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大雨滂沱。
馬蹄踩在爛泥中,拔出泥湯。
身前的將士扣着轡頭,借力前行。
身上的紅色毛氈被雨水浸得如鐵板一塊。
內裡的鋼甲貼在身上。
視線推高。
數千將士在大雨中艱難前行。
一名遊騎從後面飛奔到前方。
隨後翻身下馬,對着同樣拉馬前行的將領開口道:
“將軍!雨太大了!”
“將士們首尾不接!”
“還是等雨過了再走吧!”
頂風冒雨的將軍抹了一把臉,笑道:
“老子當年率領三萬騎兵,在北風飛雪中殲滅十萬韃子都不在話下!”
“區區冒雨斬倭又算得了什麼!”
“不要聒噪!”
“然後你們的人跟緊了!”
隨後繼續悶頭趕路。
……
【大明軍隊進入朝鮮時正值夏季,連日大雨滂沱,從定州到平壤之間路上泥濘難行。】
【朝鮮領議政大臣柳成龍勸阻明軍暫緩進兵,祖承訓卻執意孤軍進兵平壤。】
【他帶三千鐵騎和五百朝鮮軍,一路艱難開拔,到達平壤城外時已是筋疲力盡。】
【小西行長早已命令日軍偃旗息鼓,嚴陣以待,隨後大開城門,打算給明軍來個甕中捉鱉。】
【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險境,祖承訓再次顯示出傲慢與輕敵,認爲日軍不過是虛張聲勢擺的空城計。】
【領着軍隊大搖大擺的緩步前行。】
【明軍進城後,陣型被迫變成長長的縱隊,前隊如果遇到攻擊後隊根本無法應援。】
【等凌亂的明軍冒着大雨剛走到大同館時,小西行長一聲令下,數千挺鐵炮齊齊發出!】
【第一批入朝的明軍幾乎沒有看清敵人的模樣,就已經全軍覆沒,祖承訓僅以身免。】
……
{拿臉探草叢,他怎麼敢的呀?}
{祖承訓帶領的這支火器騎兵被稱作跳蕩騎,裝備精良,久經沙場。}
{他們除了隨身攜帶弓箭和大刀,還配備一杆爲後人之津津樂道的三眼銃。}
{三眼銃,有效射程在50步左右,也就是50到80米左右,很適合騎兵馬上近戰,畢竟火繩槍是很難在馬上使用的。}
{由於能快速開火,還能連着三發,所以能對披甲敵人造成有效殺傷。}
{作戰時騎兵們的戰術是邊衝鋒邊發三記火銃,等這三發打完,也衝到了敵軍眼前,三眼銃也就變成了近戰的鐵錘。}
{就是這樣一支精銳,直接被祖承訓葬送了。}
……
北齊·文宣時期
高洋看着一團慌亂最後俱滅的大明軍隊,一時說不出話來。
“泥濘難行,正是騎兵行軍的大忌。”
“這種小兒科的道理都不懂,難怪能一頭扎進包圍圈內。”
“只可惜了這些精銳騎兵了。”
李祖娥看不懂這些,只是柔柔的望向高洋,輕聲道:
“那倭國真的想用二十萬人就吞併大明嗎?”
高洋嗤笑一聲。
“做他的春秋大夢!”
“二十萬人,他連朝鮮都拿不住。”
“彈丸之地,拖都拖死他了。”
隨即又嘟囔着:
“打西邊那些蠻子都不止幾十萬了。”
“二十萬,怎麼想的……”
“真敢想啊。”
……
【初戰失利的消息傳到京師,朝議爲之震動。】
【萬曆決定採取大動作,任命兵部侍郎宋應昌爲薊保遼東等處備倭經略,員外劉黃裳、主事袁黃贊畫軍前。】
【同時還任命正在寧夏平叛戰場的寧夏總兵李如鬆爲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剋期東征。】
【又以應募的嘉興人沈惟敬爲使者,出使日軍,要求日本退兵。】
【日小西行長要求以大同江爲界。明朝予以拒絕。】
【十二月初八,宋應昌徵集近四萬明軍,分爲三軍,於二十五日誓師東渡。】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部隊裡還有三千名戚家軍,是當年戚繼光留在薊鎮的浙江兵老底子,由原戚家軍將領吳惟忠、駱尚志帶領。】
……
大宋·真宗時期
酒杯剛碰到嘴脣,趙恆看到戚家軍三字愣了一下。
他猛得想起一件事!
