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二姑太太雖然不信那些,但對於三弟能娶了蘇氏是覺得好福氣。
沒提那些傷心之事,倆人說了說京裡情況,謝二姑太太說了把她陪嫁都給了語冰,兩個兒子也都同意,讓公主羨慕,說這兄弟倆真好,又說起自己的煩人小兒子,真是父親不行吧,孫子跟着學,也有個如此的,把個公主恨得,真想送去盤雲寺呆幾年,又捨不得。
謝二姑太太也是聽聽,公主家事可不是她能給建議的,公主也不需要別人的建議,能狠下心來,也輪不到她來說什麼。
倆人也就家裡事朝廷事閒話一陣,公主還給她重點講了些京裡哪幾家是有後起之秀的,提到了樑府庶子樑修。
臨走時,公主還準備了些補品,說拿回去給華兒哥倆好好補補,謝二姑太太謝過告辭。
而今天,廖安華帶着弟弟妹妹來侯府給外祖母請安,讓太夫人淚水漣漣,硬是留下吃午飯,把提前準備的兩個大封包,偷偷的塞給廖兄弟,說外祖母給的,將來增外孫來了再給。
廖安華也沒推脫,收下後,說了感謝話,但之後每次來給外祖母些銀兩,讓太夫人更加欣喜,對廖安華哥倆快趕上對宋舅舅的待遇了。
午飯後,太夫人照舊要午睡,三老爺就帶着哥倆去了書房,派人叫了羅先生。
羅先生早就聽聞了廖安華之事,三老爺偷着興奮的說了,他知道羅先生不會出去亂說,才把自己的激動找了羅先生分享。
所以,羅先生一聽是江南解元,快快過來,來了後躬身見禮,因爲羅先生舉人都沒過,後來娶妻生子,就更無心去科考,覺得自己沒那命。
廖安華側過身,沒受他的禮,雖說羅先生只是個秀才,但有些有學問的不見得是狀元,有的是命運坎坷,有的是他自己不願去考,所以廖安華沒那麼勢利,覺得自己是個解元就很了不起。
彼此讓座後,幾人談起學問,三老爺聽着沒趣,主要是他也不是很能聽懂,就說他們在此討論,他回燕旻堂了。
晚上回去後,廖志華對母親說那羅先生很有見解,而羅先生對素娘讚歎廖家兄弟不僅外貌出衆,學問更是出乎意料,不愧是解元,明年會試那老大定是三甲。
素娘抱着愚仁溫和的聽着,後來羅先生還說當年他的先生還說他肯定一個進士跑不了,後來家事耽誤,先生臨死前都替他惋惜。
素娘看丈夫落寞神色,說:“不如下次科考相公再去試試。”
羅先生搖頭道:“我已不打算再去,估計我沒這命,不如好好撫養兒子,將來素娘再生個,不管是兒是女,我就滿足了。”
說完看到妻子臉紅了下,突然靈光的羅先生欣喜問道:“是不是有了?”
素娘說道:“還沒確定,得等一陣才知。”
羅先生大喜:“錯不了,素孃的醫術,還能錯?來來,爹爹抱愚仁,讓你娘歇着。”
接過兒子,羅先生還小聲笑道:“我說這幾日素娘不讓我碰,原來是有了。”
素娘剛站起,聽他這麼就說出來,羞了臉,橫他一眼出了屋,後面是羅先生抱着兒子逗笑聲。
愚仁已經一歲半,素娘也是想隨意,有了就要,沒有也可以,誰知就懷上了,她也希望給愚仁添個弟妹的,不然將來愚仁太孤單,父母親都沒什麼親人,等爹孃走了,留下愚仁一人,連個親兄弟姐妹都沒。
蘇氏是半月後才得知消息,大喜,又是一堆東西送過去,玩笑素娘是個有後福之人。而這時後話了。
在廖家兄弟給外祖母請安第二天,蘇氏回了趟孃家,因爲十月初十宋昆馳和冷娘子成親,國公夫人突然的也請了陶氏,所以蘇氏回去問問有啥注意的沒。
陶氏如今也鬆了手,萬事交給媳婦,正和趙婆子閒話,見外面招呼六姑太太的聲音,她對着趙婆子笑道:“我就說這兩日,六姑太太肯定會回孃家一趟。”
進屋的蘇氏聽見,也笑着說:“還是大嫂惦記我,我今早耳朵發熱,就想肯定大嫂想我了,立馬就回來。”
趙婆子起身,笑眯眯給六姑太太行了禮,出去倒茶。
蘇氏也脫鞋上了炕,摸了摸,說道:“天還沒大冷,抗別燒太熱,不然太乾燥了人上火。”
陶氏遞過去一個靠枕,說道:“之前聽了錦娘說的,我也每天都出去走走,把門窗都打開透透氣,就是屋裡也放了盆水,這些趙婆子可每天都張羅着,我看錦娘沒少給她賞錢,不然她比我都惦記着你回孃家哪。”
正進屋的趙婆子趕緊辯解道:“老夫人,六姑太太,奴婢可不是看那賞錢的,給賞錢是六姑太太善心,奴婢跟了老夫人幾十年,那一心只有把老夫人伺候好了纔是本分。”
誰也不會和個下人計較,本來蘇氏給她賞錢就是爲了讓她更好的伺候大嫂,就算不給,她一樣緊着服侍,不然想把她給頂了的人大有人在。
趙婆子放好炕桌,把茶倒好,說去外面廚房看看,退出去,叫個小丫鬟守着,好聽着屋裡有事招呼她一聲,她就去了二房和人說話去了。
蘇氏就先問了問大哥如何,幾個侄子侄孫如何,又想起蘇自立父子加上徒弟阿滿,笑着說三老爺無意在滷肉店看見,回來感嘆族弟大義。
陶氏也是點頭,說道:“這點上,你大哥也是敬佩,交代我多照應他們父子師徒的,對了,自林前兒個來說錦娘也給莊子上送了衣服鋪蓋,還有些蔬菜,自林本想去你那說聲謝謝,我沒讓他去,你最近也忙,我給他說了,謝二姑太太帶着兒子來京,你肯定沒空,我對自林說,錦娘是個善心人,都是蘇家人,也別客氣來客氣去,給你你就拿着,就是妹夫心眼也不錯,還說自林要是捨得,幹錯放到錦娘那,他們肯定會把致遠好好撫養大。”
三老爺是說過這話,他不是個滿嘴跑馬車胡亂許願的人,說到就能做到,只不過,也知,別人家再好,也不如跟着親生父母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