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下雄城(上)

更新第一,認準我們的網址 |w|W♂

劉存和一羣心腹謀士在爲龐大的經濟侵略計劃日夜印證謀劃的時候,各路諸侯也沒閒着,都在緊鑼密鼓地爲壯大自身實力、打破目前的僵局而全力以赴。

三月中旬,東郡在太守曹操的苦心經營下,重新恢復的四十餘萬畝土地上長出了綠油油的莊稼,成千上萬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東郡百姓獲得了安寧,一雙雙蒼涼麻木的眼睛裡逐漸散發出希望之光。

三月下旬,袁紹在無法樹立傀儡皇帝與董卓抗衡的情況下,毅然以討董聯軍盟主的名義,任命孫堅爲豫州刺史,取代之前在征剿豫南黃巾戰鬥中被亂軍砍死的孔伷,並派出心腹逢紀前往魯陽(今河南魯山縣),說服家兄袁術恢復孫堅部的糧草供應,極力安撫心有怨恨的孫堅。

孫堅獲得豫州刺史的寶座和足夠糧草,心滿意足之下再也不提之前的任何不愉快,爽快地委託逢紀轉告袁紹:

隨時等候消息,他將在一個月內完成戰備,再次出兵攻打董賊的西涼軍,希望盟主袁紹率北路大軍牽制董賊囤積在洛陽的兵力。

孫堅是個說幹就幹的雄才,送走了逢紀,立刻派遣麾下將領韓當率兩千精銳,押送一年來從各郡縣搶掠而得的諸多馬蹄金、銀塊、銅料、生鐵和九千餘萬五銖錢,前往下邳與糜家商行和琅琊商會徐州總號接洽,購買兩千匹戰馬、三千套琅琊騎兵盔甲、兩萬把琅琊橫刀和五十萬支利箭等軍需物資。

接到徐州急報的劉存,對於孫堅的堅韌和頑強歎服不已,此時也正是青州急需資金拉動內需、促進就業的關鍵時候,劉存毫不猶豫命令軍需署以最快速度滿足孫堅的要求。馬匹不夠先從城陽郡駐軍中調用。

僅六天時間,鎮東將軍府軍需署便從小珠山馬場和珠山、東武兩個武庫中湊齊孫堅所需的馬匹和軍械,帶上劉存贈送給孫堅的十套琅琊軍都尉鎧甲和兩把名貴的百鍊長刀,一併急送下邳交予韓當。

四月二十日,袁紹如約抽調三萬官兵。再度開赴洛陽北面的黃河北岸河陽津,調集百餘艘大小木船集結於河陽津渡口,同時命令冀州從事趙浮、上將程渙率一萬水軍,駕駛兩百餘艘船隻進駐孟津河段(今河南孟縣以南),嚴防西涼軍再次北渡偷襲。

袁紹北路軍的大規模調動,立即引起董卓和西涼軍將領的高度重視。看到百折不撓的孫堅再次糾集起三萬大軍,緩緩逼向南線的太谷(今河南臨汝縣西),董卓隨即做出積極應對,急調駐守函谷關的李傕率部前往增援,決心一舉擊潰孫堅這個頑敵。

董卓的心腹謀士李儒非常了得。他敏銳地發現孫堅此次非常謹慎,三萬將士分成前中後三軍,步步爲營,交替前進,袁術親率兩萬大軍徐徐跟進,護衛孫堅部的側翼和背後,顯然是擔心遭到佔據地理優勢的西涼軍偷襲。

李儒反覆測算之後,立刻向董卓建議:

南線呂布、胡軫和華雄三部繼續對孫堅和袁術實施壓力。頻繁派出小股部隊佯裝疑兵,盡力阻延孫堅部的行進速度,與此同時。派洛陽一萬守軍裹挾兩萬民夫迅速北上,做出強行渡河迎擊袁紹之勢,密令正在開來的李傕一萬五千將士不要進入洛陽,趁夜色轉向東北方的黃河南岸,繞到孟津河段的冀州一萬水軍身後,天色微亮立刻發起攻擊。只要殲滅這一萬冀州水軍,定能對袁紹的北路軍形成重大威懾。從而能放心地集中力量,殲滅南路的孫堅所部。

董卓欣然採納李儒的建議。於下午時分親率一萬五千官兵,裹挾兩萬餘民夫,浩浩蕩蕩地向北開進,冀州從事趙浮和上將程渙接到急報,立刻命令船隊盡數靠向孟津河北岸,架起船上的強弩和四千餘張弓弩,嚴陣以待,下定決心把董卓大軍盡數擋在百餘步寬的孟津河南岸。

董卓見狀不緊不慢地下令紮營,派遣使者去向冀州軍下戰書,約定明日決一死戰。

趙浮和程渙均被迷惑,急報前往黃河以北河陽津視察大軍的袁紹,同時命令麾下五千官兵把船上所有強弩搬上北岸,在北岸沿河四里緊急構築防禦陣地,喊出了誓將董賊大軍埋葬在孟津河中的口號。

哪知天色剛亮,累了大半夜的一萬冀州水軍尚未醒來,李傕率領一萬五千步騎兵突然從身後殺來,董卓親率一萬弓弩手衝到南岸,點燃火箭,向驚慌失措的冀州軍船隊展開密集射擊。

兩面夾擊的戰鬥毫無懸念。

不到半個時辰,一萬餘冀州水軍全軍覆沒,從事趙浮和上將程渙在十餘親衛的捨命保護下,拼死搶奪一艘着火小船,冒着如同飛蝗般的箭雨衝向下游,最後僅剩趙浮和程渙等將士七人逃過一劫。

