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

帝國的駐外使館不多除了專業外交人才的缺乏外,也和帝國目前的對外聯繫,海外利益不多有關,目前帝國的對外聯繫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清末梟雄434章)。

由於沒有海外殖民地,僅有的海外利益就是中國的傳統出口商品了,尤其是生絲、茶葉、瓷器,然後就是一些技術人才的交流,比如派遣人員留學,招納外國技術人員到華任職,最後則是高技術設備的進口。

這三大項裡,實際上也牽扯不了帝國多少精力,其中最簡單的是技術設備的進口,現在可不流行技術限制,只要你出得起錢,那些外國的資本家沒有什麼是不敢買的,而且各國政府一般也不限制設備類的出口。

留學和人才引進也不困難,這年頭的人才流動是相當寬鬆的,各國政府不會阻止帝國的企業和學校招募人才,至於留學嘛,很多國家甚至是持歡迎態度的,他們纔不管你送了多少學生過去呢,只要你有實力和關係把這些學生送進學校,隨便你送。

生絲、茶葉、瓷器的話,生絲和瓷器簡單,這些屬於中國的特色商品,而且是屬於沒有多大競爭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哪怕是各國把關稅擡高, 他們該進口還是得進口。

倒是茶葉的話,最近面對印度等新興茶葉產地的衝擊,中國茶葉的主要出口國,英國對華的茶葉進口增長幅度有所減少,1860年的茶葉出口增長幅度只有百分之二十三,這遠遠低於工商部門預測的百分之三十五的增長幅度。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外交方面的影響也不大,因爲英國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國家,除非特殊情況下,一般不會對中國茶葉徵收歧視性的稅收,中國茶葉之所以受到衝擊,還是因爲印度等新茶葉產地的價格低廉有關。

可以說,目前帝國除了和英國、俄國有着領土方面的矛盾糾紛外,其他方面的國際矛盾衝突是相當少的,那些外交人員基本都是無所事事,除了收集當地的各種公開情報外傳回國內外,就沒有其他什麼事可以做了。

畢竟十九世紀的地球還沒有成爲地球村,雖然遠洋電報已經出現,信息交流比較快速了,但是物資人員的交流依舊是非常困難的,中國到歐洲來往一趟至少也得幾個月的時間,所以除非必要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外交交流實際上是比較少的。

目前帝國的外交事務主要還是集中在和英國上頭,法國和美國次之,至於和俄羅斯嘛,純粹是領土糾紛引起的武裝衝突,而兩國雖然也三天兩天進行談判,但是很明顯不管是帝國還是俄羅斯都沒有打算在談判桌上屈服,所以目前帝國和俄羅斯在北方地區的邊境摩擦和衝突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度有可能是兩三年,也有可能是十幾二十年。

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只要不出現太大的意外,那麼兩國之間也不可能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原因很簡單,雙方都很難在領土衝突地區,也就是外興安嶺、新疆以西的中亞地區彙集重兵徹底擊敗對方,了不起就是萬人左右的大規模衝突,但是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戰爭基本不可能出現。

在俄羅斯把西伯利亞鐵路建成,或者中國把延伸到外興安嶺或者西北新疆地區的鐵路修成之前,兩國是沒有能力在上述地區爆發大規模戰爭的。

因此不客氣的說,短時間內,至少十年內中國和俄羅斯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還不如中國和英國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大。

中國和英國的衝突更多,緬甸、香港,泰國、西藏等問題然後還有貿易上的衝突,這些都是戰爭的引發點,雙方如果不剋制的話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規模的戰爭,而且一旦引發了戰爭還真能打的起來,比如說中華軍可以出兵緬甸,出兵香港,而英國可以直接派遣海軍封鎖中國沿海地區,甚至再來一次大規模的海上登陸。

不過總體而言,帝國不管是和俄羅斯還是和英國還是說法國等,衝突雖然有而且還不少,但是近期內都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

這一點林哲是非常清楚,這也是他在1860年大規模削減軍費的主要原因!

近期內帝國的外部環境還是比較穩定的,部分邊境地區的軍事衝突以及新疆那邊的戰事影響不了帝國內部的大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林哲才得以把大部分帝國的資源都投入到內部發展來!

在八月份的御前教育會議中,教育部大臣江道泉再一次遞交了帝國教育發展計劃書,並要求中央財政撥款高達五百萬圓用以扶持教育的發展。

只不過這一次江道泉不再執着與什麼百年樹人之類的老舊觀念,而是學着其他改革派一樣拿出了諸多數據來支撐他的計劃書。

江道泉雖然是帝國的傳統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下頭有着相當多的保守派支持江道泉,並對帝國的很多激進改革政策提出反對意見,但是江道泉雖然保守並不代表他對教育事業保守。

相反,江道泉非常清楚教育事業纔是他的大本營所在,他在官場內的威望,甚至陛下對他才華能力的肯定都是建立在教育事業發展上的。

所以這幾年他爲了發展國內教育是花費了諸多心思的!

