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爲援燕,實爲偷韓

幽州·燕國

燕國出兵之後,離枯就委託韓非留在軍中,讓他幫助燕國對戰趙國,樊於期也是欣然接受,平白無故的多了這麼一個厲害的,在九五島都能排上名號的軍師自然沒話說!而離枯給韓非的理由是自己幫助燕國處理後勤事務!

燕國大小官員連連感謝離枯!而離枯本人這藉此機會偷偷的前往了並、幽、冀三洲的交界處於惡來革、辛棄疾二人會和!

作爲離枯的學徒,來的辛棄疾對離枯的想法也是揣摩一番,見一路伴隨離枯前來燕國的韓非不在身旁,辛棄疾更加的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辛棄疾說到:“老師,您讓我們率兵前來不是爲了支援燕國吧!”

聽見這話,離枯哈哈大笑,說到:“孺子可教也!趙國實力強橫,硬碰硬這件事還是交給燕國去吧!有韓非和樊於期在,燕國就算敗了也能重創趙國!讓你們率兵前來的目的是要,奇襲新鄭!上次戰役是我用人不明,錯用了趙科!導致伐韓失敗,幾十萬大軍被屠,我愧對主公的信任,此次我親征,你二人爲副將!奇襲新鄭,這也是主公的意思!”

漢曆元年三元十一日

離枯帶領近三十萬人,在惡來革、辛棄疾二人的協助下奇襲新鄭,但因手下的人背叛,將消息傳給韓王。使其屯兵埋伏與宜陽!漢軍第二次伐韓戰役的初戰失敗!

漢軍的這場攻堅戰進展的並不順利。

因爲叛徒緣故,漢韓之間的戰役經歷五月,奇襲取勝的計謀未能奏效,漢軍損兵折將,士氣大受影響。

辛棄疾、惡來革二人一度信心動搖想半途而廢。但自身客居漢國爲軍團長,在本國士兵面前絕不能輕言放棄,在人困馬乏的情況下,決定背水一戰。

漢曆元年八月十二日

典韋率兵冒着國度無人的風險,率兵支援離枯,大破韓國名相公叔嬰於宜陽城下。

漢國名將典韋率兵增援,在韓國的宜陽一帶同韓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韓軍最終戰敗,辛棄疾等人率兵進入宜陽,此戰共斬首韓軍六萬。最後離枯將個人錢財全部用於公賞裡,重賞之下,一鼓作氣,終於拔掉宜陽。此次宜陽之戰斬殺韓軍六萬,降者無數。

隨即離枯率軍翻山越嶺奪取武遂,並築城駐守。

僅此一戰,韓國再無可用將士!韓王恐懼,讓相國公帶着諸多珍寶美女入漢乞和。

此時離枯也感覺到漢軍後繼乏力,本已有退兵的打算,見韓國來降,立即同意了韓國的求和。

辛棄疾三人班師,離枯帶十萬兵馬屯兵宜陽。

期間,韓軍偷襲正要離去的辛棄疾,兩軍再次發生激烈碰撞,此戰韓國損失更加慘重,韓王被迫親自入漢求和!從此冀州一十二地收歸漢國!

韓王與漢歷八月二十日於新鄭前水源之戰發生的地方斬首!韓國就此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