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婆羅洲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清末梟雄624章)!

儘管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都是皇室全資企業,但是即便是皇室企業,但是他們的運轉模式依舊是遵循商業模式,這企業發展了,有裡豐厚的利潤,企業的中高級管理層才能夠拿到更多的分紅,企業的員工們才能夠拿到更好的福利。

同時,一些真正的高管才能夠獲得另類的政績,然後纔有可能進入皇室資產管理處這個所有皇室企業高管都希望進入的總部機構。

皇室企業和後世的國企並不同,皇室資產管理處也和後世的國資委不同。

皇室資產管理處雖然名字看上去像是政府類機構,但實際上內部的構架是根據企業總部來設計的。

皇室資產管理處的內部機構比較複雜,其內部最高權力機構是‘皇室資產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成員由處長、副處長、財政總監、人事總監、稽查總監以及部分核心皇室企業的負責人組成,會議決定即爲該機構之最高權限命令,不過該委員會的並沒有委任自身委員的權力,各委員的委任狀皆來自於皇帝的欽命授予。

下設處長室、財務室、人事室、稽查室四大室,分別掌管行政、財務、人事、監督四大權力。

其核心部門自然是處長室,內設各科,包括金融科、紡織科、化工科、礦務科、國防科、機械科等各大行業的科室。用後世比較時髦的話來形容,大體就是金融事業部,紡織事業部,礦務事業部等等。

此外還有總務科、內協科、人事科等行政科室

上述科室由多名副處長分管其中多個機構,或者由處長直轄管理。

各事業科室直轄管理下屬企業,比如大名鼎鼎的江南礦務公司,就是嫡屬於礦務科管理,國內的三大國防企業,都是歸屬國防科管理。

這是一個企業總部公司和行政機構有些混合的機構,很多內設機構聽上去興許很很低調,但實際權力非常大,比如金融科,這個科室管理着皇家銀行的同時,還控股有國內多家民營銀行,同時擁有其他外資銀行的股份(清末梟雄624章)。

這些科室隨便領出去一個,都是堪比國內其他最大的企業集團總部。

而進入皇室資產管理處總部,尤其是進入皇室資產管理委員會,就是這些皇室企業管理人員的追求了。

到時候他們管理的可不是一個企業的生絲,基於皇室資產管理處對國內經濟的極大影響力,他們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能夠影響國內經濟走向的,到時候他們的權力比起中央內閣的那些閣老們都不差多少。

爲了更進一步發展企業,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都是卯足了勁想要爭奪火炮的訂單!

實力最爲雄厚的皇家武器公司是最先就是拿出了相關設計方案的,而且一來就是好幾個,他們的火炮設計是依託已有的海軍艦炮,在陸軍很多將領們看來,這設計出來的都是一些艦載重炮啊,和野戰炮沒多大聯繫。

比如皇家武器公司拿出的大口徑加農炮的設計,那是直接把海軍的一百二十毫米艦炮給搬到了陸地上,最大射程超過驚人的十千米,而重量也是死重死重的,更關鍵的是造價也是和他的射程一樣驚人。

軍械部的招標負責人只看了一眼那串造價的數字,然後就看也不看這款火炮的其他詳細性能數據,因爲過於高昂的造價下,其他的性能數據就算是破天了也沒用,因爲陸軍買不起。

陸軍和海軍不一樣,海軍的艦炮爲了追求性能,那基本是不考慮重量和成本的,這一門火炮好幾萬這種事也只有海軍才能夠幹得出來。

而陸軍要的火炮可不是一門兩門,而是幾百幾千門,對於他們而言,價格遠遠要性能更重要。

而中小口徑的野戰炮,皇家武器公司也是極大的參考了八十毫米的艦炮,射程和精度自然是當代頂尖的,但是和大口徑加農炮一樣,存在着價格高昂以及重量過重的問題。

皇家武器公司雖然依託上海兵工廠,在大口徑艦炮上相當擅長,但是不可避免的帶有了濃厚的艦炮設計風格,片面追求射程和精度,而對於成本以及重量問題則是有所忽略。

同爲國內三大武器公司的北方武器公司,則是要務實的多,他們提出的幾個方面都是比較中庸,甚至在性能上算是比較低劣的,但是他們很好的控制了成本,乃是三家武器公司的設計方案裡,報價最低的一家。

