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產業整合

不管什麼年代,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林哲不能奢望其他國家也和美國人一樣,隨隨便便都拿出百萬來英鎊採購軍械(清末梟雄447章)。

但是這些訂單積少成多了,後續如果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表現上佳的話,估計還有會更多的訂單。

十萬支?五十萬?還是一百萬?

歷史上英國人在美國內戰裡,向美國南北雙方出口了一百多萬支1853恩菲爾德步槍,如此龐大的產量英國人甚至自己都無法完成,以至於相當多一部分還是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的。

現在,林哲就是希望1858年型林德步槍能夠徹底取代1853恩菲爾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裡的地位!

那可是高達一百多萬支,價值上千萬英鎊的龐大訂單啊!

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到時候哪怕是無法全部自產,被迫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但那也是賺大了。

這種情況不僅僅林哲能夠幻象到,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的潘立宣同樣是對此無比渴望,爲了生產現有已經是堆積如山的訂單,更是爲了迎接更多的龐大訂單。

潘立宣已經是着手整頓、梳理宮務廳掌控的這些國防企業了,並順應不少人的呼聲對部分兵工廠進行合併、整頓。

目前皇室產業的諸多企業裡,雖然都是歸屬皇室產業,但是基本都是獨立經營,比如說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股份、研發、經營都是分開了,甚至金陵兵工廠還得向林德機器廠支付部分產品的專利費(清末梟雄447章)。

爲了進一步整合國防企業的資源,所以宮務廳開始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整合,不過爲了避免出現一家獨大,導致企業沒有競爭的情況出現,所以整合的時候並不會全部整合,而是長短互補,同時成立兩個到三個國防工業集團。

這一次的整合,同時也是爲了後續的擴大規模做準備!

因此,宮務廳財務處在五月下旬,對所屬的部分企業進行整合改革,其中林德機器廠的部分廠進行了拆分,比如其化學廠就是分出來,然後和林德機械公司、上海紡織公司所屬的染料廠進行合併。

單獨成立了江南化學公司,其業務設計了布匹染料、日用化工、火藥、火柴、油漆等,當然了其主業依舊是各類軍用`火`藥、炸`藥,軍方最大的火`藥炸`藥供應商。

隨後,林德機器廠的剩餘部門和金陵兵工廠、當塗兵工廠進行合併,成立‘皇家武器公司’

稍候,以天津兵工廠爲主,加上軍方打算在遼寧一個槍炮修械廠,成立‘北方武器公司’

同時以長沙兵工廠爲核心,在上在湖北武昌新投建、尚未完工的武昌兵工廠整合成爲‘湖廣武器公司’。

之所以同時成立三大武器公司,而不是說直接整合爲一個武器公司,是因爲這些企業能夠彼此間保持競爭,有了競爭纔有創新,才能讓軍方用上更好的武器。

成立的這三家武器公司裡,毫無疑問以皇家武器公司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不過爲了保持湖廣武器公司以及北方武器公司的競爭力,不至於淪爲陪客,所以宮務廳財務處一次性分別向這兩家公司注資超過三十萬圓。

同時皇家銀行也是承諾會給這兩家武器公司在未來三年內,提供不少於百萬圓的貸款。

這一次整合,也是皇室產業繼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後的最大規模整合了,當初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徹底統一整合了皇室產業所屬的各大蒸汽繅絲廠等生絲相關茶葉,如今上海紡織公司已經發展爲國內第一大的紡織企業,而且所屬的商船已經是抵達歐美各地,並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開設有分公司。

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外國常設分公司機構!

皇室產業這麼大的整合動作,自然是爲了迎接更多的軍械訂單,其訂單大頭固然能有美國那邊的訂單,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帝**方的內部訂單。

按照軍方的擴編計劃,截止到1865年爲止,皇家陸軍要擴編到三十個整編步兵師、騎兵部隊的話,則是要擴編到至少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之所以採用騎兵連作爲統計,是因爲皇家陸軍裡的騎兵配置比較靈活,除了一個騎兵連有着兩百騎兵是屬於固定編制外,其他的騎兵營、騎兵團、騎兵旅都是屬於靈活編制,有些騎兵營就有三個騎兵連達到六百多騎,而有些騎兵團也就三個或者四個騎兵連,兵力配置在六百到八百之間。

同時會有一些超編的騎兵團,擁有五個甚至六個騎兵連,達到一千甚至一千兩百騎。

而騎兵旅更是靈活調配的配置,比如第一騎兵旅目前配屬有三個騎兵團,一個騎兵營。而第二騎兵旅只有兩個騎兵團而已。

而且騎兵作戰往往其標準戰術單位往往是多邊的,不可能和步兵那樣可以固定保持步兵師。步兵團的編制,騎兵的標準作戰單位乃是騎兵連,大規模騎兵作戰往往則是聯合幾個騎兵連一起行動。

因此討論中華軍的騎兵部隊有多少,說有幾個騎兵旅、多少個騎兵團、營都是不恰當的,只能用騎兵連這個基本編制來統計。

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中,包含了三十個步兵師內配屬的師屬騎兵連,其餘騎兵連則是分別組成騎兵營\團,騎兵旅等。

此外還有獨立的若干炮兵部隊,包括八個獨立野戰炮兵團、五個重炮團等。

上述這些都是中華軍裡的一線野戰部隊,除了這些外還有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這些地方守備部隊守備團、守備營等編制駐防國內各地,每一個省份根據情況的不同,配置大約五千人到一萬人之間的守備部隊,大部分省份都是步兵守備部隊居多,而蒙古、東北、西北地區的則是騎兵居多。

而且中華軍的擴編不僅僅體現在番號的擴編,更重要的還是編制的改動,導致每個步兵師從九千多人增加到一萬兩千人,而這種編制的改革不僅僅侷限在皇家陸軍一線野戰部隊,同時守備部隊,皇室近衛軍同樣也會根據新式的散兵編制陸續進行改革。

如此就會導致改革完成後,中華軍的總兵力會進一步增加!

