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爺得此消息自然震怒,先前噶爾丹統一漠西蒙古諸部時,他便覺此人不日定然成爲威脅大清的禍患之一。
不同於內屬蒙古,如察哈爾八旗及歸化城土默特二旗一般,與京中八旗相等,外藩蒙古諸部也就是漠西蒙古諸部雖也歸屬清朝,但尚未推行盟旗制,故康熙爺對其內部事務不加干涉,各部只照常遣使進貢。
此前噶爾丹稱臣,爲朝朝廷進貢竟攻破與朝廷關係極爲親密的和碩特部,殺害鄂齊爾圖車臣汗,以進獻交貨的弓矢等物時,康熙爺拒收之,雖將其看作是“內部相殘”,然仍是留下了戒備之心,慎重對待,欲尋機會歸化或分裂準噶爾部,免其釀成大禍。
然欲除此勢力於襁褓之中絕非易事,且師出無名,先前京中、朝廷事務繁雜,他也一時沒能顧得上蒙古諸部,誰道沙俄同準噶爾部暗通款曲,此時發兵威脅朝廷。
康熙爺坐在案前,手指輕輕點着幾份軍報,兀自思索着眼下的局面。
沙俄既無意和談,暗中資助準噶爾部軍火定然只是第一步,說不得趁朝廷同準噶爾部打得水深火熱時沙俄趁朝廷不備出兵,引大清分兵幾處逐個打擊。
即便不提沙俄意圖,眼下衝入漠南蒙古也就是喀爾喀蒙古的幾十萬百姓也亟待安撫,若不能,這幾十萬百姓鬧起來也夠叫人頭痛,萬一再沙俄再有意設計挑撥,着人打着起義的名頭集結百姓,逼得八旗將士們的槍口對內又對外,如此可甚傷民心。
喀爾喀蒙古若再失去,八旗大軍想在逐步收回疆土可就難了。
康熙爺捏了捏眉心,正欲着人擬摺子安撫南下的百姓,誰道外頭又一聲高亢而急切的“報”聲傳來。
“啓稟皇上,護軍統領馬喇將軍有信急稟!”
康熙爺當即坐正了些,擡手着樑九功接下,因是千里加急,這軍信一路上換人有換馬,故眼下能面聖這個多半是從直隸接手而來的,料想也不大外頭的事兒,康熙爺未問,只擡手接過了樑九功遞來的信。
先檢查了印戳和封口,見無打開調換的痕跡這纔打開一目十行看了過去,這一看,康熙爺更是怒不可遏,當即撂了手頭的鎮紙,只聽“哐當”一聲巨響,嚇得殿內大小奴才都顫着身子跪了下去。
“請皇上息怒。”
樑九功硬着頭皮勸了一句,只怕萬歲爺這纔剛見好的身子又給氣壞了。
康熙爺正又氣兒沒地方撒呢,得樑九功這話當即回頂:“息怒?!沙俄欺人太甚!屬實該死!”
聽這句,誰還敢再勸?
樑九功也只能是將頭埋得更低了些,等萬歲爺稍降了些火氣,飛快請了諸位大人前來議事。
倒也不怪康熙爺如此憤怒,那沙俄的確卑鄙至極。
趁着噶爾丹出兵,俄軍也再貝加爾湖以東發兵進犯。
若是大大方方直接進犯還叫人看得起些,誰道那沙俄談判代表戈洛文爲拖延談判且爲中俄談判中爭取有利地位,壓兵至蒙民聚牧區的楚庫伯興,指揮俄軍以搜尋“失盜”的馬匹爲名,將喀爾喀蒙古一部的十三個帳幕洗劫一空。
同時還派人到庫倫對此部的土謝圖汗進行威脅說,如果蒙古各部繼續抗俄,不打開方便大門,俄軍便要襲擊蒙古的兀魯斯,即是“搗毀封地,俘虜土謝圖汗的妻子兒女”。
土謝圖汗不懼沙俄的威脅,爲制止沙俄騷擾便親自率蒙古軍包圍了楚庫伯興,然正值兩軍對壘之際,噶爾丹卻從其背後襲擊,算算時日正是噶爾丹襲擊使團後的動作,爲何當即不乘勝追擊劫掠使團,眼下便得了答案。
土謝圖汗背腹受敵,倉促應戰,不免兵力分散顧此失彼,故連日來屢戰屢敗,喀爾喀蒙古頓陷於混亂之中,這也是爲何南下百姓如此至多的緣故。
趁此機會,沙俄不僅擴大楚庫伯興附近的侵略,而且欲大批收降喀爾喀蒙古未來急得逃的難民,以壯大自己及準噶爾部。
同這信兒一同來的還有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的投誠摺子,求朝廷以庇護,邀萬年之福,康熙爺將喀爾喀蒙古視作大清的屏障,自然早有援助喀爾喀蒙古各部之意。
如此正按部就班安排着事宜,誰道不過兩日,蒙古又有一信傳來,這回可不是喀爾喀蒙古各部了,而是那賊子噶爾丹。
噶爾丹信上對自己同沙俄狼狽爲奸毫無愧疚之意,因先前聽說喀爾喀各部欲投奔朝廷,便大言不慚要求朝廷對喀爾喀蒙古各部“或拒而不納,或擒以付之”。
還聲稱自己“盡力征戰五六年,必得喀爾喀,必擒哲布尊丹巴。”
康熙爺見此自然不滿,然出兵之事牽一髮而動全身,必拿到朝中細細着諸位大人商議纔是,他且將這幾封信拿出着人宣了,朝中又亂哄哄一通,有主戰的自有主和的。
主戰自不必提,主和之人說的也似乎有些道理,諸如“允其內附而恩養之,噶爾丹必假此釁端與我朝構難。”
此言便是不想同噶爾丹正面交鋒了。
雖是聽着有軟弱之意,然大清若真能在耐下心來細細發展幾年,定然比眼下出兵更有把握得勝,糧草供給也定不成問題。
康熙爺也細細思索過了,然最後還是下定決心接納喀爾喀蒙古,庇佑之。
若此時不允其內附,無異於縱容噶爾丹的侵略暴行,而且助長噶爾丹勢力擴張,故而冒着同噶爾丹開戰的風險又能如何,噶爾丹狼子野心,大清同此人早晚有此一戰,倒不如速戰速決了。
有此決斷,康熙爺當即下令將喀爾喀部衆分別安置在蘇尼特、烏珠穆沁、烏喇特諸部牧地附近遊牧,且對外宣稱。
“朕統御天下,來歸之人若不收撫,誰撫之乎?故受而安插於汛界之外;其窮困人民振於米糧,而嚴責其興戎之罪,復其汗、濟農、臺吉之號;以車臣汗之子仍襲爲汗。朕興滅繼絕之念非特於喀爾喀。諸國有窮迫來歸者,朕皆一體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