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奪門之變!

【十一月,京師解除戒嚴,安撫天下,楊洪等人班師還京。】

【論功封賞,楊洪封昌平侯,石亨封武清侯,于謙加少保、總督軍務。】

【于謙推辭,不準。】

【北京保衛戰,于謙實爲第一功臣。】

【又因有擁立新君之功,朱祁鈺爲了表示對其的優崇,特命給予雙俸】

【于謙上書固辭,說自己家連僕人都算上了只幾口人,原來的俸祿就足夠了。】

【現在邊境、京城用費浩大,百姓有輸納之苦,軍隊也需糧餉,所以還是請求只支一俸。】

【朱祁鈺因其房舍簡陋,又賜宅西華門。】

【于謙仍固辭不受,說:“國家多難,臣子何敢自安。”】

【朱祁鈺不許,他就將皇帝賞賜的盔甲、玉帶、璽書之類放在那裡,一年去探視一次而已。】

【自己仍居住在原來的地方。】

……

{調于謙回京是大明戰神做的唯數不多正確的事。}

{說于謙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大明帝國,也許有些誇大其詞。但說他是大明的捍衛者,沒有任何問題!}

{正統十四年的于謙都已經已五十二歲,在當時已經接近老年了。}

{八個月之前,還只是個兵部右侍郎,還遠遠稱不上“股肱之臣”。}

{可就在年底,他成了無數人景仰的“救時宰相”,成爲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這其實就是很悲哀的事情,國家昏亂纔有忠臣。}

{沒有“土木之變”給大明王朝帶來的災難後果,沒有朝中重臣損失大半,在京城沒有多少根基,也不善於經營人脈的于謙,不可能脫穎而出,成爲最受人尊敬的守城英雄。}

……

大漢·文帝時期

劉啓望着天幕裡的說辭,看向劉恆。

“阿父,他難道不算一己之力拯救大明嗎?”

劉恆淡淡回答道:

“他是第一功臣,但不是救世主。”

“因爲他只是臣子。”

“在他的背後,景泰帝的充分信任、充分放手,也對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體的作戰指揮,也多虧石亨、孫鏜和羅通等將官的精彩發揮。”

“每一位參戰的大明普通士兵,都爲這場戰爭傾盡了全力。”

“因爲自靖康之恥後。”

“他們要堅守的,就不單單是一座北京城。”

“更是整個中原大地,萬里江山。”

“他們要捍衛的,不單單是北京城的皇族與官員,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精英權貴。”

“更是千千萬萬的普通百姓。”

“他們要維護的,不單單是大明的道統,不單單是這個存在了八十一年的政權。”

“更是華夏的禮樂制度、天理人倫。”

劉恆淡漠的看着天幕。

“啓兒。”

“英雄的所作所爲,也必須符合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不然宗澤、李綱、岳飛等人也不會失敗。”

“但有沒有某些英雄,也確實會變得大爲不同。”

“沒有項羽,秦朝的統治註定還會延續很久。”

“沒有韓信,諸侯分裂的局面就會持續很長時間。”

“天道有常……”

……

大唐·武宗時期

“哪有誇大其詞啊……”

李炎的腰背微微彎曲。

整個人帶着幾分頹喪。

“安史之亂,京城丟失。”

“國土淪陷,生靈塗炭。”

“京師一丟,大明要通過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最終收復北京和北方領土。”

“但國家經濟蒙受的損失不可估量。”

“也無法再回到從前的盛世。”

“他怎麼不是挽救大明啊……”

……

大宋·孝宗時期

“靖康之變,朝廷南遷,京城淪陷。”

趙昚仰天長嘆。

“要是沒有于謙,大明王朝的發展軌跡,就是這種樣子了。”

北京保衛戰僅僅進行了幾天,論時間長度和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靖康元年東京保衛戰。

但後者的失敗,造成了“靖康之恥”,並直接導致了北宋亡國,徽、欽二帝成爲俘虜。

這難道不算拯救大明嗎?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扶着石桌輕聲道:

“他就是拯救了大明啊……”

若是丟失京城,國土面積急劇縮小,大明就重回南宋老路。

若是通過一場艱苦的守城戰,保住北京,趕走瓦剌。

京城也會受到極大破壞。

但顯然,只有于謙纔敢放棄死守城池的套路,敢將大軍開到城外。

以“背城而戰”的戰術打敗瓦剌!

