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氏的朝服底色是秋香色,帽子上東珠八顆,脖子上戴的是南珠串。
李絮的朝服本來也該是秋香色的,四爺知道她最不喜歡秋香色,便通知了內務府,改成偏淺色的黃,與明黃區別很大,又不是秋香色那麼黯淡。其他處與年氏一樣。
永和宮了,四爺這一家子自不必說。早年的七爺也是貝勒,七福晉與七爺側福晉皆是貝勒福晉吉服。十三爺自敏妃去後,年節也就跟着四爺來永和宮,今年也是新出爐的貝勒了,十三爺還沒側福晉,福晉穿着貝勒福晉的吉服,淺笑盈盈。唯獨十四福晉,很是不好意思。十四爺是個光頭阿哥,她只穿着一般的福晉吉服,難免失落自卑。
坐在一邊也不說話,打量着衆人的首飾。
德貴妃見她如此也沒有刻意與她說話,倒是和七福晉十三福晉聊得熱鬧。成妃與四福晉聊得也很好,不時也問上一兩句李氏年氏,都是笑着回上一半句,再把話題引回去。
李絮是原本就不打算和成妃德貴妃改變策略,就是堅持當壁畫的。年氏那,四爺是專門吩咐過,不可輕狂。福晉在外頭,四爺還是放心的,很是顧全大局。李絮是根本懶得管事。就年氏有時候有幾分招惹是非的品性,四爺自然早早的吩咐下來,成爲親王的頭一年,自然是不能出錯的。
今年,四爺自然是可以代替康熙敬酒的。康熙笑呵呵的,整個酒宴上從頭到尾好心情。誇四爺兒子教得好。誇十爺十三爺生了兒子,反正衆人都樂呵呵的。
整個節日,最悲哀的是八爺。康熙爺說無召不能進宮,頌金節就沒給他恩旨,他只能在府裡過節。八爺越想越下氣,如今是不能進宮,即使能進宮,家眷該往哪裡去?
哪還有臉去惠妃宮中,罷了,不進宮也好。
頌金節之後,四爺一直幫着康熙爺處理朝政,從早到晚的進宮。這一年冬天,原本的四貝勒府要修繕,要改建親王府,所以福晉李絮等人就住在園子裡。李絮的玉漱殿早就修了地龍,四爺連帶着湖心島上也修了地龍。
四爺百忙之中還叫蘇培盛送了些吃食回去。蘇培盛親自拎着那些吃食,笑眯眯的候在玉漱殿外。
李絮忙叫人迎進來。
“李主子吉祥,咱們王爺叫奴才給李主子送零嘴兒來了,王爺說了,不能多吃。”蘇培盛將手上的東西遞給巧月,一臉笑容的站着。
“有勞蘇總管,王爺在宮裡可缺少什麼?”李絮也笑着問。
蘇培盛忙道:“不缺,李主子給王爺送去的衣物足夠用,王爺說了,小主子們還在宮裡讀書。李主子要是悶了就跟閃電玩,也可去湖心島,只是要提前叫人燒上地龍,且不可在那多住,王爺擔憂着李主子的身子呢。”
李絮點點頭:“轉告王爺,要按時用膳,冬日寒冷,晚了就別回園子了,路遠。”
蘇培盛笑着去了。
出了玉漱殿,蘇培盛嘖嘖嘴,瞧瞧李主子說的那話,那該是一個側福晉說的?可是能怎麼着呢,王爺喜歡不是?誰叫福晉不說呢!
果然蘇培盛回了李絮說的話,四爺嘴角就勾着。四爺問蘇培盛:“你李主子面色如何?你去時她做什麼呢?”
“回王爺,李主子面色紅潤,瞧着挺好的。玉漱殿裡地龍燒的旺,就是穿着單衣也不冷。奴才去的時候啊,李主子正等着從府裡拿冰鞋呢,說是要溜冰。就在後湖上玩。奴才已經吩咐了李茂才,在那冰上好好檢查,確保萬無一失。也吩咐了巧月他們,不能叫李主子玩的時間太長,回去也得記着喝薑茶。”蘇培盛認真的回覆着園子裡的事,四爺聽得很是受用。
“你辦事很好,賞。”
蘇培盛謝了賞一臉笑的退出去,吁了口氣!賭對嘍!對於那位主子,上心多少分都沒錯,你看看,這不就得着賞了?蘇培盛又琢磨那膳房的劉武,聰明人!上趕着一天三頓給那位主子搭配吃食,那位主子吃的開心,賞賜不少。四爺得知賞賜更不少。四爺這一年的賞賜有一大半都是叫膳房得了去!
這一年,所有的聖旨上批覆都不是康熙爺的字體,有認識的大臣心裡都有數,看來就是那位爺了。不認識的慢慢見四爺天天出入上書房心裡也有數了。
難怪呢,那位爺可是本朝第一個親王啊,當年的直郡王如何得寵,又是長子,最輝煌時,不過也就得了個郡王,這位爺不一般啊!
不顯山不露水的,這就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大臣們又開始四處鑽營,爭取和四爺掛上鉤。一品二品的大員自然是要上趕着和四爺親近。那些個小官員們,就琢磨起四爺的親戚。首當其衝的,那自然是烏拉那拉家。
再者京城中都有耳聞,四王爺的側福晉李氏,多年來頗爲受寵,李氏的兄長可是在京城裡的。如今也是正四品的二等侍衛。那李氏的阿瑪遠在蘇州,卻是蘇州知府!官職可是比嫡福晉的哥哥們高。
再有那年氏,父親雖去了,哥哥可也是從四品宣撫使呢。
如此一來,就連遠在蘇州的李大人,也是頗爲受到同僚以及下官的厚愛。一時間有些傻。閨女如今是親王側福晉了。
李大人知道,自己和兒子的仕途都是閨女在四爺跟前的臉,四爺才拉自己家一把。還是多年前那想頭,自己家裡是閨女的依仗。原本就老實的李大人,如今更是不敢有一絲一毫行差踏錯。
不僅自己要小心,也給遠在京城的兒子去了信,要他約束好媳婦,不可輕易收了哪家的禮。孫家管不了,就算出了事,必竟也不能過分連累了閨女,李家人不能出事的。
李蓉的公公陸大人也是如此約束陸柬之,如今四爺水漲船高,對於陸柬之而言,只有好處。但是陸柬之萬不能給四爺臉上抹黑。
今年過年,四福晉就跪在了諸位皇子福晉最前面。李絮年氏也往前跪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