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

第317章 最後的餘暉·歸義軍!

天幕上。

莫高窟。

巨大而華麗的洞窟中,牆面上畫着團花與千佛。

高大的拱券下,左右兩壁設有佛壇。

上面供奉着七尊巨大的禪定佛像。

佛像下,一名老僧結跏趺坐。

……

【公元843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吐蕃贊普朗達瑪(後人貶稱,有極大侮辱性)支持本土宗教(後來稱爲苯教),採取殘酷滅佛手段。】

【這激起了吐蕃佛教勢力的不滿,朗達瑪被政敵暗殺,吐蕃陷入宗教戰爭。】

【張義潮知曉吐蕃內亂,立刻準備起兵。】

【當時吐蕃信佛,在全國各地設立釋門都教授。】

【而在沙洲的都教授則是吳洪辯。】

【他是沙州最有聲望的僧人,多年來佛海泛舟,潛心修煉,晨鐘暮鼓。】

【三學並進,五乘俱曉,八藏貫通,爲一代名僧。】

【在幾乎全民信佛的沙州敦煌,吳洪辯是真正的一方法主。】

【張義潮想要起兵繞不開此人。】

【而張義潮之所以來找他,也是因爲此人還有另一層身份。】

【他是大唐上柱國吳緒芝的後人。】

……

天幕上。

一位與老僧長相有幾分相似的老將軍扶刀而立。

斑駁的盔甲上滿身白痕。

而最顯眼的,則是在腰間懸掛的紫金魚袋。

……

【吳緒芝在唐朝先後任唐王府司馬、千夫長、建康軍使並授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其長期領兵戍守西陲邊土,精忠報國,戰功顯赫。】

【“安史之亂”,由於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奉命率大軍勤王,致使河西勢力空虛。】

【吐蕃趁機劍指河西,一路勢如破竹。】

【吳緒芝率部殊死抵抗,終不敵蕃兵,只得隨主帥退守沙洲敦煌堅守孤城二十年。】

【唐德宗貞元年間,河西、隴右盡數被吐蕃攻陷,困守沙州的唐軍被迫投降。】

【吐蕃佔領敦煌後,吳緒芝仍然一心向唐,無意仕宦,遂退隱敦煌鄉間。】

【吳洪辯在父親的影響下也同樣心向大唐,因此在暗中積蓄着力量,依靠他管理的僧團組織,建立起了足可以撼動沙州城的力量。】

……

{這老和尚才牛逼呢,當時沙洲總人口只有十幾萬,僧人卻有數千名。做爲都教授,這些僧人和僧兵都聽他的。}

{最關鍵的是,這和尚藏了一堆兵刃盔甲!}

……

大唐·高祖時期

從被窩裡露着一隻眼睛的李淵盯着天幕。

一陣沉悶的聲音從其中傳出。

“西北有孤忠……”

“李隆基這小子是真該死啊!”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席地而坐,看着天幕裡不停出現的安史之亂唉聲嘆氣。

“朕的錯。”

“朕有罪。”

“這些忠臣良將都是在給朕收拾爛攤子……”

“唉……”

環抱膝蓋,李隆基突然對自己的破壞力有了明確的實感。

一場安史之亂竟禍延了近百年……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

天幕上。

張義潮藉着燈火擦拭着長刀。

一遍又一遍。

刀刃映着燭火,閃過一絲赤芒。

……

【兩人雖然有共同的志向,但沙洲淪落六十多年,新一代的河西百姓已經開始逐步接受了吐蕃的文化、吐蕃的習俗,對大唐已經沒有當年那樣的眷戀之情了。】

【他們需要等待時機。】

【會昌四年(公元844年),唐武宗開始了收復河湟的計劃,派遣劉蒙爲巡邊使,在唐蕃邊境訓練士卒,修整軍械,儲備糧草錢帛,籌備收復之事。】

【同時,派人潛入吐蕃後方,向河湟地區的漢人勢力尋求聯繫。】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十二月,尚婢婢在河西之地各地發出檄文,號召這一地區的落蕃唐人後裔揭竿而起。】

【此時河西吐蕃不再是鐵板一塊,外有尚婢婢與論恐熱在吐蕃內戰。】

【內有張議潮和兄弟們四處聯絡,結納漢人與回鶻部落。】

【同時有吳洪辯統領沙州乃至整個河西的僧團,起義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待大唐天子一聲令下,王師西征收復河湟,沙州等地便可以羣起響應,趕走吐蕃,迎接王師的到來。】

【可是這東風一等,就等了三年。】

……

大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看着天幕,心中千思百轉。

那是怎樣的一羣人?

憑着一腔熱血與一股信念,不求苟安,唯念家國。

“大唐的天命還沒有終結。”

……

大隋。

楊堅抱着小世民,心中堅定了信念。

這些忠臣義士以後就和你唐朝沒關係了。

以後,他們都是我大隋的忠臣良將!