至於湖廣武器公司,他們則是居於兩者之間,他們提出的師屬野炮以及山炮設計方案,則是拋棄了傳統的阿姆斯特朗的諸多設計特徵,而是採用和克虜伯火炮相似的橫楔式炮閂,這種炮閂設計和皇家武器公司擅長的螺式炮閂相比,是各有優劣。

而從技術特徵來說,螺式炮閂更適合用於大威力火炮,而這也是皇家武器公司的艦炮,清一色採用螺式炮閂的原因。

而楔式炮閂的話,則是比較適合中小口徑的火炮,尤其是對射速要求比較高的火炮。

而橫楔式炮閂,也是當代克虜伯火炮最爲明顯的特徵!

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提出了諸多火炮設計方案是相當多的,同時過去數年裡,雖然帝國陸軍並沒有大規模裝備服役後裝火炮,但是並不是沒有裝備,試驗用的後裝火炮還是裝備了有一些的,同時也有少量大口徑重炮是後裝炮。

因此國內的這三家武器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着技術儲備,如今拿出來的設計方案基本都是能夠立即批量生產的。

而現在陸軍所需要考慮的是,具體選擇哪種火炮成爲制式火炮。

而這種選擇也不是軍械部一家能夠決定的事,陸軍的諸多高級將領以及軍械部等軍方的技術專家們已經是連續舉行了多次會議。

由於事關重大,這一個決定,可是決定未來十年左右的陸軍用火炮,重要性絲毫不亞於海軍的戰列艦。

因此爲了慎重起見,軍方選擇了折衷的方案,同時向符合初步要求的數個設計方案都下達了少量採購的訂單,等各大公司把樣炮製造出來後,然後進行具體的試驗,到時候那個好就選那個。

由於軍方受到普法戰爭的刺激,對新式火炮的服役時間限制的比較短,所以三大武器公司一得知消息後,立馬就是開始製造樣炮,然後準備參加試驗,以爭奪最後的訂單。

普法戰爭不僅僅給帝國陸軍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是給帝國的外交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比如法國戰敗的消息剛傳來呢,帝國國內的很多人就是把眼光瞄向了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也就是法屬南圻,試圖在這一方向搞點事,目的倒不是說爲了幫越南人收復這一領土,而是想要藉此壓一壓法國人在亞洲的殖民擴張態勢,免的這些法國人天天打高棉、萬象、琅勃拉邦等中南半島小國的主意。

對於帝國而言,目前的中南半島局勢已經算是比較穩定明朗的,出於對外部環境的和平需求,以安心發展國內,帝國並不希望中南半島或者亞洲的其他地區出現不必要的混亂,進而引起帝國和法國或者和英國的戰爭。

所以帝國的外交官們希望趁着這一次的機會,打壓打壓法國人,免的他們蠢蠢欲動。

至於把法國人徹底趕走,把並不符合帝國的利益,因爲趕走法國人的話,越南就會重新統一,儘管現在的越南還很落後弱小,但是從後世的經驗來看,一個統一的越南並不符合帝國利益。

再者了,現在中南半島是中英法三國進行爭奪,如果把法國人趕走了,那麼帝國就需要獨自面對英國了,而這對於帝國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爲了防止節外生枝,從而影響到帝國的工業發展,帝國是更加希望中南半島乃至整個亞洲範圍內的穩定。

不過帝國想要平穩發展,但是事情不可能說帝國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的,諸多計劃外的事情總會時不時的冒出來,進而影響帝國政策的走向。

