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愚消滅了迦樓羅王朱桀以後,三萬大軍分兵一萬屯駐南陽,在襄陽城安頓下來的時候,陸暢已經快要移動到了宇文化及的背後了。伍雲召則率領軍隊消滅了王薄,並對山東東部幾個小股勢力發佈招降令,留下部分軍隊威懾並在此地等候江南民政擊城防軍接防。而後,伍雲召率部與陸暢匯合。
此時,李密這個天下最大的反王與弒殺隋皇帝楊廣的罪魁禍首宇文化及之間的戰爭即將要展開勝負大決戰。
李密最恨得就是楊廣,而宇文化及恰恰把大隋皇帝楊廣殺了,替李密報了株連全家的仇。
按理說,李密是造反的一方,又與大隋朝皇帝楊廣有滅族之恨,應該與宇文化及站在同一戰線,爲何要拼死一搏呢?
這個時候李密所做出的決策,的確令人非常難以理解。
說起來原因有些複雜。
宇文化及來之前,李密的瓦崗軍正在進攻洛陽,眼看就要拿下洛陽的當口,恰在此時宇文化及率領的驍果軍來了,這讓李密頓時感到了無比的壓力。
首先,宇文化及的出現使得李密瓦崗軍即將面臨兩頭受敵,戰略形勢突然惡化。
其次,宇文化及率領的隋軍幾乎都是隋軍的精銳力量驍果軍,他們又渴望回到關中,因此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戰鬥意志都非常之旺盛,是非常強勁的敵人。畢竟驍果軍士兵回家的願望十分強烈,誰當道便殺誰!
於是,李密攻略洛陽的行動便不得不停止下來,三方面的軍隊暫時形成了一個僵持的態勢。
而洛陽方面可以說皇泰主楊桐對宇文化及是恨並感激着。
越王楊侗的父親就是齊王楊暕,跟宇文化及可以說是國恨家仇,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可是,如果不是江都兵變和宇文化及率兵西進,洛陽城也不可能守得住,早晚被李密的瓦崗軍攻破。
宇文化及的到來讓洛陽上下都緩了一口氣,就其結果而言,實際上洛陽的皇泰主楊侗和文武百官們都應該感激他纔是。
可是宇文化及要返回關中不光要從李密的地盤經過,而且必然要路過東都洛陽。
洛陽方面無論是皇泰主楊桐還是衆大臣們都知道宇文化及手上的驍果精銳無比,洛陽城在與李密大戰之後,如今已經殘破不堪,軟硬兩方面實力都不具備條件對抗兩個大敵。畢竟楊侗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這恐怕也是一個原因。
不過,皇帝這一職位早已不是什麼緊俏貨了!在這個年頭,只要手底下有那麼幾個嘍囉,雞鴨貓狗都敢稱王稱帝!天下大王一把抓,草頭王、草頭皇如雨後的蘑菇一般,洶涌不斷地冒了出來。如此多的皇帝、大王供應量快速增加,間接導致了皇帝這種原本是唯一性的產品迅速貶值。
姑且拋開別人不說,單就楊氏一門如今就有三個皇帝:去年的十一月,李淵擁立楊侗的弟弟代王楊侑做了皇帝(大概現在楊侗還不知道,四天前的五月二十日,李淵已經踢開代王自己稱帝建唐了);今年三月,宇文化及又扶植楊侗的表兄弟秦王楊浩做了皇帝;現在,楊侗又當了皇帝。
好賴也是個皇帝,前途雖然是光明的,但道路無疑是曲折的。楊侗前腳剛剛登基,後腳就收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消息:宇文化及率軍奔東都而來了。
宇文化及本打算西進,但此時西進必經之所——鞏洛已經落入了李密的手中。
宇文化及知道瓦崗軍的厲害,不敢和李密硬碰硬,便掉頭向東,佔了東郡。東郡就在東都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宇文化及此舉就對皇泰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東都羣臣圍繞如何對付宇文化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各種奏章滿天飛,其中的建議五花八門。這裡面有一個名叫蓋琮的人的上疏,引起了元文都的重視。
蓋琮的上疏內容可以大致概括有兩點:第一,按照洛陽目前的實力,難以抵抗宇文化及所率的驍果軍;第二,但我們大可以採取驅虎吞狼戰術,封官許願讓李密消滅宇文化及。
蓋琮的上疏點醒了元文都,立即建議皇泰主招降李密。
皇泰主楊桐聽了也很高興,能招降李密這樣的人物,那真是再好也不過了,當即任命蓋琮爲通直散騎常侍,攜帶敕書出使瓦崗軍。
有一點,是皇泰主楊桐等人所未能預料到的:蓋琮還沒到,李密和宇文化及已經對掐起來了。東郡雖好,但無險可守,宇文化及最後選中了一個地方——黎陽,最主要的是黎陽有糧食,但此時黎陽正在李密部將徐世績的控制之下。
宇文化及可不知道徐世績是誰,也管不了那麼多,立即率軍攻打黎陽。
徐世績深知驍果軍戰力之強悍,便主動退出了黎陽。豈料,宇文化及這個人做事比較絕,對徐世績窮追猛打,最後將徐世績包圍在黎陽倉城。李密接到徐世績的求援報告,一邊大罵宇文化及,一邊點起兩萬精兵前去救援。李密軍駐紮於清淇,以烽火爲工具,與倉城的徐世績遙相呼應。
但出乎宇文化及意料的是,李密似乎並沒有交戰的意思,他指揮軍隊挖深溝渠,築高城牆,卻按兵不動。
這一下宇文化及就有點兒搞不懂了,你不是來救徐世績的嗎,怎麼不動手啊?
