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

1861年的時候,教育部一口氣向英國和法國派遣了高達一百多名的官費留學生,爲了讓這一批留學生出國留學,教育部至少需要花費數十萬之多(清末梟雄451章)。

同時,由於帝國興起了新式教育的風潮,帝國各行各業,尤其是從政的話對新式人才的需求量極大,一些新式人才的升遷速度也是超快。

比如去年開始陸續回國的首批留學生,他們除了部分專業的理工人才進入帝國大學,江南大學等任教並且擔任重要的科研研究外,很多學生都是進入政府部門工作,而且起點非常高,一般都是直接進入內閣各部或者宮務廳秘書處等的中央機構任職,最次也是一個科長。

甚至有一個地質專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了工商部礦物司擔任擔任煤炭處副處長一職。

學成回國後就能夠身居高位,這對於國內的無數學子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清末梟雄451章)!

雖然帝國已經進行新式教育改革數年,目前已經完全廢除舊時科舉,改革爲特有的國家僱員考試。

但是對於學子們來說,求學的本質依舊沒有發生變化,那就是當官!

中國數千年來形成的官本位傳統並不是那麼輕易改變的,甚至這種官本位制度也是帝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的一大助力。

那些年輕學子們爲什麼能夠快速接受各類新式學科,從埋首經學直接到轉眼各類新式學科,不就是因爲帝國的國家僱員考試裡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嗎。

他們要想考上去當官,就得學習這些新式學科!

如今人們發現去去留學學成回國後能夠快速步入仕途,於是乎就是掀起了一場小小的自費留學浪潮!

雖然帝國每年都會派遣大量留學生到歐洲留學,主要是去英國和法國爲主。

但是官費留學的名額非常寶貴,有着太多人競爭!

但是自費留學就不一樣了,自費留學的話只要有膽子去萬里之外,同時家庭經濟比較富裕能夠負擔得起留學費用的話,那麼就能夠自費留學。

因此這兩年開始,很多富裕家庭的學子們由於競爭不到官費留學的名額,逐漸開始自費留學。

針對這些自費留學的學生,外務部也是會給予極大的幫助,積極幫他們聯絡留學的學校,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當然了,錢得你自己出,外務部只是發揮一些中介的作用而已。

不過受限於留學費用的高昂,留學生到英國留學四年的話,大約需要總額三千英鎊的花銷,如此高昂的費用是普通家庭很難承擔的。

哪怕是一些富商、大地主家庭,也很難說拿出一萬多圓來讓家中的子弟去留,因此目而言,自費留學的羣體主要是富豪家庭裡的子弟,同時也不是說所有有錢人都會讓子弟去留學的,有膽量去萬里之外留學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所以到1860年的時候,有十三名學子通過外務部的途徑自費留學。

到了1861年的時候,這個數字直接番了一倍,有二十多名學子通過外務部的途徑自費到英國、法國以及普魯士留學。

雖然目前自費留學的人還不多,遠遠比不上官費留學生的數字,但也總算是從無到有,有一個算一個,總比沒有好。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帝國對於高水平的人才需求量極大,工商行業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以及技術人才,而官方也是需要大量精英人才充實官場。

相對於教育部開始大批量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方派遣留學生的速度卻是緩慢了下來。

爲什麼?

因爲對於軍方來說,他們的陸軍戰術基本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可沒有教學散兵戰術,後裝步槍的。所以根本就用不着派遣陸軍留學生去其他國家學習,目前軍方只派遣海軍方面的留學生,另外還有少量的炮兵、騎兵等科目的留學生。

1861年的時候,軍方只派遣了二十多名的留學生,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到英國學習的海軍留學生,少數幾個則是到法國學習炮兵和騎兵、輜重等學科的陸軍留學生。

而陸軍方面,尤其是步兵科上,中華軍已經可以自豪地宣稱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除了中華帝國皇家陸軍軍官學校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夠教授後裝步槍、散兵戰術相關內容。

1861年帝國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教育事業上,同樣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比如水利!

