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線膛火炮

目前中華軍的主力還是舊式的前裝滑膛炮,雖說中華帝國已經勉強算是有了當代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但是林德機器廠不過剛造了幾門樣炮而已(清末梟雄244章)。

而且因爲生產困難,價格昂貴,就算是海軍,也只下了十來門的訂單而已,不過這十幾門而已,由於這些後裝線膛炮使用的是長柱形炮彈,用以往的炮彈重量來衡量火炮的威力已經不足以表達,所以軍方給後裝線膛火炮製定了一個新式標準,即按照身管長度以及口徑來制定標準(清末梟雄244章)。

這首批海軍訂購的後裝線膛炮稱之爲‘1857年式180毫米炮’,該炮口徑爲一百八十毫米,僅僅是炮身重量大約四點三噸,使用專門研發的圓錐形炮彈,炮彈的樣式其實和米尼子彈非常類似,炮彈外層需要塗軟鉛來契合膛線,這種炮彈重約四十八千克,發射這種炮彈的話炮口初速可以達到約三百六十米每秒。

這種火炮,如果按照舊式的炮彈重量來衡量,那麼就是一百零五磅的加農炮!

龐大的重量使得這種火炮根本無法在陸地上機動作戰,就算是在軍艦上使用也有非常大的侷限性,帝國海軍的船隻最大的也才千噸而已嗎,其他的都還是幾百噸的小傢伙,根本無法裝載如此大噸位的火炮。

這些1857年式炮都是爲了吳淞要塞而準備的!

目前來說,海陸兩軍的主要用炮,依舊是前裝滑膛炮!

但是別以爲前裝滑膛炮就容易造了,誠然太平天國和滿清那邊用小作坊都能夠生產出火炮來,但是那種火炮的性能以及質量都不堪入目。

中華軍對前裝滑膛火炮的質量以及性能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完全是對比進口的洋炮來製造。

wωw¤ttKan¤¢O 在質量和性能上,林德機器廠生產的前裝滑膛炮已經足以比肩同時代的歐美國家的產品,不過爲了提高質量,之前林德機器廠生產的都是仿製的拿破崙炮,這種火炮是由青銅鑄造的。雖然耐用,不易炸膛等,但是重量相對也比較大,十二磅的火炮僅僅是炮身就有五百五十多千克。而包含炮架、輪子在內的全炮重則是超過了一千零五十千克。

儘管這種十二磅的火炮已經比其他同口徑的舊式前裝火炮輕很多,但是要帶上這麼一門火炮機動作戰,同時還得帶上彈藥的話,需要數十匹役用馬來伺候它。

僅僅是一個標準的六門制的十二磅炮兵連,就需要役用馬一百三十匹以上。而受限於中華軍的役用馬、騾子等肩高力量等普遍偏小,實際使用中還要超過這個數字,一個十二磅的炮兵連配屬的役用牲口超過一百五十匹是常見的事!

這種制式的青銅十二磅火炮雖然也可以從手工作坊生產,但是不管是機器生產還是手工作坊生產,其生產難度都是不小的,因此總產量也比較有限。

任何時代,火炮的生產都不容易!

除了青銅鑄造的前裝滑膛炮外,實際上林德機器廠還有鐵鑄火炮,不僅僅有鐵鑄前裝滑膛火炮,另外還有鐵鑄前裝線膛火炮。

但是鐵鑄火炮雖然造價便宜。但是現在的鋼鐵技術還太原始,林德機器廠也不可能獲得大量的優良鋼材來鑄造火炮,只能用熟鐵,這造出來的鐵炮總是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

1856年初林德機器廠試製了十幾門鐵鑄前裝滑膛炮,試射的時候好好的,但是交付陸軍使用後連接炸膛兩門,結果陸軍直接停止了繼續訂購鐵鑄火炮,並且把已經服役的鐵鑄火炮直接封存!

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隨着江南礦務公司那邊開始小規模試產鋼鐵,並向林德機器廠供應了部分質量較好的熟鐵後。林德機器廠才重啓了鐵炮的設計和鑄造,而這一次同時向軍方提供了兩個設計方案。

一種是傳統的十二磅前裝滑膛炮!

而另外一種則是十二磅的前裝線膛炮!

而這兩種火炮中的前裝滑膛炮雖然在耐用性以及精度等還略遜於青銅炮,但是由於重量較輕,同時更關鍵的是價格也更便宜。而且軍方試驗了多次後發現已經不存在炸膛的隱患,所以軍方已經下了大量的訂單!

而前裝線膛炮的話,其實是受到了米尼步槍以及後裝線膛炮的雙重影響!

林德機器廠對於線膛炮的執着比軍方還要強烈,如今雖然設計並製造了1857年式後裝線膛炮,但是由於這種火炮造價昂貴,而且後裝的話存在尾栓等安全隱患。所以根本無法大規模的批量生產。

爲此,林德機器廠更改了部分射擊,比如拋開了多重炮管、膛線的模式,採用米尼步槍上的膛線模式,降低拉膛線的成本。同時該後裝爲前裝,雖然發射不如後裝炮方便,但是勝在技術成熟,也更安全。

目前製造的一款口徑爲七十五毫米的前裝線膛炮已經在陸軍中進行試驗,如果通過試驗的話,軍方就會開始小批量採購,至於以後會不會大規模的裝備,就得看該炮的實戰表現了以及後續林德機器廠那邊能否降生產成本了。

畢竟就算是前裝的,但這也是線膛炮啊,價格肯定是要比滑膛炮高出一大截來!