根據目前中華軍的一系列擴編改革計劃,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軍將會擁有三十個步兵師、三個近衛師、一百三十個騎兵連(包括三十三個師屬騎兵連)、十三個獨立炮兵團(五個重炮團),三個獨立工程團等一線部隊,總野戰兵力將會超過四十四萬。

各省守備部隊加起來應該有三十萬,而這些守備部隊雖然訓練,武器上略差一些,在中華軍裡只是二線部隊,但實際上依舊是正規軍,依舊是歸屬皇家陸軍的體系之類。

也就是說,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帝國的陸上武裝力量將會達到七十四萬以上,如果算上在京師以及各地的文職人員,軍校學生等,那麼就會超過七十五萬人。

這個兵力規模已經大體上和前清時代的各種正規武裝力量總數差不多。

同時也是和西方的陸軍強國兵力差不多,普魯士、奧地利、法國、俄羅斯這些陸軍強國普遍擁有五十萬以上的兵力,不過也只限於五十萬上下,前些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裡,俄軍前後動員參戰的兵力也就七十萬左右,聯軍前後動員的兵力接近百萬規模,當然了這些部隊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入進去的,而是類此一種添油戰術的方式陸續投入,雙方持在前線維持的部隊規模最多也就三四十萬而已。

比如現在正在爆發戰爭的美國南北雙方,北方軍的兵力要多一些,南方軍的兵力要少一些,但是也都只在幾十萬的規模。

現在還沒有爆發,歷史上的普法戰爭,德軍戰前動員了近百萬的軍隊,用於作戰的有將近七十萬人左右,而法軍的兵力規模大約是六十萬,可作戰兵力大約是三十五萬不到。

至於說超過百萬大軍,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倒不是說各國沒有這麼多人口,而是養不起這麼龐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平日裡的軍隊規模一般都不大,真正等到大戰爆發了纔會進行總動員,如此纔有可能和一戰時期那樣編成數以百萬計的軍隊。

不過這又涉及到了戰前快速動員的能力,而目前除了實行義務兵役法的德國外,其他國家都是沒有在戰前幾個月內快速動員,把部隊的數量快速增加到兩倍甚至三倍以上的能力。

目前的中華帝國也沒有這種能力!

現在的中華帝國實行的還是志願兵制度,這是因爲工業基礎,交通情況甚至國家體制都很難執行全面的義務兵制度。

爲此,林哲是準備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在平時保持一支龐大的預備役部隊,即地方守備部隊!

這種守備部隊在和平時期裡,接受軍隊退役的士兵和軍官,並由這些退役的士兵和軍官們組成,主要承擔地方上的維穩任務,必要時充當武裝警察的角色,協助當地政府,警方處理地方事務。

戰爭時期,這些地方守備部隊除了掌控地方外,則是抽調精幹的守備部隊上前線,編組成爲臨時的旅、師或者獨立番號部隊,從而上前線參與戰鬥。

如此就能夠保證了一旦帝國和他國爆發戰爭的話,一線的野戰部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增援,而且這些兵力還不是緊急動員參軍的新兵蛋子,而是早些年從一線部隊退役下來,現在依舊在守備部隊服役的老兵。

當然了,此舉也會給軍方造成較大的軍費壓力,畢竟要保證這些守備部隊具備戰鬥力的話,隨時能夠重返一線戰場的話,裝備以及訓練上都要跟得上,還有哪怕是他們的薪資比一線野戰部隊要略低一些,但是依舊是一項比較大的開銷。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以帝國目前的這種狀況,很難在和敵國爆發戰爭的頭兩三個月內就得到數以十萬計的後備兵力。

一線部隊和守備部隊加起來,七十幾萬人裡頭需要多少步槍?至少都是六十萬支甚至更多。

除了步槍外,還需要更多的火炮!

而這些都是需要國內的這三個武器公司生產的!

國內的軍方訂單,美國那邊的訂單,同時由於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放寬出口,可以預計會帶來更多的外貿訂單,所以宮務廳財務處那邊纔會做出整合下屬的諸多兵工廠,擴大產能。

以便迎接更多的訂單!

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還沒有對幾家兵工廠整合完畢呢,就有幾位特殊的客人從一艘遠洋客輪上踏上了黃浦江的碼頭。

這幾個人的身份可不簡單,而是大南國阮王朝(越南)的特使,他們一下船呢,立馬就是找上了剛掛牌的皇家武器公司總部,然後直接說要採購大量的軍械武器!(。)

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481章 海軍改革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37章 遭襲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289章 慘勝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173章 馮寶才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357章 當塗級和浮橋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296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11章 山陰陳家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44章 傷亡名單第541章 鋼鐵鉅艦的對決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316章 國宴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章 縣令相邀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348章 對策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51章 團練大臣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2章 土匪危機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527章 佔據珍珠港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67章 協防上海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520章 夏威夷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