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計了!
這個認識讓毛利故膽寒,爲穩軍心,他坐鎮中軍親自指揮滅火,以期能衝出城與外面大軍會合,然而八十四雲騎早已等候多時!
八十四匹駿馬,八十四位騎士。馬上勇士一律純黑斗篷,揹負弓箭,手中持着的依舊是寬刃、長柄、血槽扭曲的古怪兵器——正是無雙公子親自設計的“斬雲刃”。
八十四雲騎如烏雲般飛掠過來!
手中長刃雪花般翻飛下,紅浪翻滾,鮮血四溢。
敵軍見那長刃如同雪片般落下,紛紛揮舞兵刃抵抗,有使qiang,有用刀,可是隻聽到嚓嚓聲響,qiang斷刀折人頭落地。
敵軍兵刃居然擋不住騎兵兜頭一砍!八十四雲騎不但各個武藝高超,而且裝備精良,手中長刃更是銳利無比!
一顆顆人頭飛起,一具具身體變成兩片。
火光,慘叫,戰馬嘶鳴,人羣踐踏。
有些人被砍下頭顱,鮮血噴涌,雙目圓睜,猶自不信,沒死的早就心寒,連滾帶爬躲來躲去,有的被馬蹄踏得腦漿四濺。
一時間前軍摧枯拉朽般潰倒,八十四雲騎策馬疾馳,轉瞬拉近了和毛利故的距離。
眼看前方內軍已經風吹草偃般倒下,毛利故生平第一次感到不可抑制的恐懼!
他殘忍,他兇暴,他以殺人取樂,但這掩蓋不了他的怯懦。
他這類人就像老鼠,三分狡猾,三分兇狠,本質卻是四分懦弱。
看姿十四雲騎凌空撒着血水張牙舞爪地向他這個方向撲來,倭奴頭號猛將毛利故大將軍居然嚇得面無人色,一下子癱倒在地。
“快救火呀!!”
“將軍們被困在裡面了!”
然而無雙公子集全城桐油放的這把大火又豈能輕易撲滅?照這個局面,這火燃上一天一夜也不成問題。
城門賊兵咋咋呼呼忙着救火。很多人不明所以,還以爲只是守門官兵一時失火,絲毫不覺危險已近。
忽覺腳下地面在顫抖。
驚愕擡頭,只見遠處黃塵滾滾,蹄聲陣陣,黃塵中驚現一條白龍,行跡於青天殘火之間,有如騰雲駕霧一般!
一隊騎兵遽然從賊寇右翼出現!
爲首的是個小將,和身後輕騎兵一樣,盔甲在身,連馬身都布了皮甲,防止被利qiang銳箭襲擊。
楊虎喝道:“放箭!”
五萬騎兵同時挽弓如滿月,箭矢雨點般激射出去,狂風驟雨般毫不停歇!
破風箭鏃撲面而至,熱血飛灑!敵人不等靠近便已經紛紛翻身跌倒。
一輪羽箭射完後,楊虎所率領的銀甲騎兵已深深扎入了敵營心臟之中。
頓時人喊馬嘶,敵軍亂做了一團。
那一陣箭雨雖並沒有傷了太多兵馬,可賊心已散,心膽全寒。
白龍捲着黃塵,讓人產生泰山壓頂般地絕望,無法抵擋,無力撼動。
銀白巨龍搖頭擺尾,五萬輕騎兵左右翼散開,如蛟龍探爪,要生生撕碎眼前的獵物!
兩隊兵馬已經糾結在一起!
馬似飛,人如龍,刀光如電!
八方騎兵猶如死神手中的鐮刀,不斷收割着侵略者鮮活的生命。
敵軍雖還是人多勢衆,但駭然於對手的衝勢之猛,裝甲之精,弓箭之強硬,早已膽戰心驚!
突破中軍後五萬騎兵不稍歇,只是加力催馬,已經囧囧了敵軍後營,後軍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陡然炸裂開來,動盪慌亂!
鼓聲大作,號角長鳴。
一面又一面的戰旗懸掛起來,藉助谷嘉城城頭血紅的沖天火光,旗幟上耀眼的“傾”字刺痛了侵略者的眼睛。
“肖傾宇!肖傾宇!”彷彿一陣風吹遍聯盟全軍,潰兵感到了徹骨的寒凍,不由自主地打起哆嗦。
血色火光中,衣甲鮮明的虎賁將士簇擁在他身邊,肖傾宇端然靜坐,淡漠幽遠,手邊是一張素雅古琴。這樣一個神仙般的人物出現在修羅戰場中,竟不給人以絲毫突兀。
“鏗——”
清亮樂響!
肖傾宇擡手,琴絃在他指尖鼓盪!樂聲豪烈,恢宏萬千,遠遠地傳開去,盪到遠山,都是回聲。
戰場中人狂馬嘯,喊殺震天!
沙場外白衣傾世,琴音激越。
一時間琴聲與廝殺聲交雜在一起,重疊迴盪衝突往復!
決烈的音樂。殘酷的廝殺。
這是血與火的衝突,生與死的碰撞!
他奏琴時表情既不冷漠,也不熱切。即使沙場對陣,他也飄渺如煙霞薄霧,不似世俗中人。
倏地!琴絃在他指尖崩斷!餘音久久迴盪在天地。
無雙公子忽然微微一笑,朝着潮水般敗退的敵軍優雅欠身。
這一舉動明確昭示了:敵軍的潰敗就在眼前!
無數兵將齊聲高吼:“公子無雙!公子無雙!”
喊聲中,金光四射,落霞紅豔。遠方河水金晃晃的明亮。秀麗遠山清晰可見,天空紅霞飄動,瑰麗萬分。
慶曆330年八月三十日,倭奴、天鑌、匈野集合百萬大軍圍攻谷嘉城。
無雙公子以巷戰伏殺聯軍主力,輔以輕騎兵突襲城外軍營。
谷嘉城一戰,大破敵方百萬大軍,八十四雲騎更是活捉毛利故,無雙公子下令將其梟首示衆。
在楊虎講述戰況的過程中,方君乾一言不發,但內心卻掀起了翻天波瀾!若不是屬下在場,他就要按捺不住一拍桌案歡呼起來:“幹得好!”
我的傾宇,公子無雙!
楊虎目光崇敬:“末將聽公子說‘以巷戰決勝負’一語是由小侯爺提出?”
方小侯爺楞了一下,不由汗顏:“本侯不過靈光一閃隨便說說……”
此戰被後世譽爲巷戰中的經典戰役。
因其開創了以巷戰決勝負的戰例先河,故戰名“潛龍之淵”!
回城覆命的楊虎,後來位列蒼凌閣十八功臣之一。
當時還是少年將軍的他,親眼目睹並親身參與了這場經典戰役。此戰使他得益匪淺,終身受益。
後世皆知“潛將”楊虎擅守城戰,尤以巷戰最爲世人稱道。六十歲後將自己畢生經驗謀略彙編於冊,史稱《楊氏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