其實,李密不是不想動手,而是因爲他是不敢動手。
那就是害怕宇文化及的驍果軍了,是吧?
當然不是!
事實上,李密害怕的不是宇文化及,而是他身後的東都隋軍。爲了救援徐世績,李密率兩萬軍隊趕到了清淇,要命的是這個清淇剛好位於東都和黎陽的中間。換言之,李密的後背完全暴露給了東都隋軍。
如果李密與宇文化及展開大戰,東都人馬若是從李密的身後攻擊瓦崗軍,他李密的下場恐怕很不妙。
正因爲如此,所以李密纔不與宇文化及交戰。
宇文化及見李密沒有出手的意思,便麾軍進攻黎陽倉城。但此時,徐世績早就準備妥當了,他在城牆周圍挖了一道深深的壕溝,驍果軍根本衝不起來。
宇文化及多次攻打歷陽倉城,均無功而返,非常之鬱悶。
但是,令宇文化及更鬱悶的還在後頭呢,這天,徐世績指揮部下從溝裡挖地道,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現。驍果軍猝不及防,遭到失敗,所有的攻城器械付之一炬。呵,白忙活了。
說來也巧,此戰之後,蓋琮便來到了清淇。
李密聽了蓋琮的意圖之後,心中暗喜。因爲,皇泰主的招安正好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李密立即答應了蓋琮的勸降,並迅速上表,要求歸順朝廷;同時,他請求皇泰主楊桐讓他討伐宇文化及來贖罪。
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還派部下李儉、徐師譽將俘獲的宇文化及同黨於洪建押送至東都。
皇泰主楊桐十分高興,親自接見了李密的使團,並當場任命李儉爲司農卿,徐師譽爲尚書右丞。會晤結束後,他派人排列鼓吹樂,將李儉一干人等迎送至洛陽城最高級的驛館內,送美玉綢緞、佳餚佳釀的宦官是一撥接着一撥,不絕於途。
對普通的小嘍囉尚且如此,對李密就更是慷慨了,皇泰主楊桐下敕,冊拜李密爲太尉、尚書令兼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封魏國公,命他先行平定宇文化及,而後再入朝輔政。
爲了招撫李密,皇泰主楊桐真是下了血本兒了,你不是自號魏公嗎,我給你個真傢伙——魏國公,比你那個含金量高多了。
兵不血刃,天下第一反賊轉眼之間就被招降了,皇泰主包括滿朝文武都樂壞了,有了李密這種牛人做打手,消滅亂黨,恢復江山,指日可待。
滿朝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王世充。
李密的真實意圖,也只有王世充一個人看懂了。王世充可是與李密是死對頭,二人相戰不下數十場。
李密這廝根本無力兩線同時作戰,這才順勢接受了東都的招降。其實,這不過是他的緩兵之計罷了。等他收拾完宇文化及的驍果軍,接下來就會再次向東都撲過來。
可笑的是,皇泰主楊桐和元文都等人還想讓他入朝輔政,這簡直就是引狼入室,自掘墳墓。
只有真正的敵人才最瞭解對方,天下第二大反王王世充最懂天下第一大反王李密的心。
在元文都舉辦的慶功宴上,王世充發了飆,他怒氣衝衝地對起居侍郎崔長文說:“朝廷的官爵竟然給了天下最大的反叛頭子,你們這是想幹什麼呀?”
王世充此言一出,元文都的臉當時就黑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絲殺機。
其實,元文都和王世充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王世充到洛陽的第一天起,元文都就將他視爲眼中釘、肉中刺了。元文都隨時都想削弱王世充的實力,甚至想拔出這個眼中釘,只是機會沒有出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