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萬萬不可拖延……’見朱元璋沉吟不決,馮國用兄弟斷然一喝後當即上前說道‘當今天下大亂,百姓生靈塗炭;唯有主公仁德,方能解救民衆與水火!難道主公人心坐視不理麼?’‘不錯!此事確是拖延不得……’見朱元璋仍然毫無就座之意,李善長應聲附議後移至近前說道‘時值亂世,百姓凋敝,尤以漢人爲最!因此陳友諒、張士誠等草寇之流才假託漢室正統,以招徠有志之士抗元;而我主既已天下歸心,卻罔顧百姓死活;豈非是冷落德才之士拳拳報國之心?’言畢,稍稍一頓後當即接着說道‘況且三軍將士自從追隨主公以來,十餘年捨生忘死;哪個不想建功立業,匡扶正統?所以眼下局面,我主若是再不以正試聽;只恐會使將士們寒心……’說着,便不自覺地又貼近了一些。
聽到此處,朱元璋卻也不免暗暗開始思忖了起來。是嗬!且不說那些衣食無着的走投無路之流,既是家業豐厚者;軍中也不乏其人!這些人既然冒着掉腦袋的風險,拋家舍業地出來;自然難免懷有報效正統再創功業之心!眼下張士誠、明玉珍之流既已自立,紛紛假冒正統;而我若是一再推辭,只怕不但會使三軍將士寒心;而且也不利於日後號召北方義士……‘我王基業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眼見有門,不等龍椅上的朱元璋坐穩;殿內百官便已推金山倒玉柱般地齊齊伏地下拜,開始口呼萬歲了起來。
少時一番參拜完畢後,眼見已然成爲了事實;朱元璋這纔不得不發出稱王文告,並將應天改稱爲吳國都城。同時爲表明並無竊居大位之心,朱元璋不但明令仍沿用小明王的龍鳳紀年;而且還明確規定日後必須要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發佈命令。公告發出後,由於張士誠早已自立爲吳王,因此時人便將朱元璋建立的吳國稱爲西吳,以便與張士誠所立的東吳甄別;同時將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史稱爲吳元年。
即位以後,自然是少不了犒賞三軍,分封功臣。是以,不但是徐達、常遇春、俞通海等人均被授予了要職;既是軍中士卒也全部得到了獎賞!同時按照規制,甫一登基;朱元璋便將相濡以沫的正妻馬氏冊封爲王妃,並將長子朱標立做了世子。
可說也奇怪,此時雖然基業已成;但巨大的身份落差還是使朱元璋一直感到難以心安。是嗬!誰能想到一個曾經託鉢乞討、衣食無着之人,僅僅十多年光景,便成爲了坐擁大片江山的一國君王?可是創業容易守業難!要如何吸取前人教訓,使國運長久呢……心念及此,於是藉着大宴羣臣之機,朱元璋便對左相國徐達、右相國李善長、平章政事常遇春、俞通海等人當衆訓誡道‘立國之初,首先便要正綱紀、嚴法度;元朝闇弱,威福下移,以致於天下大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此應當引以爲鑑……’‘大王聖明!我等自當一力遵從!’‘絕不敢有半分差池!’……一番誡勉下來,見羣臣無不心悅誠服;興致大發之下,一席飯直吃到次日清晨方纔散去。又過了幾日後,看看諸事俱已安置妥當;朱元璋遂當下便再起人馬趕往了武昌前線,以求徹底消除陳漢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