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江南大學

去年剛試辦的時候,各富商踊躍捐資達到了十二萬圓,福建巡撫衙門也是撥付了一萬圓,然而這總數十三萬圓的辦學經費半年都沒撐過去,等到今年年初的時候已經是開始拖欠教員薪資,好幾個洋人教員已經是辭職,然後跑到了江蘇等地區另謀高就去了(清末梟雄340章)。

這辦啓蒙用的私塾簡單,這老師甚至都不用請那些師範生,直接用以前的老夫子就行,這些老夫子對學子進行啓蒙,讀書識字寫文章是沒有問題的,而一些新式學科的話照着課本念就行,反正啓蒙的時候學生只要對新式學科知道一個基礎就好,正式學習的還得進入縣小學以後。

但是這辦高等中學的話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中華帝國內的高等中學,其實還可以用另外一個名字作爲稱呼,那就是‘大學預備學校’這些學生就讀的目標就是爲了考上帝國大學或者兩所軍官學校,又或者是乾脆獲得公費留學的名字去留學,學生的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同時對師資的要求相當高。

一些專門學科基本上都需要聘請洋人任教。

而當代的中國創辦新式教育,最大的障礙並不是傳統的阻礙,實際上別說是民衆了,就算是廣大學子也不排斥甚至是歡迎新式學科的,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合格老師!

這林林總總加起來,就導致了新式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推廣極爲困難,而具體表現下來就是耗費非常大,這要辦一個大學預備學校,你需要專門去聘請洋人,要不然就得和中央權重機構去爭奪帝國大學的畢業生,這裡頭的困難大是肯定的。

這福州中學試辦大半年後,面臨辦學經費即將耗盡的困局,由福建省內名望士紳、出資巨大的富商們組成的校董事會硬着頭皮再一次聯合湊集了五萬圓的經費維持下去後。

同時不得不改變了最初免費辦學的初衷,準備在今年開始對學生徵收學費,而且還得是高昂學費,同時也是加大對整個社會的募捐力度。

因爲這出資的那些富商以及士紳們就算身家再厚,但是也不可能每年都往這無底坑裡扔進去十幾萬啊!

作爲國內第一所純粹私營的高等教育學校,福州中學在正式對學生徵收學費的時候,其每年的學費,書雜費等各種費用加在一起,高達一百二十多圓每人,比帝國大學的學費還要貴三分之一。

如此高昂的學費,也就是正式宣告這所學校以後和貧寒人家的學子沒啥關係了,因爲如此昂貴的學費他們根本支撐不起。

所幸的是,當代的中國雖然國窮民窮,但是民間裡的有錢人還是不少的,這能夠每年拿出百來圓錢供養一個子弟進學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的。

所以福州中學在今年秋季招生的時候,雖然說新生的質量有所下降,但是通過收取學費,同時社會上的一些捐助收入,卻是讓學校做到了收支平衡,而收支平衡代表着什麼?

代表着這所私營高等中學可以繼續辦下去,爲當代中國增加一所高等中學。

福州中學的創辦成功也是給了其他地方一些提示,要知道如今帝國的大學只有一個,而官辦的高等中學也才三所,而且都集中在浙北、蘇南地區,其他地方可都沒有。

不少地方的士紳豪族富商們以及當地的一些地方官員,已經是準備效仿福州中學創辦私營中學。

其中安慶、淮安、蘇州三個地方的人比較踊躍,甚至是辦學資金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着教育部的支持然後正式開辦了,畢竟這高等中學在當代的中華帝國內,屬於名副其實的高等教育的範疇,要辦學的話錢好說,但是老師就不好解決了。

如果沒有教育部幫忙的話,他們很少自己招聘到足夠多,並且還足夠優秀的教師,甚至連教材都不好解決。

對於這些事,教育部自然是舉手歡迎的!

但是隨着私營中學的出現,也就代表着如今中華帝國內的高等中學數量正在快速增長,現在是四所,但是一年後就是六七所了,在後估計就是十幾所了,但是作爲高等中學的高一等學校,即大學卻是依舊只有帝國大學一所。

很明顯,這明顯是不能滿足帝國高等教育發展所需的,只是辦一所大學的花費實在太大,現在教育部爲了維持帝國大學以及現有的三所官辦的高等中學,每年都得砸下去幾十萬。

如果再辦一所大學,而且還得教育部出經費的話,除非大幅度提高教育部的經費,不然的話是難以爲繼的。

然而如今林哲卻是對江道泉說要再辦一所大學。

這讓江道泉是忍不住心中狂喜,這林哲可是帝國皇帝,他既然說要新辦一所大學,那麼辦學經費肯定是考慮到了的。

因爲林哲作爲帝國皇帝,不可能不知道教育部的經費每年就這麼一點,既然要辦的話,肯定是有着解決經費的方式。

當即江道泉就是忍住心中的喜悅,然後道:“如果新辦大學的話,放在上海那邊自然是好的,不過辦學所需不小,而教育部這邊的經費已經是……”

他沒說完,因爲後面的話是什麼,林哲肯定是能夠聽得出來的,那就是教育部沒錢了,如果要辦的話,這錢哪裡來?

