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湘中

中路日軍第116師團和第68師團在日軍總攻長沙之前,即已於6月13日和16日分別輕易地佔領了株洲及清江鋪。守軍暫2軍退守淥水南岸。配屬第116師團的第68師團第133聯隊則西進,佔領了湘潭。守軍新23師退至漣水以南,轉移到東臺山一帶。

6月19日,第116師團(附第68師團的第57旅團)由株洲附近西渡湘江,分兩路各沿湘江西岸及易俗河向衡陽前進;第68師團(欠第57旅團)由石亭附近渡過淥水,擊退暫2軍後沿湘江東岸向衡陽急進。第68師團於23日即已突抵泉溪市附近,並渡過耒河,擊退暫54師的警戒部隊。

24日傍晚,以一部西進,進攻五馬槽衡陽外圍陣地,主力經赤水塘西渡湘江,向衡陽以南迂迴。迄27日,日軍第116師團進至衡陽城西郊,突破守軍第3師陣地,逼抵瓦子坪、虎形山主陣地前;第68師團一部突破五馬槽第190師前進陣地和馮家衝主陣地,並攻佔了飛機場;主力則突破衡陽城南黃花嶺、歐家町預10師的警戒陣地,進至鐵路線預10師的主陣地前。至此,衡陽已處於日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衡陽位於湘江中游,系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的交會點,是第九戰區的重要戰略基地之一。該城東端緊臨湘水西岸。防守衡陽的部隊爲第10軍,下轄第3師、第190師及預10師。第190師及暫54師原在湘江以東,日軍第68師團獨立第64大隊攻佔湘江東飛機場,將190師及暫54師從中間割斷後,第10軍爲集中兵力、縮短防線,於26日夜將該兩師調回湘江西岸衡陽市區。

其中第190師是後調師,僅有1個第570團是個完整的團,其餘各部均僅有幹部;第3師有1個團尚在衡山附近。另外還配屬有暫54師(欠2個團)及48師的戰防炮營、第46軍的1個山炮連和第74軍的野炮營。此時在衡陽的防禦部署是:第3師防守衡陽西北部,預10師防守衡陽西郊,第190師防守衡陽南郊,暫54師防守衡陽北郊。

6月27日夜,日軍完成了攻城的準備 。6月28日拂曉,日軍發起總攻。守軍各部隊在炮火支援下堅守陣地,並不時予以反擊。激戰終日,日軍毫無進展。第68師團師團長佐久間爲人及其參謀長原田貞三郎等被炮擊負重傷,由第116師團師團長巖永汪統一指揮兩師團。

29日日軍仍毫無進展。巖永汪將衡陽以西四塘附近擔任側背警戒的第133聯隊投入戰鬥,與炮兵第122聯隊協同,企圖於7月1日進攻城西堅固據點張家山。激戰至7月2日,除主攻方向上經多次反覆爭奪的張家山被日軍第133聯隊攻佔外,其他方面的守軍均擊退日軍的多次進攻,守住了陣地。由於守軍的抗擊,日軍連續猛攻5日,損耗了大量人員和彈藥,僅推進了1000米。

第11軍爲補充彈藥和休整戰力,決定於7月2日夜暫停進攻,預定7月11日再重新發起進攻。守軍爲增強防守力量,乘日軍暫停攻擊之機,調第3師留置衡山附近的第8團歸建。該團於5日8時許從何家塘、望家坳間突破日軍包圍圈,衝入城中。

由於日軍主攻方向始終保持於城西南郊,守軍爲加強該方面的防守、徹底形成重點,重新調整了部署:令第3師(欠第7團)南移佔領天馬山、嶽屏山、接龍山、五桂嶺高地,建立第二線陣地;第3師所遺城西北防務,除易賴廟的前街及青山街、楊林廟主陣地仍由第7團防守外,其餘均交由第190師接替;湘江西岸的警戒,以鐵爐門爲界,以南由暫54師負責,以北由第190師負責。

中路日軍進攻衡陽期間,東路日軍第3、第13師團連續攻佔攸縣、安仁、進抵耒陽;西路日軍第40師團亦已攻佔衡陽西北僅35公里的渣江,衡陽守軍已完全陷於孤立。但在西路日軍後方,守軍第30集團軍曾實施反擊,6月28日收復萍鄉,7月4日進攻醴陵,幾乎全殲日軍騎兵第3聯隊。日軍第27師團等部隊前來增援,於10日又奪佔醴陵。

日軍第68、第116師團經休整補充及加強炮兵後,於7月11日上午開始第二次攻擊。此時第68師團已由堤三樹男接任師團長。第116師團的120聯隊在其飛行第44戰隊、野炮兵第122聯隊及獨立野炮第2聯隊掩護下,向城西南預10師第一線陣地要點虎形山發起猛攻。

激戰至12日9時,守軍傷亡重大,陣地爲日軍突破。第3師抽出1個營增援反擊,經白刃戰後,營長陣亡,士兵死傷四分之三,未能收復陣地,退守西禪寺。

激戰至15日,第一線陣地多處被突破,第二線增援部隊經反覆爭奪,又收復一些要點,兩線陣地犬牙交錯,戰鬥極爲激烈。第10軍爲加強城西南的防禦縱深,又令第190師在接龍山、雁峰寺、中正堂一帶建立第三線陣地。迄16日,第一線陣地楓樹山、軍艦高地等俱爲日軍突破。第10軍遂將第一線陣地全部放棄,以第3師及預10師殘部合力防守第二線陣地。

此時,城西郊日軍第57旅團亦已推進至距小西門不足1000米之處。由於守軍防禦正面縮小,所以人員傷亡雖衆,防守強度和火力密度卻減少甚微。7月17日、18日,日軍進攻勢頭下降。經連日激戰,日軍主攻方向上的第116師團第120聯隊聯隊長和爾基隆大佐及第133聯隊的3個大隊長相繼被打死,每大隊所餘兵力不足100人,而且彈藥已嚴重不足,攻堅戰鬥已難以爲繼。日軍第11軍不得已再次下令於19日起暫停攻擊。

軍事委員會雖早在日軍圍攻衡陽之前即已令王陵基指揮第72、第58、第26軍,楊森指揮第20、第44軍,歐震指揮第37軍、暫2軍,王耀武指揮第73、第79、第99、第100軍等夾擊日軍,後又數次電令各兵團"乘敵後空虛,擊破進犯之敵"和"掃蕩當面敵人",令李玉堂、王耀武"速解衡陽之圍",但衡陽外圍各兵團在東、西兩路日軍的阻擊下有時連守都守不住,被迫不斷後撤,當然更無力擊殲兩路日軍、解衡陽之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