讓他們連城牆的邊都沒有摸到,就不得不倉皇退兵。

“有能力,有操守。”

“這種大臣需重用!”

“于謙……”

朱棣估算着天上給出的時間。

“把十九年辛丑科的進士名單給朕找來。

……

【北京戰後,也先見軍事行動不能達到目的。】

【遂改變策略,表示願意將朱祁鎮送還。】

……

大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跟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這王八蛋還活着呢?”

劉徹扣了扣,有一搭沒一搭道:

“必須活着啊,還得活的好呢。”

“畢竟北京之戰大明打贏了。”

“手上這皇帝就不能怠慢了。”

“當然,要是沒打贏,這東西也得活着。”

劉徹吹了吹指甲。

看着天幕道:

“他得謝謝于謙。”

“不然就得像徽欽二帝那般。”

“似狗一樣的活着了。”

……

【公元1450年六月,吏部尚書王直等人請奏請遣使,迎回太上皇。】

【朱祁鈺表示怕也先扣押使節,引發入侵,因此應當詳議,勿遺後患。】

【七月,也先因屢次議和不成,再次遣使。】

【禮部尚書胡濙奏請迎回太上皇,被拒。】

【次日,朱祁鈺親臨文華殿,質問百官爲何反覆要求與蒙古議和。】

【吏部尚書王直應對稱太上皇在外理應迎回,以免留後患。】

【朱祁鈺不悅,聲稱自己並非貪戀皇位,只是被百官強行擁立。】

【百官不知如何應對。】

【于謙從容回答“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

【朱祁鈺同意其所說,隨後派太常少卿前往宣府奉迎,大臣多認爲應當厚禮相迎。】

【都御史王文認爲,蒙古不索金帛必索土地。】

【胡濙認爲唐肅宗收復兩京後厚禮相迎唐玄宗,如今只在安定門相迎,實在太簡樸。】

【但是,朱祁鎮又發詔諭無需百官相迎。】

【見狀,朱祁鈺下令,百官在安定門迎接太上皇。】

【八月十五日,朱祁鎮被迎入安定門,安置在南宮。】

……

大漢。

“有點意思。”

劉邦摸着鬍子,一抹若有若無的輕笑掛在嘴角。

“明朝君臣對迎回朱祁鎮的態度居然是截然不同。”

“朱祁鈺的反對態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明朝大臣的態度就非常曖昧了。”

呂雉不置可否。

“皇帝被俘在外,實在是有辱國格。”

“除非他死在外面,不然捏着鼻子都要迎回他。”

劉邦點了點天幕,側頭道:

“但是明朝大臣又普遍對朱祁鎮本人抱有敵意。”

“你看,他們只關心迎回太上皇,但是並不關心太上皇迎回後的待遇。”

“這其實就反應了一件事。”

劉邦豎着一根手指在呂雉面前晃來晃去,但就是不說。

呂雉眯眼瞧着他。

“你是說,哪怕是被俘放回的朱祁鎮也足以動搖他皇位的合法性?”

劉邦滿意的笑了。

“對啊!”

“因爲除了清理王振餘黨、打贏京師保衛戰以外,他沒有任何可以與朱祁鎮競爭皇位的資本!”

“而羣臣之所以支持他,更多的還是爲了完成這兩件事情!”

劉邦比了個二,又慢慢收回。

“而這兩件事情結束之後,皇位競爭又退回到了皇傢俬事上去了。”

“連於謙都同意了。”

“你說他慌不慌?”