……

大明·永樂時期

“西北張氏歷史悠久,源自漢代。”

朱棣合攏雙手躺在搖椅上,幽幽道:

“五胡亂華時期爲天子代守涼州,不受胡化。”

“即便前涼被符堅滅了,張氏依舊心向東晉。”

“唐末又有張議潮的歸義軍收復河西舊地。”

“只可惜安史之亂後,沒了中原王朝的支持與影響,西北漢人作爲地方上的少數人口註定被人口占多數的胡人同化。”

面帶惋惜之色,朱棣感慨着世事變遷。

“歸義軍最終被回紇同化,被西夏融合。”

“一心歸漢的祖先,無奈胡化的後人。”

“世事無常啊。”

……【沙州與大唐道路不通,只有穿越吐蕃駐守的防區繞到河套、朔方一帶,才能與大唐取得聯繫。】

【張議潮接連派出使者,卻始終石沉大海。】

【後來張議潮才知道,原本雄心勃勃計劃着收復河湟的唐武宗已經駕崩了。】

【新即位的天子是武宗皇帝的叔叔光王,改元大中,今年不是會昌八年,而是大中二年。】

【而新任天子並沒有收復河湟的意思,連武宗皇帝爲籌備出征軍資而特別設立的“備邊庫”都取消了,指日可待的西征成了遙遙無期。】

……

{這宣宗太拉了!你內政那些跟武宗對着幹也就算了!怎麼對外收復失地你也跟着對着幹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嗎。}

{NND!早就想說了!這宣宗的小太宗名號啷個傳出滴?}

{司馬光:嗨嗨嗨!正式在下!}

{宣總這個小太宗就是吹出來的,他的施政方針就是凡是武總搞的我通通反着來,典型爲了反對而反對。}

{武宗滅佛,他重新耗費大量財富崇佛,武宗打擊藩鎮他重新和藩鎮妥協苟且,典型的政變上臺,得國不正所以對前任各種親算,不顧國勢安危。}

{他死那一年浙東起義,唐朝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爆發,唐朝實際在他手上就已經走向亡國之路了!}

{這話有點偏頗了,歷史上有哪位皇帝在這種內有宦官專權,外有地方割據,邊境大患地情況下做到真真正正地力挽狂瀾了呢?}

{伱有沒有想過如果他不是全面反武宗,宦官集團爲什麼要扶持他呢,他如果不是這麼做,皇帝位子坐的穩嗎?}

{他已經做出了當時宦官能力大到足以立皇帝時的最佳選擇了。}

{只是簡單認爲他在反武宗就把他想的太簡單了,武宗一朝打擊了宦官勢力所以武宗就吃丹藥死了,如果宣宗也打擊你覺得他能活到中風嗎?}

{講道理,他那純粹自己作的,還有……你們跑題了吧!}

……

大唐·宣宗時期

李忱雙眼微眯。

中風?

什麼意思?

不管什麼意思這都不是什麼好意思。

是不是那幫家奴下的暗手?

爆發大規模起義?

這又是因何?

……

大宋。

趙匡胤嗤笑一聲。

“唐宣宗看似是在學習唐太宗,實際上徒有其表,精髓根本就沒有學到。”

“無論能力還是氣度,亦或者是忍耐,沒一個能夠比得上唐太宗的。”

“唐太宗在用人上可以摒棄個人喜好,這點唐宣宗就遠遠不如。”

趙匡義看着有點化身李吹的兄長略有幾分不適。

“法無偏頗,志尚勤儉。惜賞慎官,好賢納諫。我思大中,亦汔小康啊。”

趙匡胤看了一眼他,撇了撇嘴道:

“不跟你拽文!”

“繼續看天幕!”

“這張義潮我還真不瞭解。”

“希望後世大宋也能有這等忠臣吧。”

……

【雖然新天子對於河湟之地不在乎,但舉義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張義潮望着東方下了決心。】

【既然大唐王師不出,那他們便自己幹!】

……

天幕上。

畫面又回到最開始的沙洲城。

繡着日月星辰的紅色旗幟迎風獵獵。

時隔六十年,大唐的日月旗終於重新在河西上空飄揚。

……

【公元848年,張義潮與吳洪辯發動起義,沙洲城內的漢人紛紛響應,吐蕃守將棄城而逃,沙州就此光復。】

【爲了讓唐廷知曉沙州的消息,同時向唐廷爭取更多的支持,一個僧俗部衆組成的代表團在攻佔沙州不久後成立了。】

【由吳洪辯的弟子悟真、張議潮的心腹武將高進達等人組成聯合使團,前往大唐的國都長安投誠。】

【這趟從沙州到長安的旅程,一走就走了三年。】

【公元851年正月,悟真和尚終於抵達長安城。出發時他們有十隊人馬,抵達時只剩下了七人。】

【唐宣宗敕授悟真和尚在京城臨壇大德,賜下紫色僧衣。】

【同時封張議潮爲沙州防禦使,鎮守瓜沙二州。】

……

天幕上。

從玉門關到青海湖,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等州盡數被張議潮收入囊中。

除了涼州、渭州外。

沙州通往長安的路已經被打通。

畫面一轉。

麟德殿。

李忱志得意滿的看着眼前跪地獻圖的老人,朗聲道:

