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

天津要打造海河工業區,所需要的資金他們自身是很難籌集到的,哪怕是中央財政扶持一部分,但是剩下的大頭僅僅依靠直隸省以及天津府兩級財政機構也是難以解決的(清末梟雄468章)。

但是也不能今年給一點,明年給一點,把建設工業區的時間度跨越到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以上啊。

要想在短暫的一兩年內就建設完成,然後吸引大量的資本入駐,那麼就需要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的資金。

這些資金那裡來呢?

其實是天津府衙門從皇家銀行貸款來的!

沒錯,就是政府向銀行借款!

其首批借款達到了三百萬之巨,由直隸省巡撫衙門親自擔保,由天津府未來的財政收入爲抵押。

沒錯,就是用政府的財政收入爲抵押,十年的償付期裡,天津府的地稅收入由中央財政部下轄的天津財務局收取後,會直接扣除一部分用以扣除本息。

皇家銀行倒不是政府賴賬,因爲天津府的所有稅收都在皇家銀行裡代存着呢,天津府的地稅收入有多少,人家皇家銀行比你天津府的財務處處長都要清楚。

這種事如果是換一個人選,比如說把皇家銀行換成外資銀行,那麼就是妥妥的賣國!

但是皇家銀行卻是皇室產業,而皇室產業對於帝國來說,和國有企業就沒有什麼直接差別了。

畢竟帝國是君主制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翻譯過來就是整個帝國都是林哲的,不管是土地還是人或者其他的所有一切。

整個國家都是林哲的,因此對於林哲來說,皇室產業賺多少錢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金錢對於他來說不過就是一組組數據而已。

他當初扶持發展皇室產業,是因爲很多事情民間的資本不會去做,只能靠自己去做。而在帝國的目前的制度下,是沒有什麼官辦企業的,加上當時的林氏商行規模不小,所以乾脆就把林氏商行徹底改組成爲宮務廳財務處,然後用以發展並掌控一些重要產業了。

因此宮務廳裡的財務處,是一個三不像,你說它是一個行政機構吧,偏偏裡面的都是一羣商人,買辦,掌櫃,經理人啊什麼的,其運行模式完成就是根據大型的企業集團總部來運行的。

但你要說這是一個公司總部吧,偏偏裡頭的人都是領着國家的工資,頭銜也是官場上的處長,科長之類的。

而和財務處這樣不倫不類的機構在帝國內部還有很多,尤其是在宮務廳裡的諸多下屬機構,很多時候根本就分不清是國家行政機構還是說其他機構。

裡頭有着財務處這樣的商業機構,也有着侍從室這樣有着好幾百人的皇室內宮安保部門,然後還有醫務處之類的服務性質的機構,然後也有着秘書處這樣一個充當了林哲私人內閣的正式行政機構。

一開始只是爲了服務皇室的宮務廳,到了1861年底的時候,已經膨脹到了擁有十六個部門,直屬僱員高達千餘人。

而且諸多部門性質混亂,讓人摸不清頭腦,有時候宮務廳的一些人事任命工作讓組織部那邊的官員們頭痛不已,因爲他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權利插手某些宮務廳下屬機構的人事權利。

比如秘書處的話,他們就有這個權利,秘書處裡的諸多秘書們都是從帝國官場上挑選來的年輕優秀人才,部分還是國家僱員考試里名列前茅的年輕學子,組織部有秘書處當成優秀人才的培養儲備機構,算得上是帝國的翰林院的縮小版本。

但是比秘書處名聲還大的財務處,組織部卻是不搞清楚這個部門的人事任命歸不歸自己管了,最開始的時候,這個機構的人員是由林氏商行總部的人直接轉變過來的,中期林哲讓組織部從官場上挑選了部分工商實業實力不錯的官員進入財務處任職。

就當組織部以爲自己可以管理該機構的人事任命時,但是隨後人家財務處自己就是開始從下屬的諸多皇室產業企業裡挑選人才,組織部後面派往財務處的多名官員都是被拒絕接受了。

還有侍從室那邊,這又和軍方扯上了關係,因爲侍從室負責皇室安保問題,內屬的安保人員都是近衛軍的現役部隊,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情報處安排的貼身安保人員。

如今宮務廳的下屬各個機構,相互之間,和軍方,和內閣,和皇室本身之間的關係非常的複雜,以至於內閣的各大部門對宮務廳的諸多下屬機構是頭痛不已,這倒不是因爲宮務廳諸多機構的存在分攤了他們的權力,而是因爲他們不知道該和誰打交道。

同時機構越來越多,而且宮務、內閣事務、軍方事務都摻雜其中,也就導致了行政效率低下,機構臃腫等諸多問題。

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宮務廳並沒有廳長一職,也就是說宮務廳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總機構,而是各個下屬機構都是單獨辦公,並直接對林哲這個皇帝負責。

有感於宮務廳下屬各機構的混亂,林哲也是逐漸有了對宮務廳下屬各機構進行改革的想法!

