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水遁術還可以有這樣的用途。”秦秀兒總算是弄明白了方楚能夠在水下潛伏如此之久的原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法術修行其實跟你在學校裡學到的書本知識一樣,大家學的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有人就可以將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運用自如,而有人就只會生搬硬套書本上的內容。”方楚微微點頭總結道。
“你少自吹自擂了,還是先想想眼下該怎麼辦吧!水裡的那些陰葵要是有朝一日上了岸,那豈不會是災難一場?”秦秀兒見識過陰葵的厲害,想到這滔滔東去的江水中竟然有着大片的陰葵在瘋狂滋生,心裡就覺得很是沉重。
“荊伯庸的計劃雖然有些瘋狂,但他本人並不是瘋子,我想如果他已經知道這裡的江底有陰葵滋生,那他應該是有特別的辦法應付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方楚撓撓頭道:“這事既然被我發現了,當然也不可能置之不理,我看我還是得再去找荊伯庸談談。”
荊伯庸的反應卻是比方楚所預計的要平靜得多,聽完他的敘述之後只是淡淡地反問道:“除了陰葵之外,你還有其他發現嗎?”
方楚愕然道:“這難道還不夠?”
“那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在長江裡會有那樣一片陰葵存在?”荊伯庸接着問道。
方楚搖頭道:“長江本是活水,當然沒有誰能在長江裡設下聚斂陰氣的法陣,所以我才特別奇怪,爲什麼那個地方的陰氣能夠如此集中,以至於滋生出了大量的陰葵。”
“那你還記得我曾經說過,我荊家先人埋在這裡的一件屬性特殊的法寶嗎?”荊伯庸見方楚並未想到答案,便有意識地給出了提示。
“你的意思是說……”方楚腦子裡一激靈,愕然應道:“長江裡滋生陰葵的地方,就是當年荊管家埋東西的地方?”
“極有可能是這樣的情況。不過到目前爲止,我也還沒能完
全證實這種推測。”荊伯庸嘆了口氣道:“那處江底的陰葵密集度實在太大,就算是我也不敢太過於靠近了。”
方楚面露疑惑之色道:“既然那裡纔有可能是埋藏寶物的地方,那你爲什麼要在隔着這麼遠一段距離的荊廟村設下鎮棺陰宅局來聚斂陰氣?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何在?”
荊伯庸沒有立刻回答方楚的問題,而是向他提問道:“在我回答你的問題之前,你先告訴我,你是怎麼發現長江裡的狀況的?”
方楚對此倒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便將自己如何感受到荊廟村後面丘陵一帶的地氣變化異常,然後順藤摸瓜找到長江邊的經過大致說了一下。當然了,至於他是在跟玄果碰頭之後的下山途中偶然發現了異常狀況這一節就自動跳過了。
荊伯聽完之後點頭道:“你既然發現了沿丘陵到江邊這一線的地氣變化有異常的情況,那有沒有看明白相應的風水局?”
“風水局?”方楚立刻想起荊伯庸曾經提過這附近的風水局衆多,對地氣變化影響各異,但江邊那塊地區已經花了兩個半天仔細查探過,除了陰氣密度太大之外,似乎並沒有形成什麼特別明顯的風水局。
方楚仔細回想之後才搖搖頭答道:“我在那附近沒有發現什麼風水局。”
“那說明你的眼光還是太狹窄了一些。”荊伯庸的眼神中有一絲失望閃過,看來對於方楚所給出的答案並不滿意:“如果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到更高一些的地方來看,應該是能有所發現的。”
“更高的地方?”方楚細細品味着荊伯庸的建議:“你是說……把整個荊廟村包括周圍地區都當作一個大的風水局來看待?”
荊伯庸站起身來,走到後面的展板前,將昨天那張獛的畫像取下,露出了後面的一幅圖來。這幅圖方楚倒並不是第一次見到,來荊廟村之前荊伯庸解說計劃的時候就用過這幅圖,圖上的
數據標註得非常細緻,但唯一所欠缺的便是比例尺。當然現在方楚已經知道這圖上所示便是荊廟村這片地區,而佔據圖上相當一部分面積的水域,就是與荊廟村相距不遠的長江了。
“你看,這裡是荊廟村,這是荊廟村背後的丘陵,這是你在長江中發現陰葵的地方。”荊伯庸在圖上將這三處地方一一標示出來,然後望向方楚道:“你現在能看出什麼問題?”
“三點一線。”方楚倒吸了一口涼氣答道。
荊伯庸拿了支記號筆,把兩頭的荊廟村和陰葵滋生地分別圈出,然後沿着丘陵的走向畫上一筆。這樣在圖上一標出來,情況的確就變得非常直觀了。荊廟村背後那狹長如猛獸脊骨的丘陵,現在看來正好如同一條筆直的紐帶,將荊廟村和方楚所發現的陰葵滋生地點聯繫起來,而丘陵的輪廓走向幾乎便與連接兩個地點之間的直線重合。如果這還能稱之爲巧合的話,那這個世界上巧合的事情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你所觀察到的地氣變化趨勢是怎樣的?”荊伯庸接着問道。
“由荊廟村從南至北,沿着這丘陵的輪廓線,越接近長江,就感覺陰陽二氣中陰氣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我下到水裡之後在附近遊弋了很久,幾乎可以確定滋生出大量陰葵的那個地方,應該就是這種地氣變化的終點了。”方楚心知荊伯庸大概是要向自己闡明某些事情了,當下更是沒有絲毫的隱瞞,將自己先前的發現詳細告知對方。
來和荊伯庸面談之前,方楚的確還有些藏私之心,因爲他擔心荊伯庸在知道自己的發現之後會有某些過激的反應,但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卻是多餘,荊伯庸不但沒有任何的責備之意,看樣子反倒是很樂於向方楚講解一下其中的內情。雖然不太清楚荊伯庸此舉的真正目的爲何,但能夠得到比自己高明不少的荊伯庸指點風水堪輿之術,方楚至少在目前還是很樂於配合一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