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北上(上)

無論鄭玄、邴原乃至整個琅琊書院何去何從,劉存已經不再關心,他當初投入巨大人力財力修建大漢天下首屈一指的琅琊書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卻是爲自己聚集人氣,營造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當初劉存開辦琅琊農工商學院的初衷是爲了推動科學技術的傳播,是爲了增強自身的實力,培養各行各業的建設人才,並沒有明確的政治目的。

直到兩年前,劉存終於看到琅琊書院逐漸暴露出來的封建統治階級本質,大量地主階層的精英和權貴門閥的代理人云集其中,與劉存的期望截然不同,而且漸行漸遠,開始走向了對立。

失望之下,劉存果斷地將碩果累累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琅琊農工商學院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大力培養忠於自己的新型人才,力排衆議,頂住世俗壓力,將一批批年輕的新型人才吸收到各級政權之中。

劉存此舉取得了巨大的利益。

琅琊農工商學院的聲譽和對天下人才的吸引力隨之成倍提高,劉存不但確保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和話語權,也獲得了廣大民衆和天下寒門士子的衷心擁護。

如今,昔日的琅琊農工商學院已經升級爲規模更大、學科更全、影響力更大的濟南大學,這所忠於劉存的大學,逐漸顯示出巨大的政治潛力和號召力,開始走上高速發展的軌道,來自各領域的優秀人才已經能完全能滿足劉存的需要。

在這樣的情況下,聚集了所謂大漢名士天下大儒的琅琊書院對於劉存已經不再重要,他們若能及時醒悟,改弦易轍誠心歸附,劉存依然會敞開懷抱誠摯接納並予以重用。若是心生牴觸頑固不化,劉存就會徹底拋棄他們,甚至毫不留情予以鎮壓。

次日上午。風塵僕僕回到濟南的劉存僅睡了兩個時辰,便與等候多時的心腹文武閉門密商。對各路諸侯的動態以及此起彼伏的戰爭展開分析預測,很快發現自曹操撤軍之後,徐州的陶謙、揚州的吳景和淮南的袁術隨即停止了一系列動作,徐州、揚州和大半個豫州令人難以置信的一片平靜。

“連日送回的密報說,陶謙大人的身體每況愈下,估計頂不了多久,糜竺大人前日接到陶謙大人急召趕赴下邳,此時應該已在陶謙大人身邊了。”青州軍政集團的情報頭子陸九破了沉默。

劉存若有所悟。擡眼望向端坐左側的公孫沛、趙溶、管寧、蒼慈、徐奕和國淵等謀士。

趙溶輕咳一聲,說出自己的預測:“曹孟德不得不回師救援老巢之後,徐州就沒了多面受敵的壓力,揚州和豫州這兩路妄想趁火劫的諸侯自然而然就此安靜下來,估計如今他們都在眼巴巴望着下邳,盼望陶恭祖大人快點兒死去……”

“哼哼,只要陶恭祖大人死去,羣龍無首的徐州各大家族和勢力必然會爆發內戰,別的暫且不說,只說擁兵四萬鎮守陰平至傅陽(今山東棗莊以南)一線的臧霸,,其他書友正在看:。此獠早已暗通曹孟德,之所以在曹孟德大兵壓境之際沒有異動,完全是因爲我軍兩個師頂在他身後。讓他膽怯害怕了!”

“若是陶恭祖大人一死,臧霸和他率領的軍隊定會原形畢露,說不定趁亂突然暴起發難,襲擊曹豹的五萬烏合之衆進而攻佔彭城,不得不防啊!”

“跳樑小醜,何足爲懼?”

管寧冷冷一笑:“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恐怕我軍就不得不與糜竺大人的軍隊聯合起來拿回彭城了。”這位蜚聲天下的名士經過數年的磨練,身上再也沒有半點兒大漢文人的迂腐與短視。

衆人迅速反應過來,劉存點了點頭。詢問公孫沛:“這麼說起來,陶恭祖大人的安。已經上升到關乎我大漢天下安危的高度了,至少在咱們拿下冀州之前。陶大人可千萬不能死啊!”

劉存毫無掩飾的直白語言令衆人一愣,接着響起一片低笑聲。

公孫沛也忍不住笑了笑:“不但不能死,反而要好好活着才行,活得越久越好。”

國淵隨即擡手致禮:“主公,屬下願意立刻率領醫學院的名醫趕赴下邳。”

沒等劉存開口,管寧已經說出劉存想說的話:“你不能去下邳,作爲我青州與朝廷之間的聯絡特使,你得儘快趕赴洛陽……”

“長安的李傕、郭汜、樊稠等勢力已經從內鬥走向分裂,說不定此刻已經起來了,你必須儘快趕赴洛陽,與程昱、毛玠、崔琰、公孫方大人和徐盛、管亥將軍等人齊心合力,迅速聯合駐守函谷關的楊奉將軍啓動救援計劃!”