“你猜他下一步要幹什麼?”

呂雉冷冷的瞥着他。

“廢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劉邦拍了拍手,贊同道:

“是的,廢太子。”

呂雉冷笑着:

“那他爲什麼不退位呢。”

“畢竟自己的皇位也是撿的,是事急從權。”

劉邦毫不在意的擺擺手。

“他已經說了啊。”

看着呂雉的眼眸一字一句道:

“他是百官擁立。”

“請來做的!”

……

【按理說事情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已經成爲定局了。】

【朱祁鈺還是朱祁鎮的弟弟。】

【從年齡上講,太上皇應該活該在南宮待到死。】

【但事情很快就出現了問題,根源就在立儲上。】

……

大明。

“你可閉嘴吧!”

朱元璋跳起來怒罵着:

“什麼問題!還有什麼問題!”

“餓死他!”

“毒死他!”

“什麼就都沒了!”

“一了百了!”

“怎麼一點輕重緩急都分不清嗎!”

……

【朱祁鎮正統時代統治了十四年,雖然隨後朱祁鈺接任,但太子還是沒換,依舊是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

【而且,朱見深名義上當太子還比朱祁鈺登基更早,名正言順。】

【但朱見深總在這太子位子上待着,就是在時刻提醒朱祁鈺,你是個湊數的。】

【那皇位原本就不是你的。】

【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鈺不顧一羣老臣的反對,把朱見深貶爲沂王,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

【沒想到到了第二年,這太子直接走在皇上前面了。】

【朱祁鈺白髮人送黑髮人,而且他就這一個兒子。】

【到頭來大明朝等於沒有太子了。】

【當時,大多數大臣都提議,重新把廢太子朱見深立爲東宮。】

【朱祁鈺相當不開心,自己還年輕,死了一個兒子可以再生嘛。】

【所以,這件事好幾年間朱祁鈺都在和臣子們扯皮,但兒子一直也沒生出來。】

【扯皮一直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這一年剛過完年,朱祁鈺突然病倒了。】

……

天幕上。

四更時分。

黑壓壓的夜色下。

一文一武帶着一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打開長安左門,入了皇城。

衆人向皇城東南角趕去。

一路上壓抑且沉默。

武將時不時的擦着額頭上的汗。

文人突然站定,冷不丁道:

“鑰匙呢?”

武將不明就裡,把鑰匙交給他。

文人右手一扔,鑰匙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有進無退,有生無死!”

畫面一轉。

清晨,

午門外的朝房中,已經坐了很多等待上朝的大臣。

“今天說什麼也要確定沂王的太子之位!”

“是啊,陛下這身體……國無儲君,不得不防啊。”

“說的是啊。”

衆人正議論紛紛

奉天殿那邊突然傳來一片喧譁之聲!

很快,鐘鼓齊鳴,聲響震天。

衆大臣紛紛走出朝房,向奉天殿趕去。

就在雄偉的大殿丹陛前,那名文人不可一世地站在正中。

“太上皇復位!宣衆官進謁!”

大臣們一臉茫然。亦步亦趨的進入大殿。

一擡頭。

身形消瘦,目光陰鷙的朱祁鎮正堂堂正正的坐在龍椅上!

“卿等因景泰皇帝病重無法理政,迎朕復位。”

“衆卿家照舊用心辦事,共享太平!”

