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

由於事發突然,知府現在仍是一頭霧水,疑惑自己爲何能落到如此田地。他站在窗邊,看見過府管家被攙了出來,和過湘人擁在一處,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一會兒才知道,鄺昌連那個太平橋的寡婦都一併放出來了,還對外揚言‘知府禍亂揚州,毒害江都尤深,今擅自捉拿無辜,誣陷良民,可恨至極。朝廷已議罷黜,諸等勿憂,必昭大義以示天下也。’

有幾個受過知府厚待的兵卒,被他苦苦相問,便暗地向知府說明了此事。原來那婦人乃是個半掩門,深爲巡撫所愛,與其時有來往;今捉了她來,巡撫怕被起了老底,故將他圈禁在此。這知府聽了,追悔莫及,反而比先前更鬱悶了。

未過幾日,朝廷派來的使者就到了江都門口,巡撫出城數裡,欣然相迎,擺下香案,恭拜皇帝詔書。這詔裡無非是寫知府如何如何不法,應立行罷黜,然尚未提及新知府的人選,臨時由同知替之。鄺昌捧來詔書,一看,果然是晏溫的手筆,心中竊喜,帶使者入城再敘。

使者在江都吃了飯,便告辭巡撫,匆忙趕回京師。使者已去,鄺巡撫即召集心腹,商量道:“這陳同袍與萬黨有說不清的干係,把大權盡交給他,我不放心。不知另選何人?”

那心腹道:“陳同袍雖有勾結南京之過,但此人心思縝密、籌劃萬全,穩定大局者,非他莫屬。且其在江都素得人心,如更立外人,恐恩信不著,江都或要生變。”

鄺昌頷首:“也是。不過江都這裡需要清理一批官員,以防知府東山再起。這樣,萬、陸二黨先不急着收拾,你從鎮江調些人出來,叫他們來幫忙。”

“是。”心腹領了命下去,卻又折回來:“詔書……可用當衆宣讀?”

“不必,”鄺昌回答,“只給那知府看,別忘了把他官服扒了。”

知府一擡頭,見木門微微開啓,從屋外射入一道白光。光芒裡走出一個人來,手捧詔書,兩旁站着持棍棒的衙役,眼神嚴肅。

“揚州知府……聽旨。”那人喝道。

知府畏畏縮縮地跪了下去。聽他高聲宣讀一陣,便將詔書卷起,遞與旁人,然後指着知府的腦袋:“既有聖意在此,速速交出官服印綬!”

知府還在猶豫之間,衙役們就上前架住他的胳膊,搜出他身上的官印,粗魯地扒下官服,然後盛在盒子裡。

知府只剩下一身便服,直被攆出了衙門,又跌跌撞撞地出了江都城,之後的事便無人知曉了。

陳同袍暫時接管了衙門的大小事務。也不敢搞出什麼動靜,老實地按着鄺巡撫的安排,將前知府親任之官吏,悉數清理,代以新人。不得不說這些柳黨頗爲幹練,僅用兩三天,風波便悄無聲息地結束了。

但過家尚不肯善罷甘休,過湘人怎麼看都覺得陳同袍這個‘權知揚州府’的名字太顯彆扭。爲讓陳大人早日登上知府的寶座,他只好將文忠叫來,共謀大事。

禮罷,過湘人先說道:“陳大人和南京走得太近,至於巡撫猶自忌憚,決不出一個人選。料文大哥有些人脈,與官中人物廝熟,故而求之。”

文忠笑道:“思興想得太多了。如你過家能鼎力支持他陳同袍,還有什麼做不成的?”

湘人眉頭一皺,仍是不解:“此爲何故?”

“鄺巡撫在意這點,無非是覺得弊處多,利處少而已。如您能一面結好鄺昌,一面堅決支持陳同知,維護了柳黨在揚州的利益,縱使提拔個‘萬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況且因封鄉紳那事兒,我們在鄉里也有了點基礎,稍使使銀子,鄉紳們大可拉攏!若鄉賢、官府、百姓,包括你們過家都支持他,如此大的陣仗,鄺昌要還想在江都收攬人心,那就必然應允。”

過湘人不禁拍掌道:“真是好主意!”

文忠接着說:“但陳同知是個謹慎人,素不願摻和進黨爭,此事應當詢問他的意見。”

過湘人沉吟一番:“如今其方任知府,乃萬衆矚目之時,我若急着去見,未免唐突啊。”

文忠躊躇了一陣,便一拍額頭說:“不如這般,你明日派人去請當帖,到府衙等批文的時候,趁機和陳大人搭幾句話,豈不爲上策?”

湘人聞之大喜,即命管家準備一番,明日去領當帖。

次日早晨,陳同袍正閱着公文,看書辦忙來稟報:“過家的人遞了呈子來,求您批個字。”

書辦說罷,只盯着陳同袍的臉,看他作何反應。陳同袍呢,卻若無其事,漠然地點點頭:“讓他進來。”這令書辦好不掃興。

管家一進來,陳同袍便放下紙筆,擡了眼:“管家爺,傷好了?”

管家摸着臉上青色的傷痕:“貼了幾貼藥……還沒好利索。”

“英勇啊,管家爺。”

“爲主子嘛,總得賣力。”管家閒談着走到桌前,拿出懷裡的呈文,“這不,還有大事等我辦。”

“總不止一件。”陳同袍在呈子上批着字。

管家一聽,到四下門窗瞧了瞧,便用隻手撐着桌子,湊過臉去:“您想不想當個知府……”

陳同袍毫無反應,似乎陷入了思考,“繼續說。”

“我們主子想,幫您討好鄺巡撫,然後利用文掌櫃的關係,拉攏鄉紳,讓整個江都支持您。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可任之不顧呀。”

陳同袍不言語,將呈子遞上去後,才冷靜地說道:“你們要幹好了。”

管家見他表明了態度,歡喜非常,笑呵呵地彎了幾個腰,道了萬聲的謝,便退出去了。

管家拿着他的批文,到巡撫衙門去請當帖。衙門的人也不囉嗦,頃時寫過當帖出來,囑咐兩句,就讓管家走了。

過湘人昨日揀好了地,已和地主人商議定了。今見當帖拿下了,便將地買下,砌起丈高的磚牆,搭起鋪子。不經十日,這當鋪竣工,立即便掛了匾額,書曰‘過家當鋪’,自此開張。

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五章 流亂、再逢(一)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六)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一)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一)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一)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三)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一)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六)第六十九章 掩災、稱聖(三)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三)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三)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五)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二)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六)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二十三章 述懷、尋情(四)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六)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四)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