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紡織產業

對於一個在當代工業革命裡的後進國家而言,要想跟上工業革命的步伐,其難度是相當大的,其中各國採取的辦法不一,但是卻是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各行各業裡的蒸汽機應用大規模普及(清末梟雄317章)。

世人所熟知的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英國,其工業革命的最明顯標誌就是他們的紡織業的蒸汽動力化,隨後是煤炭、鋼鐵兩大產業迅速發展。

依靠着工業革命,英國的國力在十八世紀開始冠絕全球,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都是沒有敵手。

而紡織業也是後進國家進行早期工業化的一個捷徑,比如日`本的明治維新時代,之所以能夠崛起就是其紡織產業在半個世紀裡迅速發展,其生絲產業不用說了,基本和中國的生絲產業一個模式,通過大量出口生絲換回外匯然後再購入機器設備進行產業升級。

而棉花產業的話,整個產業鏈是向英國的印度等地區進口棉花,然後在日`本進行紡紗、織布、印染等工序,再銷往其國內市場以及中國市場,日`本人通過自行生產的棉布不但佔據了他們自身的市場,把英國等國的洋布趕了出去,同時向中國大量出口換取了大量外匯。

不僅僅是日`本,實際上歷史上清末的洋務運動以及民國時期的所謂黃金十年,其工業化的發展核心同樣是紡織產業,歷史上的中國生絲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和日`本的生絲進行了廣泛而激烈的競爭,而棉花產業也是竭盡全力和東洋布、洋布爭奪國內市場。

可惜的是受限於國力弱小,尤其是海關關稅被外人把持,以至於在競爭中失敗,從而斷絕了工業化的大道。

而現在林哲主導的中華帝國工業化進程,實際上也是走上了歷史上的老路,那就是以紡織產業爲先導,輔以茶葉、瓷器等傳統出口商品用以換取外匯、提高本國的財政收入之餘,也用這些農產品初級加工產業所獲得的利益去購置更多的機器設備,引進技術。進而發展其他方面的行業,比如說鋼鐵、煤炭、機器、造船等。

英國的工業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清末的洋務運動等都已經很充分的證明了當代紡織產業的重要性。

在十九世紀,紡織產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後世的信息產業。

正是因爲紡織產業的重要性,林哲纔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扶持紡織產業的發展。前幾年對紡織產業的生絲產業扶持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而國內的生絲商們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短短數年內就是完成了最基本的生絲產業蒸汽動力化的升級,在當代上海周邊地區,傳統的落後、低效率的手工作坊已經基本退出了市場。大量嶄新的蒸汽動力化的繅絲廠如同春後竹筍一樣出現在上海周邊地區。

由於新生絲的質量更高,同時成本更低,僅此這兩項就足以爲上海周邊地區的生絲產業增值數以千萬計,並且打開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通過上海、寧波等地海關出口的生絲量逐年增加。

經過數年的扶持,生絲產業已經毫無疑問成爲了中華帝國當代的支柱性產業,未來工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助力。

不過依靠生絲產業就想要完成徹底個工業化革命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勢必就需要尋找更多的可增長點,而這個點在林哲看來可以有幾個方向,一個是鋼鐵和煤炭產業。但是這年頭的鋼鐵以及煤炭產業說實話還是比較高大上的。

鋼鐵和煤炭的大規模發展,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上的,而當代對鋼鐵和煤炭需求量最大的是什麼?

鋼鐵方面就是鐵路以及造船,只有鐵路和造船,才能帶動當代鋼鐵產業的迅速發展。

而鐵路以及鋼鐵造船這些,對於現在剛起步的中華帝國工業體系而來還太遙遠了些,至少短時間內難度非常大,因爲這些產業的發展是需要其他產業作爲依託的。

而煤炭不用說了,更是依託於鋼鐵產業發展之上的。

除了鋼鐵和煤炭外,剩下的無非就是農產品的加工產業。比如說歷史上的東北大豆,又比如說棉花產業。

東北大豆還太過遙遠,咱不去說,那麼剩下的就只有棉花產業了。

這說來說去。其實不管是生絲還是棉花,都是屬於紡織產業的範疇,而這也就不難怪林哲爲什麼多次在重大會議上提出這些問題了。

中國現在要大規模發展紡織產業,在生絲產業已經崛起併成熟的環境下,就得尋找其他幾個新增長點。

現在的齊宣浩腦海裡閃過帝國內部最近關於紡織產業的一些討論後,不由得多看了這個何斐圖幾眼。

他知道現在國內是以紡織產業爲重。而紡織產業裡頭的羊毛和皮革在中華帝國內受到市場以及原料等問題,要想大規模發展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暫不去提,而生絲產業的話沒啥好說的,現在只需要繼續擴大產量,增加出口量就行了,倒是這棉花產業,尤其是機織布產業乃是一個新興產業,至少對於國內來說是一個新興產業。