袁紹聞訊大驚失色,嚴令不得傳播冀州水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嚴防死守黃河北岸各渡口,自己在兩千甲士的護衛下,匆匆返回懷縣大營,與麾下衆謀士急商對策。

孟津河段的戰鬥過程很快傳到劉存手上,劉存和衆心腹商討過後一致認爲:

兩次遭受重創的袁紹北路軍士氣大跌,短期內必定不堪再戰,更不敢派遣軍隊渡過黃河南岸,沒有後顧之憂的董卓大軍已經徹底挽回劣勢,戰局再次回到有利於西涼軍的狀態。

劉存放心地前往平原郡視察,與青州軍副帥太史慈、副將傅闓和張郃、水軍副都督兼渤海艦隊統領司馬俱、都尉管承等將領匯合,一同巡視水陸防務,隨後馬不停蹄南下歷城,視察開工已近一年半的濟南城建設情況。

由於周邊各州經濟狀況日趨惡劣,大面積田地失收導致商貿急劇萎縮,三年之內絕無復甦的可能,迫使剛進入經濟快速發展期的青州,不得不做出非常冒險的兩大決定:

第一、加快造船速度,增加青州與遼東、百濟、邪馬臺之間的貿易量,責令水軍渤海、東海兩支艦隊,協助琅琊商會和糜家商行全力開拓江東地區、建甌(今福建及潮汕以北)地區、交州南海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的貿易市場,將青州生產的各種綢緞布匹、陶瓷器皿、先進農具、外銷型武器裝備等商品,儘可能多地銷售出去,換取青州急需的糧食、珍稀木材、玉石珍珠、緊缺原料、高產農作物種子和金銀銅鐵,以保持青州工商業發展速度,保障就業和全民生活水平,進而刺激各大工坊改進技術,逐漸形成整套成熟的產業標準並擴大工商業規模。

第二,通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投入,實施迫不得已的以工代賑策略,改善青州的交通狀況,刺激青州和徐州東海郡的鋼鐵、焦煤、布匹、水泥建材的生產和礦山開採,解決數十萬災民的吃飯問題,進而促使貨幣改革的步步推進。

第二項重大措施的實施期爲五年,預算總投入高達八十億錢,幾乎等於青州兩年半的稅賦總收入。

這個龐大計劃既有明確的總體目標,也有細分的階段性目標,其中最大的兩個投資項目分別是:

在現有官道基礎上,用五年時間擴建改建兩千裡馳道,形成一橫兩縱貫穿青州境內的交通主幹道。

其次,在濟南新城現有建設基礎上,再投入二十億錢,將濟南新城及周邊各縣城建設成爲北方五州的經濟貿易、教育文化和政治中心。

在如此重大決策推動下,濟南城的建設不但沒有因爲大漢朝的經濟局勢急劇惡劣而停工,反而增加了近兩倍的勞動力,建設規模和比大漢朝經濟下滑前成倍擴大。

ps: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和全贊支持!感激不盡!()竊國賊

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6章 躁動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211章 何去何從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161章 所謀乃大(下)第247章 麴義授首第130章 搶佔先機(下)第251章 無力迴天(下)第223章 全線發動(下)第184章 圍城(上)第143章 雛鷹振翅(下)第55章 承諾(上)第13章 浴血搏殺第22章 擴張(續)第278章 西征前夕第51章 求賢(上)第12章 災禍突至第204章 急報傳來第82章 整軍(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18章 譭譽參半第277章 密談(下)第73章 悄然佈局(上)第171章 是非對錯(下)第139章 反制(上)第93章 橫刀立馬(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67章 環環相扣(上)第231章 鳩佔鵲巢(上)第50章 招兵買馬(下)第215章 破城(上)第277章 密談(下)第212章 北上(上)第150章 無聲殺伐(上)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180章 問鼎之基(上)第197章 嘉獎第3章 東逃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162章 步步蠶食(上)第20章 合作第231章 鳩佔鵲巢(上)第182章 報復(上)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267章 善後第264章 雷霆之勢(下)第18章 譭譽參半第54章 踏雪訪子義(下)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140章 反制(中)第42章 琅琊水軍(下)第225章 連鎖反應(上)第244章 迴天無力第200章 “徵發”密令(上)第188章 誘敵(上)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28章 進取第140章 反制(中)第102章 陽謀(上)第288章 大勢所趨第35章 東莞城(上)第153章 天下雄城(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69章 鏖戰(上)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77章 待價而沽(上)琅琊國第18章 譭譽參半第250章 無力迴天(上)第58章 勤王(下)第182章 報復(上)第255章 借道(上)第197章 嘉獎第79章 潛移默化(上)第96章 建衙(上)第102章 陽謀(上)第62章 中流砥柱(下)第151章 無聲殺伐(下)第57章 勤王(上)第243章 誘之以利(下)第160章 所謀乃大(上)第22章 擴張(續)第139章 反制(上)第190章 激戰(上)第79章 潛移默化(上)第275章 今非昔比(下)第8章 悄然發力第49章 招兵買馬(上)第144章 朝貢(上)第282章 無可阻擋(下)第61章 中流砥柱(上)第150章 無聲殺伐(上)第38章 悄然改變(上)第128章 管亥歸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