不管是滑膛炮還是線膛炮嗎,不管是青銅鑄造還是熟鐵鑄造,但是目前的產能都是比較有限的,其主要廠家林德機器廠不僅僅要爲陸軍供應野戰炮,臼炮等,同時還要爲海軍供應大量的艦炮。

不管是步槍還是火炮,單靠一個林德機器廠根本就無法滿足中華海陸兩軍的需求,現在的應急辦法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生產任務轉移到民間的一些小作坊裡,比如冷兵器,又比如技術含量低一些的燧發槍,甚至連一些鑄造更簡單低一些的輕型臼炮,四磅步兵炮這些都是已經開始在民間的訂購。

同時也在積極的尋求軍械的進口,尤其是各種火炮以及英國人的1853恩菲爾德步槍,不過受到英法等國已經準備對華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進口軍械的難度比較大。

倒是製造槍炮的機械設備他們不阻攔,想要多少就可以賣上多少!

因此解決軍械產能不足,主要還得依靠國內軍工業的發展。林德機器廠的持續擴大就不說了!

現在軍械部那邊最在意的還是金陵兵工廠的籌建工作,爲了讓金陵兵工廠能夠早日建成並投產,軍械部主導下,軍方已經向這個還在建造當中下達了好幾萬支步槍。數百門火炮的訂單,而且都是預付款項的那種。

這也是軍方的老套路了,爲了扶持一些國防相關企業,軍方經常會提前訂購軍械產品,然後拔給預付款。屬於變相的借錢讓他們擴張發展。

之前的林德機器廠如此,後來的上海造船廠是如此,現在的金陵兵工廠也同樣如此,甚至就連正在仿製蒸汽機的林德機械公司也是獲得了軍方數十臺大型艦載蒸汽機的訂單,併爲之支付了大部分的預付款。

而這一次1858年度戰略規劃制定後,軍械部那邊又是向幾個相關聯的國防企業,也就是上海造船廠,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公司,金陵兵工廠等下達訂單。

同時爲了與時俱進。軍械部這一次還專門和這幾家公司簽訂了相關的研發合同,也就是說軍方指定一個特定的項目,比如說新式金屬子彈的研發,又比如後裝步槍的研發等,這些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其實風險很大,企業獨立承擔的話成本太大,而且要是沒能成功的話很容易出現鉅額的虧損。

爲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其實也更是爲了讓企業更加積極的研發某些新技術,所以軍方提出了研發合同,只要企業對軍方指定的若干項目進行研發。那麼就會獲得一個研發合同,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拔給。

當然了不可能是全部,只能說是一部分而已,如果研發出來的話。那麼軍方則是會優先採購該新技術生產出來的軍械產品。

這一次,軍方和各企業簽訂了三十幾個研發合同,從火炮到步槍再到炮彈都有涉及,詳細的有金屬子彈的研發,新式碰撞、延時引信的研發,新式後裝線膛步槍的研發。再到海軍用的國產蒸汽機的研發。新式艦炮等。

甚至一些基礎研發也是在扶持的行列之內,比如說和江南礦務公司簽訂的就有新式鋼鐵的研發,軍方迫切的希望江南礦務公司或者說其他涉及到鋼鐵製造的企業能夠拿出一個大規模生產鋼材的技術解決方案來。

這有了鐵還得有鋼,這才能組成鋼鐵行業,而鋼材對於國防工業的推動是不可估量的,有了大量的鋼材,軍方甚至都可以直接使用鋼來鑄造火炮,槍支等武器,用來打造鋼鐵戰艦等等。

而鋼鐵行業涉及的都是最基礎的學科,僅僅依靠民間企業自身去演進和推動,實際上很難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所以軍方就是希望給出一些扶持,讓民間更加積極的展開這些工作。

實際上軍方也不僅僅扶持企業,實際上軍方自己也有進行研究,軍械部可不僅僅是槍炮的採購部門,同時它還是一個帶有研發性質的部門。

該部下面可是有着一個專門的技研司,分有槍科,炮科,材料科,機器科等諸多處、科,裡頭的雖然都是一些軍人,但都是軍校里科學知識最爲接觸的一羣軍官。

這些人整天沒事就是研究軍械技術以及和國防相關的技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學術性機構。

而類似的機構除了軍械部外,實際上海軍部裡的造艦司也是設計研發機構。

而那些研發合同裡的項目,實際上也是他們提出來的!

研發合同還有諸多的預購訂單,這些都是軍方爲了明年的大規模擴編爲做出的提前準備!

而一旦提前準備的新兵以及軍官還有武器到位後,那麼中華軍的規模就會迅速膨脹,到時候就是中華軍發動新一輪戰略進攻的時候!(。)

第700章 戰爭,起!第700章 戰爭,起!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41章 三衝敵陣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0章 出征第7章 募兵買槍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643章 方家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166章 攻克南京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51章 團練大臣第13章 見黃宗漢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41章 鐵甲艦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414章 方德嬪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62章 破城第233章 中華門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520章 夏威夷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3章 慘勝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489章 銀行業和外資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603章 傾銷地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501章 中亞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