普法戰爭雖然分出了勝負,但是還沒有完全結束,法國共和政府還在和德國人進行談判着的時候,帝國駐新加坡領事館向南京發回電報,稱婆羅洲之大港和蘭芳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爆發了新一輪的戰爭。

當然,這事本不值得讓帝國的外交官特地給南京發電報,更關鍵的是,大港公司和蘭芳公司聯袂來人聯絡了帝國的外交官,自稱爲帝國藩屬,請求帝國幫助他們抵抗荷蘭人的侵襲。

聽到這話,帝國的外交官都迷糊了,你們這兩個小採礦公司啥時候也成爲我泱泱帝國的屬國了?

後世人對大港公司和蘭芳公司興許不熟悉,但是另外一個名字大體是知道的,那就是蘭芳共和國。

蘭芳共和國,其性質和各國的殖民地公司非常類似,擁有武裝和政權系統,主業就是在西婆羅洲挖金礦。

但是你非要說它是一個國家的話,那就過分了,畢竟比蘭芳公司大多了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沒敢自稱是國家啊。

別說這些老牌殖民公司了,就算是剛成立沒有幾年的南洋礦務公司,其規模也是遠遠超過蘭芳公司啊。

南洋礦務公司,其在國內的業務自然都是比較正規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南洋礦務公司的相當多資產都是在國外,尤其是在越南、菲律賓以及印尼等地。

除了在越南開發煤礦外,南洋礦務公司還在菲律賓、印尼、馬來等地區投資有礦山,並在這幾年大規模涉足橡膠產業,麾下的南洋橡膠公司向帝國供應了大約百分之三十的橡膠產量。

在國外的諸多礦山以及橡膠園裡,爲了保衛公司資產,南洋礦務公司可是有着自己的公司衛隊,僅僅是在越南北部的礦山護衛隊,規模就是超過了三百人,南洋各地礦山以及橡膠園的其他護衛隊加起來,總數大約有千人,而且是槍支火炮齊全。

這拉出去和英法等國的殖民地軍隊交手都不是什麼問題。

同時爲了獲得一些東南亞島嶼上的資源開採權,以公司的名義和當地的土著部落簽訂條約、合同之類的也是比較常見。

而如此的南洋礦務公司沒敢說自己就是一個國家了啊!

不過這蘭芳公司是不是國家不要緊,關鍵的是他們找上門來請求帝國幫助,而且是自稱帝國藩屬,這怎麼處理的話就不是區區一個地區領事館的領事可以負責的了,所以很快就是把相關情況報告上了外務部,最後是以外務簡報的方式呈送到了林哲的桌上。

蘭芳公司?大港公司?林哲對這兩個公司或者國家自身並沒有什麼興趣,他關注的是,這似乎是給了一個帝國插手婆羅洲的機會啊。

只是這貿然插手的話,恐怕要引來英國人和荷蘭人的反對,荷蘭人的意見直接無視就是了,就荷蘭人現在的國家實力,帝國不主動欺負上門就算他們運氣了,但是英國人的話,這倒不是那麼好辦了。

英國人同樣在婆羅洲有殖民地,現在帝國也往上頭插一腳的話,以英國人對帝國的防備心理,這肯定是不會輕易坐視帝國的勢力插足到婆羅洲的。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要插足婆羅洲呢?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10章 出征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17章 紡織產業第62章 破城第36章 追擊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700章 戰爭,起!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79章 立儲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62章 破城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337章 繼承人第158章 王呂雲遇敵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646章 皇子獨立第37章 遭襲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668章 布拉鎮第62章 破城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354章 清軍出擊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471章 窮教育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173章 馮寶才第25章 廣德激戰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166章 盡佔江南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643章 方家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68章 十萬兩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617章 出巡第5章 縣令相邀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32章 奏摺第232章 奏摺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