事兒到總裁辦找我。”楊悅邊說邊已打馬往蜀王府的大門口走去。

蜀王府門衛士看到楊悅過來,趕忙讓開,楊悅在蜀王府門前從來不下馬,衆衛士早已習慣,也不喝止,反而忙着幫她將門打開。

蜀王府的長史恰好進來,皺着眉嘟囔了一句:“蜀王太縱容這小子,一點禮數都不懂。”

李愔騎“青驄”追了出來,剛好聽到長史的腹誹,縱聲大笑。

謝謝各位支持)

第24章 鵝鵝鵝(下)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19章 西天聖母(3)第58章 大唐軍神(一)第141章 君臣無狀第286章 父女情義第270章 河谷第6章 西北入長安第342章 一羣八卦男2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337章 狂笑第66章 天下詩社第306章 問疾第110章 宮中潛伏第258章 傾城第70章 順風順水(三)第203章 出口第361章 平叛1第208章 兄弟第56章 柴二郎求婚第304章 訴衷情第175章 天子駕第111章 天地玄皇第189章 牧場望遠第157章 訪客第156章 抓賊(4)第250章 拉風小將第181章 龍華大會(4)第265章 千里不留行第284章 焚經第14章 大胖鬍子第93章 人道第27章 花魁大賽(一)第23章 鵝鵝鵝(上)第356章 出征第93章 人道第188章 白齊齊格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1章 要嫁就嫁秦始皇第132章 悲情故事第294章 一去經年第124章 祭孔(2)第92章 人與馬第236章 出征第272章 我是李治第246章 白巖詐降第122章 英雄第11章 妾意郎情(下)第244章 兵圍城下第320章 妖孽第349章 連環3第24章 鵝鵝鵝(下)第365章 平叛5第293章 無情反被多情惱第210章 宴樂第38章 大唐芙蓉園(下)第274章 山神廟第255章 身在何處第105章 兵行險招第355章 女皇第102章 謠言疊起第321章 妖孽(2)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196章 陌刀在野第268章 山賊第69章 順風順水(二)第146章 衆裡尋“它”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226章 又見雪人第373章 原點第343章 動機第106章 曲江流飲(上)第79章 拜師(四)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60章 大唐軍神(三)第8章 長安閒逛(下)第227章 又見雪人(2)第198章 千葉公主(1)第251章 拉風小將(2)第197章 怪洞第61章 大唐軍神(四)第336章 懷璧其罪2第49章 公主豔舞(下)第240章 出口(下上)第92章 人與馬第149章 太白星,亮晶晶第326章 對決第373章 原點第315章 爭寵(2)第144章 蒼巖2第48章 公主豔舞(上)第54章 蜀王府的“饅頭”(下)第79章 拜師(四)第150章 大雲無想(上)第193章 月牙河第91章 “內訌”第115章 智儒?腐丁?第252章 拉風小將(3)第240章 出口(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