林哲看着這個江道泉,看到他臉上沒有掩藏住的喜色,心中對這個江道泉的感覺也是略微好了些,這個人雖然頑固了些,但是對教育一事還是非常上心的,這些年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工作,估計也無法這麼快讓帝國的新式教育體系走上正軌。

對於他的努力,林哲是看在眼裡的,要不然的話以他這個頑固迂腐的性子,早就被林哲清掃出內閣了。

儘管林哲內心裡對這個江道泉依舊沒有什麼個人的好感,但是並不妨礙林哲繼續重用他。

當即就是道:“經費方面,朕已經和財務部那邊打過招呼,是先給出一筆款子用作前期款項,不過這款子不多,後續所需就要看你們教育部的工作了!”

林哲的意思很明白,中央這邊錢是會支持一部分,但是絕對不看見和對待帝國大學一樣,全部都攬在身上,這給的錢頂多就是前期款項,主要就是校舍建設、必要的教學器材購買,初期的師資聘請,至於後續的投入就需要教育部自己解決了。

不過聽到林哲這邊說,江道泉卻是已經足夠滿足了,只要中央給錢就好,有了第一批款子自己就能夠想其他辦法,比如說看看能不能從江蘇巡撫衙門或者蘇鬆太道衙門又或者乾脆是上海市衙門那邊獲得財政支持。

畢竟這辦一個大學的話,對於地方的形象推動甚至直接的經濟推動都是有着較大作用的,地方財政掏錢也是理所當然,只是能拿多少就得看自己的手段了。

要新辦一個大學的事很快就是確定了下來,爲了表示自己的重視,林哲還親自揮灑筆墨,寫了‘江南大學’這四個字作爲校名,隨後親自吩咐財務部那邊,擠出了三十萬圓的款子作爲江南大學的前期籌辦經費。

之所以能夠擠出這三十萬圓的款子,還是因爲擊敗了英法聯軍後,軍方的壓力瞬間大減,儘管後續還會有對滿清,太平天國甚至在廣東還會和英法聯軍繼續作戰,但是這些對於中華軍而言已經構不成致命威脅。

軍方壓力小了,這經費自然也就壓力小了!

沒有軍方那邊天天催着要幾百上千萬,再加上現在剛收夏稅,同時上海那邊隨着戰爭的結束,商貿往來得以迅速恢復,而且海關總務司那邊又是單方面廢除了以往的關稅協議,對一些進出口商品採取了稅率波動,比如說對供不應求的生絲,則是提高了少量出口稅,當然爲了保證中國生絲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的稅率有限,只提高到了百分之八而已。

同時茶葉、瓷器等中國的傳統剛需出口商品,也略有提高稅率,分別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之間。

而進口商品上,爲了扶持國內的機織布產業,大幅度提高了洋布的進口稅率,稅率從百分之五不到提高到了百分之十五。

但是對原材料,也就是棉花、煤炭卻是進行了降低稅率的方式,用以降低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

這一來一往,讓海關收入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之所以沒有大幅度提升,是因爲全面禁制了鴉`片進口,這禁制鴉`片進口自然也就收不到鴉`片的進口稅了,而這一部分稅收其實是相當多的,往年以‘洋藥’名義進口的鴉`片貢獻的進口稅可是達到了整個海關收入的百分之十幾甚至更多。

失去洋藥的這部分進口稅也就和其他方面的海關增加相抵消,這沒有降低反而是出現小幅度上漲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財政壓力略微減緩了後,林哲也就能夠擠出一部分的經費用於國內民生事業上,這教育只是其中一環而已,另外也是加大了對江南地區的水利建設投入,以及對一部分地區的戰後重建,尤其是向戰後地區的農民提供扶持,讓他們儘快恢復生產,這些都是需要用錢的。

其他不說,且說江道泉拿着江南大學這四個字,然後直接奔赴蘇州以及上海,分別拜訪當地的地方官員,爭取讓他們支持更多的支持用以籌辦江南大學。(。)

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639章 聯合調查局插手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17章 長興初戰第92章 抽十殺一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25章 提親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604章 北海國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80章 扶持軍工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511章 武裝倒幕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173章 馮寶才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37章 遭襲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73章 設卡收稅第45章 南撤湖州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5章 輕鬆勝利第263章 林哲的惡趣味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396章 咸豐身死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714章 太子監國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779章 立儲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399章 西征展開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636章 風波起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490章 檢閱海軍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82章 組建水師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636章 風波起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367章 戰略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