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聽到周新的回答內心有些意外。
明眼人能看出來周新的想法,周新如此大方的在公開採訪中說出來還是讓主持人以及電視機前關注此事的有心人感到意外。
“周先生,您有沒有想過您是公衆人物,您在華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巨大,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比如說陳進教授他被學生圍攻,您應該知道吧?
剛剛說的是物理層面的,當事人們在輿論層面同樣承受着巨大的非議。”
這次採訪是完全隨機,在開始前雙方沒有對過臺本,周新不知道會問什麼問題,主持人也不知道周新會怎麼回答。
採訪是全程直播,唯一的問題是跨國遠程採訪,會存在一定的延遲。
周新說:“我知道我很有名,也正是知道我具備很強的社會影響力,能夠讓很多人關注這件事,我才採用這樣的方式。
有更加理性的處理方式,理性的處理方式不代表是更好的處理方式。正是因爲漢芯一號造假事件太嚴重了,它在侮辱所有科研人員的智商,如果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會讓華國整個科研環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對於個人利益不太在乎,平時在和其他人合作的時候,我是不介意對方佔便宜的,包括給燕大也好,給CAAS也好,又或者是給華國留學生捐款,我向來都是不遺餘力。
因爲財富到了我這個地步,它真的只是一個數字。因爲我有這麼多財富,所以我現實生活中是很好相處的人,我沒有任何物質上的需求無法滿足,我一般不會生氣,即便是工作上或者是商業競爭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我都會抱有樂觀積極的態度去解決。
但是像漢芯這種事情,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能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事情,這次因爲陳進的造假特別低級,完全不加掩飾的採用摩托羅拉的芯片,也存在大量漏洞可以發現。未來呢?如果這次陳進以及鑑定委員會的成員們沒有獲得相應懲罰,未來造假的水平更高。
除了這個細分領域的頂級專家以外,其他人發現不了怎麼辦?在我看來這次的漢芯事件其實可以是契機,可以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減少未來發生類似事件機率的機制。
沒有人敢保證未來一定不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不僅僅是集成電路領域,還包括其他科研領域,都有可能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們可以以這次的漢芯事件爲契機,探索出一套懲罰機制來提高造假需要承擔的後果,最終達到降低發生機率的目的。
我想我都沒有想到很好的解決方式,把這件事公開出來,是希望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由不同的部門、高校乃至行業協會之間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懲罰機制。”
科研亂象不僅僅華國有,在西方同樣存在各種科研亂象,Nature上西方研究人員數據造假的論文不在少數。
之前引起全球醫學圈吃瓜的大事件,關於特定的β-澱粉樣蛋白寡聚體會損傷大腦記憶,是誘導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物質的論文,被指控關鍵結果圖造假。
這篇論文是在2006年發表的,誤導了全球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研究長達16年之久。
集成電路領域還算比較好的,主要是漢芯事件影響過於惡劣,加上後世集成電路是華國最被關注的技術短板,所以這件事纔在大衆心目中影響這麼深刻。
生物醫藥領域纔是學術造假的重災區。
周新原本在伯克利念博士的時候,認識不少華國來的留學生,大家聊起學術造假,都非常義憤填膺,自己這麼做有心理負擔,自己不這麼做,壓根卷不過那幫僞造圖片發文章的人。
多少屬於是惡性競爭了,學術造假帶來的不僅僅是學術本身,還有很多嚴重的後果。
比如971,全球首款阿爾茲海默症創新藥,由華國科學家研發,被饒毅公開指控可能存在問題。不僅是饒毅認爲它存在問題,大量專業人士都表示質疑,但是仍然沒有阻止它進入醫保目錄。
周新繼續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能夠以這次的漢芯事件爲契機,未嘗不能把壞事變成好事。
發現漢芯造假是贏,探索出機制是贏,等於我們贏了兩次。”
主持人繼續問:“您認爲漢芯事件一定存在造假嗎?因爲無論是交大還是陳進教授的研發團隊還沒有從公開場合站出來迴應此事,我們在採訪前諮詢了業內人士,有沒有可能漢芯一號是在摩托羅拉芯片基礎上完成的自主研發呢?”