任何體制和機構在建立之初,都有着自身的理由,並且某一段時間裡是正確的,代表先進性的,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體制以及各種機構就會失去了他們的本來的優勢,進而成爲一種負擔。

所以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隔一段時間總是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改革,因爲只有改變才能不斷的適應時代。

很明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宮務廳已經明顯無法適應瞭如今帝國的現狀!

林哲要對宮務廳進行改革也就順理成章了!

而林哲這個人向來是說做就做的人,既然決定了要對宮務廳進行改革,那邊他在1861年底的時候就開始着手準備此事。

等到了1862年到來之後,林哲就是正式開啓了對宮務廳的改革!

首先是把宮務廳財務處這個不倫不類的機構從宮務廳裡剝離出去,成立‘皇室資產管理處’,全權負責皇室擁有的資產管理,下屬擁有皇家銀行、三大武器公司,江南礦務公司,中國鐵路公司,上海紡織公司、江南化學公司,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中國電報公司等一系列皇室全資企業,另外還有一部分皇室控股或者有部分福分的企業,比如林德機械公司等。

此外一些非企業的皇室資產也屬於他們的管理範疇之內,比如皇室所屬的部分地產,包括餘姚老家的一些田莊、茶莊,宅院,在南京、北平擁有的大量宅院,包括現任上海市政府大樓,這座大樓的前身是林哲的行宮,原本就是屬於皇室的私產,上海市政府不過是租用而已。

另外一個就是紫禁城了,當初殺進北平的時候,由於沒有戰火的波及所以直接接受了整個北京,而滿清皇族的所有私產都被抄沒,其中的紫禁城這座宮殿以及大量的皇家園林都被皇室接受。

這些皇家所屬的宮殿和園林目前大部分都是被封存,也有極少一部分被用於學校、行政機構等建築,也有一些被開闢爲公園之類的對公衆開放。

不過挪用他用的還是比較少,包括紫禁城、圓明園在內的大量宮殿以及園林都是被封存,暫時作爲皇室的行宮所在。

爲了不讓這些宮殿以及園林荒蕪,每年也是需要投入不少資金進行修繕的,北平那邊的地方財政自然不願意平白無故背上一個大包袱,所以這些宮殿和園林的維護工作都得皇室來進行。

怎麼說呢,如其說皇室白撿了一個紫禁城以及大片皇家園林,倒不如說是皇室替北平地方政府攬過了維護的大包袱。

如果說按照皇室資產管理處的說法就是,早知道如此,當初就把裡頭所有值錢的東西拿出來,然後直接把這些宮殿園林什麼的一把火燒了,也省了現在這麼多麻煩事。

不過當初沒燒掉,所以現在皇室資產管理處就得硬撐着打理這些皇室地產!

把皇室產業方面的事務從宮務廳裡剝離出來後,新成立的皇室資產管理處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企業集團式機構,後續其人事等所有組織關係全部和官方進行剝離。而宮務廳裡殘留的財務處依舊保留財務處的稱呼,但是後續其只負責皇室成員的直接的花銷,比如吃喝用度之類的。

經費來源主要兩大塊,一個是國家財政撥款的皇室生活費,額定是五百萬圓每年,不過這一塊這幾年來皇室就沒拿到手過,比如1861年的時候只拿了幾十萬而已,但是同時轉手又把這幾十萬給給回了內閣那邊,話句話說截止到1862年爲止,皇室就沒花國國家財政一分錢。

當然了,花不花國家的錢是林哲的選擇,但是給不給卻是制度的問題,所以不管皇室要不要,但是每年五百萬圓的皇室生活費卻是確定了下來的。

第二塊就是皇室產業拔給的資金,這個就沒有定額了,因爲皇室產業是屬於皇室的私產,林哲要是突然某一天從皇室資產管理處拿走幾千萬來花銷也是可以的。

宮務廳財務處的整頓,其核心並不是說皇室花多少錢,或者皇室產業賺多錢,而是要把皇室產業的管理機構獨立於官方行政機構以外。

皇室產業不管怎麼說都是商業機構,還是別和那些當官的扯到一塊。(。)

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19章 主動追擊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7章 協防上海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1章 爆破攻城第472章 工業井噴第247章 沈馳雲的野望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59章 炮擊上海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47章 入城第535章 香港登陸戰第471章 窮教育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38章 身陷危機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82章 組建水師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343章 侯客室第348章 對策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45章 南撤湖州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289章 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