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把列好的一二三指給週六看,並解釋。
“東大街的那個酒樓都收拾好了,不開酒樓可惜了,也浪費了,是吧,周爺?”
週六使勁點頭,可不是嗎,還沒開始就不做,那讓人笑話他週六?
“可做辣菜目前是不太好,別說店裡客人能否受的了,這周圍估計都要是這辣味,周爺也不能和隔壁鄰居都挨個打架去吧?”
“可不唄!我如今可是要做事的人了,哪能胡來?”
“那就好,那麼,辣菜就不能做了,只好改別的。”
週六着急的問道:“改什麼?”
“乾脆做大碗粥,再配上早點,可這早點就豐富了,不僅是早上,可以做一天的,不僅僅是飯點纔有,隨時進門都有。”
就是三老爺都沒聽太太說,也支楞着耳朵注意聽。
“粥有各種,還可以做養生粥,早點是各類包子,還有可以裝小碟小籠的茶點,到時我給周爺列好,讓廚師多實驗幾回就成了。”
週六喜得都想抓耳撓腮了,問道:“是神仙告訴嫂子的?可見我還是個積了德的人,不然神仙不會告訴嫂子的。”
蘇氏無語,不接話,三老爺發話了:“週六,這話給你說過,不能提,不然到時什麼都沒。”
週六賠笑,還打了自己一耳光,那聲音脆響的,“怪我,以後絕不說了。嫂子繼續說。”
“這個估計這個月就來不及了,那就要推後開業時間。”
“這個沒問題,推後就推後,不差那一兩個月,可是,嫂子,那個辣菜哪?”
蘇氏就又拿起一章紙,上面又是列了一二三,“周爺,因爲是我說的做那大碗菜,要是沒幫到你,我也過意不去,可是要再弄一個,可是要投資花銀子的,還不知道效益如何,所以我想了又想,我家老爺也說,周爺不是外人,有啥就說,就當給周爺一個參考。”
週六忙說道:“嫂子你說,這事是嫂子幫我,我週六能不知好歹?”
蘇氏點點頭,嚴肅的說道:“那就好,有周爺這句話,嫂子就說了,有啥周爺也和姜家的商議下,他可是生意人,懂得可比我們多。”
週六那是那是的,就想這謝三媳婦太話多,不說重點的,但不敢把這話說出來。
“如果周爺能有個挨着京裡比較近的莊子,不大就行,就在莊子裡整一個飯莊,那就是農莊大碗菜,野菜呀,山珍呀,野味全有,再加上辣菜,都是大份的,那個雞魚肉,就是豬蹄都弄成大份的,能想到的都做成那樣,把廚房建的離飯廳遠點不就成了,就算有味道,早就飄到上空去了。”
週六是一拍巴掌,樂道:“這個好,之前有人這麼做過,可和京裡的那些沒啥區別,新鮮幾次就沒人去了,我還帶着幾個哥們去過,後來旻莊開了,那家就關門了,這個好,不過就是和三哥搶生意了?”
“生意是做不完的,既然答應了周爺,肯定先緊着周爺了,就是以後,你那的客人你可得介紹到旻莊玩去。”
週六拍胸脯道:“那是肯定,我有個莊子離旻莊不算遠,去那也方便,就是搶了三哥的生意,我不好意思。”
三老爺不知太太什麼意思,但也順着說道:“這是你週六,是別人,我謝三可不讓,以後咱倆可得好好處,別在爲這身外之物鬧紅臉。”
週六連連作揖,說一定不會那樣,要不叫上宋八來個桃園三結義?
蘇氏偷笑一聲,三老爺道:“免了,都抱孫子了,都好好的過日子吧。”
看把主要的說了,蘇氏收拾了帶來的草稿,週六想帶走,三老爺瞪眼:“等我抄好一份了再給你。”
週六只好作罷,着急回去和姜同和商量,感謝一番後告辭。
等倆人都回了屋,三老爺不解問道:“要是做那些,咱旻莊也可以做,爲何給了週六?”
蘇氏解釋道:“多了就雜了,旻莊是以蹴鞠和燒烤爲主,吃喝玩樂,玩爲主要,再說,買賣不能咱一家都做完,當初給週六建議了,總的幫人幫到底,要是他能賺了,就當接個善緣。”
這個三老爺聽了就更舒心了,賺銀子重要,但不能鑽到銅錢眼裡去,把人緣都做沒了。
“我想了,讓秋桃去旻莊做些早點,就是有時我讓她做過的,然後我再寫些菜單,其他的讓週六找人自己琢磨去。老爺再去把咱廚房那些小籠小瓦罐的多定幾個,放到旻莊好做樣品,到時都給週六。”
晚飯後,蘇氏就叫來秋桃,讓她後天去旻莊做些早點類的,就是蘇氏之前教給她的那些,還有粥類也做點,明天準備,後天在旻莊蘇氏就請週六宋八幾個嚐嚐,順便把菜譜給他。
到了那日,宋八帶上了宋江氏,週六也帶上了周洪氏,姜同和單獨一人,在旻莊試菜。
粥是用一個瓷花大碗,還有個小瓦罐,蘇氏解釋,既然店名爲大碗粥,那麼就得有個大碗,人多就可以瓦罐,夠四五個人的。
粥只做了三種,肉、魚、和鹹蛋的,因爲有女眷,在座的又用小碗盛了都嚐了嚐。週六喝了一碗就說道:“我說三哥,你藏着好東西沒放旻莊裡呀。”
宋八接話道:“這可是給我小侄子養身子的,給了你算便宜你了,你還說那話。”
週六嘿嘿兩聲,給三老爺拱手道:“多謝三哥想着兄弟,我肯定不會虧了三哥的。”
等各種小籠上來,蘇氏還讓個推車推着進來,幾人都看,宋八把推車上的都端上桌,笑道:“連小二都省了,這個好。”
三老爺解釋道:“這個是讓客人挑的,對着菜單總不如看着實物好,看到哪個就拿哪個。”
姜同和問了句:“那麼怎麼結賬?”
這個三老爺就不知道了,幾人都看向蘇氏,蘇氏拿出一張紙,上面四個不同的圓印,然後給大夥看了看,說道:“把這早點就列成四個價格或者五個,根據不同的印子來結賬。”
這麼一解釋,姜同和首先點頭,說道:“有點類似江邊那些苦力,每天結賬,就看蓋了多少戳子,就是這個是分不同價位的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