如果能夠發展起來的話,恐怕對帝國稅收的貢獻不會比生絲產業要差多少,所以有了興趣的他也就多待了會,聽何斐圖繼續說着。

“現在我們公司的機織布生產的布匹質量已經完全不遜於進口的洋布,只是由於我們的廠房籌建成本太大,所以導致成本也略高一些,而且我們承受的稅率高達十個點以上,而那些洋布的入關關稅只有四五個點,哪怕是洋布承擔了運費的成本,但是總體來說價格比我們廠子的布還是便宜了些許!”

進口洋布的稅率低廉,這是匯生紡織公司生產的機織布和洋布競爭中失利的根本性原因,爲了和洋布競爭,原本就承擔了較高賦稅的以及建設成本的匯生紡織廠不得不拉低價格,採取薄利多銷的模式進行競爭,但是即便如何競爭難度也相當大

這投資和一箇中型繅絲廠相當的紡織廠在銷售額以及毛利、純利上都是遠遠不如繅絲廠。

而這就是國內機織布產業的尷尬了,實際上這一而不是國產機織布的尷尬,更是手工作坊土布的尷尬。

相對機織布,手工作坊的土布在質量上以及價格上沒有任何優勢,在各個通商口岸裡大量的手工織布作坊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至少在目前的上海地區裡,市面上基本已經是洋布和國產機織布的天下,基本沒有土布的生存空間。

當然了在非通商港口地區,尤其是內陸地區依舊是土布橫行,機織布還是很難深入這些內陸市場,尤其是農村市場的。

聽了何斐圖說了這些後,若有所思的齊宣浩沒有把他趕走,而是道:“走,我帶你去見老賴,他是管這事的,興許能對你有所幫助!”

何斐圖一聽面露喜色,齊宣浩的口中的老賴不是別人,正是工商部大臣賴昌英,帝國內所有從事商業的富豪們都得仰望的大佬。

何斐圖上次來南京的時候就曾經試圖去求見,不過賴昌英的大門比其他閣老的大門更難進,何斐圖託了不少關係都沒見到人。

如今有齊宣浩這個財務部大臣親自引薦,相比自己有機會在賴昌英面前暢談一番,他所求的也不多,只需要把國產機織布的前景以及目前所面臨的困難給說出來,那麼就足夠了,如果能夠就此引起帝國方面對國產機織布的重視,嗯,籠統的說應該是棉花產業的重視,那麼對於國內的棉花產業而言就是一場大機遇。

只要帝國重視了棉花產業,那麼後續自然會有相關政策,比如說調低相關的稅收,給予部分政策性的支持,同時降低進口棉花的稅額,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嗯,還有更重要的是調高洋布的關稅,只要做到了這些,何斐圖相信自己不用幾年就能夠打造出一個龐大的棉花產業帝國。

甚至作爲這個行人的領頭人,他也是有野望的,希望有朝一日把這機織布做到和生絲一樣成爲帝國的經濟支柱。

賴昌英在齊宣浩下,仔細的聽了這個何斐圖關於機織布乃至整個棉花產業的論述和擔憂後,不由得對這個何斐圖多看了兩眼。

這個人的眼光倒是不錯啊,他是從哪裡知道現在帝國正在準備大力發展紡織產業,並把棉花產業作爲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事的,要知道他上個月纔得到陛下的指示,開始做棉花產業的相關計劃準備,這事應該沒有透露給外頭啊!

這人眼光不錯的同時,膽子也是夠大的,竟然在兩年前就開始投資棉花產業,建立集紡紗、織布、印染一體的匯生紡織公司,而且剛纔他竟然說未來數年內,他正準備集資數數百萬進行擴產。

這如果沒點膽量的話,一般人可不敢這麼幹。

當代國內有錢的不少,身價幾百萬的在蘇南以及浙北地區不算什麼,上海商貿區外灘大道里隨手一抓都能抓幾個出來,但是敢掏出幾百萬現金來投資一項新興產業的卻是屈指可數。(。)

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33章 中華門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89章 湖州之危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18章 黎明危機第75章 出兵松江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343章 侯客室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83章 添船夠炮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19章 主動追擊第17章 長興初戰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94章 狂傲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632章 帝大系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618章 閱艦式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636章 風波起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