衆臣相互對視一眼。

一個個地跪了下去。

叩頭行禮。

……

【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患重病。】

【正月十四朝會上,禮科給事中劉欽重提“復立太子”一事。】

【見朱祁鈺日漸病危,衆大臣也紛紛進言。】

【與前幾年的重臣皆沉默不同,這次,于謙、商輅等重臣也力主復立朱見深。】

【然後,朱祁鈺拖着病體艱難“定調子”所請不允!】

【之後兩日,朱祁鈺因病體加重而免朝。】

【但大臣們的奏章依然如雪片般送來。】

【十六日夜,內閣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于謙、禮部尚書胡瀅三人秘議。】

【由商輅起草了聯名要求“復立朱見深”的奏疏,準備在次日早朝時再做據理力爭。】

【但就在當夜,石亨秘密覲見孫太后,取得孫太后的“懿旨”。】

【徐有貞也和幽禁南宮的朱祁鎮取得聯繫。】

【衆人提兵入大內,先進南宮接出朱祁鎮。】

【再趁大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鬆進入奉天殿。】

【十七日清晨,朱祁鎮赫然復辟成功。】

【病入膏肓的朱祁鈺,在聞聽朱祁鎮即位的鐘鼓聲後,氣息奄奄地說:好,好,好。】

【二月初一,朱祁鎮下詔廢朱祁鈺仍爲郕王。】

【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卒,以親王禮下葬。】

【由於石亨等人奪門而入正殿復位,所以史稱“奪門之變”】

……

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674章 大明亡於1644年第333章 後晉後漢第401章 玄宗卸甲 徽宗卸天下第456章 文天祥志士仁人萬臣之式284.第275章 老而不死盛世終結第543章 “主張南遷者,可斬!”第676章 崇禎的功績(完)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192.第188章 史上最沒牌面的開國皇帝第643章 睢州人袁可立第311章 劉徹:將李陵許於匈奴!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第463章 元朝是中國五年換五帝146.第142章 祖逖!231.第225章 李世民:不浪我不會玩。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第68章 十一歲的漢順帝可比他爹強多了第381章 “王”不懂人心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104.第101章 劉徹:關羽!你嘴怎麼這麼笨啊第669章 清太宗皇太極的功績第476章 大宋!復活!第547章 奪門之變!第638章 一月天子朱常洛第664章 孫承宗滿門忠烈!但沒有諡號第550章 人間一日地獄五百286.第277章 亡國之君李隆基第470章 朱元璋字國瑞第20章 漢文帝:一己之力拉高“文”字含金量第451章 元世祖忽必烈305.第296章 他們,當得此禮!第645章 劉徹:是朕目標定的高了第626章 萬曆二十三薊州兵變第33章 漢武帝劉徹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第592章 河套之獄庚戍之變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第467章 朱元璋的過去朱重八的童年第514章 李景隆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501章 立兒子還是立孫子,這是一個問題第394章 朱棣:永樂?!第639章 天啓黨爭遼瀋之戰第485章 暫停北伐開始內政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275.第267章 李隆基,登場!第539章 朱祁鎮:王振我父,王振我母第309章 強硬皇帝壓制宦官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547章 奪門之變!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第637章 朱元璋:一天干十六個小時還叫多嗎?第337章 高平之戰!中國成其爲中國!第46章 勇敢牛牛!不怕困難!第420章 千古奇冤盡忠報國!第629章 擺爛的皇帝進取的胡主第510章 奉天靖難!第395章 海上之盟引狼入室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640章 朱由校:都把心肝曬一曬,拾掇拾掇!第466章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173.第169章 孝文帝功績128.第124章 李世民小課堂開課了!六句話,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第307章 神策軍:太宗陛下萬歲!第448章 劉氏皇帝的嘴,騙人的鬼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122.第118章 諸葛亮:亮,想造個坦克。262.第254章 父死,其妻吾養之。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第405章 不得其生!不得其死!受盡苦楚!永墮無間!第477章 目標,南京!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174.第170章 梁武帝蕭衍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第612章 勵精圖治的小皇帝第549章 也就是評分沒有負數第593章 內閣成爲皇權附庸79.第77章 那個一腔熱血的曹操死了第595章 除倭寇張經之死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第352章 雍熙北伐248.第241章 李世民:兩個制度,讓後代念我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第411章 搜山檢海宋跑宗138.第134章 三家歸晉第588章 大明唯一爭得最終解釋權的皇帝第366章 劉娥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300.第291章 勞苦之君李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