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誤入軍統

趙繼統在上海如魚得水,連破大案,一是**、公安部門的全力配合。與原上海警察局長毛森也有相當大的關係,毛森初任局長時四處被掣肘,四大家族在大上海的關係錯綜複雜,還有國民黨元老、幫會以及外國的各種勢力糾纏不清。

沒有根基(毛人鳳只能嚇唬嚇唬幫會勢力,在四大家族面前根本沒什麼作用)的他只好將趙繼統擡了出來,先是救命恩人、而後自喻其心腹。趙繼統是陳布雷去世後蔣介石的幕僚長,手下鄭介民、唐縱兩位大將也是位高權重。而且還是“***”核心人物,在上海打老虎期間更是直接下令拘捕孔令侃,連蔣夫人的面子都不給。各方勢力這纔多少給毛森些面子,所以毛局長在人前經常提起趙繼統,也使得他手下的人對其沒有任何的防備。

而閒下來的趙繼統正和組員們商量回京事宜,一條**來的消息又打擾了他們的行程。“預言日軍突襲珍珠港事件的第一人,軍統少將喋血**街頭,被人追砍九刀。”

這位主角就是鄧葆光,原名鄧寶光,1908年生,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高橋鄉人,國民**國防部保密局經濟研究所所長,軍簡二階(同少將)。1924年,到漢口求學,考入武漢中學六班,改名鄧葆光。校長兼國文老師董必武(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他父親鄧海珊的同鄉與摯友,班主任是陳潭秋。

1927年,中學畢業後考進漢口花旗銀行工作,後調上海分行當會計。閒暇之餘,將自己的所聞所感撰著成經濟論文,在上海《時事新報》上發表。並拜楊氏太極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爲師,勤學苦練,成爲楊氏太極的嫡傳。

1934年,考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專攻日本經濟,一年零六個月後,中日關係惡化,被日本**驅逐回國。在北平遇到太極同門師兄弟,原上海電影放映員德國人彼得和他的妹妹妮娜,妮娜欣賞他的才華,二人相戀結婚,在妻子妮娜的陪伴下,重入日本東京中央大學研讀比較經濟法。

長子在日本出生後,不斷地將所取得的成果,轉化爲一篇篇研究日本政治經濟的論文,郵寄回國,在上海《申報經濟週刊》、《新中華》、南京《日本評論》、《時事月報》等刊物上發表,成爲滬、寧各高等學府及經濟研究機關必不可缺的參考資料,引起了經濟學界專家的關注。

同時也引起了中國駐日使館上校武官助理胡屏章的注意,胡頻頻發函與他聯繫,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分析日本經濟。由於志趣相投,賞識之餘、成爲知音。鄧葆光在探討日中經濟之比較問題方面,對胡屏章毫無保留,許多不便在公開文章上發表的觀點,都在覆函中透露出來,胡屏章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並願意推薦合適的工作。

1937年,鄧葆光學成回國。剛抵上海,胡屏章就保薦鄧葆光到國民**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工作,陰差陽錯,跨進了軍統的大門。

從抗戰開始,戴笠就奉命對日實施經濟戰,但他對經濟戰完全外行,因此加緊網羅經濟專家成立軍統經濟科開展工作。第一任經濟科科長是留學德國的經濟學博士費同澤,費博士學問很好,但是缺乏實踐經驗,所以成效甚微。鄧葆光加入後被任命爲副科長,主持工作。

1938年4月,國民**撤退武漢,鄧葆光遇到了久違的老師董必武。董必武說:“你留學日本,學成回國,進入‘軍統’,我都知曉。只要你專心研究日本,專心抗日,不做壞事,人民終會理解你的。”

鄧葆光保證:“謹記,老師請看學生的行動,絕不辜負老師厚望。”

武漢即將淪陷時,鄧葆光接受戴笠指示:“潛伏武漢,擔任軍統站經濟組組長。”蒐集日軍經濟情報。完成任務回到重慶後,着手總結武漢淪陷區的工作經驗,對比研究大後方的經濟狀況。當時大後方並不是享樂之地,物資實在匱乏。重慶**提倡愛國,抵制日貨,甚至還要抵制來自淪陷區的“漢奸貨物”。

此種政策豈止是自我封閉,而恰恰有利於日方,使中國大後方軍民日需更加拮据困頓。軍統的日常開支經費都捉襟見肘。鄧葆光給戴笠打了一份報告:“強調:爲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不只在兩軍對壘的戰場,更要有經濟政策上的靈活,即鼓勵商人把生意做到敵佔區去,一方面嚴厲禁止後方的糧棉進入淪陷區,一方面還得去淪陷區搶購日用物資。建議:立即設立緝私處(防止棉糧外流)、貨運局(搶購淪陷區物資);在總動員會議機關設經濟檢查機構,統一規劃、管理、監督戰時物資調配和流動,控制後方物價。”

戴笠審閱了鄧葆光的“報告”,非常重視,立即將報告急轉蔣介石,蔣先生閱後轉行政院,要求全面實施。鄧葆光因此受到重用,不久,被提升爲經濟科軍簡三階(文職同上校)科長、經濟研究室主任、行政院國家總動員會對日經濟作戰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

負責指揮搶奪淪陷區物資,掌管緝私、戰時物流貨運工作,管理戰時物價和打擊投機倒把等事務。1941年秋,鄧葆光看到的一則“日本將以橡膠換取蘇聯的木材”報道,鄧葆光自我提問:“日本既不生產橡膠,何以橡膠易木材?”看來,日本不會空穴來風,必有可圖之機,纔敢於沒有橡膠換東西。

那麼,橡膠產於南方,只有南洋羣島的橡膠距日本最近!鄧葆光由此而研究日本掠奪中國所採取的軍事步驟。鄧葆光突然醒悟:美國駐守南太平洋的軍隊,重力放在珍珠島!這兒是美國最大的空軍基地,東距火奴魯魯9.6公里,水深15-18米,因灣內盛產珍珠而得名;1911年美在此又建成海軍基地。日本只有突擊南太平洋的軍隊,方可取得南洋橡膠。

作爲世界上第一個預測到日本將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英美軍事基地的人,葆光立即上報戴笠,以絕密電報鄭重告知英、美:“日軍極可能不宣而戰,進犯南太平洋,襲擊英、美海軍基地!”,但是卻沒有引起英、美的重視,直到後來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英、美才重視與軍統的合作。此外,鄧葆光還專門負責收集編寫全國經濟物價動態,供當局最高領導層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