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會把水利作爲重點國家工程,前清每年都會往河工投入大量的資金。

新生的中華帝國同樣也不能例外,這不投入沒辦法啊,不疏通河道,加固修築提拔的話,那些大江大河,尤其是黃河、淮河流域那可是年年受災啊,三五年就來一次大災。

負責全國水利事務的乃是農林部下屬的水利司,該司負責統籌全國的水利事務,其主要負責事務有兩個方面,一個是針對普通地區的水利工程,主要以澆灌農田爲主,第二個則是針對容易洪澇的水利工程,以防洪爲主。

前幾年水利司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南方各省的水利澆灌工程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糧食產區里加大水利投入,爭取開發出更多的良田,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

而在1860年開始,水利司的主要精力已經是放在了黃河、長江、淮河的治理上。

尤其是針對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後治理,花費了該司大量的資源和精力。

1861年七月份,水利司提交了關於黃河中下游(山東到河南段)的治理方案,而該治理方案所要求的項目資金高達三百餘萬。

但哪怕是花費高昂,內閣方面還是批准了該計劃,不過具體的項目資金卻是由中央全額支出爲中央扶持一部分,山東、河南兩省級政府財政支持一部分,黃河沿岸府縣的地方財政再支付一部分。

整個項目不僅僅是治理黃河本身,同時還有流入黃河的衆多支流,這算得上是帝國的一個超大工程了。

爲了減少資金的投入,水利司號召各地方政府要積極發動民衆,讓更多民衆參與進來。

爲啥,因爲到時候帝國不可能和前清等王朝一樣對民衆徵發徭役,得僱請民衆來參與工程,然而爲了降低施工的成本,工價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會給予參與工程的民衆一口飯吃,此外以及象徵性的少量現金報酬。

如果說沒有廣泛的宣傳,民衆的自發支持,是很難大規模開戰的!

同時軍方爲了表示支持,稱其下屬的數個工程部隊也會參與其中,並且是免費幫忙施工。

這些工程部隊都是過去幾年裡由戰俘改編而來,自從帝國解散了協防軍後,大量協防軍轉爲軍事化管理的屯墾部隊、工程部隊等。

後期接受的大量戰俘也是陸續加入這些屯墾以及工程類部隊。

這些屯墾類的部隊也是帝國往東北移民的前期主力,軍方累計往東北,尤其是較爲苦寒的黑龍江地區派遣了五萬人的屯墾部隊。

而一些留在內陸省份的則是以工程類部隊爲主,這些工程部隊除了給部隊修建營房,工事等軍事建築外,大部分的工作還是參與修建一些基礎建設,比如水利工程等。

前幾年江南地區的大量水利工程建設,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程都是由這些工程部隊完成的。

不過這種情況也持續不了太久了,由於這些工程部隊都是由戰俘組成,而帝國去年就已經結束了大規模的戰爭,沒有了大量的戰俘來源後,這些免費苦力營能維持多久就很難說了。

不過爲了解決這種困境,軍方又是開始把在國內進行清剿的時候抓獲的大量俘虜一股腦的補充進入這些所謂工程部隊。

如今軍方在全國各地正在展開規模浩大的剿匪戰鬥,抓獲的俘虜可不少,所以短時間內這些軍方控制的免費勞動力還能持續幾年的時間。

到目前爲止,軍方控制的數十個屯墾、工程師旅中,有着大約二十萬人的免費勞動力,而等三四年以後,興許就是1865年左右,這些所謂的屯墾、工程部隊就會成爲歷史。

對於此,軍方高層倒是覺得挺可惜的,但是林哲卻是不這麼認爲。

帝國已經逐漸進入和平高速發展期,一些戰爭時期的特殊遺留產物能夠儘早的消除在歷史中還是消除掉來得好。

相對於這些屯墾、工程類部隊,林哲更加在乎軍方自身的軍事改革!

1861年七月十六號,林哲再一次出宮前往京師南郊的近衛軍軍營。

這裡駐紮着近衛軍所屬的第一近衛師,而這個第一近衛師乃是國內第一支進行散兵編制,即1861年型編制改革的部隊。

而今天林哲來第一近衛師的軍營,就是爲檢閱這支剛剛完成編制改革的部隊,他要看看完成新式編制改革後的第一近衛師是不是和自己預料的那樣,真正成爲了一支現代化部隊。

當天上午十一點,林哲在大量軍政要員的陪同下,檢閱了第一近衛師。

和當年的南京的檢閱儀式一樣,林哲並沒有站在高臺上喊什麼口號,而是騎上了一匹純白色的戰馬,穿着一身特製龍紋軍服的他高舉着指揮刀檢閱這支對他個人最忠誠的部隊。

當中午時分的這些表面儀式結束後,纔是進入了今天這一次檢閱的重頭戲,那就是第一近衛師將會用新式編制進行演習。

而這一次演習才能驗證第一近衛師的改革是否成功!(。)

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634章 情報處調查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78章 寧朝提親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43章 侯客室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275章 嚴陣以待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232章 奏摺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52章 上海亂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391章 進城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603章 傾銷地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391章 進城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7章 長興初戰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76章 亂世重典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520章 夏威夷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53章 東進上海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49章 董離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75章 出兵松江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93章 中亞叛亂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218章 桃源大決戰(一)第173章 馮寶才第30章 救援長興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7章 協防上海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43章 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