周新笑了,“陳進連dsp568的源代碼都沒有讀懂,他憑什麼在這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
而且他如果是在摩托羅拉芯片基礎上完成的研發,那研發成果呢?漢芯一號的樣品芯片可和摩托羅拉的dsp568一模一樣,哦,除了logo不一樣。”
周新繼續說:“如果真的要找一種說法來爲陳進以及鑑定委員會的專家們的行爲解釋的話,那只有可能是陳進做出了不對等的許諾,比如說他能夠拿到摩托羅拉的芯片技術,但是需要更多的經費運作。
現在的經費有限,要靠一場發佈會來進一步獲取資金,好從摩托羅拉那邊通過手段獲得技術。”
這也是後來爲漢芯洗地的一種方式,問題在於漢芯搞了五年,不是一年,後來獲得以億爲單位的資金,也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技術。
主持人知道這屬於不能在公開場合聊的話題,多少有點敏感了,他的耳麥裡傳來領導的指示,讓他轉移話題:
“周先生,您的全權代表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了希望能看到讓您滿意的結果。
我們假設漢芯一號真的造假,您所希望看到他們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周新說:“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你可能會覺得我提出這個想法,在我內心中已經預設了懲罰措施,實際上並沒有。
我在發佈會上宣佈的措施是代表我個人,對漢芯事件的涉案人員們的懲罰,但是官方層面要如何懲罰他們,我無權干涉,也不想幹涉。
因爲你知道學術造假是一個太大的話題了,國內外學術造假都不罕見,算得上很常見了。
我希望有一個機制,能夠對於涉嫌學術造假的個人及集體進行處罰,像漢芯這種級別的學術造假,陳進這種主謀,至少應該剝奪所有學術身份。
至於具體要到什麼程度,我也沒有一個概念。
有的事情你可以靠自己來完成,有的事情,你無論再有錢也做不到。
比如阻止學術造假,學術領域太多了,我不可能對所有領域的學術細節都瞭如指掌,看一篇論文就能意識到對方是否學術造假了。別說我做不到,就算我專門成立一個機構來做這件事,同樣做不到。
這隻有借鑑國家的力量才能做到。”
周新的新聞訪談播出後,華國都在關注此事的結果。
率先做出反應的是交大,交大承認了陳進研發團隊學術造假,如外界所料的那樣,把大部分的責任全部丟給了陳進。
說是陳進的個人行爲,微電子學院的領導們並不知情,陳進研發團隊裡涉及到的也只有少數科研人員參與了此事,大部分人並不知情。
至於具體哪些人被丟出來,這是一門藝術。
在交大層面公開了對陳進的處分,開除加收回所有榮譽和獎金。
至於學術鑑定委員會成員們,相關部門想裝死。
學術不端涉及到一個悖論,那就是有能力判斷學術是否存在不端行爲的人,他們同樣會面臨類似的指控,而不會面臨類似指控的行政官僚們沒有能力做出判斷。
這就導致很難做出判斷。
“如何評價交大的公告?”
“我就是交大微電子學院的研究生,除了陳進之外,其他公告裡涉及到的學生全部都是沒有背景的學生。這裡的沒有背景是指他們的導師要麼是年輕導師,要麼是不受待見的學生,純屬被丟出來背鍋的。
陳進的研發團隊裡能夠進去的起步也得碩士,還有很多博士。這個名單裡的成員中除了陳進其他人全部都是碩士,漢芯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都是碩士?
碩士當主力,博士打雜,你信嗎?”
狐疑社區裡關於漢芯一號的討論一直都是這段時間最熱的話題,匿名回答功能讓論壇裡有很多自詡內部人士發言,大部分內容都集中在對交大公告的質疑上。
現在不是二十年後,華國的互聯網環境還沒有“成熟”到需要把匿名功能取消。
“既然漢芯造假,我就想知道鑑定委員會的院士們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這件事傳統媒體們逐漸開始銷聲匿跡,大家都不太提了,因爲主犯陳進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沒收全部所得包括被交大開除,同時還要面臨摩托羅拉的訴訟案件,遠不如後世那樣撈夠了出國。
加上名聲徹底臭了,陳進在華國和阿美利肯想去業界就業都沒有機會,國內沒有半導體企業敢招他,國外企業光是衝着他非法獲取摩托羅拉技術就不會招他。
但是互聯網上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遠遠沒有結束,反而隨着交大的公告愈演愈烈。
烏鴉繼續碼了馬上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