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佛入東土

漢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張騫出使西域期間,曾在大夏見到從鯿販運去的蜀布、邛竹杖,說明當時中印之間已有民間往來,可能佛教也隨之傳入漢地。漢武帝還開闢了海上航道與印度東海岸的黃支等地建立聯繫。

漢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39~前126),張騫出使西域期間,曾在大夏見到從鯿販運去的蜀布、邛竹杖,說明當時中印之間已有民間往來,可能佛教也隨之傳入漢地。漢武帝還開闢了海上航道與印度東海岸的黃支等地建立聯繫。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駕崩,劉莊繼位,是爲漢明帝。隨着對外交往的正常發展,佛教已在西漢末年開始傳入中國。有一次,劉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劉莊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羣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並於洛陽(當時稱雒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

佛教傳入中國被稱爲浮屠教。據文獻記載,佛像可能於此同時傳入。但在中國西部的新疆以及甘肅河西走廊地區(古代稱之爲西域),佛教和佛教藝術的傳入則更要早一些。印度的佛教藝術,經過中國的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作爲佛教徒供奉和禮拜的對象,因此佛像藝術的發展和流行,基本上是伴隨着中國佛教的興衰而興衰,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是顯而易見的。

自從佛教傳入了中國,中國的倫理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在殺生這一方面,佛教主張衆生平等,萬物皆生命,認爲殺生不僅是一件不人道的事情,更是神所不允許的事。在佛教的經文上留傳着這樣的一個故事,佛陀遇見老鷹獵食,因不忍老鷹吃掉兔子而從自己身上割肉喂鷹,以致身死,而終不悔。要這樣的一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佛是寧可犧牲自我,也不願看到其它生命的流失,由此可見,佛的教義是憐惜生命的。

在建築雕刻方面,佛教的影響特別顯著。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出現了完全源自印度的寶塔,並且隨處可見。在佛教未傳入之前,我們是從來都沒有這東西的,它是由印度的圓頂寶塔略加修改而成。這一種建築形式,大大的增加了我們山川景色的自然之美。如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和浙江普陀山;山東省長清縣靈巖寺、浙江省天台縣國清寺、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棲霞;三大石窟藝術:雲岡、敦煌、龍門三處規模最大的石窟。

另外,在雕刻方面,中國古代只有石刻,在佛教未傳入中國之前是沒有立體的雕刻的,而佛教在這一方面卻帶來了立方體的雕刻。這一種立方體的雕刻首先出現在宗廟之中,隨後出現在人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如橋上的浮雕,生活飾品的雕刻等等。

在語言文學方面,中國文字沒有字母,而是屬於象形性,在某一些方面造成非常的不便。當佛教傳教士來到中國之後,他們設法以他們自己的文字來解決我們的困難,從而發明了一種應用字母的方法。雖然它是很粗率而並未產生十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他們藉所謂起首字母和末尾字母所作的語音分析,其後成爲中國的語言文學的一部份,它併爲我們作進一步的實驗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另外,佛教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用語,成爲我們生活中的成語、俗語、諺語和慣用語。如“一塵不染”,佛家把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事不登三寶殿“、“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廟小菩薩大”、“臨時抱佛腳”、“不見真佛不燒香”等等。

在生活方面,寬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和各種各樣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佛教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捉到其中的影子。

佛教的傳入,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使得中國的信仰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上更添一分色彩。

佛教傳入中國後很快與儒家思想融合,同時也更加深了中華名族的偶像崇拜,上主及不喜悅,所以漢朝統治逐步衰落。

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五十六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二)第一百三十二章異端滋生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七十二章老子第一百六十章禪院失袈裟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一百七十四章意馬憶心猿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二百二十章寇準第五十一章本元了恩怨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五十八章周公第五十七章帝辛自焚摘星樓(三)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捕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九十四章秦王掃六合第十九章婦好第一百十二十七章使徒傳道(四)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十五章夏第一百零九章叛徒猶大第九十九章項羽第九十章楚懷王第三十九章魔家四將(二)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七十一章猴王得神兵第五十四章兵臨朝歌(三)第一百九十五章終成正果第九十六章始皇帝第二十五章姜子牙下山第十五章夏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二百零一章五代十國第一百七十六章寶林寺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七十八章悟空戰哪吒第四十一章孔宣兵阻金雞嶺第二百零五章朱熹第一百七十章五莊觀(三)第一百四十六章周武帝宇文邕第三十六章子牙爲相第七十四章孔子第一百五十中李靖(三)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一百八十三章悟空再被逐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五十九章掃羅王第五十九章白龍馬第一百四十九章李靖(二)第一百三十四章蔡倫造紙第二百零二章包拯第二百二十六章宗教改革(四)第八十八章合縱連橫(二)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六十五章東周第一百八十章紅孩兒戲唐僧第十二章軒轅黃帝第九十七章二世胡亥第一百零七章耶穌傳道第一百七十七章國王託夢第八十九章齊宣王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三十四章飛熊入夢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一百八十五章悟空戰心魔第一百六十四章路遇黃風怪第一百五十三章劉全進瓜第一百四十二章司馬懿(二)第一百一十四章王莽篡漢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四十三章菩提達摩(二)弟三十五章子牙收徒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第一百三十一章使徒傳道(八)第五十三章兵臨朝歌(二)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章錯失良機第一百零七章東方朔第一百七十八章八戒探井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一百三十六章道教發展(二)第一百一十三章道成肉身(二)第一百四十七章隋文帝楊堅第八十七章合縱連橫第一百八十二章紅孩兒皈依第二百一十四章尹志平第八十四章孫臏與龐涓(二)第八十章陳氏代齊第一百五十八緊箍兒咒第六十二章大衛(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江流兒第五十章大會萬仙陣(四)第一百七十一章三打白骨精第二十九章火燒琵琶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