“小娥,天幕是不是提過戚家軍最後的下場似乎不妙?”
劉娥皺着眉頭思索好一會兒。
不確定道:
“似有此說,大意是被拋棄了。”
帝后對視了一眼。
“不會就是在這裡吧?”
……
天幕上。
北靠牡丹峰,西枕蒼光山,東傍大同江。
一座共有大小城門十八座的堅城坐落中間。
城外,一杆白色大旗高高豎立。
上書七個墨字。
『自投旗下者免死』
大旗之下,甲冑俱全的將軍看着城牆上的人影綽綽。
揮了揮手。
身邊的令旗官打着旗語。
一座座大炮推出陣來。
火花點燃。
“嘣”的一聲猛轟!
隨着火光的爆射而出。
攻城開始了。
……
【萬曆二十一年(1593)正月初五,明軍主力進抵平壤城下,李如鬆立刻着手部署攻城。】
【第二天,明軍炮兵先以射程最遠、火力最猛的大將軍炮向城內猛轟。】
【大將軍炮是明朝本土火炮中口徑最大的火炮,炮彈是一枚重達四五斤的大鉛彈和上百枚重四五錢的小鉛彈,所有炮彈加起來足有八斤上下。】
【大炮彈直入敵陣,小炮彈四散飛舞。】
【勢若雷霆,不可阻擋,號稱“一發決血衢三裡,草枯數年”。】
【一顆顆巨大的彈丸瞬間給日軍造成極大的震撼與殺傷。】
……
天幕上。
一陣陣猛烈的狂轟濫炸之後。
戰場上突然安靜下來。
平壤城上灰頭土臉的矮子們探出頭。
他們看到那些大炮被緩緩推進戰陣。
嘰裡咕嚕交談一陣,隨後架起手中鳥銃就要射擊。
下一瞬,大明戰陣再次開啓。
數十輛畫着赤紅猛獸的戰車映入眼簾。
戰車上密密麻麻的箭頭閃着幽光。
引線點燃。
下一瞬,數千支帶着濃煙的火光飛射過來。
“八嘎呀路!”
……
【幾輪重炮轟擊過後,沒等日軍喘口氣,明軍又推出數十輛火戰車。】
【這種戰車每車裝着六個長方形木箱,內有一百六十支火龍箭或者毒火箭。】
【這些火箭落到城中以後,不但會引燃房屋,還會冒出毒煙,聞者無不倒地。】
【緊接着就是第三輪攻擊,大批懷抱着虎蹲炮的炮手。】
【虎蹲炮是戚繼光所創的攻堅利器。】
【兩尺多長的銅鑄炮筒,筒身用七道鐵箍加固,炮口下還架着兩個鐵爪,可以在城牆下仰角發射。】
【作戰時會從炮口中噴發出無數高速運動的鉛子與鐵砂。】
【這一史無前例的狂轟濫炸持續了整整半日,城頭的守軍非死即傷。】
【幾番炮火覆蓋過後,明軍的大隊步兵開始進攻北門。】
【而等明軍進入射程,被欺負了半日的日軍也發起反擊。】
【進攻的明軍一時被火力壓住,動彈不得。】
【就在北城打得如火如荼之際,南城外也出現了一支軍隊,打的是朝鮮軍的旗號。】
……
天幕上。
兩名將領爲首。
身後是三千腰挎長刀,手持長盾的精銳。
衆人齊齊直奔城門薄弱之處!
……
【面對日軍的兇猛抵抗,李如鬆並沒有蠻幹硬攻,而是用了一招瞞天過海之計。】
【這支朝鮮軍就是明軍喬裝改扮,是明軍真正的攻城主力。】
【由駱尚志和祖承訓率領的戚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