“必要時,可以毫不猶豫出兵潼關,順順利利的把皇上和朝中文武百官接回洛陽,此行決不能出任何差錯!所以,下邳還是我去吧,徐州各大門閥世家我都熟悉。”

衆人都覺得管寧前往下邳是最好的人選,劉存也覺得管寧出使徐州最爲合適,不但能安陶謙的心,還能在各大勢力之間從容斡旋。

公孫沛補充道:“爲確保陶恭祖大人的健,屬下建議最好能請洛陽醫館的華佗華老先生親自走一趟,濟南醫學院大部分醫師包括院長吳普大人都在夷洲治療瘟疫沒有回來,留守濟南的醫師沒剩幾個了。”

劉存立刻明白公孫沛的意思,請神醫華佗走一趟下邳纔是最爲穩妥的。

如今,陶謙的生死已經不僅僅關係到下一步謀取徐州的戰略問題,還涉及到正在進行的謀取冀州的重大戰略,在沒有擊敗袁紹徹底拿下冀州之前,陶謙決不能死,否則將會陷入兩面作戰甚至多面作戰的危局中。

趙溶見狀再次建議道:“此刻幽州的戰局已到關鍵時刻,公孫伯圭將軍依照主公的建議,將范陽城團團圍困之後,立即調集五萬人馬兵分三路,對整個幽州發動全面清剿,並再三致函請求主公北上會面,訂立正式盟約,我等反覆商議過後,均認爲時機已到,主公應該儘快北上,以安公孫伯圭之心。”

已形成共識的衆文武紛紛附和,早就想北上冀州安撫公孫瓚、然後悄然西行了卻另一大心願的劉存從善如流,當即決定明日一早便即動身。

ps:求訂閱!求全贊支持!

第170章 是非對錯(上)第110章 奉詔進京(上)第268章 羣雄震動(上)第96章 建衙(上)第160章 所謀乃大(上)第138章 謀算(下)第157章 惑敵之計(下)第17章 出仕第19章 商機第285章 歸心(下)第4章 鐵山腳下第97章 建衙(下)第188章 誘敵(上)第185章 圍城(下)第224章 對峙第199章 除惡務盡第265章 將星隕落(上)第60章 君君臣臣(下)第22章 擴張(續)第57章 勤王(上)第30章 征途(下)第68章 環環相扣(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207章 鷹視狼顧(上)第57章 勤王(上)第199章 除惡務盡第52章 求賢(下)第43章 名聲鵲起(下)第14章 衆志成城第232章 鳩佔鵲巢(下)第218章 心腹大患(上)第258章 陽謀(上)第276章 密談(上)第246章 決戰前夕(下)第104章 正奇相輔(上)第107章 固山之戰(下)第22章 擴張(續)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217章 招攬子龍第186章 步步緊逼(上)第142章 雛鷹振翅(上)第269章 羣雄震動(下)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40章 悄然改變(下)第89章 預取先舍(上)第133章 明爭暗搶(上)第29章 征途(上)第156章 惑敵之計(上)第191章 激戰(下)第267章 善後第36章 東莞城(下)第20章 合作第126章 討董聯盟(下)第23章 心腹幕僚第257章 耐性第132章 潛移默化(下)第38章 悄然改變(上)第95章 得失之間(下)第210章 文姬(下)第140章 反制(中)第281章 無可阻擋(上)第97章 建衙(下)第224章 對峙第234章 錯綜複雜(下)第197章 嘉獎第107章 固山之戰(下)第4章 鐵山腳下第117章 羣英會(上)第194章 決戰(下)第175章 四方來投(下)第279章 輕取潼關(上)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137章 謀算(上)第116章 轟動(下)第98章 冀州來使(上)第285章 歸心(下)第196章 徐晃歸心(下)第64章 虛虛實實(下)第241章 安撫(下)第47章 當斷即斷(上)第227章 激怒(上)第17章 出仕第114章 中德殿(下)第261章 決斷(上)第55章 承諾(上)第237章 決斷(上)第97章 建衙(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32章 出其不意(下)第37章 利益交換第5章 安身立命之本第90章 預取先舍(下)第125章 討董聯盟(上)第165章 利益交換(下)第134章 明爭暗搶(下)第195章 徐晃歸心(上)第208章 鷹視狼顧(下)第120章 逆水行舟(下)第80章 潛移默化(下)第152章 天下雄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