“今年上半年畢業的帝國大學畢業生中,很多在沒有正式畢業之前就已經被諸多機構部門和企業預定,很多企業言明現在帝國的高等人才過於稀缺,讓他們無法招聘到足夠的人才,只能是花費大代價從國外聘請!”

“同時我手頭上的另外一份報告也表明,在過去兩年內,帝國的數所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對工商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隨江道泉收集的諸多資料報告被擺了出來,那些內閣大臣們也是一個個暗自思索了起來,這到底該不該支持看教育部的大規模擴張計劃。

畢竟這份擴張計劃的花費實在太大,頭年的經費投入就是五百萬之巨,明年、後年以及以後肯定還是持續投入的,總花費少說也得幾千萬之多。

而中央財政的經費是有限的,讓教育部拿走了這麼多,其他部門肯定就拿的少了。

但是如果不支持教育部的發展計劃,他們也是很清楚目前帝國的中高等技術人才的缺乏已經是嚴重影響到了帝國工商業的發展。

比如說工商部要搞工商業,讓企業們開工廠,這工廠不是有錢有設備就可以開的起來的,你還得有人啊,普通工人簡單,隨便招來農民培訓幾個月就行了,但是那些技術人員卻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目前爲帝國的工商業提供高等技術人才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直接從國外聘請,這也是很多大企業最常用的方式,第二個就是從帝國大學,那些高等中學畢業生裡招聘,這些人的底子都比較好,學習個一兩年基本都可以當骨幹使用。第三個則是上海多家大企業,比如林德機器廠等聯合主辦的上海工商學校,這所學校除了提供會計,行政管理等現代企業所需的人才外,也培訓技術人員,不過這些技術人員的能力比較有限,最多隻能充當中級技術人員。更關鍵的是,上海工商學校不對外招生,乃是屬於那些幾家大企業的下屬學校,只培養他們的員工學校,其他企業根本不可能從這裡獲得技術人才。

然後帝國的另外一所大學江南大學雖然已經開辦,但是第一期學生都還沒有畢業呢!

總體而言,目前帝國自主培養的技術人才是相當缺乏的,而這給目前的帝國工商業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而按照教育部的發展計劃,他們除了進一步調整維持現有的縣小學、府中學這兩級基礎教育制度外,將會進一步擴充高等中學的數量,爭取在1865年以前讓國內的高等中學數量達到五十家以上。

同時爲了接納這些高等中學的學生,帝國會新建兩所大學,人家江道泉連名字地點和都取好了,一所是預備在天津設立的直隸大學,另外一所則是在廣州設立南廣大學,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城市的理由也簡單,直隸和廣東這兩個省份的極力拉攏教育部在他們的轄區辦大學,爲此提出了諸多地方財政支持,比如廣東那邊就是承諾如果開辦南廣大學,省財政將會投入至少三十萬圓,而廣州府的地方財政也會支持十萬圓以上。

不過僅僅四所大學還是不夠的,對此江道泉打算對現有的師範學校進行深入改革,在規模較大,師資力量比較深厚的師範學校裡選擇五家到八家左右,並將其改革爲高等師範學校,其學制從一年延長到三年,學生從只學單一科目轉爲學習多個科目。

學制比正式的大學要少一年,而且師範學校本身的師資力量就算好一些,但是和正式大學對比還是遠遠不如,所以學校效果肯定是要差一些的。

但是這將會極大程度上緩解目前高等教育規模過小的問題,短時間內爲帝國提供更多的精英人才。

這些計劃都是教育部方面推出關於扶持開辦官辦學校的計劃,同時教育部還計劃推出政策甚至資金上的扶持,讓民間廣泛參與到辦學事業上。

目前帝國的民辦教育主要是集中在學前教育上,即啓蒙類的私塾上!

此外還有少量幾家高等中學,比如福州高等中學,蘇州高等中學等,然後還有一家比較特殊的企業學校,即上海工商學校。

而現在教育部顯然是對此不滿的,啓蒙教育倒還好,民間的參與力度相當廣泛,但是在高等教育上就少了許多。(。)

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647章 皇子所第17章 長興初戰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10章 出征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559章 句容馬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448章 越南危局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438章 電報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84章 水師初成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57章 一路橫掃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61章 談判中的戰爭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5章 廣德激戰第90章 騎兵出擊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74章 應對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5章 縣令相邀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232章 奏摺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643章 方家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428章 林成庭入緬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94章 狂傲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99章 撤軍和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