“憲宗常有收復河、湟的心志,只因中原用兵,結果心願未成而崩殂。”

“如今朕完成先人的志願,將替順宗、憲宗二廟加諡號,以永昭豐功偉業。”

……

【公元851年十月,張義潮平定十州,徹底打通沙洲與大唐的聯繫。】

【其兄張議潭帶隊,向唐宣宗敬獻了瓜、沙等十一州的圖籍,並代表張議潮將河西十一州歸入大唐版圖。】

……

天幕上。

沙洲。

戴着黑襆頭着圓領紅袍的張義潮神情嚴肅的雙膝跪地。

其身前,同身穿紅色大袍的朝廷使者正在宣讀詔書。

而無數的百姓僧侶,也同樣跟張義潮在毬場跪聽天使宣讀詔令。

“……於沙州置歸義軍。”

“命沙洲防禦使張議潮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充歸義節度。”

“並沙、瓜、甘、肅、鄯、伊、西、河、蘭、岷、廓十一州管內觀察使,食邑二千戶,實封三百戶,許於京中置邸舍……”

詔書宣讀完畢,無數人緊緊盯着那交接儀式。

天使取開套在旌節外的袋囊,寰場鴉雀無聲。

當看到天使親手將旌節交到張義潮手中後,隨即歡聲雷動!

百姓們瘋了似的跳着蹦着、喊着叫着。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人打着口哨、有人相擁而泣、有人合十祈禱……

……

【公元851年十一月,唐宣宗下令,將歸順的河西十一州設置一個新的節鎮,取名爲“歸義軍”。】

【封張議潮爲歸義軍節度使,統攝十一州軍政。】

【封吳洪辯爲河西都僧統,攝沙州法律僧政三學教主。】

【時隔近百年,河西走廊這一戰略要地再度歸入大唐。】

……

歸義軍的史料不多,所以沒把所有重點都放張義潮身上。

畢竟西北有孤忠說得也不只是張義潮一人。

還有那些想念大唐的先輩。

第490章 從屠龍變爲惡龍第346章 雪夜訪趙普,趙普亦未寢220.第214章 捅了皇帝窩了。第541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班師回朝第319章 唐宣宗功績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574章 被一棒子敲懵的朱厚照第673章 崇禎:南遷?大臣:不行!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646章 寧遠大捷努爾病逝第343章 陳橋兵變半壁江山第370章 天下物貴之時!第561章 朱見深:不挖坑不能叫朱家天子!第531章 朱高熾:我登基了!我死了!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第523章 朱棣:“江山如畫,不復再見。”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279.第271章 開元盛世!盛唐巔峰!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第369章 慶曆增幣!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79章 國富 民窮第616章 萬曆,大明王朝最富庶之時第519章 繼位的合法性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第653章 崇禎:魏忠賢,一定是要死的。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第475章 朱元璋與元順帝聯手除掉脫脫,可喜可賀!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129.第125章 高平陵之變228.第222章 李世民的魅力與決戰之前。第380章 西北望,射天狼!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87.第278章 功過不相抵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465章 元順帝與脫脫304.第295章 白髮孤城,怎敢忘大唐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第41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196.第191章 意氣風發時,壯志難酬日第416章 岳家軍收復襄陽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330章 五代十國後梁95.第93章 長阪坡之戰!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60章 十三將士歸玉門!274.第266章 嘉靖:天幕啊,這人可別瞎復活264.第256章 世界警察大唐第457章 元朝“四等人”171.第167章 劉邦:乃公有個大膽的想法!第504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第505章 朱元璋的功績(中下)161.第157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11章 打賞獎勵。第590章 明君卡到期昏君卡開啓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315章 大唐小太宗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第376章 宋神宗:我爲青山!你爲松柏!294.第285章 李亨:如果可以,朕想選懲罰!第495章 慈鳳墜臥紫山下再無柔音喚重八第571章 你都中興了什麼?!第306章 朱棣:大明不可能有宦官干政。第414章 富平之戰蠢豬式的仁義道德第387章 宋哲宗:老子就是要打西夏!第570章 大明文臣:只要宦官支持,我就反對!第667章 鬆錦之戰。第28章 封狼居胥110.第106章 魏武帝的功績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296.第287章 唐代宗李豫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78.第76章 天幕的懲罰與袁神啓動!第567章 朱佑樘:朕要以德服蒙古!第536章 朱棣:好聖孫!你爹多活兩年就夠了!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67章 漢安帝,東漢衰弱的開始。第633章 該死的時候不死,不該死的時候死了。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第462章 流水的王朝鐵打的衍聖公第624章 平壤之戰!第600章 明肅帝朱厚熜246.第239章 唐太宗李世民第332章 唐明宗李嗣源242.今晚八點無更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91.第282章 不太一樣的香積寺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